资源简介 1 沁园春·雪1.朗读这首词,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2.理解这首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词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味点拨法;3.合作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革命家,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词作《沁园春·雪》。(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档案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思想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时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著有《毛泽东选集》四卷,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2.背景链接1936年2月,长征期间,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他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二)朗读全词,整体感知1.朗读《沁园春·雪》,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激昂雄壮、欢快奔放。2.边读边想: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抒情 赞壮丽河山下片:评古论今 颂当代英雄(三)赏析上片,分析写法1.在上片的描写中,请分析词句中的“望”“惟余”“顿失”等字词的作用。“望”字准确地表示了词人观察景物的角度,即登高远眺;又有力地领起了对以下各句景物的描写。“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快,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黄河滔滔的雄壮气势。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上片中的精彩词句。示例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互文、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这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广袤无垠的冰雪世界。词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能及,这是词人的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示例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山、原活泼奔放的气势。示例三:“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示例四:“红装素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色彩鲜艳、和谐。3.上片写景,纵横千万里,气势磅礴,饱含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归纳上片的写作手法。(1)前后照应——“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词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2)动静结合——“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3)化静为动——“舞”“驰”化静为动,使眼前的大自然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泼。【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读诗品词的方法,提高分析、鉴赏、感悟诗词的能力。这首词上片是一幅意境开阔的自然画卷,下片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词用过渡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将这两幅画卷有机衔接,这节课继续赏析词的下片。(一)一品,历代英雄1.词人历数了哪些古代英雄呢?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词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五位很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2.小组合作讨论,“惜”字包含词人怎样的感情?(1)惜中含褒。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功显赫;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抗击匈奴,加强同西域的交流;唐太宗“贞观之治”;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统一全国;成吉思汗威震四方,扩大疆土,为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由此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2)惜中含贬。“惜”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痛也,从心”,即痛惜。词人用“略输”“稍逊”“只识”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成吉思汗是历史上蒙古族的领袖,元朝的开国皇帝,是横空一世的英雄,他以武功著称,而在文治方面的成就显得逊色。用“只识”批评他,比前用“略输”“稍逊”更严厉。(3)惜中寓志。“惜”字包含着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坚定信念。(二)二品,风流人物1.词人写这首词的本意是为了“评古”吗?毛泽东纵论历代英雄,只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当今的英雄人物,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新的风流人物正在崛起,他们具有更卓越的才能,且必将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2.历来人们对“今朝”的“风流人物”到底指谁看法不一,请结合词的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1)词人自指;(2)领导人民群众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3)人民群众、无产阶级。“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毛泽东自注)(三)小结下片,议论抒情,纵贯古今,气雄千古,风流豪壮,抒发抱负,信念坚定,颇显毛泽东诗词的豪放。完成课时练习。《沁园春·雪》上片写景抒情,下片评古论今,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历代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首先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读准、读懂、读美,体会语文课独特的韵味。接着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巧、品味意境的宏大,在细细品味中诵读、比较,学习读诗品词的方法,提高分析、鉴赏、感悟诗词的能力。不足之处就是品词时,预留的时间不多,没有激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