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爱这土地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 我爱这土地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 我爱这土地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重音和节奏。
2.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诗人情感的基本方法。
3.领悟诗人在诗歌中表达出的炽热而深沉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赏析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这是端木蕻良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今天,我们学习《我爱这土地》,一起感受艾青深沉而热烈的爱国深情。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档案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所著第一部诗集是《大堰河》,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之作。著有诗集《北方》《归来的歌》,论文集《诗论》《艾青全集》等。诗集《归来的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新诗奖。
2.背景链接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侵略军在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二)读出情感,找出主旨
1.配乐范读、自由朗读、多种形式朗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情感。
示例:
假如/我是一只鸟,(读出深沉)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读出不屈)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读出沉痛)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读出悲愤)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读出抗争)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读出希望)
——然后/我死了,(读出悲哀)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读出坚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读出深思和发问)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出热烈和深沉)
2.说说本诗的感情基调。
深沉而悲怆。
【学法指导】把握感情基调的方法:从诗句的含义入手;从诗句中所渗透的主观情感的角度切入。
3.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反复诵读《我爱这土地》,体会到了艾青对土地“爱得深沉”。诗人是如何传递这种情感的?这一节课我们重点学习。
(一)与诗人对话:土地
1.诗人深爱的是一片怎样的土地?请找出诗中描写土地的诗句。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2.结合背景,谈谈“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有什么特殊含义。
暴风雨——侵华日军
土地——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3.除了“土地”,诗中还描写了哪些典型意象?圈画出来,并思考意象的特点。
河流:“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怒水湍急、汹涌奔腾。
风:“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狂风怒号。
黎明:“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朝晖温柔和煦。
4.分析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河流——我们因祖国苦难而汹涌的悲愤之情,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风——人民心中永不停息的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教学提示】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学法指导】象征:借助某一具体形象,表达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二)与诗人对话:鸟
1.诗人对土地如此深沉的爱,他是借助什么形象来表达这种情感的?请从诗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嘶哑”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这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嘶哑”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3.“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如何理解这种情感?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三)问题探究
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第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是间接抒情;第二节“爱得深沉”直抒胸臆,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感情。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在这首抒情诗中,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以及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本课从朗读诗歌入手,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学会从读中去感悟情感的抒发;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强了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认识与把握;最后探究诗歌的关键语句,帮助学生把握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堂上没能对艾青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地拓展。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