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1.梳理文章思路,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把握文章观点。
2.分析关键词句,理解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感受文章散文化的语言特点。
3.联系实际,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构建个体精神空间,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1.图表导读法;2.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身居陋室,却道:何陋之有?可见,物质世界家徒四壁,精神世界却能富丽堂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探索精神小屋的秘密。
(一)认识作者
作者档案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祖籍山东文登,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17岁赴西藏阿里高原当兵,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二)走进小屋——探究内涵明观点
1.文章的标题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是怎样的三间小屋呢?小屋里是什么样子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文章,并勾画关键信息,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小屋 盛放内容 理想状态 如何实现
第一间小屋 爱和恨 光明温暖 爱比恨多
第二间小屋 事业 坚固优雅 规划事业生涯
第三间小屋 自身 坚固稳定 有自己的思维、发现、意见
2.借助表格,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我们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盛着爱、事业和安放自身的三间小屋。
3.这“三间小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调换顺序吗?
第一间小屋安放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这是基础,人之常情。
第二间小屋盛放事业,指向的是个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这比第一间的喜怒哀乐之情,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指向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这又是一个提升。
三间小屋各有内涵,从情感到理性逐层提高,构建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调换顺序。
4.请用自己的话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通过引用名言和类比的方式,引出本文的话题——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然后,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分别论述了这三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我们的事业、我们的身心。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建好我们的精神小屋之后,还要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三)搭建小屋——品味语言析论证
任选一间小屋的片段,小组合作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并简要分析你得出的结论。
探究结论一:生动形象,富有哲理。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小结: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使要阐述的道理可见、可感。
探究结论二:对比分明,论证有力。
示例:“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将爱好的事业和不喜欢的事业,正反论证,突出论证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探究结论三:整饬有度、铺排有力。
示例:“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小结:这篇文章的句式整饬有度、铺排有力、情感饱满、文辞优美。文章重在说理,却用文学性的笔法进行描绘,这得益于大量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这在议论文中就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四)试筑小屋——众说纷纭砌雅屋
要矗立我们精神的大厦,毕淑敏觉得爱、事业和自身是基石。在你心中,精神的第四间小屋是怎样的?请提出观点,并运用本课所学的对比论证或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阐述精神的第四间小屋。
示例:第四间小屋,安放着我们的梦想。它如同一支婉转的歌曲,在我们耳边回响,在我们心头荡漾,荡漾出阳光般璀璨的光亮。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本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含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借用图表导读法充分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小屋的内涵并明确文章观点。接着通过对课文重点句、重点段的分析,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风范。最后以构建第四间小屋为例,启发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生活的领悟程度尚有欠缺,对文章的哲理美的体会尚不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