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湖心亭看雪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2.品读文章写景之妙,体会语言的精简凝练之美,加强文言词句的积累。3.关注文章细节之处,并结合写作背景,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1.朗读法;2.圈点勾画法;3.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柳宗元的《江雪》用凝练的笔触勾勒了大雪时千山万径中人鸟绝迹的寒江独钓图,诗中的天地万籁俱寂、一尘不染,而渔翁却在孤傲地垂钓。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同样写雪景的文章《湖心亭看雪》,一起领略作者笔下的景致与其中的情味。(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档案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幼时即显露出不凡的才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2.背景链接张岱出身仕宦世家。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避居于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在明亡入山之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1.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意。2.积累文章中常见的文言现象。【一词多义】(1)是是日更定矣(这)是金陵人(判断词,是)(2)白上下一白(白色的)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词类活用】大雪三日(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古今异义】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特殊句式】(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句,“是”表判断)(2)更有痴似相公者(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书读百遍,而义自见,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以达到充分理解文意的目的。2.理内容,抓要素。(1)本文写了何人何时到何地做何事?张岱在“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独往湖心亭”看雪,偶遇两个金陵人。(2)在文中找出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痴。上一节课,我们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了解了作者的“痴”,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分析文中的“痴”。(一)咬文嚼字论“痴行”请从前文找一找: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的“痴”?由此看出作者什么性格?“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 作者挑选了“更定”时分,也就是晚上八点左右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这是一天中寒意渐浓、别人都不愿选择的时间,且是“独往”,可见他痴迷山水,反映出作者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性格。(二)咬文嚼字赏“痴景”1.西湖雪景让作者在连下几天雪后的夜晚独自一人去欣赏,它到底美在哪里呢?在文中把描写雪景的句子找出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结合朗读体会,说说作者是如何描绘雪景的。(1)三“与”之奇:“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壮阔景象,从大处落笔,由上到下描写雪后西湖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2)视角、量词之奇: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之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但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3.在写景上,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1)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2)运用对比手法,摄取全景,凸显天地阔大;由面及点,显得人物渺小。这是大与小的对比。此时的西湖,天上的云、远处的山、周围的湖面,全是白色,在白色的覆盖下,只有长堤、湖心亭、扁舟和舟中人影影绰绰,形成白与黑的对比。【教学提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三)咬文嚼字品“痴情”作者不是一个专门写景、写山水的人,而是个写都市生活的人。1.看来作者写完山水,便要开始写生活了。独自出门赏雪的那晚,作者遇上了谁?两个客居杭州的人。2.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与他遇到的人有何相似之处?都做了与众不同的事,即在这样一个大雪后的夜晚到湖心亭看雪,醉情于自然。3.还有其他相似处吗?都客居杭州。4.遇到后,作者还和他们喝了酒,心情怎么样?“拉余同饮”颇有幸遇知音之乐,此处明明是作者惊喜,却写“两人”高兴,构思巧妙。“强饮三大白”乃作者为酬谢知己。“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不可不饮。5.作者写“问其姓氏”,可后面却是“是金陵人,客此”,看起来答非所问,有人认为作者写错了,真是不高明。对此你怎么看?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是金陵人,客此”一句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之所以突出“金陵”这个籍贯,是因为我们知道“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陪都,作者强调“金陵人”“客”,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及精神的苦闷,体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情趣和怀念故国的感伤之情。完成对应课时练习。本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慨叹。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注重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从痴行、痴景、痴情等角度进行讲解,再结合写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解决教学重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