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愧赧(nǎn) 踌躇(chú) 缄默(jiān) 风雪载途(zǎi)
B.贮蓄(chǔ) 翘首(qiáo) 老妪(yù) 孜孜不倦(zī)
C.蓦然(mò) 作揖(yī) 纶巾(guān) 拈轻怕重(niān)
D.咀嚼(jué) 殷红(yīn) 高跷(qiāo) 殚精竭虑(dā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 契约 翻来复去 味同嚼腊
B.云宵 天骄 哗众取宠 眼花潦乱
C.荧光 笼罩 长途跋涉 与日俱增
D.秘决 彷徨 郑重其事 穿流不息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传播能力建设。
B.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突破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一艾特背盆地”预选区,实施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以和为贵、立己达人的中华传统文明,践行于波澜壮阔、砥砺前行的中国实践,契合世界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共同理想。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内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川流不息的沱江水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沱江船工号子就是其中之一。
B.内江市第十一届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的开场节目《甜都号子》引爆全场,表演者极富力量的舞姿与节奏鲜明的音乐相得益彰。
C.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沱江船工号子面临着寻找下一代传承人的难题,老艺术家们对此忧心忡忡。
D.沱江船工号子所彰显的不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甜城儿女奋楫争先,砥砺前行。
5.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持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是( )
A.一架绣绷、一缕丝线、一枚钢针,在苏州平江古城的一家小店里,深研刺绣技艺30多年的苏绣传承人卢建英埋首锦缎之上,巧手翻飞。
B.素净的坯体亭亭玉立,你不敢相信它竟出自脚下的泥土,一旦工匠绕指挥毫,再经高温煅烧,那淡雅的青花便跃然瓶上。
C.登台六十载,脸上一点白,在插科打诨里演绎百样人生。念白做工里,一团精气神,在念念不忘中传承国粹未来。
D.苦后回甘,饮下的是力量与热情。与茶媲美,共写饮品文化。当醇香的苦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追捧者时,咖啡文化也慢慢进入了中国百姓的生活。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①杂揉,屠酤②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③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摘自苏轼《东坡志林·儋耳夜书》)
[注]①民夷:汉族百姓与当地少数民族。②屠酤:屠户和卖酒者。③韩退之钓鱼:韩愈曾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
6.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行者休于树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醒能述以文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予欣然从之 其翼若垂天之云
D.盖自笑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C.归舍已三鼓矣 舍:舍弃,丢下
D.更欲远去 去:离开
8.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
9.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写,欧阳修和苏轼各是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经行岚州①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注]①杜审言曾任隰城县尉,因公务西北行,往返两次经过岚州。
10.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岚州春天姗姗来迟,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气象,表达了诗人对所经之地的厌恶。
B.颔联用“往来”和“新旧”细致点明诗人往返行程中都不曾见春花绽放,只有残雪。
C.颈联写诗人暂时忘却行路之苦,沉浸于眼前美景,与温庭筠《商山早行》有相似之处。
D.诗歌记录诗人经行岚州途中的见闻,描写边地风光,抒发内心情怀,语言朴实自然。
11.这首诗颇具生活实感,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阅读下面语段,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古诗文原句。
《左传》有言:“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了却君王天下事,① ”表达坚定的报国之志;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人生自古谁无死?② ”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③ ,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不惜年迈,忠君爱国之意;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④ ,⑤ ”表达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⑥ ,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五、名著阅读
13.为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全班共读《朝花夕拾》后,你所在的小组开展“鲁迅的童年”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某同学在梳理鲁迅的童年趣事时制作的读书卡,请你补写完整。
篇目 主要童年趣事 儿童天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雪后捕鸟、捉苍蝇喂蚂蚁、课堂上描绣像 好奇心强渴求自由活泼贪玩
《阿长与〈山海经〉》 听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渴慕绘图的《山海经》
《①》 背《鉴略》、看五猖会
《狗·猫·鼠》 ②、听祖母讲狗和猫的故事
(2)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你可能会从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请仿照下面示例写一段话,分享你的童年趣事。
示例: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童年的鲁迅十分渴慕有绘图的《山海经》,我发现他的好奇心很强。这正如我小时候阅读《西游记》绘本时,幻想自己跟随孙悟空去天宫,想尝一尝仙桃的味道。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
魏巍
①有一天晚上,在行军中,我和一个女同志走在一起。她个子不很高,看样子不过十六七岁,肩膀上挂着干粮袋,还有一把二胡。两个小辫子,在军帽下垂着,悠搭悠搭的,活泼而轻快地走着,还轻轻地哼着什么歌儿。
②我问:“你是文工团的吗?”
③“是呀!”她回答。接着就告诉我她是才从一营回来的,她们那个小组在那儿呆了四天。说着,又继续轻轻哼着她的歌儿。
④我打断她,又问:“这四天,你们做了些什么呢?”
⑤“我们哪,第一天搜集英雄例子,第二天就编,第三天就排,第四天就演。今天刚刚演完,就出发了,你看,弄得我化的妆还没有洗呢!”说到这儿,咯咯地笑起来。也许是怕我看见她脸上涂着的油彩,连忙伸手抓了一把雪,往脸上搓着。
⑥对她们这种战斗式的工作作风,我称赞着。
⑦她说:“可是粗糙得很哩!……不过,我们想起到作用就是了。你想,咱们的战士们哪有闲空儿,你光去‘绣花’能行吗?所以我们就来快的、简单的。没有灯,就在月光底下。没有台子,就在院子里、田野上。行军的时候,战士们一边走,我们就一边给他们说唱。……我们反对森林子里头耍大刀!”
⑧“你们的文艺工作可做得真不少啊!”
⑨“不只文艺工作哩!我们哪,是什么也做,碰到什么做什么。我还做过伙夫呢!”“伙夫?”
⑩“呃,前方炊事员可忙哩,他们又送饭又送水,还要送弹药。我看他们忙不过来,就要求当伙夫。另外,我还……”
“怎么样?”
“我还当了两个月俘虏营的排长哩!”我看着她那小小的个儿,说话那种孩子气,不由得笑起来。
“你笑什么!”她正正经经地说,“你别看他们那么老高个子,他们不服从我管理行吗?
我叫他们站着,他们就不敢坐着!”
我不敢大声笑,只在心里笑着。这时候,忽然哨音一响,部队休息了。一闪眼,看不见她。一会儿,听见远处一个石崖上,她用年轻而清脆的声音喊道:
“同志们,我们唱个歌儿好不好?”下面齐声说:“好!”歌声起了。在汉江对岸敌人探照灯的亮光里,她的臂膀在轻捷地舞动着打着拍子。
歌声一落,她走过来,端着两缸子从小河里舀来的水。给了我一缸子,另一缸子,她咕咚咕咚就喝了下去。喝过,两只手在脑后一叉就仰着休息起来,两条辫子垂在积雪上。
我不禁揣想着:半年或者一年之前,她们还是没有经过锻炼的学生,在父母面前,还是平平常常的孩子。而现在竟然在离前线几里路的地方,这样地坦然、愉快,在全世界斗争最激烈最尖锐的战场上做了这许多工作。这是多么叫人羡慕的一件事情!我不由得感叹地说:
“同志!你们的进步是多么快啊!”“那,靠党的教育,也要靠自己有决心。”“可是,你的决心是什么呢?”
“我呀?”她羞涩地笑着,低头看着自己的脚,没有说下去。呆了半晌,才又说:“和别人的也差不多!”
“那么,是要决心入党啊?”她笑了。
这时候哨音一响,部队又前进了。她抖了抖头发上的雪,我们又走在一起。“不过,我们进步得快,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哩!”她说,“我们和战士们常在一起,和英雄们在一起,我们自己也就勇敢起来了。”她非常有兴味地谈着:开始出国的时候,她背的东西很多,觉得走不动;可一看战士们比她们背得还重,并且边走边说快板,自己也就走得轻快了。敌机打照明弹,自己觉得很害怕;可战士们却说:“给咱们点起天灯啦,真好走!”自己也就不觉得害怕了。有一次,她看护伤员,别的伤员乐哈哈的,有一个突破三八线战役下来的伤员却唉声叹气。她问他为什么不高兴,那个伤员说:“唉,同志,我流了点血,没有什么说的;只是我觉得我应该冲到三八线以南负伤,不该在三八线以北就负了伤……”另一次,她到前方参加战斗,敌人的炮火打得正猛烈的时候,有几个战士却在那儿满不在乎地缝鞋子。她惊讶地想,为什么炮火连天的时候,战士们干这不相干的事情呢?一问,战士们笑着回答:“不缝鞋子,等一会儿敌人垮了,怎样追击呢!”她说到这里,赞叹地瞧着我说:“你看咱们的战士是不是英雄!在他们负伤以后,还想的是前进;在敌人的炮火最猛烈的时候,想的是追击!我们跟这样的英雄在一起,怎么会不勇敢起来呢!我们将来,也会……”
“也会怎样啊?”我追问。
“也会……”她低声又笑了一阵,好像很不容易直说出来。“说呀!”
“也会当英雄的。”她鼓足勇气,说出了她的心灵里美丽的秘密。然后,她用力踢开一块脚下的石子,抬起头来。在黑夜里,也可以看出她的眼睛里闪着青春的火星。
1951年5月6日
(节选自《魏巍散文选集》,有改动)
【注释】原文中,作者写了抗美援朝时期在朝鲜战场上的几个青春故事。选文是其中一个青年团员的故事。
14.除编排演出、指挥战士唱歌等文艺工作外,“她”还做了哪些事?请写出三件。
15.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面的句子用衬托手法凸显了“她”怎样的品格?
在汉江对岸敌人探照灯的亮光里,她的臂膀在轻捷地舞动着打着拍子。两只手在脑后一叉就仰着休息起来,两条辫子垂在积雪上。
16.文中女青年没有用姓名而用“她”来指代,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7.进步迅速的“她”,让你想到了名著中的哪个人物?选择一个进步原因,结合名著人物及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谭仲池《长在心中的大树》,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曾读过作家贺捷生大姐写的一篇散文《去看一棵大树》。她在文章中满怀深情地说:“父亲,你还记得吗?当你站在这棵大树下的时候,我也快要来到这世界。你看,我和你们与这片深沉又肥沃的土地,这棵死而复生的树,彼此命运相连,已经难舍难分了……”这棵大树在贺大姐心中的重要位置,于字里行间看得真真切切,让人感触至深。
②2022年11月的一天,我去张家界采访。突然想起那棵心仪的大树,便萌发去看这棵大树的念头。当天下午,我们便驱车去慈利县溪口镇樟树村,看这棵贺大姐笔下的大树。
③从张家界市区到樟树村,车子大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一路上,放眼山川,阳光明媚,白云飞渡,青山连绵,绿水潺潺,梯田层叠。栋栋新修的农舍点缀滴翠的山野,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溪口镇樟树村位于澧水河岸,河岸长年生长着一排排枝叶茂盛的樟树。而耸立在河岸的这棵古樟树,树龄已超过1200年。
④我怀着深深的眷恋和虔诚,跑向这棵大树。
⑤我跑进了遥远的古老溪口的萧瑟秋风和吊脚楼的如水月光里:我跑进了风雨如磐、潮起潮落的壮阔和苍凉里;我跑进了血火升腾、马蹄声碎、曙光初照的黎明里;我跑进了东风万里、春潮澎湃、歌声飞扬的艳阳里:我跑进了崭新时代、追梦圆梦的花海里。
⑥我绕着这棵如巨人伟岸、如山峰巍峨的大树转圈。我的身体贴向大树,我在用心用情拥抱心中的这棵大树。我终于静下心来,在离树100米外的山丘坐下来,打开画夹。我要为它描容,为它抒写,为它歌吟。
⑦这时,在我的身边,悄悄地围来了不少老乡。他们默默地看着我为这棵大树画像。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乡主动告诉我,2000年夏天,一次雷击点燃了古樟树枝,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乡亲们跑来,不顾危险,全力扑火,才阻止了火势。可是大树还是烧焦了一半。未曾想到,两年后,这棵古樟奇迹般复活,变成现在一半枯萎一半青翠的样子。听着老乡的诉说,我心里有酸楚,更有欣慰。眼前这棵树,告诉我们伟力和坚强的根源,也让我洞悉了天地的造化和大自然的奇美。
⑧我特别珍惜并记住了樟树村村民的纯洁情怀。是他们捡来石头,围了栅栏,给大树裹上红布。让前来瞻仰、看望大树的客人,感知这棵大树的千年沧桑与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
⑨画着画着,我仿佛置身于贺龙手持两把菜刀,带领乡亲们闹革命的现场,也高举梭镖大刀,挤进队伍中去。我更清晰地看见贺龙、萧克等红军将士就在这棵大树下谈论天下大事。这时,有号角声声传来,有红旗引路,有步伐整齐的队伍走过身边。我放下画笔,感到有一股浩然之气,直冲云霄。我站起身来,情不自禁向树的四周凝望。我看见在离大树几百米处,那座典型的土家吊脚楼建筑,就像是一座钢浇铁铸的战斗堡垒站立在澧水河畔。这座经历了100多年风雨洗礼、有近千平方米的老屋,就是当年苏维埃溪口区政府旧址。1934年,贺龙、萧克率领红二、红六军团,在此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地方革命委员会,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当时人口很少的溪口镇,一次就有700多人加入革命队伍。
⑩我明白了大树守望岁月青葱的一往情深:我看到了大树呼唤斑斓明天的梦想追寻。如今的樟树村山水绿了,村庄美了,乡亲富了,日子火了。新楼在绿荫里绽放欢乐:瓜果在山坡飘香:绿色生态,清新怡人。这里的红色故事,润心铸魂:这里的人们,带着大树的美好祝福,走向四面八方、天涯海角。
大树,今天,我来到你的身边,用笔雕刻你精神的伟岸,倾听你的深情叮嘱和召唤。你是长在我心中的大树,永远为在新征程上蹲厉前行的追梦者,撑开绿荫,播洒春光……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月30日,有删改)
18.对这棵古樟树,作者为何怀有深深的眷恋和虔诚?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9.作者为何特别记住了村民“捡来石头,围了栅栏,给大树裹上红布”?
2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在写“我”为大树画像的过程中,巧妙插叙大树遭雷击而重生的历史和贺龙等人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内容丰富,行文多变。
B.文章开篇引用贺捷生散文的文字,表明这棵大树在她心中的重要地位,交代“我”去探访古樟树的缘由,与下文回顾树下的革命历史相呼应。
C.选文第③段以生动笔触描写去往樟树村的沿途风光,表现当地的独特风情,为后文写不少老乡来看“我”为这棵树画像和描绘乡村新貌埋伏笔。
D.选文第④⑤段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多用寓意深刻的意象,几个“跑进……”形象揭示了每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
E.作者情感真挚而饱满,听闻老乡的诉说,既为大树被命运摧残而“酸楚”,又为大树奇迹复活而“欣慰”,更为自己洞悉了天地造化和自然奇美而“自得”。
七、作文
22.大作文。
有人说美丽的风光在高处,有人说更诱人的景致在少有人走的小路上,还有人说最壮丽的景观还没看到。说法不同,原来是每个人的体验和心里感受不一样罢了。
请以“因人而异,所见不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600字以上。不得透露真实的影响公平判卷的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D
6.D 7.C 8.(1)宴会喝酒尽兴的乐趣,不在于音乐。(2)这么美好的月夜,先生能够一起出去游玩一趟吗? 9.(1)欧阳修在被贬期间,通过描写滁州百姓的游乐和宴饮的场景,展现出一种与民同乐的心境。(2)苏轼在被贬儋耳期间,从与老书生夜游的经历以及对韩愈钓鱼的笑谈中,可见其有着一种随遇而安、豁达超脱的心境。
10.A 11.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前四句写岚州的“春光晚”“气候寒”“花不发”“雪仍残”体现作者边地苦寒的慨叹;五六句对山水美景的赞赏和热爱;尾联中作者意识到自己有公务在身,不可贪赏山水久逗留。体现其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2. 赢得生前身后名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欲为圣明除弊事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
13.(1)①《五猖会》②饲养隐鼠(或:喜欢隐鼠)
(2)示例: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童年的鲁迅在百草园中捉蜈蚣、按斑蝥,我发现他对新奇事物充满探索欲。这正如我小时候在老家的菜园里,看到色彩斑斓的七星瓢虫,满心好奇,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心,想探究它背上斑点的秘密。
14.①当伙夫②管理俘虏③看护伤员④参加战斗 15.示例1:“敌人探照灯的亮光”与她轻捷地打着拍子的轻盈状态有鲜明反差,衬托了她在紧张危险的战场上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积雪”点出当时环境的恶劣,而她竟然在这样寒冷的雪地上仰面休息,衬托出她坦然、愉快的状态。使用衬托手法,能凸显她不怕牺牲、勇敢坚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美了她美丽的青春。
示例2:“敌人探照灯的亮光”照在我方阵地上,表现了战事的紧张。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依然轻捷从容地打着拍子,依然可以在寒冷的积雪上坦然、愉快地仰面休息,衬托出她在艰难困苦、激烈尖锐的战场上艰苦奋斗、勇敢坚强的高尚品格,突出了她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美了她美丽的青春。 16.第一层级:思维单一,逻辑性不强,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示例1:因为作者没有问她的名字,不知道她叫什么。示例2:她是个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非常乐观,青春美丽。示例3:她们都一样,都是英雄。
第二层级:能结合文本思考,对“她”的代表性有一定认知,但思维还不够全面,逻辑性不强。示例1:作者用“她”来指代,是因为她是朝鲜战场上诸多青年团员的代表。这是作者对这一类闪着青春火光的青年团员的赞美,是对美丽青春的歌颂。示例2:作者没问过她的名字,但是在采访中了解了她很多故事,她是一个有决心有家国情怀的革命战士,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示例3:“她”是朝鲜战场上进步很快的青年中的一个,是我们的榜样。朝鲜战场上有很多像她这样有革命精神的战士,作者号召我们向他们学习。
第三层级:能结合文本思考,把握“她”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进行抽象拓展,思维全面深入。示例1:全文写的是在朝鲜战场上闪耀着美丽青春光芒的几个青年团员的故事,“她”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都是作者歌颂的朝鲜战场上的青年代表、学习榜样,作者通过“她”来刻画革命战士们高尚的革命情怀,所以不需要特意写出名字。示例2:在朝鲜战场上,“她”是诸多积极进步的青年团员的先进代表。文中多次出现“我们”“你们“他们”等词,说明像“她”这样进步迅速、充满革命精神的战士不是个体,而是一个群体,表达了作者对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青年们的赞美之情。如写出名字,这种代表性就会被削弱。示例3:“她”是朝鲜战场上闪耀青春光芒的英雄,不写名字,正是因为这样的青年在朝鲜战场上不是个体,而是一个群体。“她”是众多有着家国情怀、充满革命精神的志愿军战士的典型代表。这样写突出了对青年团员的赞美,能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向他们学习。 17.示例1:“她”的进步,离不开党的教育。《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十几岁就参加了红军,接受了党的教育,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信仰。他们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做了各种各样的事,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他们变得刚毅坚韧,积极乐观,信仰坚定,为革命做出了很大贡献。
示例2:“她”的进步,离不开坚定的决心。个人有决心能使人意志坚定,不断进步。朝鲜战场上的“她”是这样,《红岩》中的江姐亦是如此。江姐被捕后被关在了渣滓洞中,她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仰,面对刑讯威逼宁死不屈,面对金钱利诱毫不动心,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凝结成了“红岩精神”。
示例3:“她”和《白洋淀纪事》中的水生嫂一样,都在战争环境中迅速成长。水生嫂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在战争环境中,经过战斗的锤炼,她变得深明大义、深沉机智,她和其他妇女,把对家庭的爱、对丈夫的爱,升华为对国家民族的爱。她们进步迅速,甚至学会了射击,配合子弟兵作战并取得了胜利。
示例4:“她”在战士们的影响下快速成长,这让我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他也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内心种下了革命思想的种子。朱赫来时常给他讲革命道理,为他指明了革命道路和方向。保尔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示例5:“她”的进步,还深受榜样的影响。《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也是在身边榜样田晓霞的影响下,最终成为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田晓霞正直勇敢、淳朴美好,不仅自己光芒四射,同样感染影响着她身边的人。孙少平在田晓霞的帮助下,阅读各种报刊书籍,开阔了眼界;在和田晓霞的交流中,深入思考人生。由此,孙少平最终敢于走出双水村,成为一个自尊独立、追求梦想的青年。
示例6:“她”的进步离不开英勇奋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生性桀骜不驯。在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一路上英勇战斗,制服了无数妖魔鬼怪,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终于战胜了自己的心魔,为取经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她”在朝鲜战场上,面对严酷的环境也依然勇敢坚强,努力奋斗,因此迅速进步。这让我明白:不怕困难、勇敢奋斗,永远是成长中重要的精神品质。
18.首先,这棵树是贺大姐文章中提到的大树,作者对其有着深厚的情感;其次,这棵树经历了雷击后奇迹复活,展现了伟力和坚强,让作者感到震撼;此外,这棵树见证了贺龙等红军将士的革命活动,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最后,这棵树象征着樟树村的美好未来,带给作者希望和憧憬。 19.示例:作者特别记住了村民“捡来石头,围了栅栏,给大树裹上红布”这一行为,是因为这体现了村民对古樟树的热爱和保护之情,同时也传承了樟树村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让前来瞻仰、看望大树的客人能够感知到这棵树的千年沧桑和红色文化。 20.示例:运用了排比和想象(虚写)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红军将士在古樟树下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豪迈;同时,通过想象感受,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革命氛围和红军将士的坚定信念。 21.CE
22.例文:
心随境转,所见各异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欣喜于杯子一半是满的。同样的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模样。正应了那句“因人而异,所见不同”。
美丽的风光在何处?有人说在高处,那里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有人说在少有人走的小路上,那里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静谧;还有人说,最壮丽的景观尚未得见。其实,风光之美并无定论,不过是因人心境不同,所见便有所异罢了。
心境开阔者,所见皆是美好。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然而,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境。被贬黄州时,他夜游赤壁,面对清风明月,发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感慨。在他眼中,那赤壁的清风明月便是最美的风光。正是因为他拥有开阔的心境,所以哪怕身处逆境,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心境狭隘者,往往只见阴霾。古时有个叫疑邻盗斧的故事,丢了斧子的人,怀疑是邻居偷的,于是看邻居的一举一动都像小偷。后来他找到了斧子,再看邻居,又觉得怎么看都不像小偷了。其实邻居从未改变,改变的只是丢斧者的心境。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总是以消极的心态看待世界,觉得处处都是黑暗和不公,却从不反思自己的内心是否被狭隘和偏见所蒙蔽。
而那些始终保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永远充满着惊喜和奇迹。徐霞客一生游历名山大川,他不走寻常路,勇于探索那些少有人至的地方。在他的眼中,那些未被世人熟知的奇山异水才是最诱人的景致。正是因为他有着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未知的渴望,所以才能看到常人所未见之美。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的这句诗告诉我们,无论世界给予我们怎样的遭遇,我们都应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当我们拥有开阔的胸怀、勇敢的探索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时,便能看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领略到更绚丽的风景。
让我们调整自己的心境,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相信每个人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