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练习(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练习(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天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练习题(二)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场考试,合计用时12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7页。试卷满分100分。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原理的是( )
A.山顶洞人掌握人工取火和磨光钻孔技术,成为我国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B.河姆渡居民学会建造房屋和种植水稻,推动中国历史进入到奴隶制社会阶段
C.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促使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发展过渡
D.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国国富兵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此后的统一奠定基础
2.如图为江苏、山西等地出土汉代文物的相关图片。据此可知,汉代( )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推行盐铁官营
C.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 D.思想领先世界
3.下表是《唐以后河北、浙江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格所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唐以后河北、浙江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北宋 明 清
河北 15 16 2 1
浙江 7 8 17 49
A.科举的影响力遍及中国南北 B.江南经济发展促进文教兴盛
C.北方地区经济地位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往南转移趋势明显
4.威尔 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
A.自由性 B.广泛性 C.民主性 D.公正性
5.史料按照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某历史小组搜集到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电影《战马》 B.《民国外交部第一次世界大战档案汇编》
C.小说《静静的顿河》 D.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6.明朝后期,政府腐败,加上倭寇骚扰,政府实行海禁。禁令限制了中国航海业的发展,而此时的欧洲航海业却迅猛地发展起来。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海上的霸主,他们甚至专门成立学校,培养航海精英。这表明当时(  )
A.倭寇骚扰导致海禁 B.中西发展轨迹迥异
C.西葡成为海上霸主 D.航海精英来自学校
7.辛弃疾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李清照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两首诗词的相同点是( )
A.核心是宣传程朱理学的思想 B.描写了塞外优美的自然风光
C.抒写了作者满腔的报国情怀 D.词中创作了生动曲折的故事
8.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时说,此举是为了“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张之洞在筹办广州织布局时同样也说,这是为了“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这说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弘扬传统文化 B.变革国家政治制度
C.谋求国家独立 D.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9.“弱国从来无外交,苟存天地任人嘲。尊师教诲齐天下,慈母盯哼不折腰。航舰如今嫌水浅,嫦娥不再恨天高。百年洗雪谁堪忘,多少男儿是俊豪。”此诗是纪念100多年前中华大地爆发的一场伟大运动。与此相符合的是( )
A.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标志中共开始掌握领导权 D.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里的“伟大传奇” (  )
A.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
11.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这说明中国( )
A.地位上升外交逐渐自强 B.开始成为世界强国
C.确定收回香港主权 D.摆脱了帝国主义压迫
12.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毛泽东此行( )
A.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揭开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 D.为中国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13.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上,长沙担当着站位中心、引领潮流的历史使命,凝聚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下列各项中,最能鲜明地揭示这种文化基因的是( )
A.谭嗣同成为“变法流血第一人” B.四羊方尊
C.马王堆汉墓 D.炎帝和蚩尤的传说
14.土地改革推动农业的发展,既保证了人民的基本粮食需求,也增加了工业原料的产出;农民增长的购买力,为工业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仅在1951年,农民对工业品特别是对布匹、肥皂、自行车等轻工业日用品的购买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这说明土地改革( )
A.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基础 B.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彻底解决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D.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15.经济特区创办之初,邓小平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窗口”作用。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16.“八五”计划期间(1991—1995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1995年达到61130亿元,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提前五年实现。这一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B.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实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 D.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1960年底,西藏地区成立乡级政权1009个,区级政权283个;78个县(包括县级区)和8个专区(市)也成立了人民政权。乡级干部全是藏族区级干部90%以上是藏族,并且有300多名藏族干部担任了县以上领导职务。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藏族享受比其他民族更多的权利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18.如图是李强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1956年歼-5型歼击机 1966年战略导弹部队 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 1971年导弹驱逐舰
A.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B.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C.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D.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19.“终于出现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止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帝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查理曼帝国
20.早期殖民扩张为欧洲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资源,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这一时期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和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分别是 (  )
A.荷兰、英国   B.法国、英国
C.荷兰、西班牙  D.西班牙、法国
21.英国《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共同目的是( )
A.建立共和制度 B.打击封建势力 C.防范个人独裁 D.加强中央集权
22.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
A.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23.《赤都心史》是瞿秋白于1921-1922年创作的散文集,书中描写道:“十字街间,旷场两面,一排一排小摊子。人山人海,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一堆一堆旧书旧报,铁罐洋锅,碗盏茶杯,……唔!多得很呢!”作者描述的应是( )
A.十月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两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D.外国商品受百姓欢迎
24.从“萨拉热窝事件”、“德军闪击波兰”、“日军偷袭珍珠港”这三个关键词,你推测论文题目最有可能是
A.《论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 B.《突发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C.《法西斯反人类的暴行研究》 D.《暴力冲突是人类交往的主要形式》
25.反映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①万隆会议 ②非洲独立年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5年天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练习题(二)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大题,共50分。
26.某历史活动小组进行“图说民族交往史”活动,请你参与活动。
图1
(1)根据图1,说一说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性事件 东汉时期行使管理西域职权的机构是什么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观察图2《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哪一民族迁到辽宁地区 此民族的一个部曾建立政权并于439年统一北方,政权名称是什么 图3出自河南龙门石窟,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都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请你解释帝王和大臣们为何穿汉服
(3)图四和图五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并说明其意义。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南《复原模型》 水运仪象台(开封博物馆复原模型)
司南,由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置于青铜地盘中央,勺柄静止时指向南方,是世早的磁性指南工具。
水运仪象台,北宋苏颂等人创制,集天文观测、天象演示和计时功能于一体驱动,被誉为“世界时钟之祖”。
材料二 中国固有的科技,注重实用与民生,如《天工开物》所言“贵五谷而 其技艺传承皆以百姓日用为根基。后世虽经西学东渐,而中国科技之精魂——一、师法自然————仍可为今日镜鉴。
——摘编自钱临照《论中国古代科技的传统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显著特点。
(2)材料二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对当今发展有何启示?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
材料二:只有到1500年左右……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这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连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
材料三:“三角贸易”示意图
【问题】
(1)材料一中“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指的是哪一位人物 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变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概括该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的重大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的发现得益于哪一位航海家 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的是哪两个国家
(4)观察材料三的示意图,指出“三角贸易”中最血腥罪恶的是哪一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给非洲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B
6.B
7.C
8.D
9.D
10.A 
11.A
12.D
13.A
14.B
15.A
16.C
17.B
18.B
19.C
20.A
21.C
22.D
23.B
24.B
25.D
26.(1)事件: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机构:西域长史府
(2)民族:鲜卑族。政权:北魏。为什么: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3)核心思想:民族大交融。意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7.(1)显著特点:①注重实用性——司南用于方向辨别,水运仪象台服务于天文历法,均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目的;②技术创新——水运仪象台融合机械制造、天文观测等多领域技术,体现创造。(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启示:①以民生需求为科技创新核心:继承古代“贵五谷”理念,推动医疗、农业等关乎国计民生的技术发展; ②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借鉴“知行合一”思想,避免科技脱离实际应用;③生态友好型创新:学习“师法自然”智慧,发展绿色科技(如仿生技术、清洁能源)。(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8.(1)但丁;《神曲》;人文主义;
(2)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定起来。
(3)哥伦布;葡萄牙、西班牙;
(4)中程(从非洲到美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