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shěng) 白羊肚(dǔ) 翩然(piān) 拾级而上(shí)
B.龟裂(jūn) 褶皱(zhě) 缄默(jiān) 不知所措(cuò)
C.汩汩(gū) 戛然(gá) 羁绊(bàn) 天衣无缝(fèng)
D.撺掇(cuān) 眼眶(kuàng) 苍劲(jìn) 目炫神迷(xuà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天清晨起来,我只觉有一缕馨香幽幽袭来,猛一转头, 惊得目瞪口呆——桌角花瓶里,那早被我 的无名花悄悄开放了!蔫得成了黑蓝色的皱巴巴的花瓣间露出一星花蕊,有的已经干瘪,却仍紧紧咬着同样干瘪的枝头不甘落下。整束花不见一丝绿意。蜷曲的黄叶默默地 着复生的花朵,犹如 的士兵在曙光中高举着那遍布弹痕的、神圣的战旗!
A.当时 忘记 守护 奄奄一息 B.顿时 忘记 保护 奄奄一息
C.顿时 遗忘 守护 一息尚存 D.当时 遗忘 保护 一息尚存
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工易寻,一匠难求。②我国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加速迈进,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越走越宽广。③在如牛皮纸薄的钢板上焊接长征火箭“心脏”,不出一个漏点,把“蛟龙号”潜水器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1/50。④大国工匠以久久为功的钻研和创新,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努力掌握一技之长,一定能在自己的赛道上创造不凡业绩,成就出彩人生。
A.第①句运用对偶、第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B.第②句中加点的“持续保持”“大国地位”“重要关口”“报国之路”四个短语结构一致。
C.第③句“漏点”后面逗号应改为分号,“1/50”后面句号应改为省略号。
D.第④句画线的句子主干是:大国工匠成就“高光时刻”。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也是爱国民主战士,《最后一次讲演》就是他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发表的即兴演讲。
B.“记”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记”只叙事不发表议论,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和柳宗元《小石潭记》;“说”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如韩愈《马说》。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
D.《格列佛游记》作者斯威夫特,英国作家,全书分为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四个部分。
二、名著阅读
5.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片段二
晁盖道:“吴先生,我等还是软取,却是硬取?”吴先生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好妙计!”吴先生道:“休得再提,常言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只可你知我知。”
片段三
他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某某作。”……
学校举行“‘悦’读名著 演绎经典”活动。请小演员从上面三个片段中任选其一,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解读:
(1)我喜欢的人物是 ;我想演的情节是 ;这能体现他 的性格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6.经典诗文默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4)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 ”两句,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为统治者重用,以建立一番伟业的愿望。
四、诗歌鉴赏
7.对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
黄庭坚
前日幽人②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④。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蒿。
【注释】①当时诗人在蔡州平舆,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②幽人:隐士,这里指品行高洁的人。③青袍、堤草:低级官吏所穿之衣为“青袍”,古人常以青草之色喻膏袍。④九方皋;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人。
A.【甲】诗“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老无力”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甲】诗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也愿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诗人兼济天下的崇高理想。
C.【乙】诗颔联以“春水”“夜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味醇趣永;虚写“春水”,实写“夜月”,把自己的感情与对方的感情完全融合。
D.【乙】诗尾联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水涨花落,渔船载酒的画面召唤友人归隐,新鲜别致。
五、文言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大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却下。④秣:喂食。
8.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日啖刍豆数斗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B.揽辔未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殆欲毙然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9.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此 其 寡 取 易 盈 好 逞 易 穷 驽 钝 之 材 也
11.请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表面上写的是马,实际上写的是人才。其中【甲】文的观点是 (原文回答),寄寓了作者 的情感:【乙】文重点讲的是 的区别,说明岳飞是一个 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人工智能,简称AI,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技术科学,旨在让计算机具备像人类一样的思考和行为能力,能够自我学习,推理,决策,甚至创造。
②AI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度学习是AI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使得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理解和学习复杂的数据模式,从海量数据中提取信息,不断优化自身的算法和模型,以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因而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③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汽车,再到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AI都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④在教育领域,AI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智能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自动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同时,AI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数据分析支持,辅助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估,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机遇,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争议。
②首先是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AI系统的运行需要大量的用户数据作为支撑,这些数据包括个人信息、行为习惯等敏感内容。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防止被滥用或泄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进行数据窃取或网络攻击,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风险。
③其次,AI技术的伦理问题也备受关注。随着AI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保证AI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性成为一大挑战。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可能会因为数据偏见或算法缺陷而导致误诊或治疗不公;在教育领域,AI教学系统可能会因为缺乏人性化关怀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AI技术还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例如某些职业可能被AI取代,使一些人群面临失业的风险,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④同时,AI技术的可解释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尽管AI在某些领域的表现已经超越了人类,但其决策过程往往缺乏透明度,难以被人类理解和信任。这使得人们在面对AI决策时往往感到不安和担忧,也限制了AI技术在某些关键领域的应用。
(以上材料均编自网络)
12.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基于深度学习能力,能够处理复杂数据,提升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B.随着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智能教学系统可以完全替代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
C.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数据隐私、伦理等需要各方共同解决的社会问题。
D.技术人员加强对AI技术可解释性的研究,提高其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13.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写出两条有关中国人工智能的结论(每图一条,不出现具体数据)
14.如果你是一名未来学校的校长,你计划引入人工智能来改进学校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请说说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母亲的首饰盒
王开忠
①几个月前回老家,在堂屋客厅里又看见了那只雪白的小盒子。盒子被弟弟每天擦拭,纤尘不染,光洁明亮。
②这是母亲的首饰盒。四寸见方,外表白色。我左看右看,它怎么都不像一个首饰盒。一是样式不像,首饰盒一般玲珑精致,它却既大又笨;二是颜色不像,首饰盒多色彩艳丽,它却只有朴素的白色。母亲的首饰也很简单,就是逢年过节才戴的一对普通手镯,还有平时戴在头上的一个塑料簪子。装首饰的盒子当然就算首饰盒了,母亲叫它首饰盒,父亲也叫它首饰盒,所以在我们家,它就是名副其实的首饰盒了。
③这个首饰盒在母亲去世后由父亲收藏,我们几个作子女的,谁也没有去动它、打开它。父亲病危时,把我和妹妹、弟弟叫到跟前,指着这个首饰盒,声音微弱地说:“这是你们母亲留给我的遗物,你们看看吧。”我掀开盒盖,里面除了那对镯子和塑料簪子外,还有两小一大的三张纸条。我先打开两张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10元”和“30斤”。我瞬间明白了,这是乡里先后两次救济我家的钱和粮食。我心里一阵激动:母亲是重情重义的人,平时人家给的好处,她从不忘记,而且总是要我们不忘报恩。
④我又打开那张大纸条,上面一笔一画,歪歪斜斜写着三行字:“传友,我要走了……后事不要公家九济,简单埋了。共产党对我们有恩,给我们太多了,以后能不要九济就不要九济。开忠长大,叫他去参军。”
⑤“传友”是我父亲的名字。母亲没念过书,识字不多,将“救”字写成了“九”字。看到母亲的字,我突然心酸起来,她的遗嘱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情,我止不住泪如雨下。
⑥母亲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年仅36岁。她原来身体很好,当过支前模范,听人说,她在全村妇女中做的“支军鞋”最多。可后来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活都压在了母亲身上,把身体给累垮了。乡政府看到我家确实困难,又考虑到母亲是支前模范,便先后救济了我家10元钱和30斤玉米。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此,善良而要强的母亲一直过意不去,几次说,这钱和粮食不该要。没想到,母亲当时还记了账,并把纸条工工整整地折叠好,珍藏在了首饰盒里。
⑦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常对几个孩子讲,新中国成立前我们村近百口人没有一寸土地,都是依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生活,所以得名“租地村”。自从共产党来了,穷人分得了土地,村民的生活才渐渐好起来。她要我们不能忘本,还特意嘱咐我长大后去参军,保家卫国,决不能再让老百姓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⑧母亲去世后,父亲一心抚养我们三个孩子,不管生活遇到多大困难,父亲都不愿意向国家伸手,怕添麻烦。我19岁那年,按照父亲要求、母亲遗愿,参加了解放军。参军第三年时,家中房子老到快要倒塌了,只能再建新房,可是盖房又缺钱。邻居对我父亲说,你是军属,找找政府,一定会帮忙解决困难的。可我父亲不愿意张这个口,最后是向亲友借钱,才把房子盖成了。后来又有一次,父亲因病住院一个多月,花了不少钱。一位好心的医生得知他是军属,对他说,像你这种情况,只要找到县里,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接济。父亲听了,还是摇头。
⑨过去村里很多人都说他倔,称他为“倔老头”;也有人说他傻,叫他“傻老头”。我也认为父亲是一个只要面子不顾家的人。直到看见了这几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父亲一直当宝贝一样珍藏着母亲的首饰盒,原来里面珍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直到看到了母亲的遗嘱,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父亲那样“倔”又那样“傻”……
⑩那天,看完首饰盒里的纸条,我望着病床上的父亲,想起去世多年的母亲,禁不住泪水奔流……
从老家回来几个月了,我的眼前还时常浮现起那只雪白的首饰盒,光滑洁净,明亮澄澈。我想,它将会一直亮在我的心里。
15.选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父亲的“倔”和“傻”?
16.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7.我为什么“想起去世多年的母亲,禁不住泪水奔流……”?
18.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说说选文 段的作用。
19.文中处处与“首饰盒”,首饰盒包含了哪些情感?
工作服中的“奇装异服”
骆昌芹
①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许多工种都配有相关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于一些特殊岗位,还会配置特制的劳动防护服。譬如,炼钢工人作业时会穿着白色的石棉衣,以防止热辐射和钢水的烧伤;化工厂工人配有用羊毛织成的防护服,可以防止受到酸碱腐蚀;放射科医生在操作放射仪器时,会穿着用铅和橡胶制作的防护围兜,以防止X射线的侵袭……除此以外,对于在极特殊环境中工作的人们,科学家还为他们特别研发出性能优良的“奇装异服”。
坦克兵的“液冷衣”
②炎炎酷暑,室外气温可能将近40℃。这种情况下,重型卡车司机坐在驾驶室内,会被从发动机散发出来的热气逼得喘不过气来。至于冒着酷暑坚守岗位的坦克兵,在坦克中的滋味肯定更不好受。坦克内,发动机周围的气温可高达70~80℃,传动装置的表面也热得厉害。尽管有隔热板的阻挡,身处坦克驾驶室中,坦克乘员仍然会非常难受。毕竟,坦克车内的温度还是要比车外高上几摄氏度。更何况,为了防御敌方核武器和生物、化学毒剂的伤害,坦克手必须紧闭炮塔的盖子。在这样又闷又热、密不透风的铁甲“堡垒”里,不难想象,坦克乘员会有多难受。
③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科技人员研发出了一种专供坦克乘员穿着的“奇装异服”——“液冷衣”。
④众所周知,暑热天气里,当我们热得汗流浃背时,只要用凉水擦把脸或洗个澡,就感到凉快许多。这是因为水能带走人体表面的一部分热量。科学家们为坦克兵研发出的“液冷衣”也是根据这个道理。“液冷衣”的里层密密麻麻地铺设了一条条细小的管道。坦克手贴身穿着它,当冷却器的水和酒精混合液从管道中流过时,通过热传导,会不断带走人体散发出来的热量。据试验,穿上这种奇妙的“液冷衣”,即使在100℃的高温环境里连续待上4个小时,也不要紧。“液冷衣”不仅能提高坦克兵在高温环境下的战斗力,而且可以减少坦克兵体内水分的流失。
潜水员的“吉姆服”
⑤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向往潜入美丽富饶的大海,去窥探海底的风光和秘密;可是,海水有巨大的压力,大约深度每增加10米,压力就要升高一个大气压。一个人如果下潜到200米深时,全身就要承受大约32万千克的压力。此外,还有高压下的呼吸问题、令人伤脑筋的减压病,等等。这些因素都使得人类的潜水深度大受限制。那么,可不可以在海洋深处人为地创造出一个与地面压力相同的环境呢?当然可以。穿上“吉姆服”潜水就行。
⑥“吉姆服”的式样有些像宇航员穿的“宇航服”。它是由耐高压的镁合金制成的一个密封得严严实实的壳体,重约500千克。潜水员在下水前,从可以打开的头盔中爬进壳体,然后拴紧头盔,坐上吊车式深潜器,就被送到了海底。
⑦穿上“吉姆服”后,即使在深海中,潜水服内依然能够保持着一个大气压的环境,潜水员在完成任务后,用不着再经过减压过程,就可以直接从水下返回水面。也许有人怀疑,潜水员穿上这件重达500千克的衣服还动弹得了吗?请别忘记,由于水的浮力作用,笨重的“吉姆服”在海水里只有20多千克的重量。所以,潜水员穿着它在深海作业,抬头举脚,伸手屈臂,都与在地面上一样轻松自如。当然,在头盔的不同部位,人们需要用耐压的透明材料装上几扇观察窗,便于潜水员眼观四方。另外,潜水员还可以借助两只多功能机械手,帮助自己完成水下作业。
⑧“吉姆服”于20世纪80年代问世,它已在人类探索海洋的事业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它曾经协助潜水员在严寒的北冰洋600米深的海中进行作业;在西班牙海域400米深的海洋深处找到了丢失的电视电缆;它也曾在我国渤海油田的勘探工作中大显身手。目前,人们穿上最新款的“吉姆服”能够在深度超过700米的海水中工作。美国一位女海洋学家在“吉姆服”的帮助下曾潜至深度达381.25米的太平洋中,开创了妇女下潜最深的世界纪录。
飞行员的“抗荷服”
⑨飞行员在空战或进行特技飞行时,经常要操纵飞机做俯冲、急转弯、翻筋斗等剧烈的机动飞行。当飞机进行俯冲、拉起和翻筋斗的急飞动作时,飞行员受到的加速度,即过载可以增大到原来的五六倍,甚至七八倍。这时,人体内的血液会急速涌向双脚,使下半身血量骤然增多;与此同时,大脑却严重缺血,引起视网膜贫血,造成航空医学上的“黑晕”(黑视)症状。这就是物理学上所说的“过荷现象”。要想减轻过荷现象对飞行员的影响,办法之一就是让飞行员穿上一件奇特的套裤——“抗荷服”,它会阻止人体的血液大量流向双腿。
⑩有趣的是,“抗荷服”还是人们受长颈鹿的启发才设计出来的。长颈鹿的脑袋离心脏有3米多远,不用说,要把血液压送到它的大脑,心脏输出的血压要很高。不过,待血液流到长颈鹿的头部时,血压已降低了许多,跟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血压差不多。当长颈鹿低头饮水时,由于脑袋的位置比心脏的位置还要低许多,血压自然会剧增;奇怪的是,这种高个子动物并没有发生脑出血和血管破裂的症状。科学家研究发现,其中的秘密在于长颈鹿身上不但有一套特殊的“装置”,而且紧紧地包裹着一层厚厚的皮肤。当头部位置下降时,这层皮肤就紧箍住血管,防止血压突然升高。
通常使用的囊式“抗荷服”是由腹部、大腿、小腿等几个连通在一起的气囊组成的,气囊与一个自动装置相连,外面由做成裤子形状的尼龙布套包裹着。一旦飞行员产生过荷现象,气囊中立刻会自动充入压缩空气,对飞行员的腹部和腿部加压,减缓血液大量流向身体下部,并有利于下肢血液的回流,防止人体头部严重缺血。就这样,奇妙的“抗荷服”消灭了飞行员的过荷现象,使他们能平安地飞行在蓝天上。
20.请说说选文第①段的作用。
21.请分别说说选文中“液冷衣”“吉姆服”“抗荷服”三种工作服在各自的工作中解决了哪些问题。
2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选文第⑧段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去?理由是什么?
七、作文
24.《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huí wèi
①名 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
②动 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汪曾祺在一盘盘菌子中,回味一种生活:朱自清在几个橘子里,回味深沉的父爱。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句话、一首诗、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请以“( )的回味”或“回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题材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表达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5.成长是曲折而漫长的,有坎坷、有风雨,但只要有爱相随,那成长的故事便丰富多彩。寒冬不冷,酷夏不热,蓦然回首,那都是一段段暖暖的有爱旅途。
要求:①请以“有爱的旅途”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②除诗歌外,题材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表达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示例: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爱憎分明、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敢作敢为、胆大心细。
6. 蜡炬成灰泪始干 怀旧空吟闻笛赋 何事长向别时圆 病树前头万木春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7.C
8.C 9.①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②(它)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强显能,是能长途跋涉的良材啊。 10.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1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以及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批判 人才和庸人 能识别人才
12.B 13.①从2017年到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②城市管理和运营占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比例最大,其次是互联网。 14.示例:①AI技术是否会出现故障的问题。②如何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③学生对AI技术是否适应的问题。④教师是否能够熟练运用AI技术进行教学。(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
15.①家中房子倒塌需重建时,父亲不愿向政府求助,坚持向亲友借钱;②父亲因病住院花费不少钱,医生建议他作为军属可以寻求政府接济,但他仍然摇头拒绝。 16.①知恩图报:母亲将政府的救济记了账,嘱咐“我”长大后参军,保家卫国。②勤劳能干:母亲做的“支军鞋”最多;父亲身体不好,她便承担家中所有的重活;③朴实:母亲的首饰盒朴实,首饰普通;④要强:嘱咐父亲以后不要国家救济。 17.
母亲早逝,年仅36岁,“我”对母亲的早逝感到悲痛。 看到母亲的遗嘱和记账的纸条,“我”被母亲的感恩和坚强所感动。母亲的遗嘱让“我”明白了父母的品格和为人,触动了“我”的情感,为自己的父母感到骄傲而流泪。 18.①写母亲的首饰盒及嘱托对“我”的影响之深,点明文章主旨;②“一直亮在我的心里”,感情升华,文章内容也至此结束;③与标题和开头呼应,首尾一致。 19.母亲对家庭的深情和对子女的期望(遗嘱中嘱咐孩子参军)。父母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之情(不愿意接受救济,希望不添麻烦)。子女对父母的怀念和敬爱(弟弟每天擦拭首饰盒,作者对首饰盒的珍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传承(父亲珍藏首饰盒,子女尊重父母的意愿)。
20.通过列举炼钢工人、化工厂工人、放射科医生等不同工种所穿的工作服及其作用,引出说明对象——工作服中的“奇装异服”,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液冷衣:解决了坦克舱内高温问题,通过循环冷却液带走人体热量,让士兵在高温下能坚持工作更久,并减少体内水分流失。
吉姆服:解决了深海巨大的水压问题,提供一个内部保持一个大气压的密封环境,使潜水员能深入深海免受高压伤害并避免减压病,还能依靠水的浮力解决行动不便的问题。
抗荷服: 解决了飞机剧烈机动时产生的过荷现象问题,通过气囊加压腹部和腿部,阻止血液大量涌向下肢,防止大脑缺血,保障飞行安全。 22.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液冷衣”卓越的隔热降温效果,强调其在极端高温环境下的强大保护能力,增强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3.不能删去。理由:“超过”表示深度大于700米,说明吉姆服的工作能力范围是“700米以上”。如果删去“超过”,就变成只能在“正好700米”工作,与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4.例文1:
回味茶香中的时光
老宅的阁楼里,总飘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茶香。那是爷爷的紫砂壶在木桌上蒸腾的雾气,是岁月沉淀的芬芳,是童年最温柔的注脚。如今每当茶香漫上心头,那些被时光镀上金边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
记得七岁那年的梅雨季,我总爱蜷在爷爷藤椅旁看他泡茶。紫砂壶在爷爷布满皱纹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滚烫的开水注入时,蜷缩的茶叶便舒展开墨绿的裙裾,在琥珀色的茶汤里旋转起舞。“茶要等三道才出真味”,爷爷总这样说。第一道茶汤浑浊如暮色,第二道清亮似晨露,待到第三道,茶香便如山间晨雾般沁人心脾。那时的我尚不懂品茶,却痴迷于看爷爷行云流水的动作,听他讲陆羽著《茶经》的故事。
十二岁那年的深秋,我因考试失利躲在老宅哭。爷爷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煮水沏茶。当第三道茶斟入青瓷杯时,他忽然开口:“你看这茶叶,经得起沸水煎熬,才能在最后绽放清香。”茶汤入口微苦,却在喉间化作甘甜。那夜,我和爷爷坐在廊下,看月光把茶烟染成银白。他教我辨认不同季节的茶叶:春茶嫩如雀舌,夏茶厚似松针,秋茶淡若远山。原来每一片茶叶都藏着四季的密码,就像人生总要经历不同的季节才能成熟。
去年深冬回老宅收拾旧物,在樟木箱底发现爷爷的茶经手抄本。泛黄的纸页上,蝇头小楷工整地抄录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边角处还画着各种茶具的线描图。我学着爷爷当年的样子煮水沏茶,当第三道茶汤注入杯中时,忽然看见茶烟在阳光下舞成爷爷的轮廓。那些他教我辨认茶叶的清晨,那些听他讲茶马古道故事的黄昏,此刻都化作茶香萦绕在鼻尖。
如今我常在案头摆着爷爷的紫砂壶。每当生活遇到困顿,便煮一壶水,看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沉浮。茶香氤氲中,仿佛又看见爷爷坐在藤椅上,用布满老年斑的手为我斟茶。那些被茶香浸润的时光,教会我在喧嚣中保持从容,在浮躁里守住本心。原来最珍贵的传承,不在茶经的字里行间,而在每一次注水、出汤时,那份对生活的敬畏与热爱。
茶烟渐散,而茶香永驻心间。这缕穿越时空的芬芳,是爷爷留给我最温柔的礼物,让我在人生的每个季节,都能品出不同的甘甜。
例文2:
墨香中的回味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着,打在老宅的青瓦上,发出细碎的声响。我翻开那本泛黄的字帖,墨香混着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恍惚间,又看见祖父握着我的手,在宣纸上写下第一个笔画。那缕缠绕在笔尖的墨香,穿越二十年的时光,依然清晰如昨。
七岁那年,祖父的书房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檀木书桌上,砚台里的墨汁总是泛着幽光,像一片凝固的夜空。祖父教我研墨时说:“墨要磨得匀,太急则燥,太慢则涩。”我总爱盯着墨条在砚台里画圈,看墨色由浅入深,最终化作一汪墨池。祖父的毛笔蘸满墨汁,笔尖轻触宣纸的瞬间,仿佛有春风拂过,留下一道飘逸的横。
十二岁的夏天,我临摹《兰亭序》总也写不出王羲之的潇洒。祖父便在窗下铺开一张生宣,教我如何“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他说:“写字如做人,要留有余地。”那日午后,蝉鸣声中,我的笔尖终于抖出一点像样的“永”字。祖父笑着用折扇敲我的头:“这撇捺里,藏着你的性子。”墨迹未干时,窗外忽然吹进一阵风,宣纸上的字迹微微颤动,像是要乘风而去。
去年深秋整理祖父遗物,在樟木箱底发现一方未启封的端砚。砚台侧面刻着“宁静致远”四个小字,是祖父的笔迹。我研墨时,发现墨汁里竟浮着几粒细小的金箔——那是祖父年轻时在琉璃厂买的老墨,说是“墨中藏金,写字有光”。当毛笔在宣纸上洇开墨花时,我忽然明白,祖父教我的不仅是写字,更是如何在浮躁中守住内心的澄明。
如今我常在书房独坐,看墨汁在砚台里慢慢沉淀。有时写到酺畅处,会想起祖父临终前握着我的手说:“字如其人,要写得端正。”窗外的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斜斜地照进来,在宣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被墨香浸润的岁月,早已化作血脉里的印记——每当我提起笔,就能触摸到时光的温度,听见祖父在耳边轻声说:“横要平,竖要直,做人也是一样。”
墨香渐淡,而笔锋未老。这缕缠绕在笔尖的芬芳,是祖父留给我最珍贵的礼物,让我在人生的宣纸上,始终能写下清正的笔画。
25.例文:
温暖的旅程
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只要有爱相伴,再寒冷的冬天也会变得温暖,再炎热的夏天也会变得清凉。回首往事,那些充满爱的瞬间,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发起了高烧。母亲焦急地守在我的床边,用冰凉的毛巾敷在我的额头上。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担忧,却又强装镇定,轻声安慰我:“别怕,妈妈在这儿。”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病痛的折磨,而是母亲深沉的爱。她整夜未眠,直到我的烧退了,她才松了一口气。这段有爱的旅程,让我明白,母爱是无私的,它能在最黑暗的时刻给予我们最温暖的依靠。
除了家人的爱,朋友之间的关怀也同样珍贵。有一次,我在体育课上不小心扭伤了脚踝,疼得站不起来。同学们立刻围了过来,有的扶我去医务室,有的跑去通知老师,还有的主动帮我拿书包。他们的关心让我忘记了疼痛,心里暖暖的。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友情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它能让孤独的旅途变得不再孤单。
爱不仅存在于亲情和友情之中,陌生人的善意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记得有一次放学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没带伞,只能躲在屋檐下。这时,一位陌生的阿姨走过来,把她的伞递给了我,微笑着说:“孩子,快回家吧,别淋湿了。”我还没来得及道谢,她已经匆匆离开了。虽然只是一把普通的伞,但它承载的却是陌生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这段有爱的旅程,让我相信,世界上处处都有温暖。
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遇到风雨,但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勇敢前行。无论是家人的呵护、朋友的陪伴,还是陌生人的善意,这些温暖的瞬间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让我们珍惜每一段有爱的旅程,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