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咏雪》导学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咏雪》导学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咏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世说新语》及作者刘义庆的文学常识,积累“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因”等文言字词的读音与释义。
疏通《咏雪》文意,能准确断句、翻译核心句子,感受文言文简洁凝练的语言特点。
分析“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的妙处,体会谢太傅家温馨儒雅的家庭氛围,初步感知古代士大夫的文化生活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梳理“咏雪”核心对话内容;
难点:理解“柳絮因风起”比喻的精妙之处(与“撒盐空中”的差异),掌握“抓意象、品手法、悟情感”的文言文品读方法。
【课堂流程】
【导】
详见PPT(建议情境导入:“同学们,冬日下雪时,我们常说‘雪花像棉花’‘雪花像白糖’。在东晋时期,有一个书香世家,下雪天全家围坐讨论‘雪花像什么’,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今天,我们就走进《咏雪》,看看这个家庭的‘咏雪之争’有多精彩。
【思】
这首文言短文围绕“咏雪”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文中写了哪些与“咏雪”相关的核心内容(如人物、对话、比喻)?
你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个比喻更贴切?从文中哪些内容能判断出来?
【议】
同桌讨论:互相核对“思”环节1-2题的答案,纠正对事件概括、核心内容提取的偏差(如漏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的背景)。
小组讨论:聚焦“思”环节第3题,分工分析两个比喻的特点——
①“撒盐空中”贴合雪花的什么特质?②“柳絮因风起”突出雪花的什么姿态?③结合谢太傅“大笑乐”的反应,判断他更认可哪个比喻?要求结合文本语句或生活体验说明理由。
【展】
1. 事件概括展示:选2名学生口头概括短文内容
如“谢太傅在寒雪天召集家人讨论文章义理,趁下雪让子侄辈比喻雪花,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听后大笑”。
其他同学补充细节(如“‘儿女’指子侄辈,非现代‘子女’”)。
2. 核心内容展示:选1组上台板书“咏雪核心要素表”,全班补充完善:
人物 事件背景 咏雪对话(比喻句) 人物反应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大笑乐
胡儿(谢朗) 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 未若柳絮因风起
比喻分析展示:选2组分享对两个比喻的看法
答:如“‘撒盐空中’像雪花的洁白、密集,但没有雪花飘飞的轻盈;‘柳絮因风起’既写雪花的白,又突出它随风飘舞的灵动,更贴合雪花的样子”,
鼓励不同观点:如“如果是急雪,‘撒盐’可能更贴切;慢雪则‘柳絮’更合适”。
【评】
以本短文为例,分析鉴赏文言文(写景抒情类)的方式方法 方式方法:
抓题目:“咏雪”直接点明核心内容——围绕“雪”的吟咏、讨论,明确文本主题;
抓作者与出处:《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由此可推测文本会体现士大夫家庭的文化氛围;
抓字句:①解字词(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如“儿女”古义“子侄辈”,今义“子女”;“因”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②通文意(断句、翻译,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按成分断句,确保理解准确);
③品手法(比喻、细节描写,如两个咏雪比喻,“欣然”“大笑乐”等细节);
抓情感与氛围:从人物言行(“讲论文义”“欣然咏雪”“大笑乐”)提炼情感——谢太傅对晚辈的赞赏、家庭的温馨,体会“儒雅和睦”的氛围。
本短文鉴赏:《咏雪》通过记录谢太傅家“咏雪”的对话,选取“盐”“柳絮”两个意象比喻雪花,既展现了文言文的简洁之美,又借“内集”“讲论”“大笑”的细节,凸显了古代士大夫家庭重视文化、氛围温馨的特点,字里行间藏着对晚辈才华的认可与生活情趣的流露。
六、【检】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注释】①尽道:都说;②瑞:祥瑞,古人认为下雪是丰年的祥瑞;③事若何:(丰年的)事情又怎么样呢?
问:这首诗对“雪”的态度与《咏雪》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咏雪》将雪视为“咏叹的对象”,借比喻展现雪的美感,体现家庭的文化情趣;而罗隐的《雪》则以“雪为丰年瑞”的传统认知为切入点,反问“丰年事若何”,并联系“长安贫者”的处境,指出“为瑞不宜多”,把雪从“祥瑞”的象征中拉出,暗含对社会贫富不均的批判,态度更具现实感。
【当堂检测】
《咏雪》中交代事件背景(时间、人物、事件)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未若柳絮因风起”中“因”的意思是______,请用这个意思的“因”再组一个文言词语:______
答:(如“因势象形”“因地制宜”)。
结合文本,说说谢太傅“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答:谢太傅“大笑乐”,一是因为子侄辈积极参与“咏雪”,展现出才华与思考(胡儿的比喻贴合雪花的密度,谢道韫的比喻更显雪花的灵动);二是因为家庭围坐讨论、氛围温馨,符合他重视文化、享受天伦之乐的心境,暗含对晚辈的赞赏。
《咏雪》中为什么说“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差可拟”更精妙?
答:“撒盐空中”仅能体现雪花“洁白、密集”的静态特点,缺少雪花的动态美;而“柳絮因风起”既写出雪花的“洁白”,又用“因风起”突出雪花“随风飘舞、轻盈灵动”的动态,更贴合雪花飘落的真实姿态,且“柳絮”的意象比“盐”更具诗意,体现出谢道韫的巧思,因此更精妙。
七、课后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太傅( fù) 俄( é )而
雪骤( xuě zhòu ) 差( chā ) 可拟( nǐ )
柳絮( xù ) 无奕( yì ) 女 谢道韫(yùn)
王凝( nínɡ ) 之
2.解释下列词语
内集: ( 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文义:(文章的义理。)
骤:(急) 欣然:(喜悦、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因(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古义: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和女儿)
3.文言句式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 (“......也”,表判断)
即公大兄无奕女 省略句 (“即”前省略主语“兄女”)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未若/柳絮因/风起
5.文学常识填空。
《世说新语》是 南朝宋  (朝代)  刘义庆  (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篇,咏雪出自其中的《言语》篇。
志人小说,指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专门记录人物言行和奇闻逸事的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区别于志怪小说的一种样式。按内容分类主要分为:笑话、野史、逸闻逸事三大类。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契合魏晋门第逻辑:魏晋重门阀,身份是 “隐性名片”。点明她是谢安侄女(谢氏,东晋顶级士族)、王羲之儿媳(王氏,与谢氏并列),既解释其才华源于顶级士族的文化熏陶,也让才华更具社会认可度。
凸显女性才华稀缺性:魏晋男权社会中,女性才华易被忽视。其 “名门女 + 望族妻” 的身份,让她的 “柳絮喻雪” 之才突破私人领域,成为士族圈层认可的 “名士级才华”,强化文本 “赞才” 主旨。
遵循《世说新语》体例:该书为志人小说,常以 “身份关联” 勾勒人物。仅用两句身份标注,便暗示谢道韫的文化修养与成长环境,无需额外笔墨,人物形象已立体,符合当时读者认知。
表达对谢道韫的赞扬和敬佩之情,暗示谢太傅更欣赏谢道韫的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