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子洲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素质教育调研评估
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作答;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积累和运用(24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感受语言文字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八年级举行了主题为“生活中的语文”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面的任务。
【生活拾光】
下面是小语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生活中的语文是永不褪色的墨香——街头招牌的笔意、碑刻铭文的斑驳、笺纸行楷的墨韵,都似溪水迂回石间,在碰撞中演译文字的张力。语文从不是刻板符号,而是藏于柴米油盐的温柔絮语,是时光里永不干涸的诗意原乡。那些珍藏的文字温度,终会在某个暮色凝窗的瞬间,霎时叩响心扉,让生活绽放煊丽的色彩。
1. 请确认开场白中加点字的读音。(只填序号)
(1)迂回(A.yū B.yú)( ) (2)霎时(A.sà B.shà)( )
2. 校对开场白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演译__________ (2)煊丽__________
【草木成诗】
3. 诗行里的月光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剂。下面是小文同学向大家分享的读诗感悟,请补充完整。
品读诗歌,是与古人的心灵对话。我们在《关雎》(1)“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夜难眠中,感受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煎熬;在王勃(2)“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劝慰中,懂得真正的友情可以超越空间的距离;在陆游(3)“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的描绘中体会到梅花凋落于地却香气不改的精神;在白居易(4)“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卖炭翁》)的细节刻画里,看到诗人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更在苏轼(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孤独坚守中,领悟到即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内心的高洁与坚韧。这些穿越千年的诗句,终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养分。
【积累致用】
下面是小秦同学分享的语文学习方法,请修改完善。
①提高语文素养,多读书、读好书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法。②_______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______每个人亲身体验与耳闻目见的事物是有限的。③阅读书籍,是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学习经验、汲取教训、充实自己的最佳途径。④时代不同,但生老病死、情爱伦理、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等,千百年来却呈现出今古相交、纵贯相通的一面。⑤前人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问题的方式和经验,对今天依然有启发意义。⑥因此,我们要带着今古相通的态度与思维去读书,设身处地去体验古代典籍的精髓。
4. 请在第②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5. 第⑤句中有三个词语排序混乱,请将它们按正确的次序填写在横线处。(只填序号)
A.思考 B.处理 C.发现
6. 第⑥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文舟渡心】
7. 阅读名著,让我们能在他人的故事中观照自己。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就保尔的人生经历展开讨论,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
下面是保尔面对人生抉择时所作出的选择,请将其补充完整。
抉择类型 事件 精神
生存VS尊严 车站食堂遭毒打后逃离 ①__________
爱情VS理想 ②__________ 志存高远
③__________ 放弃轻生,通过写作实现价值 勇于自省
二、阅读(4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登月服是支撑载人登月的核心航天装备之一,也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媒介。获得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金奖的《“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正是以我国载人登月和载人月球探测任务需求为出发点,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登月服系统组件创意设计方案。
②登月服既有工业产品属性,又有服装属性,既包含金属和非金属的硬质材料,也有织物软质材料。因此,我们的设计团队充分融合了工业产品与服装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中提取“饰”“色”“形”,并与凝聚科技创新的“质”“构”“工”进行有机结合,力求使作品兼具传统意蕴和未来美感。
③登月,犹如一场伟大的出征。基于此,设计团队将登月服的整体造型构想为中国传统甲胄的形象,将甲胄的胸甲、腹甲、膝裙以及凤翅兜鍪、双层披膊等结构造型进行提炼与转化,结合登月服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需求开展创意设计,使其整体呈现出庄重威严的视觉效果。登月服躯干部分有数条装饰带,其设计灵感源自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凌风带”,一条条随“甲胄”轮廓线而舞动的金色飘带,不仅巧妙地将登月服进行了结构分区,更为装备整体带来轻盈、灵动之感。
④在登月服部分细节部位的装饰设计中,我们参考了中国古代玉璧的造型,并试图通过传统玉璧上循环往复的精美纹样彰显中华文化的厚重与博大。天穹象征着人类对于浩瀚太空的向往和求索,登月服在手臂、靴子及背包等部件上采用渐变色的涂装设计凸显天穹意象,大面积的镀金滤光盔面也能在使用环境中映照出太空景象,以传达“天人合一”的浪漫哲思。
⑤以“巡天”命名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与我国研发的“飞天”舱外服一脉相承。从“飞天”舱外服助力航天员首次出舱,到“巡天”登月服为载人登月保驾护航,这不仅是我国航天装备的迭代升级,更象征着中华民族逐梦星辰的坚定步伐。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5.11,有删改)
【材料二】①“望宇登月服和探索月球车在技术上最大的挑战,或者说它们现有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以及其它航天器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环境适应能力。”一位知名航天专家告诉记者。首先月表有相当于地球表面1/6的重力,穿着100多公斤重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虽然行动消耗很大,但并不会感受到重量。然而,对于在月球表面行动的航天员来说,它却是非常重的一个负担,100多公斤即使除以六依然是非常沉重的。所以,研制登月服的最大挑战就是要减重,尽量减轻航天员的负担。
②同时,月球表面的环境非常恶劣而复杂,月面的日夜温差要比空间站所在的近地轨道上更大,从-180℃一直到130℃。
③不得不提的,还有细小的月尘颗粒的影响。“月球表面经过几十亿年的风化,尘埃颗粒非常细小,而且很多还非常尖锐,一点点扰动就有可能使它们带上静电,漂浮在空中。”航天专家透露,“这些带静电的尖锐颗粒如果进入活动部件和电子元件里,无论是对于登月服还是月球车,都可能造成很大的破坏。”
④据专家透露,望宇登月服采用多层复合防护材料,可抵御月尘侵蚀;探索月球车配备密封舱与辐射屏蔽技术,为航天员提供安全作业环境。这些改进将助力中国在2035年后逐步建成具备中长期驻留能力的月球基地。
(摘编自《钱江晚报》2025.2.12,有删改)
8. 阅读【材料一】,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设计元素 灵感来源 设计效果
整体造型 ①________ 庄重威严
装饰带 ②________ 轻盈灵动
细节装饰 ③________ 彰显文化厚重
9. 阅读【材料二】,请概述设计登月服时必须考虑关键因素。
10.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巡天”登月服的设计完全摒弃了传统“飞天”舱外服的技术特点,是一次完全创新的设计。
B. 望宇登月服和探索月球车的主要技术挑战在于能源供应和通信延迟问题。
C. 登月服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体现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D. 【材料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月尘比作“带静电的尖锐颗粒”,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二)(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乡间书场
郭明金
①“走,听书去哟……”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文娱生活。
②小时候,农村还没有用上电,广播、电视都是没听说过的东西。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除了白天到处乱疯,还有一个乐趣,就是晚上跟着大人们一起去听大书,讲三国、摆水浒、侃聊斋、吹西游记。什么岳飞传、杨家将、薛仁贵征西等等这些大部头,一说就是十天半个月。有些地方叫打评书,我们当地喊听说大书。大多从外面请来的说书先生,讲些薛仁贵征西、杨家将护国之类爱国大段,没有七天半月是讲不完的。一到年末岁尾,农闲听大书的时候就到了。
③那是一个物质生活相当匮乏的年代,农村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业余生活。特别在岁末年初,我们晚上闲得无聊,只能缠着父亲给我们讲些又害怕又想听的聊斋鬼故事。好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上河或下河总有一些说书人来讨生活,湾中自然有主事人出来,给每家每户筹几分角把钱,请先生说上几场。那阵有个叫龚仁达的师傅经常到我们村里说一段时间的大书,那是一段让人难忘的时光。每天吃过晚饭,大人们互相打着火把,相约结伴而去。大人们一般都不愿带我去,一来是天气太冷,二是我听到一半要睡觉,打搅了他们听书的兴致。但我死缠硬磨,最终每次都能如愿以偿。
④书场一般都设在学校正殿(原是寺庙)内,外面是两棵古柏树,四面围墙,古柏枝杈又可遮风霜挡雨露。墙壁上挂着一盏昏暗的油灯,大殿正堂上摆张桌子,后边一把椅子,这就是说书人的座位。男女老少早已自发围坐成半圆,有人不住地搓手呵气,有人频频朝门口张望,几个半大孩子更是直往殿外探头。
⑤一切准备就绪,终于看到说书人出场了。只见他走到桌前,捏息手中叶子烟的火,清清喉咙,干咳两声,评书就开讲了。先生往空椅上一坐,慢吞吞地端起茶杯,再抿上几口,抬眼扫扫面前的观众,问:“人都到得差不多了吧?”“差不多了!”主事人说。“好,那就开始吧!”于是理了理架势,手中惊堂木一拍,伴着几句熟悉的开场白话后,当晚的书场便正式开始了。人们的情绪,随着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或喜或忧,或愤怒或忧伤。说书人说到动情处,一手抡着木,一手上下比画,激越上劲处他会站起来,声音或急或缓、或高或低、或悲或喜,反正声随故事走,情随情节变化而深入,双眼微微眯着,一串串说辞如春雨般尽情地滋润着听众的心田。那情景,就像他身临其境般真实。
⑥说到紧张处,只见他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跳起来,一边狠狠地敲着桌面,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那动作,那声色,那一刻似乎他变成了沙场上浴血奋战、能在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的将军。听书的大气也不敢出,那一刻随着说书人之口,跟随着故事情节,心提到了嗓子眼。正在大家如痴如醉时,忽听得惊堂木“啪”的一声戛然而止,说书人用手在空画个圈,顿时全场鸦雀无声,只听到他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休息一下,且听下回分解”。人们这才纷纷回过神来,不由得长吁一口气。主事人赶紧把早就准备好的一杯糖水送到说书人面前。此刻,撒尿人四处狂奔,生怕漏听了下一段。
⑦那时,我虽年少,但对说书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真不知他是怎么说出那么多好听的故事的。如今好多年过去了,许多往事都从记忆里远逝磨灭了,说书人这个行业也渐渐消失远去,那个为我们说书的龚师傅、何师傅早就垂垂老矣。但在喧嚣退尽的夜晚,我还是会常常想起儿时听评书的画面和场景。
(摘编自《西安日报》2025.4.10,有删改)
11. 本文主要回忆了乡间书场听说书的往事,前三段却先叙述农村生活的贫乏和听书的由来。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2.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男女老少早已自发围坐成半圆,有人不住地搓手呵气,有人频频朝门口张望,几个半大孩子更是直往殿外探头。(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那动作,那声色,那一刻似乎他变成了沙场上浴血奋战、能在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的将军。(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13. 文章第③段写大人们不愿带作者去听说书,但作者“死缠硬磨,每次都能如愿”,作者“死缠硬磨”的原因是什么?
14. 文章结尾提到说书人这个行业也渐渐消失远去,但作者仍会想起儿时听书的场景。结合全文,探究作者通过回忆乡间书场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考?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乎井栏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①;赴水则接腋持颐②,蹶泥则没足灭跗③;还视虷④蟹与蝌蚪,莫能若吾也。且夫擅一壑⑤之水,而跨跱⑥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⑦矣。于是逡巡⑧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⑨,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选自《庄子·秋水》,有删改)
【注释】①缺甃(zhòu)之崖:砖头脱落的井壁。甃,砌井壁的砖。②颐:腮帮。③蹶(jué):践踏。跗(fū):脚背。④虷(hán):井中赤虫。⑤擅:独占。壑:坑。⑥跨跱(zhì):盘踞。⑦絷(zhí):绊住。⑧逡(qūn)巡:迟疑徘徊。⑨潦:同“涝”,雨水过多,发生水灾。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 ) (2)志怪者也( )
(3)于是逡巡而却( ) (4)适适然惊( )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而崖不为加损”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 化而为鸟(《北冥有鱼》) B.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D. 执策而临之(《马说》)
17.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18. 【甲】【乙】两文分别借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四)(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 诗歌画线部分描写了什么场景?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作文(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海浪拍打礁石不是徒劳的坚持,而是每一次都在雕刻着新的形状。持续的力量能改变最坚硬的现实。
读了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你或他人凭借坚持与韧性,最终战胜困难的经历;也可以写一篇演讲稿,结合具体事例,激励听众在困境中能够坚持下去。
要求:①题目自拟,选择合适的文体;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600字左右。
子洲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素质教育调研评估
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作答;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积累和运用(24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感受语言文字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八年级举行了主题为“生活中的语文”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面的任务。
【生活拾光】
【1~2题答案】
【答案】1. ①. A ②. B
2. ①. 绎 ②. 绚
【草木成诗】
【3题答案】
【答案】 ①. 悠哉悠哉 ②. 辗转反侧 ③. 海内存知己 ④. 天涯若比邻 ⑤.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⑥. 只有香如故 ⑦.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⑧. 寂寞沙洲冷
【积累致用】
【4~6题答案】
【答案】4. 示例:虽然 但是
5. C##A##B 6. 将“体验”改为“体会”。
【文舟渡心】
【7题答案】
【答案】 ①. 反抗精神/不畏强暴/敢于反抗 ②. 与冬妮娅因阶级差异分手 ③. 生命VS使命(生存VS责任)
二、阅读(46分)
(一)(9分)
【8~10题答案】
【答案】8. ①. 中国传统甲胄 ②. 敦煌壁画的飞天飘带“凌风带” ③. 中国古代玉璧
9. ①月球表面重力仅为地球的1/6,需大幅减轻装备重量以降低航天员负担;②月表昼夜温差极大,要求材料具备优异的温度适应性;③要防范尖锐带电的月尘颗粒对活动部件和电子元件的损害。 10. C
(二)(21分)
【11~14题答案】
【答案】11. ①交代背景,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文娱生活单调社会环境,为后文“听书”这一重要娱乐活动作铺垫;②自然引出“乡间书场”的主题,引起读者对说书活动的好奇;③奠定情感基调,“难忘的时光”等描述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听书经历的怀念,奠定了全文温情怀旧的基调。
12. (1)这段文字通过一系列细腻的动作描写,“搓手呵气”“张望”“探头”等,生动传神地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听众在等待说书开场时的急切的、期待的心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说书人比作沙场的将军,说明说书人十分沉浸和卖力,突显其表演的感染力。
13. ①当时农村的文娱生活匮乏,听书是其少有的娱乐方式;②作者内心对说书人十分佩服,觉得他们能说很多好听的故事,因此作者“死缠硬磨”也要跟着大人去听说书。
14. 作者通过对乡间书场的回忆,表达了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珍视和对质朴乡村生活的深切怀念。文中生动描绘了说书人的精彩表演和人们听书的认真,同时作者在怀念童年听书的美好时光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消逝的怅然,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考。
(三)(12分)
【15~18题答案】
【答案】15. ①. 用力鼓动翅膀 ②. 记载 ③. 退 ④. ……的样子 16. C
17. (1)这只鸟啊,当海动风起(即海上兴起大风)时,就将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
(2)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它的广大;千仞的高度,不足以穷尽它的深邃。
18. 甲文借大鹏说明万物“有所待”(依赖外在条件),隐含对“超越束缚,追求绝对自由”的思考;乙文借井蛙讽刺见识短浅、安于现状者,强调人应突破环境局限,拓宽视野。
(四)(4分)
【19~20题答案】
【答案】19. 示例:描写了秋风猛烈,卷走茅草,茅草散落江边,有些挂在树梢,有些沉入水塘的场景。
20. 诗人宁愿自己受冻而死,也愿天下寒士有安稳的居所,体现了他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作文(50分)
【21题答案】
【答案】例文一:
跑道上绽放的花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校运会800米比赛。站在起跑线上,听着周围同学的加油声,我的心跳得厉害,手心全是汗。发令枪响,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耳边呼呼的风声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呐喊。
前200米,我跑在队伍前列。可到了第二个弯道,我的双腿突然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呼吸变得急促,嗓子火辣辣的疼。一个又一个选手从我身边超过,我的视线开始模糊,眼前只剩下那条似乎没有尽头的跑道。
“坚持住!”教练的声音从场边传来,“调整呼吸,稳住节奏!”我咬紧牙关,强迫自己抬起头来。远处,终点线若隐若现。我想起训练时的每一个清晨,天还没亮就在操场上跑圈;想起每次跑到精疲力竭时,教练说的“再多坚持一圈”;想起那些被汗水浸透的训练服。
最后一圈,我的腿已经不听使唤,但意志却格外清醒。我看到看台上挥舞的手臂,听到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到终点。我的速度越来越慢,但始终没有停下奔跑的脚步。
当我的脚踏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泪水混着汗水流了下来。虽然只获得了第六名,但教练说这是我跑得最好的一次。那一刻,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不是一定要赢得比赛,而是战胜那个想要放弃的自己。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比赛就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种下了坚持的信念。每当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都会想起那条跑道,想起那个没有放弃的自己。生活就像一场长跑,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永不停歇的脚步。
例文二:
在坚持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尊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坚持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刻:面对一道解不开的数学题,练习了很久却仍然弹不好的钢琴曲,或是在跑道上气喘吁吁、双腿发软时,内心有个声音在说:“放弃吧,太难了。”可是,真正让我们成长的,不是顺境时的轻松,而是困境中的坚持。
坚持,是突破极限的钥匙。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冠。在小组赛阶段,她们曾遭遇三场失利,几乎要被淘汰。但郎平教练告诉队员:“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正是这种不放弃的信念,让她们在淘汰赛一场场逆转,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如果没有坚持,就不会有“女排精神”的传奇。
坚持,是平凡蜕变的必经之路。同学们,或许我们没有奥运冠军的天赋,但坚持的力量同样能在我们身上创造奇迹。我曾经畏惧长跑,每次体测800米都落在最后。但我不甘心,于是每天放学后独自练习,哪怕跑得再慢,也要多跑一圈。一个月后,我的成绩提高了30秒;两个月后,我终于跑进了班级前五。那一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
坚持,是照亮未来的光。爱迪生发明电灯前失败了上千次,有人问他是否会放弃,他说:“我不是失败了一千次,而是找到了一千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正是这种坚持,让人类迎来了光明。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或许今天很艰难,明天更辛苦,但后天一定会迎来转机。
只要不放弃,就没有真正的失败。
让我们在坚持中成长!同学们,人生就像海浪拍打礁石,看似徒劳,却能在日复一日的冲刷中改变坚硬的现实。也许你的梦想现在还很遥远,也许你正被挫折压得喘不过气,但请记住:
每一次坚持,都是在雕刻更好的自己。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