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时事创新卷
六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欢迎来到2025年的期中语文考试!这一年,我们见证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6G通信技术”正式商用、“智慧城市”全面普及等,愿你在这场语文之旅中,收获知识,启迪智慧!
主题一 初访科技探究馆
一、按要求完成练习。(41分)
1. 语言运用看拼音,写词语。
2025年,中国航天事业再创辉煌,“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lǐ chéng bēi( )。航天员们在太空站开展了多项科学shí yàn( ),为人类探索宇宙mí màn( )的未知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国人民为他们感到jiāo ào( )。中国“嫦娥七号”月球探测任务取得重大突破,科学家们通过jīng zhàn( )的技术,成功采集到月球背面的岩屑样本,为人类探索宇宙ào mì( )提供了宝贵资料。全国上下为此rè xuè fèi téng( )。
2.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旬(xūn) 翡翠(fěi) 蜜饯(zhàn) 掺和(chān)
B. 唾沫(tù) 肿胀(zhǒng) 黄焖鸡(mēn) 皎洁(jiǎo)
C. 机杼(zhù) 脉脉(mò) 吞噬(shì) 彻底(chè)
D. 梗概(gěng) 简陋(lòu) 野蛮(máng) 犬牙(quǎn)
3. 2025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智能亚运”成为热点,下列词语搭配不当的是( )。
A. 提供便捷服务 B. 展现科技魅力 C. 发扬传统精神 D. 提升人工效率
4. 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 )( )非福 万( )( )新 ( )七八( )
( )灯( )彩 不可( )( ) 永无( )( )
(1)表示一切景象或事物都变得面貌一新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形容永不罢休、永不停止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2)用画线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暇顾及(空闲) 随心所欲(想要) 纤纤擢素手(伸出)
B 精兵简政(简单) 泣涕零如雨(落下) 终日不成章(花纹)
C. 无济于事(帮助;补益) 奄奄一息(停止) 轻烟散入五侯家(泛指权贵豪门)
D. 一拥而入(拥抱) 死得其所(处所,地方) 中庭地白树栖鸦(庭院中)
6. 下列词语的感彩归类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 和睦相处 妙笔生花 游手好闲
B. 臭味相投 自作自受 指手画脚
C. 无忧无虑 无法无天 无所不能
D. 全神贯注 栩栩如生 百般刁难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强壮的叔叔软弱无力地提着水桶,高兴地向家里走去。
B. 张天华又拿到了冠军,这个前所未闻的消息传遍了校园。
C. 我们班上的乌合之众战胜了六年级(2)班,取得了胜利。
D. 见到了出差很久的爸爸,我欣喜若狂。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B.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C. 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D. 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写的。
B.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
C. 有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
D. 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使我将没法估算日子。
10. 下列句子改写后与原意不同的一项是( )。
A. 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对我说,她那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
B.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C.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D. 许多涉水过江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咆哮的江水吞噬了许多涉水过江百姓。
11. 下列事例对于观点“电脑时代需要练字”不具有说服力的一项是( )。
A. 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如果只会写字而不会打字,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B. 电脑普及不能取代写字,长时间打字会伤害眼睛,手腕关节过度活动,会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或者受压迫,影响血液循环,身体会产生不适反应。而练字则可以使手腕、手部肌肉更加灵活、发达。
C. 字如其人,一个人所写的字代表着他的形象,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学修养。练字印练人,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D.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字体设计采用中国毛笔字汉简的风格,向世人展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
12. 同学们在“书香浸润校园”共读活动中,撰写了读后感,将书名补充到读后感的标题中,恰当的一项是( )。
(1)风云变幻,英雄人物。——读《________________》有感
(2)我和高尔基比一比。——读《________________》有感
(3)成长中少不了冒险精神。——读《________________》有感
(4)不同视角下的瑞典百科全书。——读《________________》有感
A. 《三国演义》《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童年》
B. 《童年》《三国演义》《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童年》
C. 《三国演义》《童年》《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
D. 《汤姆·索亚历险记》《童年》《骑鹅旅行记》《三国演义》
13.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匆匆》一文的作者史铁生用细腻的笔触告诉我们时光稍纵即逝,应珍惜当下。
B. 《北京的春节》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C. 英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生动刻画了汤姆调皮、机智勇敢、充满冒险精神的形象。
D. 《腊八粥》一文详细描写了等粥的画面,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
14.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例:你想发现自然界蕴含的科学真理吗?请阅读《昆虫记》吧!
你想走进奇妙无比的昆虫世界吗?请阅读《昆虫记》吧!
你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吧!
你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吧!
(2)小:这个房间还没有巴掌大,怎么住得下三个人呢?(注意加点部分,从下面字词中选择一个,仿写句子)
瘦 饿 高 累 盼望 喜欢
(3)书法比赛中,我没有获奖。(根据语境,通过写“我”对身边事物的感受来表现心情)
15.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半个学期过去了,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老北京春节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阅读了《_______________》等名著,认识了_______________的鲁滨逊、_______________的尼尔斯和_______________的汤姆·索亚。
(2)李叔权的一番话使正在苦恼的我茅塞顿开,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3)丽丽贪玩,学习不够努力,妈妈就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她要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
主题二 智慧城市的文化习俗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六月日历
2024年6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儿童节
2 廿六 3 廿七 4 廿八 5 芒种 6 五月 7 初二 8休 初三
9休 初四 10休 端午节 11 初六 12 初七 13 初八 14 初九 15 初十
16 十一 17 十二 18 十三 19 十四 20 十五 21 夏至 22 十七
23 十八 24 十九 25 二十 26 廿一 27 廿二 28 廿三 29 廿四
30 廿五
粽子做法
①粽馅儿的调味:咸肉粽要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搓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
②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③粽子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下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子的过程中不要添生水。煮好以后趁热取出。
端午三友
①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鸣以前就出发。采艾人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致,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以这“三种武器”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②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拌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1)按要求填空。
看六月日历可知,去年的端午节是6月____________日,6月有两个节气,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豆沙粽如果捆扎太紧,米粒就容易夹生。 ( )
②烹煮粽子,水要浸过粽面,这样容易煮透。 ( )
③“端午三友”可以退蛇驱虫防病,其实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 )
(3)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资料中宝山县的那句谚语的。
(4)为弘扬中华文化,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创编一句有关端午粽子的广告语。
主题三 历史人文的碰撞鉴赏
二、(29分)
(一)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含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②学者有亲③也。一则愿④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⑤伤感,故泣耳。”师恻然⑥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⑦有志,吾徒⑧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邴原:东汉末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并称“辽东三杰”。孤,小时候失去父亲。②得:能够。③亲:父母。④愿:羡慕。⑤中心:内心。⑥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⑦苟:如果。⑧徒:白白地,此处指不收费。
17. 小街发现古文中“之”的意思不同。下列与“一冬之间”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光持石击瓮破之 B. 杨氏之子 C. 默而识之 D. 诸儿竞走取之
18. 小衢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夫 书 者 凡 得 学 者 有 亲 也
19.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20. 自古以来,出现了许许多多爱读书勤读书的人物,你还知道哪些勤奋好学的典故?请仿照示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吧。
例:凿壁偷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童年的枣树
①在北京的胡同里,枣树是最常见的树。往往一片平房屋顶,这儿一棵那儿一棵突兀出来,走近了看都是枣树。
②我小的时候,和爷爷奶奶住在胡同小院里。院子的西北角也栽了一棵枣树。它的树干大约有人小腿粗细,颀长而挺拔,树皮粗糙布满裂纹。枣树的主干在一人多高的地方分叉,然后再分叉,一直高过屋檐、房顶,再向上生长,如同巨人挺直起身躯,然后缓缓伸展开枝叶,挂满椭圆形的果实。整个盛夏,枝叶间都是蝉鸣。你分不清是从这棵枣树上传来,还是来自邻家的那一棵。
③等到盛夏过去秋风起,树上已是硕果累累了。家家种枣树,户户满天星。就是那时,躺在树荫下乘凉的我,盼着枣子变红成了每日都会做的事情。
④“枣儿什么时候变红啊?”我问妈妈。
⑤“老话说,七月十五红圈儿,八月十五落竿儿。”母亲就是这么回答我的。
⑥那时开始,我就盼着八月十五。
⑦八月十五,多么神奇的日子。不光有月饼吃,忽然还添了甜美的枣子。原本青得翠绿的枣子,就在我的这种等待里慢慢变出一抹淡红,接着染上一圈儿红晕,悄悄长出鲜红的斑斑点点。等到月儿渐渐变圆起来,枣皮上的红晕也散开到半边天。
⑧哪里等得到八月十五啊。八月十五那么多事,谁有时间摘枣子呢?要提前几天,趁着晴好的天气,一家人就动起手来了。梯子、长竹竿、挎在胳膊上的编筐和家里最大的铁盆,等到这几样东西都准备妥当,就开始摘枣了。
⑨像我这样的半大小子,是摘枣的主力。
⑩低处的枣可以踩个凳子,直接伸手摘到提篮里。这时候大人在旁边,总不忘提醒小心“洋刺子”。“洋刺子”是一种小小的毛虫,隐藏在枝叶间,能用身上的毛刺蜇人。要是不小心被刺了,又疼又痒会持续好几天。
低处的摘完了,我就要上屋顶摘了。本来,屋顶是孩子们的禁区,但是为了摘枣,规矩在这一天也可以例外。小孩身体轻,往往踩不裂屋顶的青瓦,况且万一孩子滑倒,还有成年人守在屋檐下,随时能伸手接住。于是,上屋顶就成了我的事。上了屋顶摘不了多久,就要用到竹竿了。
对我来说,摘枣只是游戏的前奏,打枣才是游戏中最有趣的高潮。
一颗颗枣子摘到手里,还要小心洋刺子,这能有什么乐趣?但是屋顶上的世界可不一样,挥动手中的长竹竿,拨打着枣树间半红半青的果实,那感觉就像是挑乱满天的繁星。叮叮咚咚,一颗颗枣子从天而降,落在地上、落在屋瓦上叽里咕噜滚下去,或者直接落在大铁盆里发出一声脆响。哪有比这更有趣的事情呢?
在这个瞬间,我站得比全世界还要高,挥舞着竹竿,仿佛在做一件捅破天的事,怎么能不骄傲呢?这可是连大人都做不了,只有我能做的事啊!
许多年已然过去,当写下这篇童年记忆的时候,我搬上楼房已经几十年了,童年的枣树也早已不复存在。可是妈妈说的那句“七月十五红圈儿,八月十五落竿儿”,我还是时时想起。我庆幸此时我不是在异乡,我也庆幸今天不是十五,否则,这时会红圈儿的,应该不只是两颗枣子吧。
(有删改)
21. 短文围绕“童年的枣树”,按顺序写了四方面内容,在下面方框内补充相应内容。
(1)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22. 短文描写枣子由青变红的过程是:( )→( )→(染上一圈儿红晕,长出鲜红的斑斑点点)→( )。
23. 短文第 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结合关键语句将这样写的好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4. 下列对文中第⑩自然段作者感到“骄傲”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我”在树上挥舞着竹竿打枣,做了大人都不敢做的事。
B. “我”站在胡同小院里打枣,真的做了件捅破天的大事。
C. “我”能站在高高的屋顶上打枣,这是大人做不了的事。
D. “我”家的枣树颀长挺拔,果实累累,我打的枣子最多。
25. 联系全文,将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写在横线上。(最少写出两个方面)
主题四 小小科技启迪员
三、习作。(选做题,任选一题)(30分)
26. 以“未来学校图书馆AI管理员”的身份,写一份关于“如何用智能技术促进阅读”的发言稿(要求:分条陈述,至少3点建议)
27. 题目《_______________里的中国智慧》
提示:可填“垃圾分类/高铁建设/手机支付”等,通过具体事例展现科技中的传统文化底蕴。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时事创新卷
六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欢迎来到2025年的期中语文考试!这一年,我们见证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6G通信技术”正式商用、“智慧城市”全面普及等,愿你在这场语文之旅中,收获知识,启迪智慧!
主题一 初访科技探究馆
一、按要求完成练习。(41分)
【1题答案】
【答案】 ①. 里程碑 ②. 实验 ③. 弥漫 ④. 骄傲 ⑤. 精湛 ⑥. 奥秘 ⑦. 热血沸腾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 ①. 焉 ②. 知 ③. 象 ④. 更 ⑤. 零 ⑥. 碎 ⑦. 张 ⑧. 结 ⑨. 思 ⑩. 议 . 休 . 止 . 万象更新 . 永无休止 . 张灯结彩 . 示例:今天的数学作业,弟弟竟然全做对了,真是不可思议!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1) ①. 示例:学习如何在荒岛上生存吗 ②. 了解鲁滨逊奇妙的海岛生活吗
(2)示例:饿,我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我现在可以吃下一头牛。
(3)示例:走在校园里,树木无精打采地站着,小草也低垂着头,树上知了的叫声比往日更加让人心烦。
【15题答案】
【答案】 ①. 放鞭炮 ②. 守岁 ③. 贴春联 ④. 示例: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 或 汤姆 索亚历险记) ⑤. 坚强勇敢 ⑥. 淘气顽皮 ⑦. 敢于冒险 ⑧. 听君一席话 ⑨. 胜读十年书 ⑩.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主题二 智慧城市的文化习俗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10 ②. 芒种 ③. 夏至
(2) ①. √ ②. √ ③. ×
(3)那句谚语是说端午节之前,天气还冷,过了端午节,气温也不稳定,还有天冷的时候。
(4)示例:吃端午粽子,享快乐人生。
主题三 历史人文的碰撞鉴赏
二、(29分)
(一)
【17~20题答案】
【答案】17. B 18.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19. 我第一羡慕他们有父母双亲,第二羡慕他们能够上学。(想到这些)我的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所以就哭了。
20. 示例: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二)
【21~25题答案】
【答案】21. ①. 盼枣熟 ②. 打枣子 ③. 忆枣树
22. ①. 青得翠绿 ②. 变出一抹淡红 ③. 红晕散开到半边天
23. 示例:第 自然段的第三句话通过“叮叮咚咚”“叽里咕噜”等拟声词生动地描写了枣子被打落时发出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打枣子这一活动的有趣,也反映了“我”内心的喜悦与激动。 24. C
25 示例:
①最后一句话用两个“庆幸”写出了如果此时“我”在异乡,如果今天是十五,“我”的双眼也许会像枣子一样泛红。
②表达了“我”对枣树和故乡的爱,也写出了“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主题四 小小科技启迪员
三、习作。(选做题,任选一题)(30分)
【26题答案】
【答案】示例:
用智能技术点亮阅读之旅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学校图书馆的AI管理员。在智能时代,技术能让阅读更便捷、更有趣。今天,我想分享三条用智能技术促进阅读的具体建议,助力大家爱上阅读、读懂书籍:
AI定制化书单,精准匹配阅读偏好:我会实时记录大家的借阅历史、阅读标注(比如对某类书籍的“收藏”“批注”)和阅读反馈,通过数据分析生成专属书单。比如常借动物小说的同学,会收到《夏洛的网》《第七条猎狗》等延伸推荐;备考学科的同学,能获取贴合知识点的教辅读物与拓展书籍,避免“选书难”的困扰。
语音交互+智能导航,高效定位书籍:大家无需再对照书架编号逐行查找——只要对着图书馆的智能终端或手机APP说“我想借《昆虫记》”“找一本初中生的科幻小说”,我会结合图书馆的空间定位系统,用语音指引“在三楼自然科学区A3书架第2层”,还能生成实时导航路线,节省找书时间,让阅读启动更轻松。
AI阅读助手,破解阅读障碍:阅读中遇到生僻字、复杂概念时,打开书籍配套的“AI助手”功能即可解决——拍照上传不懂的段落,我会拆解句子逻辑;输入生僻词,能同步显示拼音、词义与例句;遇到古诗、文言文,还能解析背景典故与情感主旨,帮大家扫清阅读“拦路虎”,深入理解内容。
希望这些智能技术能成为大家的“阅读伙伴”,让图书馆不仅是藏书的空间,更是大家探索知识、收获乐趣的乐园。期待看到更多同学在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开启精彩的阅读之旅!
【27题答案】
【答案】例文:
手机支付里的中国智慧
周末陪爷爷去菜市场,他掏出手机扫摊位前二维码时,卖菜的张阿姨笑着打趣:“大爷,您这手指一点比我翻钱包还快,以前您可是连银行卡都不敢用呢!”爷爷听了哈哈笑,屏幕上刚支付成功的界面里,备注栏还亮着他特意写的“谢谢送的小葱”。这一幕,让我想起爷爷以前的样子,也忽然懂了:手机支付这小小的屏幕里,藏着的不只是科技,更是咱中国人传了一辈又一辈的智慧。
爷爷以前对“看不见的钱”格外谨慎。我记得小时候,他每次去赶集都揣着一个蓝布钱包,里面的零钱按面额叠得整整齐齐,连角票都压得平平整整。买完菜要跟摊主一笔笔算清楚,收了找零还得对着太阳照照,生怕收到假钱。有次他帮邻居王奶奶带酱油,特意在小本子上记着“酱油5元,王奶奶未付”,字迹歪歪扭扭却一笔不落。那时候他总说:“钱要拿在手里才踏实,账要记在本上才放心,这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
可去年春节后,爷爷的态度慢慢变了。我教他用手机发红包,他盯着输入金额的界面琢磨半天,突然一拍大腿:“这不就跟以前包红纸包一样嘛!以前包多少压岁钱,得把钱捋平了塞进红包;现在输个数,再写上‘好好学习’,心意一点没少!”后来他发现,手机支付的账单比他的小本子还方便——每一笔支出都有记录,谁转的钱、买了啥,点开就能看。有次他帮村里李爷爷买农药,用手机转账后截了图,还在备注里写“李爷爷农田急用”,笑着说:“这截图就是凭证,跟以前写借条一个理儿,讲究的就是诚信,不占人便宜,也不让人吃亏。”
现在每次陪爷爷买菜,看着他熟练地扫码、备注,再对比他以前攥着蓝布钱包、一笔笔记账的模样,我总觉得特别温暖。手机支付看似是新鲜的科技,可里面的诚信、重情义、互帮互助,都是咱中国人最朴素的老理儿。就像爷爷手机屏幕上那行小小的备注,比蓝布钱包里的零钱更暖;电子账单里的每一笔记录,比小本子上的字迹更清晰。原来,最先进的科技,也能装下最传统的智慧——这,就是手机支付里最动人的中国味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