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
初一语文
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24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贮蓄的美都有所不同。春天最美的是清晨,小花悄悄地绽放,吮吸着甘露,mù yù着朝阳,鸟儿欢快地歌唱,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夏天最美的是夜晚,晚风轻拂,乘凉的人们抬头一望,只见夜空里繁星向大地眨着眼睛,瞬间,人们便沉浸在那片柔和与天真之中。秋天最美的是午后,阳光洒下来,全无夏日骄阳的duō duō bì rén,温暖而舒适;碧空如洗,更是让人心旷神怡。冬天最美的是飘雪时刻,空中雪花如鹅毛自由飞舞,平时人声顶沸的街区也安静下来,天地之间仿佛只剩雪花轻柔地飘落。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贮蓄( ) 绽放( ) mù yù( ) duō duō bì rén( )
(2)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3)文段中“晚风轻拂”的“拂”字,使用部首查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字典中查出“拂”共有以下五个意思:
①擦拭;掸除 ②轻轻掠过 ③接近 ④甩动 ⑤违逆
“晚风轻拂”这个词中“拂”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到学校
B. 这片人迹罕至的丛林中,有着最原始的自然之美。
C. 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
D. 春风吹拂,百花盛开,鸟儿们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B.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的习惯,让“书香满城”成为城市的名片。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B.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家。“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5. 填写古诗词句。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如何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展现了他的教育思想。
二、诗歌鉴赏(7分)
6. 古诗阅读理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寄愁心与明月,将自己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的愁苦。
B. 诗中的“杨花”“子规”“明月”都是客体意象,“愁心”给客体意象涂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
C. 第一句写景,点明时令是在初春,第二句由写景转入言事,正扣题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D. 诗歌后两句抒情,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让明月带去对朋友的关怀。
7. 《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8 解释加点字
(1)尊君在不______ (2)相委而去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______ (4)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
9. 翻译句子
元方面对客人的指责“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即“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定同行,____________”,据理力争“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曾子全面反省自我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10. 下列表述正确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语录体。
B.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C. “尊君”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慈”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 古时,三十岁称“而立之年”,四十岁称“知命之年”,五十岁称“耳顺之年”。
11. 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应该原谅他,元方却“入门不顾”,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13分)
蚕儿
陈忠实
①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②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件新奇事。
③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掉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④“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⑤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⑥“怎么弄的?”他问。“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⑦“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⑧“哦!”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
⑨他高兴了,笑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
⑩“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汁液沾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的,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投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
“我的墨盒,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儿,“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可没过多久,老师却被调走了。他说:“有人把我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我于是想到村子里的许多议论来。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一点儿先生的架势嘛!失了体统嘛!他们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念章,金光给他多皱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照片儿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我在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儿,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儿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根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儿,两滴眼泪滴在了上面……
(有删改)
12. 梳理文章脉络,在横线上补充情节或“我”的心理感受。
老师自报姓名:新奇→老师为“我”治伤:(1)______→老师了解养蚕事:高兴→师生养蚕网丝:(2)______→(3)______:难过。
13. 阅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
14. 阅读第 段画线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15. 本文以《蚕儿》为题,有何妙处?
五、名著阅读(5分)
16.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鲁迅在其中回忆了儿时的许多生活片段。
B.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这篇小说中,忆述儿时阅读的感受,赞美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
C. 《藤野先生》中的“讲义事件”“幻灯片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动因。
D.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通过对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17.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一书说法有误的是( )
A. 《朝花夕拾》既描述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凸显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B. 《五猖会》记叙了儿时去看五猖会,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我”背书,最后“我”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但对于去“看会”,已觉得索然无味了。
C.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D. 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极方正、质朴、博学,对我十分严格,逐渐增加写字和对课的难度,还经常用戒尺惩罚我们。
六、作文(35分)
18.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内容具体,思路清晰,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
初一语文
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24分)
【1题答案】
【答案】(1) ①. zhù ②. zhàn ③. 沐浴 ④. 咄咄逼人
(2) ①. 顶 ②. 鼎
(3) ①. 扌 ②. 5 ③. ②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 ①. 夕阳西下 ②. 断肠人在天涯 ③.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 学而不思则罔 ⑥. 思而不学则殆
二、诗歌鉴赏(7分)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观沧海》表达了曹操博大的胸襟、统一天下的抱负以及对宏伟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王昌龄被贬的同情、牵挂与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慰藉。
三、(16分)
【8~11题答案】
【答案】8. ①. 同“否” ②. 舍弃 ③. 每天 ④. 尽心竭力
9. ①. 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②.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 10. B
11. 示例一:不同意。友人失信又失礼,元方年仅七岁,能据理力争维护父亲尊严,“入门不顾”是对友人无礼行为的自然反应,体现孩童的率真,并非失礼。
示例二:同意。友人已认错并“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显得不够宽容,不符合待人接物的礼貌之道,可适当回应以显礼貌。
四、现代文阅读(13分)
【12~15题答案】
【答案】12. ①. 温暖 ②. 喜悦 ③. 老师被调走
13. “牵”“翻”“蘸”“涂抹”一系列动词,细致描写了蒋老师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体现出蒋老师的细心、温柔与对学生的关爱。
14. “情丝”既指师生共同养蚕织出的丝片,也象征蒋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以及“我”对这段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传承这份教育情怀的决心。
15. ①“蚕儿”是文章线索,贯穿师生养蚕、织丝、保存丝片等情节;②“蚕儿”象征蒋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师生间的温情;③以“蚕儿”为题,吸引读者兴趣,凸显文章温馨、真挚的情感基调。
五、名著阅读(5分)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D
六、作文(35分)
【18题答案】
【答案】例文:
我们是一家人
冬至前的周末,妈妈提议全家一起包饺子,说要“把年味包进馅里”。我和弟弟举双手赞成,爸爸却在一旁假装叹气:“又要给你们当‘技术指导’咯!”说着,还是挽起袖子,从冰箱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面团和馅料。
妈妈负责揉面,她把雪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双手轻轻按压、翻转,不一会儿,原本松散的面粉就变成了光滑的面团,像一块温润的白玉。弟弟凑过去,踮着脚想帮忙,却被妈妈笑着拦住:“小馋猫先洗干净手,等会儿教你捏花边。”我则坐在爸爸身边,看他把面团搓成细细的长条,再切成均匀的小剂子,每个剂子都像小元宝似的,整整齐齐排在案板上。
开始擀皮时,我才发现这活儿比想象中难。手里擀面杖不听使唤,擀出的皮不是一边厚一边薄,就是形状歪歪扭扭。爸爸没有笑话我,而是握住我的手,一点点教我:“手腕用力要均匀,转着圈擀,这样皮才圆。”在他的指导下,我渐渐找到窍门,虽然擀出的皮还是比不上爸爸的规整,但总算能包上馅了。
弟弟的“作品”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他把馅料放得太多,捏饺子时,馅从两边漏出来,只好用手使劲捏,结果饺子变成了“小包子”。妈妈见了,拿起一个弟弟包的饺子,故意咬了一口:“嗯,咱们家‘独家秘制’的饺子就是香!”弟弟听了,得意地挺起胸脯,又兴致勃勃地包起下一个。
厨房里热气腾腾,案板上的饺子渐渐排满了盘子。爸爸负责煮饺子,当第一锅饺子浮上来时,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我们围坐在餐桌旁,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弟弟还不忘把他包的“小包子”夹给我和爸爸妈妈:“你们尝尝,我的饺子最有料!”
窗外的风呼呼地吹,屋里却暖融融的。看着家人脸上的笑容,我忽然明白,所谓一家人,就是一起动手做一顿饭,一起分享简单的快乐,哪怕饺子包得不够完美,也能吃出满满的幸福。这种温暖,就藏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常里,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