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卷
(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统编版2024七上1~2单元,含名著《朝花夕拾》。
一(26分)
学校举行“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研学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亲近自然,感动于大自然,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生生不息,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远离喧嚣的人群,到大自然中去!
大千世界丰富而深沉。走进温晴的冬天,我们感受济南人心中有了着(A.zhuó B.zháo)落的幸福;漫步秋天的北海,我们感动于史铁生在那片làn______漫的菊花中领悟生命的真谛;畅游百草乐园,我们领略叫天子(云雀)从草间直窜云霄的身影;观察雨中的荷叶红莲,我们深感母爱的细腻伟大……凡此种种,都会让你由衷地感kǎi______生命之美好。
1.(2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làn 漫 (2)感kǎi
2.(2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A.zhuó B.zháo
3.(3分)结合语境,请给画横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词性( )
(1)世界 (2)感受 (3)中 (4)畅游
A.名词 动词 介词 名词 B.动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C.名词 名词 介词 动词 D.名词 动词 名词 动词
4.(10分)根据要求默写
中国的文学从整体而言属于一个抒情传统。怀乡则情溢于景,“(1) ,小桥流水人家”;观海则意溢于海,“水何澹澹,(2) ”。情有时直白,“遥怜故园菊,(3) ”;有时含蓄,“乡书何处达,(4) ”。友情依依,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传情,“我寄愁心与明月,(5) ”; 《峨眉山月歌》中有“峨眉山月半轮秋,(6) ”的轻盈灵动;乡愁难遣,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望乡关而愁,“(7)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8)“ ,崔九堂前几度闻”对开元盛世抒发深情怀念。朱自清的《春》中“春天像健壮的青年,(9) ,(10) ”对春进行热情赞颂。
班级开展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5.【巧连线,辨友情】(3分)请你根据不同的朋友关系,把以下解释和相应的称谓连线。
①布衣之交 A.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不谋名利、不尚虚华的友谊。
②忘年之交 B.平民之间的交往,或显贵者与地位低的人的交往。
③君子之交 C.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
6.【拟名称,知友情】(2分)同学们在策划墙报,请你根据对应的内容分别设计栏目名称。
栏目内容 栏目名称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庄子 山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学记》) 交友名言

我们在交友的时候,要尊重彼此的个性和差异,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朋友;要诚实守信,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做到;要忠诚坦率,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让彼此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支持、共同前行。 ②
7.【敞心怀,抒友情】(4分)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划线句构成语义连贯的排比句。
在你的心中,什么是友情呢?友情是一片绿荫,遮挡头顶的烈日;友情是一场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友情是 , 。愿这美好的友情,陪你走过漫漫人生路。
二(44分)
(一)(12分)古文阅读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
谢羯①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②。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③与赌,得即烧之。
(三)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注】①谢羯:谢奕之子、谢安之侄。②覆手:绣帕之类的精美饰品。晋代的男子好带香囊、覆手,追比风尚。③谲(jué):欺骗。
8.(3分)下面某同学根据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查词典,从“奔驰”“急速”“屡次”等义项中判断“骤”为“急速”。
B.太傅患之——联想到成语“忠得患失”,可推断其义为“担忧”。
C.乃谲与赌——回忆《陈太丘与友期》中“去后乃至”,推知“乃”为“才”。
D.我常自教儿——联系上下文谢公夫人说的话,可推测“自”是“自身”的意思。
9.(4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10.(5分)请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完成以下对话。
小语:兄子、兄女对白雪的比喻,谢太傅只是大笑。他更欣赏哪一句?我不太明白。
小文:应该是欣赏兄女的比喻,因为①(3分) 。
小语:嗯,你说的有道理。苏轼曾说“谢公含雅量”,那么在这几篇短文中,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小文:结合这三篇短文,我们不难发现谢太傅是一位②(2分) 、 的长辈。
(二)(9分)课内散文阅读
阅读课文《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题目。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1.(3分)老舍写济南的冬天每段都是一幅画,试给选段中三幅图各拟个名字。
第1段: 图 第2段: 图 第3段: 图
12.(3分)请你给下面的句子设计朗读脚本,先在句中标出重音“·”符号(标一处),再说出理由。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3.(3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三)(23分)组合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选自《秋天的怀念》)
【片段二】
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选自《狗·猫·鼠》)
【片段三】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自《五猖会》)
【片段四】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父亲!!!”“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选自《父亲的病》)
(3分)阅读上面四个片段,将下表填写完整。
项目 事件概述 项目 事件概述
片段一 (1) 片段三 (2)
片段二 夏夜听祖母讲故事 片段四 (3)
15.(6分)按照要求赏析句子。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请从用词或句式的角度赏析。)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6.(5分)请你给片段二中的画线句做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以从感情基调、重音、停连、语调、节奏等方面进行设计。)
17.(4分)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理性的批判,抨击了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建议将《五猖会》的结尾修改为“我至今一想起,仍认为我的父亲不应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对此你怎么看,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18.(5分)史铁生对母亲的情感由冷漠到自责,鲁迅对父亲的情感由不解到愧疚。请结合生活实际,描述让你对亲人的情感发生转变的细节。(不超过100字。)
三(30分)
19.(30分)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踏入初中校园近两个月了。美丽的新校园、精彩纷呈的课堂、个性鲜明的老师,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请以“我们的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横线上可填校园、老师、同学等)
【答案】1. 烂 慨 2.A 3.D
4.【答案】 枯藤老树昏鸦 山岛竦峙 应傍战场开 归雁洛阳边 随君直到夜郎西 影入平羌江水流 不知何处吹芦管 岐王宅里寻常见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5.①和B;②和C;③和A;
6. ①交友古训 ②交友之道
7.友情是一盏明灯 照亮前行的道路。
【答案】8.C 9.①与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②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10.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而且给人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爱才、机智 注意言传身教、重视家庭教育
【答案】11.小山摇篮 雪后小山 小村卧山 12.示例: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理由:“微微”一词在这里描述了雪露出粉色的程度,是轻微的、细腻的,因此需要重音来强调这种微妙的变化。 13.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写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答案】14. 瘫痪后暴怒无常的“我”被母亲照顾 五猖会时在家背《鉴略》 父亲临终时大声喊父亲 15.(1)用词角度:“望着望着”“听着听着”是叠词,拉长“我”看雁阵、听歌声的时间,与后文“突然”“猛地”形成对比,突出“我”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为后文母亲担心“我”伏笔。表达出“我”在双腿瘫痪后对生活感到绝望,认为自己再无生机和希望。
句式角度:分号前后是对称句式,强化了“我”在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这一形象,为后文母亲担心“我”伏笔。表达出“我”在双腿瘫痪后对生活感到绝望,认为自己再无生机和希望。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急于诵读时发抖的声音比作深秋蟋蟀的夜鸣,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背不出《鉴略》的着急,“我”预感自己看不成五猖会的无奈与绝望。 16.示例:朗读的感情基调是恬淡温馨美好的。第1句在“我的”“幼时的”“夏夜”后延长,将听众拉入作者的回忆之中。第2句略微重读“大”和“小”,突出两者对比关系,有童真童趣之美。第3句用平直的语调慢读,感受祖母为孩子摇蒲扇的轻柔、温情。第4句用舒缓的节奏慢读,代入作者的回忆视角,感受温馨的祖孙情。 17.示例1:我认为合理。父亲在“我”兴致高昂,想要去看五猖会时阻止了“我”,让“我”背《鉴略》。“我”花大量时间背《鉴略》,背出后早已没了游玩的兴致。父亲的行为与儿童爱玩的天性相违背,体现了封建家长制下父亲的权威,封建教育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
示例2:我认为不合理。儿童时期,父亲在“我”兴致高昂,想要去看五猖会时阻止了“我”,让“我”背《鉴略》。儿时并不理解父亲的行为,认为其与儿童爱玩的天性相违背。成人时期,作者知道了当时家族已走向衰败,父亲是将家族兴盛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因而对儿童时期的自己严加管教;而作者能在文学上取得成就,也是父亲严格要求的结果。写作时父亲已去世,作者对自己曾在父亲去世前大声呼喊父亲感到愧疚。况且,本篇中结尾用的是“诧异”,并非“批判”。作者对五猖会背《鉴略》由不解到理解,对父亲去世由悲痛到愧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是复杂的、多元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抨击。 18.示例:同学们羡慕我有位新潮奶奶,奶奶与我们交谈时总能抛出网络热梗。一天,我看到奶奶手持放大镜,眯着双眼,一边抄录网络流行语,一边轻声背诵,我才知道奶奶走在前沿的原因。奶奶,您不用迎合我,我才应陪伴您做自己。
19.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