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语文核心考点一轮复习 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语文核心考点一轮复习 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名篇名句默写
1.(2025 玉溪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元宵节,小兰陪同家人到公园逛灯会,看着一簇簇焰火飞向天空,又散落下来,此情此景,她联想到了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里“    ,    ”的描写。
(2)小刚写了一篇以“学习需要坚持”为主题的作文请王老师批阅,王老师建议引用名句进行正面论证,如《劝学》中的“    ,    ”。
(3)“路”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如“    ,    ”。
2.(2025 江西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    ,    ”两句启示我们在犹豫不决时,要理性、果决行事,且不因此后悔。
(2)周恩来总理早年以一副短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题赠挚友王朴山。其中,“沧海”意象辽阔,如《赤壁赋》“    ,    ”,同样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
(3)多年后,小明重返母校,教室与操场依旧,但再也不见昔日同学们一起奋斗的场景,他不禁想起古诗词中“    ,    ”两句,物是人非之情油然而生。
3.(2025 长宁区二模)按要求填空。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则近道矣。(《    大学》)
(2)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3)小宁同学要求人工智能DS评价《离骚》的艺术特色,DS认为其“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并引述了《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对此的直接评价“    ,    ”。
4.(2025 南京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客们参观黄河壶口瀑布时,被眼前壮观的景象、耳中滚滚的轰鸣震撼,不由得想到《蜀道难》中“    ,    ”的描写。
(2)校园摄影展中,有一组摄影作品,色彩丰富,表现了日出前后光线变化,作品推荐的文字中引用了《登泰山记》的“    ,    ”。
(3)古诗词中常以“雪”为喻来摹形状物,如“    ,    ”。
5.(2025 天水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    ,    ”描写在明月之夜,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致。
(2)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都描绘了情至深则无言的动人场面。
(3)张老师在讲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作文时,引导同学们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引用能体现家国情怀的相关诗词,小刚想出两句:“    ,    。”
6.(2025 云南四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看到空中盘旋的飞鸟,刚入职某公司的小丁不禁想到了用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来描述自己之前求职时的彷徨之情。
(2)唐教授在一次讲座中借用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    ,    ”两句来论证培养人才应该顺应“本性”的观点。
(3)“舟”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文人常用其来寓意游子旅居的孤独、归家的期盼等,比如“    ,    ”。
7.(2025 辽宁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为政者只有善待百姓,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    ”,则秦可能江山永固: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动用刑罚“    ”,方能让百姓心悦诚服。
(2)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管弦,原指管乐器与弦乐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借代音乐,比如“    ,    ”。
8.(2025 罗湖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华假期到杭州旅游,听着西湖上日夜飘荡着的美妙乐声,不禁想起《望海潮》中“    ,    ”两句。
(2)以小见大、言近旨远,这一创作中常见的手法,可见于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    ,    ”两句中。
(3)“箫”是我国传统乐器的代表,古代文人墨客常借之抒情言志,写出了许多含有“箫”字的诗文,如“    ,    ”。
9.(2025 长春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成语“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苏洵《六国论》中“    ,    ”两句描写了六国先辈开疆辟土的艰辛,也可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2)士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群体,被赋予了独特的使命。例如《论语 泰伯》中“    ,    ”两句就对士的志向与意志、责任与担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飞花令”是中国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课间,小语和小文邀请你一起玩飞花令——“镜”。小语先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小文接着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你说:“    ,    。”
10.(2025 喀什地区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以“    ,    ”两句表现了对自己才能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
(2)《师说》中,韩愈在总结了从师无须分贵贱论长幼后,提出了“    ,    ”的择师准则。
(3)古诗文对“烟”字情有独钟,比如常用“烟”字表现杨柳的生机之盛与朦胧之美,如“    ”;或用“烟”字形容水雾弥漫,如“    ”。
11.(2025 西宁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在中国古代具有军事防御的重要功能,这从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就可以看出。
(2)八百里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登岳阳楼》以“    ”赞叹洞庭湖的动态美。《念奴娇 过洞庭》中“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刻画了月下洞庭的清亮明净。
(3)“空”字在唐宋诗词中常有“徒然、白白地”的意思,“    ,    ”两句就是如此。
12.(2025 遵义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一假期,小芳随妈妈返回乡下老家,当她看到远处的村落和袅袅炊烟时,不禁吟诵起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    ,    。”
(2)在《陈情表》中,祖母刘氏卧病在床,李密尽孝的具体行为是:“    ,    。”
(3)千百年来,诗词和风一次次相遇,古典诗词中的风或是季节时间的标识,或是情感的载体,如:“    ,    。”
13.(2025 乐山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许多成语源自古诗词,如“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    ,    ”演化而来。
(2)《红楼梦》中,黛玉对香菱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便把陶渊明《归园田居》的“    ,    ”翻了出来。
(3)古典诗词常以景结情,把情感的表达蕴含在景物当中,言有尽而意无穷,如“    ,    ”便有“不写之写”的意境。
14.(2025 凉山州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将进酒》中“    ,    ”的傲岸,郑板桥《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
(2)关于学习方法,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为喻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3)古诗词中常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如“    ,    ”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15.(2025 湖南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作品中不乏涉及星宿的句子,如《蜀道难》中的“    ”和《赤壁赋》中的“    ”就是其中的名句。
(2)“后真相时代”人们更倾向于依赖个人的情感和信仰来形成舆论,从而影响人们对事件真相的认知,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的“    ,    ”两句就对这一类轻信传说、妄加臆断的人进行了指责。
(3)小刚发现很多成语在古诗文中都能寻觅到踪影,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有“柳暗花明”这个成语,这样的古诗文还有“    ,    ”等。
16.(2025 越秀区校级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为月下泛舟,苏轼和张孝祥都留下了千古名句。《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与《念奴娇 过洞庭》中“    ,    ”两句,都以宽广的水面衬出了船之渺小。
(2)《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
(3)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无声之境”十分受高人雅士青睐,它是一种超脱耳根直诉灵魂的感觉体验,比如有诗词云:“    ,    。”
17.(2025 滨海新区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某历史纪录片中,旁白感叹:“江水奔流千年,见证了无数兴衰,却始终不改奔流的方向。”此句脱胎于《赤壁赋》中“    ,    ”的哲思。
(2)在“诗人与酒”专题研讨中,学生将杜甫在《登高》中“    ,    ”的凄凉和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洒脱进行了对比,感受到古代诗人通过酒表达出的丰富情感。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指出秦朝统治者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
18.(2025 泰安四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六国论》《伶官传序》均具有史论性质,强调“人事”的重要性:《过秦论》中的“    ”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根本原因;《六国论》中的“    ”告诫为君者不要被强敌的威势胁迫;《伶官传序》中的“    ,    ”,也是欧阳修借后唐庄宗亡国的史实警诫后人。
(2)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的“    ,    ”与杜牧的“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均运用典故表达亡国之恨。
19.(2025 辽宁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大雨天,电闪雷鸣,山峦欲倒。面对此情此景,小刚不由得想到《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诗:“    ,    。”
②小风登泰山看日出,在太阳即将升起的那一刻,他不禁用姚鼐《登泰山记》中的“    ,    ”两句来感叹云之变化与美丽。
③小王在学习唐宋诗词时发现,唐宋文人常用“空”字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怀才不遇的失落伤感,如“    ,    ”。
20.(2025 张家口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开篇中,孔子用“    ,    ”两句,引导弟子们畅所欲言。
(2)《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    ”两句渲染了敌人入侵的紧张气氛,产生“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感。
(3)古诗词中“鸥”的意象内涵丰富,诗人经常借此表现远离机心、闲适自在或漂泊无依等情感,如“    ,    ”两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名篇名句默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025 玉溪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元宵节,小兰陪同家人到公园逛灯会,看着一簇簇焰火飞向天空,又散落下来,此情此景,她联想到了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里“ 更吹落  , 星如雨  ”的描写。
(2)小刚写了一篇以“学习需要坚持”为主题的作文请王老师批阅,王老师建议引用名句进行正面论证,如《劝学》中的“ 驽马十驾  , 功在不舍  ”。
(3)“路”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如“ 还顾望旧乡  , 长路漫浩浩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更吹落 星如雨
(2)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3)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更吹落 星如雨(重点字:落)
(2)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重点字:驽)
(3)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重点字:漫)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2.(2025 江西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 度义而后动  ,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两句启示我们在犹豫不决时,要理性、果决行事,且不因此后悔。
(2)周恩来总理早年以一副短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题赠挚友王朴山。其中,“沧海”意象辽阔,如《赤壁赋》“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同样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
(3)多年后,小明重返母校,教室与操场依旧,但再也不见昔日同学们一起奋斗的场景,他不禁想起古诗词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两句,物是人非之情油然而生。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重点字:度)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粟)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重点字:砌)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3.(2025 长宁区二模)按要求填空。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礼记  大学》)
(2)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李白《蜀道难》)
(3)小宁同学要求人工智能DS评价《离骚》的艺术特色,DS认为其“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并引述了《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对此的直接评价“ 《国风》好色而不淫  , 《小雅》怨诽而不乱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知所先后 礼记
(2)畏途巉岩不可攀
(3)《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知所先后 礼记(重点字:知)
(2)畏途巉岩不可攀(重点字:巉)
(3)《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重点字:诽)
【点评】理解性默写注意要点: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6.要注意语句出处。
4.(2025 南京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客们参观黄河壶口瀑布时,被眼前壮观的景象、耳中滚滚的轰鸣震撼,不由得想到《蜀道难》中“ 飞湍瀑流争喧豗  , 砯崖转石万壑雷  ”的描写。
(2)校园摄影展中,有一组摄影作品,色彩丰富,表现了日出前后光线变化,作品推荐的文字中引用了《登泰山记》的“ 极天云一线异色  , 须臾成五采  ”。
(3)古诗词中常以“雪”为喻来摹形状物,如“ 怒涛卷霜雪  , 天堑无涯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3)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重点字:豗、砯、壑)
(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重点字:臾、采)
(3)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重点字:堑)
【点评】《蜀道难》名句辑录: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2025 天水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 桂影斑驳  , 风移影动  ”描写在明月之夜,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致。
(2)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都描绘了情至深则无言的动人场面。
(3)张老师在讲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作文时,引导同学们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引用能体现家国情怀的相关诗词,小刚想出两句:“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2)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3)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重点字:斑)
(2)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重点字:惟)
(3)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重点字:戎)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6.(2025 云南四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看到空中盘旋的飞鸟,刚入职某公司的小丁不禁想到了用曹操《短歌行》中“ 绕树三匝  , 何枝可依  ”两句来描述自己之前求职时的彷徨之情。
(2)唐教授在一次讲座中借用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 能顺木之天  , 以致其性焉尔  ”两句来论证培养人才应该顺应“本性”的观点。
(3)“舟”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文人常用其来寓意游子旅居的孤独、归家的期盼等,比如“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2)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3)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重点字:匝)
(2)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重点字:焉)
(3)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重点字:仍)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7.(2025 辽宁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为政者只有善待百姓,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秦可能江山永固: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动用刑罚“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方能让百姓心悦诚服。
(2)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此时相望不相闻  , 愿逐月华流照君  。”
(3)管弦,原指管乐器与弦乐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借代音乐,比如“ 主人下马客在船  , 举酒欲饮无管弦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2)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3)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重点字:滥)
(2)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重点字:逐)
(3)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重点字:弦)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8.(2025 罗湖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华假期到杭州旅游,听着西湖上日夜飘荡着的美妙乐声,不禁想起《望海潮》中“ 羌管弄晴  , 菱歌泛夜  ”两句。
(2)以小见大、言近旨远,这一创作中常见的手法,可见于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举类迩而见义远  ”两句中。
(3)“箫”是我国传统乐器的代表,古代文人墨客常借之抒情言志,写出了许多含有“箫”字的诗文,如“ 乘醉听箫鼓  , 吟赏烟霞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3)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解答】故答案为:
(1)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重点字:羌)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指、迩)
(3)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重点字:箫)
【点评】《望海潮》中的名句辑录: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5)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9.(2025 长春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成语“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苏洵《六国论》中“ 暴霜露  , 斩荆棘  ”两句描写了六国先辈开疆辟土的艰辛,也可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2)士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群体,被赋予了独特的使命。例如《论语 泰伯》中“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两句就对士的志向与意志、责任与担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飞花令”是中国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课间,小语和小文邀请你一起玩飞花令——“镜”。小语先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小文接着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你说:“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暴霜露 斩荆棘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暴霜露 斩荆棘(重点字:暴、棘)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重点字:弘)
(3)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重点字:衰)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0.(2025 喀什地区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以“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两句表现了对自己才能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
(2)《师说》中,韩愈在总结了从师无须分贵贱论长幼后,提出了“ 道之所存  , 师之所存也  ”的择师准则。
(3)古诗文对“烟”字情有独钟,比如常用“烟”字表现杨柳的生机之盛与朦胧之美,如“ 烟柳画桥  ”;或用“烟”字形容水雾弥漫,如“ 烟涛微茫信难求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烟柳画桥 烟涛微茫信难求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重点字:材)
(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重点字:存)
(3)烟柳画桥 烟涛微茫信难求(重点字:涛)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1.(2025 西宁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在中国古代具有军事防御的重要功能,这从贾谊《过秦论》中“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却匈奴七百余里  ”两句就可以看出。
(2)八百里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登岳阳楼》以“ 乾坤日夜浮  ”赞叹洞庭湖的动态美。《念奴娇 过洞庭》中“ 玉鉴琼田三万顷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刻画了月下洞庭的清亮明净。
(3)“空”字在唐宋诗词中常有“徒然、白白地”的意思,“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镜中衰鬓已先斑  ”两句就是如此。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2)乾坤日夜浮 玉鉴琼田三万顷
(3)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重点字:篱)
(2)乾坤日夜浮 玉鉴琼田三万顷(重点字:鉴)
(3)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重点字:鬓)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2.(2025 遵义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一假期,小芳随妈妈返回乡下老家,当她看到远处的村落和袅袅炊烟时,不禁吟诵起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 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
(2)在《陈情表》中,祖母刘氏卧病在床,李密尽孝的具体行为是:“ 臣侍汤药  , 未曾废离  。”
(3)千百年来,诗词和风一次次相遇,古典诗词中的风或是季节时间的标识,或是情感的载体,如:“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2)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重点字:墟)
(2)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重点字:侍)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重点字:堪)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3.(2025 乐山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许多成语源自古诗词,如“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演化而来。
(2)《红楼梦》中,黛玉对香菱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便把陶渊明《归园田居》的“ 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翻了出来。
(3)古典诗词常以景结情,把情感的表达蕴含在景物当中,言有尽而意无穷,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便有“不写之写”的意境。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3)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粟)
(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重点字:暧)
(3)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重点字:唯)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4.(2025 凉山州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将进酒》中“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傲岸,郑板桥《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
(2)关于学习方法,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为喻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
(3)古诗词中常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如“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跬)
(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重点字:逝)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5.(2025 湖南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作品中不乏涉及星宿的句子,如《蜀道难》中的“ 扪参历井仰胁息  ”和《赤壁赋》中的“ 徘徊于斗牛之间  ”就是其中的名句。
(2)“后真相时代”人们更倾向于依赖个人的情感和信仰来形成舆论,从而影响人们对事件真相的认知,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的“ 事不目见耳闻  , 而臆断其有无  ”两句就对这一类轻信传说、妄加臆断的人进行了指责。
(3)小刚发现很多成语在古诗文中都能寻觅到踪影,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有“柳暗花明”这个成语,这样的古诗文还有“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等。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 徘徊于斗牛之间
(2)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扪参历井仰胁息 徘徊于斗牛之间(重点字:胁)
(2)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重点字:臆)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粟)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6.(2025 越秀区校级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为月下泛舟,苏轼和张孝祥都留下了千古名句。《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与《念奴娇 过洞庭》中“ 玉鉴琼田三万顷  , 着我扁舟一叶  ”两句,都以宽广的水面衬出了船之渺小。
(2)《春江花月夜》中“ 鸿雁长飞光不度  , 鱼龙潜跃水成文  ”两句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
(3)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无声之境”十分受高人雅士青睐,它是一种超脱耳根直诉灵魂的感觉体验,比如有诗词云:“ 别有幽愁暗恨生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重点字:鉴)
(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重点字:雁)
(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重点字:幽)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7.(2025 滨海新区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某历史纪录片中,旁白感叹:“江水奔流千年,见证了无数兴衰,却始终不改奔流的方向。”此句脱胎于《赤壁赋》中“ 逝者如斯  , 而未尝往也  ”的哲思。
(2)在“诗人与酒”专题研讨中,学生将杜甫在《登高》中“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的凄凉和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洒脱进行了对比,感受到古代诗人通过酒表达出的丰富情感。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两句,指出秦朝统治者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重点字:逝)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鬓)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重点字:递)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8.(2025 泰安四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六国论》《伶官传序》均具有史论性质,强调“人事”的重要性:《过秦论》中的“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根本原因;《六国论》中的“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告诫为君者不要被强敌的威势胁迫;《伶官传序》中的“ 忧劳可以兴国  , 逸豫可以亡身  ”,也是欧阳修借后唐庄宗亡国的史实警诫后人。
(2)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的“ 叹门外楼头  , 悲恨相续  ”与杜牧的“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均运用典故表达亡国之恨。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2)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重点字:逸)
(2)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重点字:续)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9.(2025 辽宁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大雨天,电闪雷鸣,山峦欲倒。面对此情此景,小刚不由得想到《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诗:“ 列缺霹雳  , 丘峦崩摧  。”
②小风登泰山看日出,在太阳即将升起的那一刻,他不禁用姚鼐《登泰山记》中的“ 极天云一线异色  , 须臾成五采  ”两句来感叹云之变化与美丽。
③小王在学习唐宋诗词时发现,唐宋文人常用“空”字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怀才不遇的失落伤感,如“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
(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3)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重点字:霹、雳)
(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重点字:臾)
(3)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重点字:鬓)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20.(2025 张家口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开篇中,孔子用“ 以吾一日长乎尔  , 毋吾以也  ”两句,引导弟子们畅所欲言。
(2)《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闻说北风吹面急  , 边上冲梯屡舞  ”两句渲染了敌人入侵的紧张气氛,产生“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感。
(3)古诗词中“鸥”的意象内涵丰富,诗人经常借此表现远离机心、闲适自在或漂泊无依等情感,如“ 舍南舍北皆春水  , 但见群鸥日日来  ”两句。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闻说北风吹面急 边上冲梯屡舞
(3)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重点字:毋)
(2)闻说北风吹面急 边上冲梯屡舞(重点字:屡)
(3)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重点字:鸥)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