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注意:
1.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1-3题 共1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神明亮的人,心中有旷野,有悲悯,不盲从,不矫揉造作,能从灵魂深处感到满足与沉静;精神明亮的人,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感受黎明、鸟语、花香,深情地打量自己,有一颗赤子之心。在顺境中不聒噪,不恣意妄为,chí zhī yǐ héng,埋头苦干;精神明亮的人,①_____________要眼中有他人,②_____________要胸中有国家,为了大义qián pū hòu jì,公而忘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神采飞扬地生活,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chí zhī yǐ héng( ) ②qián pū hòu jì( )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矫( )揉造作 ②恣( )意妄为
(3)请在空缺处补充上合适的关联词。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A. 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后,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删去“和事故隐患都 ”)
B. 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消息后,我的心情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删去“久久 ”或“长时间 ”)
C.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12 个不同地域的入选教师涵盖了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教育领域。(在“ 12 个 ”后加上“来自 ”)
D. 随着我国综合创新能力持续攀升,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删去“随着 ”)
综合性学习(6分)
3. 我校九年级将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准备推出一期主题展板,请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为了让同学们积极参加此次活动,请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2)【栏目设计】展板将围绕“自强不息”的主题设计几个栏目,请你补充出来。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自强故事荟萃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
(3)【名人专访】活动的另一项内容为“自强不息好青年”事迹分享。你准备分享“微光女孩”周芷晴的事迹。为此,你要采访周芷晴本人,请围绕“青年当自强不息”的主题,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资料链接:“微光女孩”周芷晴四岁就患有白内障,六岁左眼便彻底失明,而右眼只剩下0.1的视力。但她却不畏困难,集自己的光,发自己的热,凝聚自己最大的智慧,付出自己最多的汗水,最终以407分(江苏高考卷满分480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第二部分(4-19题 共55分)
(一)(6分)
4. 古诗默写。
文以载道,诗以言情:《行香子》中的“有桃花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白描手法、浅近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醉人的田园春景图,表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咸阳城东楼》中颈联(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无题》中诗人颔联(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二)(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渔家傲·秋思 (乙)使至塞上
宋·范仲淹 唐·王维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词下阕“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B. 【乙】诗主要写王维出使边塞时的所见所感。
C. 【甲】词表面上写作者的英雄气概和将士们生活艰苦,其实是对宋王朝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反映。
D. 【乙】诗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景象,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神奇壮丽的景象。
6. 【甲】词和【乙】诗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情感,有何异同?
(三)(13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①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尽则更出。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遗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②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闭。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③,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④如此,是大可笑。适⑤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节选自宋·郭彖《睽车志》,有改动)
【注】①丐:乞讨。②褐:粗布衣服。③营营:内心不安。④方寸:内心。⑤适:恰巧。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
③尽则更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因市一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弗得则死 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C. 或衣以出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D. 忽自悟以一袍故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自 得 袍 之 后 不 衣 而 出 则 心 系 念
10. 朗读下面句子时,加点词该用什么语气?
(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11. 对于他人的给予,【甲】【乙】两文中的“乞人”最终都选择了拒绝,这样的选择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1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①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
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③首先,要知晓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现在,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家底还知之不深。举一个例子来说,许多人从课本和老师那里知道了安徽省全椒县有个吴敬梓,却不知道全椒县还有个薛时雨。吴敬梓因为创作了《儒林外史》而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但薛时雨的作品因为没有进入课本和课堂而不为人知。薛时雨既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诗人,写了不少诗词,有《藤花馆诗删》留存于世。类似薛时雨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留存的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盘点。事实上,还有很多文化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④其次,要挖掘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⑤最后,要研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树立文化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3.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4. 下面这段文字,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2008年,云南就发现了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将其翻译成汉语后发现,它在情节上与汉语唱本有一定区别,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具有一定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
15. 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生活,让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依照示例举出一个能体现文化自信的例子。
示例:学习杜甫的《望岳》,我不仅跟随诗人领略了泰山的雄伟阔大,还感悟到了唐诗中传递出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
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
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
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
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
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
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
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
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
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
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
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
“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
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
“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
“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
“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
……
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
“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地探问。
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
“当然想听真话!”
“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
记者认真地点点头。
“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
记者一愣:“就这一点?”
“对,就这一点!”
16. 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 ________________,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____________________,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访后才真相大白。
17.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这个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2)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加点词语妙在何处?)
18. 小说安排小伙单位里议论纷纷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19. 有人认为小说写的是勇斗歹徒的故事,却取名为“其实很简单”,这是文不对题,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提示:可以从文章内容、主题思想等角度去阐述)
(六)名著阅读,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6分)
选题一:
20. 阅读《简·爱》片段,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里德太太灵敏地奔上楼来,一下把我按在我的小床边上,厉声威胁我,敢不敢再说一个字。我一路反抗,可这一来大大增强了贝茜和艾博特小姐对我的恶感。我意识到,片刻的反抗已经难免会给我招来异想天开的惩罚,于是,我像任何一个反抗的奴隶一样,在绝望中下了个决心,要反抗到底。
【材料二】
“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简·爱的一生经历了五个时期,其中材料一讲述的是简·爱在①__________________(地点)经历的事件,材料二中简·爱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在进行对话,她选择离开的原因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英国女作家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描写作用的角度对上面摘录的文字做简要批注。
温馨提示: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可以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选题二:
21. 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摘录一:
A大步上前,扶着成岗的肩头,满怀信心地朗声说道:“让我们迎着胜利的曙光——看共产主义的红日出现在东方!”
摘录二:
人们背诵着B写的光芒四射的词句:“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摘录三:
齐晓轩慢慢抬起头来,望着旁边的窗口,窗外一片蓝天,几朵白云轻轻地浮在空中,缓缓飘动。随眼望着远处油绿的青山,齐晓轩的嘴唇动了一下:“告诉你们,我永远是共产党员。”
(1)上面摘录的文字选自长篇小说①《____________》,这本书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摘录一中A是②__________________,摘录二中B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被战士们亲切称为④“___________________”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2)请从描写作用的角度对上面摘录的文字做简要批注。
温馨提示: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可以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三部分(21题 50分)
22.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感情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你以“值得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注意:
1.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1-3题 共15分)
【1题答案】
【答案】(1) ①. 持之以恒 ②. 前仆后继
(2) ①. jiǎo ②. zì
(3) ①. 不但 ②. 而且
【2题答案】
【答案】C
综合性学习(6分)
【3题答案】
【答案】(1)示例一:青春如火,自强为焰,照亮奋斗征程。
示例二:自强,是人生路上一个个音符,演奏出强有力的生命乐章。
(2) ① 认识自强内涵 ②. 自强名言集锦(自强诗词精选;自强精神传扬)
(3)示例:视力障碍给您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挑战,您是如何在这样的困境中坚持自强不息,最终实现梦想的?
第二部分(4-19题 共55分)
(一)(6分)
【4题答案】
【答案】 ①. 李花白 ②. 菜花黄 ③. 鸟下绿芜秦苑夕 ④. 蝉鸣黄叶汉宫秋 ⑤.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⑥. 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6分)
【5~6题答案】
【答案】5. A 6. 同: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的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感情。
异:甲词诗人借此典故,写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乙诗诗人借此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戍边将士取得战事胜利的关切之情。
(三)(13分)
【7~11题答案】
【答案】7. ①. 踩踏 ②. 同“德”,感恩、感激 ③. 用完,用尽 ④. 买 8. D
9 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
10. ①疑问语气(反问语气) ②感叹语气
11. 甲文中的“乞人”拒绝嗟来之食,可见他视尊严(义)比生命更为珍贵(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
乙文中的“乞人”接受赠送的衣服后又舍弃(或送人),反映了他不愿为物质所牵挂、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四)(10分)
【12~15题答案】
【答案】12. 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
13. 举例论证,举薛时雨有才华却不为人知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树立文化自信首先要知晓文化”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14. 第④段,因为这段文字列举的是云南彝族少数民族文化挖掘的事例,与第④段论述的“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要挖掘文化)相一致,所以放到第④段。
15. 示例一:学习郦道元《三峡》,我不仅知道了《水经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领略了三峡的奇险壮丽,还感悟到中华文化中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热爱,增强了文化自信。
示例二:学习《爱莲说》,我知道了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洁身自好”。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相信我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
【16~19题答案】
【答案】16. ①. ①文弱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 ②. ②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小伙的行为却受到同事的质疑。
17. (1)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路人的冷漠和恐惧。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凶险(歹徒的凶恶),与下文文弱小伙挺身而出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2)“一窝蜂”写出了人之多, “射”写出了速度之快。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感染,一起出手制服歹徒时的情状。
18. 这一情节进一步强调了小伙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与前面介绍小伙弱不禁风的外表相照应,反衬他见义勇为的不易,为下记者探寻小伙见义男为的原因作了铺垫。
19. (一)我认为不是文不对题。例1:因为小说表现的是小伙勇斗歹徒的动机很简单,只是为了满足儿子的要求。例2: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要表达的是只要众人合力(人人敢于出手),战胜邪恶其实很简单这一主题。例3: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作者意在借此故事,鼓励人们重拾“真善美”的信心,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二)我认为是文不对题。例1:因为文章主要写小伙弱不禁风却挺身而出,在众人的合力下才制服歹徒,其实并不简单。例2:文章的主人公是文弱小伙,挺身而出斗勇斗歹徒,主要表现其勇敢,用“其实很简单”不能突出主人公形象。
(六)名著阅读,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6分)
选题一: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舅妈家或盖茨海德府 ②. 罗切斯特 ③. 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而悲愤远离 ④. 夏洛蒂·勃朗特
(2)示例一:心理描写。在童年时期,简·爱没有屈服于别人的欺凌,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
示例二:语言描写。迷茫时期,当她得知罗切斯特已经结婚,她毅然决然离开了罗切斯特,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最后,她没有因为罗切斯特身体的残缺而弃之不顾,体现了她追求独立平等的真正的爱情。
选题二: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红岩 ②. 许云峰 ③. 江姐 ④. 双枪老太婆
(2)示例:语言描写表现了英雄人物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
第三部分(21题 50分)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值得回忆的一碗面
那年冬天格外冷,晚自习结束时,路灯下的雪粒子打得人脸生疼。我缩着脖子往家跑,楼道里的声控灯坏了,摸黑爬上三楼,却发现门锁怎么也拧不开——钥匙落在教室了。
正对着冰冷的铁门发呆,楼下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张奶奶,住在二楼的独居老人,总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丫头,忘带钥匙了?”她的声音带着北方人特有的厚实,“先到我家暖和暖和,我给你煮碗面。”
她家的暖气不太热,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煤烟香。张奶奶从柜子里翻出一个搪瓷碗,碗边磕掉了一块瓷,露出里面的白铁皮。“这碗跟我几十年了,”她笑着往锅里添水,“当年我家老头子在时,总用它给我煮面。”水开了,她抖着手撕了块面饼丢进去,又从咸菜坛里捞了把萝卜干切碎。“知道你们小孩不爱吃寡淡的,”她变戏法似的摸出个鸡蛋,在锅沿轻轻一磕,蛋黄裹着蛋清滑进水里,“我孙女跟你一般大,也总嫌我做的饭简单。”
面条端上来时,热气模糊了眼镜片。白胖的面条卧着一个溏心蛋,萝卜干泛着油光。我吸溜着吃面,张奶奶坐在对面织毛衣,银针在她布满皱纹的手里翻飞。“慢点吃,”她时不时抬头,“不够锅里还有。”
后来我才知道,张奶奶的孙女在外地读大学,每年冬天她都会腌萝卜干,说等孙女回来煮面吃。那天晚上,她把家里的备用钥匙塞给我,“以后忘带钥匙就来敲门,奶奶给你煮面。”
如今那把钥匙还挂在我的钥匙串上,搪瓷碗的模样总在寒夜里浮现。原来最暖的记忆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风雪夜里,一碗带着溏心蛋的热汤面,和老人眼里藏不住的温柔。这平凡的温暖,值得我用一生去珍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