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易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次考试设卷面分。答题时要认真、工整、规范、美观。
第一部分(1—2题12分)
探秘河北民族文化瑰宝,饱览燕赵风土人情百态。学校开展了“了解民族文化,邂逅多彩风情”主题活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燕赵大地,钟灵毓秀,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恰似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散发着历久弥新的迷人魅力。这里民俗活动精彩纷呈:井陉拉花,舞者身姿矫健,彩带翻飞,刚柔并济,在铿锵鼓点中(yǎn yì)独特艺术韵味;吴桥杂技以惊险奇绝闻名遐迩,演员们身怀绝技,将力与美、险与奇完美融合,令人 甲 (叹为观止/戛然而止)。这里民间工艺匠心独运:蔚县剪纸艺人以剪刀为笔,雕琢彩纸,花鸟人物栩栩如生;武强年画线条粗犷,色彩鲜艳,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里传统曲艺独树一帜:西河大鼓、乐亭大鼓声韵 乙 (悠扬/悠远),鼓板起落间道尽人间百态;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昂、(xióng hún)有力,尽显燕赵儿女的豪迈气概。这些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风情,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更是河北人民智慧的结晶。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ǎn yì)____________ ②(xióng hún)____________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刚柔并济(jǐ) 闻名遐(xiá)迩
B. 刚柔并济(jǐ) 闻名遐(xiǎ)迩
C. 刚柔并济(jì) 闻名遐(xiá)迩
D. 刚柔并济(jì) 闻名遐(xiǎ)迩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4)下列与“彩带翻飞”的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艺术韵味 B. 匠心独运 C. 高亢激昂 D. 人间百态
(5)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 蔚县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国内外极负盛名。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简述其内容及寓意。
第二部分(3—19题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7分)
3. 诗词浸润燕赵地,文脉赓续中华魂。学校开展以“诗韵燕赵,文铸精魂”为主题的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成横线处内容。
触摸千年文脉,感悟燕赵风情。“水击三千里,_________”(《北冥有鱼》),以大鹏高飞宏伟情景,展现了燕赵之士志存高远的磅礴气势;“海内存知己,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突破地域阻隔的胸襟,暗合燕赵大地“重义轻离”的豪迈风骨;“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个人困厄推及苍生的悲悯,与燕赵“忧国恤民”的人文传统一脉相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花坚贞喻品格,映照燕赵志士“宁折不弯”的正义坚守;“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卖炭翁》),则以直击底层疾苦的笔触,诠释燕赵文化中“民胞物与”的悲悯情怀。
(二)(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汝坟①贫女 [宋]梅尧臣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②。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适闻闾里归③,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④!拊膺⑤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注释]①汝坟:河南省汝河岸边。②去携杖:老人拄着手杖去充乡兵。③闾里归:指同乡应征回来的人。④何所当:有什么意义。⑤拊膺:捶胸。
4. 下列对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逾墙走”生动刻画老翁为躲避官吏捉人而仓皇出逃的样子。
B. 乙诗“暴”“僵”勾勒官吏凶暴催征与老父惨死寒雨中的惨状。
C. 两首诗都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来叙事,勾勒出社会动荡之图景。
D. 两首诗均通过描写战争场景,展现百姓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
5. 以上两诗均描写朝廷征兵的内容。请你探究两首作品,完成下列表格。
篇目 《石壕吏》 《汝坟贫女》
写作手法 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 诗人以“①___________”自叙的方式,主观叙述,便于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
例句赏析 “有吏夜捉人”的“捉”字②___________。 “问讯疑犹强”的“强”字写出贫女对父亲的担忧,迟疑不敢问其消息,从侧面突出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三)(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涓人:在君主左右担任洒扫的人,也指亲近的侍臣。②安事:怎能。③捐:买。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千里之马至者三 至:______________
7. 下列对乙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B.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C.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D.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10. 甲、乙两文所描述的“千里马”的命运有何不同?请简述。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观候鸟迁徙知时节变换,察草木荣枯晓岁月流转。学校组织开展以“循物候规律,与自然同频”为主题的知识讲座,下面是小冀同学搜集的相关素材。请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选自利奥波德《大雁归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候鸟为什么要迁徙?有很多假说,温度和食物是两个主要原因。当北方地区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及以下,水面冰封,就没有了鱼虾昆虫等食物,候鸟会在秋天来临时,一路南飞,寻找食物来源。那为什么候鸟不留在热带,也不再北归呢?因为鱼虾昆虫也有自己的物候,候鸟会选择在一个区域的食物最丰富的时间集中觅食。更重要的是,热带对于勺嘴鹬这样来自西伯利亚的鸟类来说并不利于繁殖。
②不同候鸟有不同的生存策略。勺嘴鹬是一种早成鸟,产卵和孵化对于雌鸟来说会消耗巨大能量。为了保存体力,保障跨越半个地球的远距离飞行和来年的成功繁殖,雌鸟选择先行一步。到了秋天,幼鸟身体里的“迁徙基因”就被唤醒,它们“懂得”沿着亚洲大陆东边的海岸线这一显著地标向南飞,每几百公里小憩一到两天,直到在我国江苏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换羽、停歇3个月再出发,飞向广东湛江或者继续往南,到东南亚越冬。好在勺嘴鹬比较“好养活”,滩涂上鱼虾管够。
③而作为晚成鸟的丹顶鹤就幸福多了。小鹤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出生后,父母会定期投喂,教它们怎么飞行,迁徙的时候还会带着小鹤一起,在哪选点、怎样觅食,“手把手”教。这是因为雌鹤每次产卵一般只有两枚,对种群来说比较珍贵,加上迁徙路线只有2000多公里——先往东沿着陆地飞向海岸线,再一路南下到辽河口、黄河三角洲,再到越冬地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鹤爸鹤妈有余力带着孩子们一起飞。而且,鹤类的食物主要是植物块茎要从湿地、滩涂中挖出来,有的能吃,有的不能吃——如果没有迁徙途中父母的“教”和自己的“学”,小鹤就会生存困难。
④不论是先天遗传还是要后天学习,不同候鸟都有一套巧妙的“迁徙机制”,以及精准的“导航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候鸟都沿着海岸线飞的。老鹰、雕等一些猛禽,就是沿着山脊线迁徙。以凤头蜂鹰为例,它们的食物在陆地上,而且陆地上因太阳辐射带来的上升热气流更充足,让它们可以展开宽阔的翅膀借力,轻松滑翔。它们靠什么定位和辨别方向呢?聪明的凤头蜂鹰会把我国从西向东、从高到低的三级阶梯间的“台阶差”作为地标,再通过太阳位置来分辨南北,实现“导航”飞行。
⑤那么,在夜里迁徙的候鸟,靠什么“导航”呢?科学家在雀形目候鸟的身体中发现了一种感应电磁的蛋白,可以根据地球南北极电磁感应的变化来分辨方向。
⑥候鸟也有迷路的。遗憾的是,一旦迷路,大多数候鸟将无法存活。所以,如今候鸟的迁徙路线,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探路、尝试、优化逐渐发展而来的,蕴含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选自《候鸟为什么要迁徙》,有删改)
11. 小冀同学整理“材料二”时,认为不同候鸟都有一套巧妙的“迁徙机制”及精准的“导航系统”。请你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不同候鸟的“迁徙机制”和“导航系统”。
12. 小冀同学搜集了“材料一”后,为什么选择“材料二”与其搭配呢?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13. 下列对以上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将大雁与其他动物对比,突出大雁迁徙的坚决与不可逆转的特点。
B. 候鸟不留在热带的主要原因是热带食物匮乏,不利于大多数鸟类的生存。
C. 丹顶鹤父母会带领幼鸟迁徙并传授其生存技能,以保障它们的种群延续。
D. 材料一说明了大雁对春天感应准确,材料二则客观阐述了候鸟迁徙知识。
(二)(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清新宜人清风峡
宋梅花
①进山的小道是一条斜坡草路,路旁的草已经比我高了。看来,清风峡,不仅有风,还有股“野”劲儿,这是我走进清风峡的第一感觉。
②宽的小道,越走便越窄,草越来越矮浅。转过两道山弯弯,眼前出现一片溪石滩。浅亮的溪水乖巧温柔地穿过那些横七竖八的石块儿,细细地叮咚着。这水,招人喜欢。虽然这样浅的水里不会有山蟹和虾,大家还是乐呵着围着那浅浅的山溪笑闹着。
③石滩两旁的林子很静。太阳躲进云层,鸟儿躲在树林,不时鸣叫两声,便藏进枝头眺望我们。初夏的天气,似乎和秋天一样天高云淡。那么,钻进了这个峡谷,顺着这条小溪而上,走进去,就是清风峡的正式领域了。山花带点粉红色,隔着远望却见一片片粉白色,就那样浓浓地参差不齐,或高或低,或左或右地挂在山林间。呀,真好看!原来满山腰开的是这种花。那么细致,那么挤挤匝匝地,那么朴秀,却充满野性。不然,怎么会那么调皮,竟然开满山林。这秀美的小花何至于开得这样肆然啊,这是多么充满野性的山花。我有点好奇了。看来,连山花都开得无拘无束的清风峡,不仅“野”,还有些“奇”。
④我们已经行走在清风峡谷中了。脚下的石径和泥径两边都长满了不认识的草。那些草叶各有其形,且都长得绿油油的,挺旺盛。有些盖过脚底,有些齐小腿高,有些齐膝盖高。石径和泥径都是湿漉漉的,沿途石壁上长满了青苔,青苔上滴满了山泉水,亮晶晶的,像青苔的翘睫毛,好看极了。那些青苔,似乎都一般大小,紧紧镶嵌在石壁上,如一层绿帘,欢天喜地地看着我们。
⑤风轻轻地拂过,耳畔传来叮咚声,山路曲折,却不时能看到泉水顺着山石流淌。泉水时高时低地奔跑在山间,像是伴着我们同行。难怪那些花啊树啊草啊长得那么翠绿,每天伴着那美妙的泉水叮咚迎来朝霞,每天沉醉在泉水叮咚中甜美入眠。这清风峡,风在弹琴,水在歌唱。清风峡谷,多么温婉而美好。越是在峡谷中行走,我越是喜欢清风峡怡人的气候了。
⑥走了好一阵,还没有赶上前面的大部队,听说快到山顶时会有很好看的瀑布,他们可能去寻找瀑布了。顺着山径,我们几个加快了脚步,却丝毫不感觉到累,连一滴汗也没有。一路爬,一路看,不知不觉,抬眼便望见了两条倾泻而下的瀑布。瀑布前,大伙儿都等着我们呢。瀑布的后面,是画屏样的山峰,看上去就在眼前,我们快爬到山顶了。瀑布周围长满了绿草树木,布满了岩石。我们站在最宽敞的一块岩石上,对着峡谷大声呼唤:“清风峡!我们来——了!”风吹着瀑布飘扬的水花,溅到我们的头发上,溅到我们的衣服上,溅到我们的手上。风儿真调皮,瀑布真好客,它们似乎听见了我们的呼喊,水花飞溅得更欢了!蹲下身子,我掬起一捧清澈的泉水,朝空中洒去,那些泉水欢快地在空中打着旋儿,飞向那些碧绿碧绿的草叶。啊,清风峡,你是杨家界最美的清风峡!笑声里,大伙儿不知疲惫地在瀑布前流连,乐而忘返。
⑦走出清风峡谷,我们走向峡谷出口边一家峰林溪畔民宿。走上台阶,迎面看到的是一片荷花池。荷花池里长满了荷叶。池里还有一座牧童吹笛骑牛的金色铜像,我一眼便喜欢上了那片荷花池,好诗意的设计,我仿佛听到了美妙的牧笛声。再看看周围的天蓝色游泳池里,几个孩子在快乐地嬉水。从美丽的清风峡谷走出来,看见这样漂亮的民宿客栈,我感觉自己像是回家的孩子,回到了这样美丽的家。
⑧清风峡的风,在哪儿?在草间,在山花上,在溪涧里。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在耳畔边,在眼睛里,在欢快的心头。风过清风峡,溪涧草木香。或许,在清风峡的风里,我们都是幸福的孩子。
(有删改)
14. 请你跟随作者一同游览清风峡,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所至 所见 所感
进山小道 小道是斜坡草路,路边草比人高 (1)_________
(2)_________ 浅亮的溪水穿过石块儿,太阳躲进云层,鸟儿在树林中不时鸣叫 天气似乎和秋天一样天高云淡着
清风峡中 山花粉白,开满山林;(3)_________;泉水流淌 清风峡不仅“野”,而且“奇”;温婉而美好
快抵达山顶 瀑布倾泻而下,水花飞溅,“我们”大声呼唤 (4)_________
民宿 一片荷花池及池中的金色铜像,几个孩子在周围的泳池里嬉水 感觉自己像是回家的孩子
15. 请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1)那些青苔,似乎都一般大小,紧紧镶嵌在石壁上,如一层绿帘,欢天喜地地看着我们。(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我们站在最宽敞的一块岩石上,对着峡谷大声呼唤:“清风峡!我们来——了!”(描写“我们”大声呼唤这一行为有什么用意?)
16. 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或许,在清风峡的风里,我们都是幸福的孩子”?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述理由。
1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野”开篇,通过高草、无拘无束的山花,展现清风峡原始的自然风貌。
B. 在溪石滩先注目眼前溪水,接着望向石滩两旁的林子,运用了定点换景的写作手法。
C. 描写瀑布时,“飞溅的水花”“掬起泉水洒向草叶”等场景传递出游览的喜悦。
D. 文章通过描写荷花池、牧童吹笛骑牛铜像等,突出清风峡自然风光的壮美秀丽。
三、整本书阅读
1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名著阅读探究。
作品 《经典常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品内容 《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按时代或朝代划分段落)成书;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这称为“正史”。《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 工作越接近尾声,永不松懈的意志就越经常地冲击他,力图摆脱意志的控制。要是他屈服于这些感情中的任何一种,听任它发作,就会发生悲惨的结局。好多天过去了,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问题设置 (1)为什么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结合《经典常谈》谈谈你的看法。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新的武器”指__________。
1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红色经典”,享誉世界,经久不衰。请你从以下角度中任选其一,在阅读分享会上向同学们推荐这部小说。
①写作方法值得借鉴;②人物精神值得学习;③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第三部分(20题50分)
20.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参与一次校园大扫除,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完成一幅绘画创作,进行一项科学实验……从日常劳动到参与社会活动,从体力付出到脑力耕耘,劳动不仅能提升实践能力、塑造坚韧品格,更承载着促进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深刻内涵。
请以“___________,劳动赋予的勋章”为题,写一篇文章。或讲述劳动故事,或分享劳动感悟,或论述劳动教育的意义。
要求:①用“坚韧”“智慧”“责任”等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内容健康积极;③表达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要套写、抄袭;⑥不少于600字;⑦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次考试设卷面分。答题时要认真、工整、规范、美观。
第一部分(1—2题12分)
探秘河北民族文化瑰宝,饱览燕赵风土人情百态。学校开展了“了解民族文化,邂逅多彩风情”主题活动。
【1题答案】
【答案】(1) ①. 演绎 ②. 雄浑 (2)C
(3) ①. 叹为观止 ②. 悠扬 (4)B
(5)把“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河北人民智慧的结晶”的位置对调。
【2题答案】
【答案】这幅图片的主体是两只鸟,周围环绕着盛开的花卉。图片寓意着人们对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的祝愿,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3—19题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7分)
【3题答案】
【答案】 ①.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 天涯若比邻 ③.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⑥. 只有香如故 ⑦. 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共5分)
【4~5题答案】
【答案】4. D 5. ①. 贫家女 ②. 暗示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的意愿,强迫百姓当兵,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三)(共15分)
【6~10题答案】
【答案】6. ①. 有时 ②. 面对 ③. 到 7. D
8. (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喂养它。
(2)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了,何况活马呢?
9. 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借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批判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才、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
10. 甲文中“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被食马者无知对待,而“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才华终被埋没;乙文中“千里马”因君主派遣涓人以重金购死马的头而得以被发现和重视。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9分)
【11~13题答案】
【答案】11. ①有的依靠先天“迁徙基因”,如勺嘴鹬,雌鸟先行,幼鸟“懂得”沿地标飞行。②有的依靠“教”和“学”,如丹顶鹤,父母“手把手”教,带着它迁徙,学觅食。③有的鸟类白天飞行,依据地势和太阳位置辨别方向。④有的鸟类夜里飞翔,根据地球南北极电磁感应的变化来分辨方向。
12. ①材料一提到大雁定期迁徙,材料二则围绕候鸟的迁徙机制展开,两则材料都与候鸟迁徙这一主题相关。②材料一通过燕子、主红雀、花鼠与大雁的对比,突出大雁迁徙的特点,但未深入解释原因等。材料二则对候鸟迁徙的原因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补充了材料一未涉及的内容,使读者对候鸟迁徙的认识更全面、深入。 13. B
(二)(共15分)
【14~17题答案】
【答案】14. ①. 清风峡有股“野”劲儿 ②. 溪石滩 ③. 脚下的石径和泥径两边长满了草,石壁上长满青苔 ④. 不知疲倦,乐而忘返
15. (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青苔比作绿帘,生动形象地写出青苔紧密排列、绿意盎然的特点,“欢天喜地地看着我们”赋予青苔人的情感和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青苔的喜爱之情。
(2)表现出“我们”到达瀑布处的兴奋与激动之情;侧面烘托出清风峡景色的壮美与迷人;让游客情不自禁地抒发内心的喜悦,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16. ①清风峡独特的自然风光,能让人忘却烦恼,从亲近自然中获得满足与愉悦,感受幸福;②与同伴同游清风峡,分享快乐、增进感情,这种真挚情谊让人幸福;③清风峡“野”“奇”“温婉美好”,使人摆脱世俗束缚,回归孩童时的纯真自由,心灵得到放松。 17. D
三、整本书阅读
【18题答案】
【答案】(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2)文学创作,即通过写作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19题答案】
【答案】①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写作方法值得借鉴。小说善于通过内心独白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立体饱满。如保尔在家乡养病期间,到烈士墓前凭吊战友,通过内心的独白,发出了感人至深的生命誓言,表现了保尔崇高的自我奉献精神。
②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精神值得学习。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位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革命信仰的战士形象——保尔。保尔是一位真正的革命战士,即使伤病缠身,甚至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理想。他勇敢坚毅、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的榜样。
③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这部小说以主人公保尔的成长经历为线索,记叙了保尔童年苦难的生活经历以及逐步迈向革命道路的过程。故事情节张弛有度,引人入胜,同时能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思考。
第三部分(20题50分)
【20题答案】
【答案】例文:
责任,劳动赋予的勋章
午后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刚擦过的课桌上,反射出温暖的光。我望着整洁的教室,心头满是踏实——作为今天的值日班长,我终于完成了任务,也更懂了“责任”二字的分量。
放学铃声一响,我便召集值日生,分配任务。擦黑板、扫地、摆桌椅……大家很快行动起来。可没过多久,问题就出现了:负责扫地的同学扫得匆忙,角落还有不少纸屑;擦窗户的同学只擦了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的灰尘还清晰可见。
我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先拿起扫帚,走到角落,一点点把纸屑扫出来。“这里要仔细点,纸屑容易藏在桌子底下。”我一边扫,一边跟负责扫地的同学说。接着,我又搬来凳子,站上去擦窗户的上沿。阳光直射下,灰尘被照得清清楚楚,我用湿抹布仔细擦拭,一下,两下……手臂举久了有些酸,但看着窗户变得透亮,心里也亮堂起来。
有同学问:“班长,差不多就行了吧,天快黑了。”我摇摇头:“咱们今天值日,就要把教室打扫干净,这是我们责任呀。”听了我的话,大家也都重新认真起来,扫地的同学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擦窗户的同学也把上沿彻底擦净。
等所有工作都完成,看着一尘不染的教室,整齐排列的桌椅,我心里满是成就感。这次值日劳动,让我明白,劳动不只是简单的体力付出,更是一种责任的承担。当我认真去完成每一项值日任务,就是在对班级、对同学负责。
责任,是劳动赋予我的一枚勋章。它让我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心尽力,因为每一份劳动背后,都承载着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这份勋章,会一直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负责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