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测试(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模拟测试(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测试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吆喝(yāo) 倔强(jué) 俯瞰(kàn) 潜滋暗长(qiǎn)
B.濒临(bīn) 飓风(jù) 婆娑(suō) 恹恹欲睡(yǎn)
C.鄙视(bǐ) 秀颀(xīn) 兴味(xìng) 触目伤怀(chù)
D.簌簌(sù) 蔓延(màn) 凋谢(diāo) 坦荡如砥(d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每至晴初霜旦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属引凄异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军士吏被甲 D.甚矣,汝之不惠
4.下列关于课文知识或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正文中的黑体字是电头,也称“消息头”。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最后一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奖项资金的来源。
C.《“飞天”凌空》是一则消息,详细介绍了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经过。
D.《一着惊海天》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5.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有研究鸟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分析:这个句子的谓语是“研究”)
B.2022年2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分析:这一句的宾语中心语是“开幕式”)
C.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分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不是降落”)
D.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分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不吵嘴”)
6.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②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③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④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A.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
B.拟人 排比 比喻 夸张
C.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D.排比 夸张 比喻 拟人
7.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出新裁 重峦叠嶂 俯仰生姿 盘曲嶙峋
B.珠光宝气 别具匠心 春寒料俏 疏密有致
C.一应具全 细致入微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D.无动于衷 就地取材 长途跋涉 因地制宜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B.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C.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D.《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9.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校不止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还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由于一个学期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C.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和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D.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来看足球赛的人数比上一次几乎少了一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实验中学经历了六十几年的发展,在追求百年名校的道路上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勇往直前。
B.“九一八”纪念日之警钟长鸣,振聋发聩,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复兴中华。
C.当听到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惨绝人寰的刽子手受到镇压的消息时,人人拍手称快。
D.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上舰是无数人殚精竭虑奋斗来的。
12.(2022秋 镇平县期中)阅读漫画,说说漫画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1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回忆是有甲 的,鲁迅先生夜间疲倦,仰面在灯光中piē(  )见藤野先生黑瘦的面庞,仿佛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回忆是有乙 的,居里夫人不畏艰难,献身科学,那黑夜中闪耀着的蓝色yíng(  )光,便是她以苦为乐的人生颜色;回忆是有丙 的,朱德的母亲把菜籽榨(  )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种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他家却吃得有滋有味……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piē    见
②yíng    光
③榨   出
(2)为语段中甲、乙、丙三处选择恰当的词语,使之符合整个语境。(填序号)
①声音
②味道
③色彩
甲:   
乙:   
丙:   
14.(2024秋 金山区期中)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填写表格。
人物故事 他在湖南长沙师范学校学习。因常买书、买报被,父亲责骂,从1911年到1927年上井冈山为止,从没间断过阅读北京、上海、湖南的日报。 他身材魁梧,像老虎那样强悍,从不知疲倦。他非常喜欢马,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领袖,他承袭了他的威望,他能言善辩,能把死人说活。 他清瘦身形,中等个子,留着中国人不常见的浓密黑髯,眼睛大而深邃,热情洋溢。他头脑冷静,善于推理,是红色中国的外交第一人。 他的名字听起来格外响亮,他在军事上统领红军全军,在军事战略理论方面以及战术层次方面,没有人能与他媲美
人物姓名 ①    ②    ③    ④   
15.(2023秋 兰陵县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虽乘奔御风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自非亭午夜分    是非木杮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17.(2024秋 乐昌市校级期中)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让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竖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儿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远胜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依然那样不多不少每日里做三十小钵头酒酿。他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钱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2)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酒酿王的吆喝在古庙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①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②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
(3)文中黄阿二的语言极具个性。请任选三处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
(4)除了黄阿二以外,小说还具体写了哪些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5)文中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试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清明节的田野上,有踏青的乐趣;中秋节的月亮里,有遥寄的思念;重阳节的菊花酒里,有老人的笑容;腊八节的腊八粥里,有母爱的味道……
请以《 节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套作。
期末模拟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吆喝(yāo) 倔强(jué) 俯瞰(kàn) 潜滋暗长(qiǎn)
B.濒临(bīn) 飓风(jù) 婆娑(suō) 恹恹欲睡(yǎn)
C.鄙视(bǐ) 秀颀(xīn) 兴味(xìng) 触目伤怀(chù)
D.簌簌(sù) 蔓延(màn) 凋谢(diāo) 坦荡如砥(dǐ)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解答】A.有误,“潜滋暗长”的“潜”读作“qián”。
B.有误,“恹恹欲睡”的“恹”读作“yān”。
C.有误,“秀颀”的“颀”读作“qí”。
D.正确。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每至晴初霜旦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属引凄异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词类活用的判断。
【解答】A.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B.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C.轩邈:名词用作动词: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D.凄异:凄凉怪异。不属于词类活用。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军士吏被甲 D.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没有通假字。
B.有通假字,拂同“弼”。
C.有通假字,被同“披”。
D.有通假字,惠同“慧”。
故选:A。
4.下列关于课文知识或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正文中的黑体字是电头,也称“消息头”。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最后一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奖项资金的来源。
C.《“飞天”凌空》是一则消息,详细介绍了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经过。
D.《一着惊海天》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飞天”凌空》是篇新闻特写。
故选:C。
5.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有研究鸟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分析:这个句子的谓语是“研究”)
B.2022年2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分析:这一句的宾语中心语是“开幕式”)
C.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分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不是降落”)
D.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分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不吵嘴”)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能力。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有误,句子的谓语是“有”。
BCD.正确。
故选:A。
6.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②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③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④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A.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
B.拟人 排比 比喻 夸张
C.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D.排比 夸张 比喻 拟人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解答】①根据“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可知,是排比的修辞。
②根据“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可知,将“盘得平的男人的发型”比作“小姑娘的发髻”,这是比喻的修辞。
③根据“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可知,这是夸张的修辞。
④根据“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可知,这是拟人的修辞。
故选:A。
7.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出新裁 重峦叠嶂 俯仰生姿 盘曲嶙峋
B.珠光宝气 别具匠心 春寒料俏 疏密有致
C.一应具全 细致入微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D.无动于衷 就地取材 长途跋涉 因地制宜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解答】A.有误,“自出新裁”的“新”应为“心”;
B.有误,“春寒料俏”的“俏”应为“峭”;
C.有误,“一应具全”的“具”应为“俱”;
D.正确。
故选:D。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B.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C.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D.《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
【解答】A.有误。引号内的内容是部分引用,所以句中的冒号应该去掉。
B.正确。
C.有误。“5136“有特殊含义,所以应给“5136“加上双引号。
D.有误。“波士顿环球邮报”是报纸名称,所以句中的双引号应该改为书名号。
故选:B。
9.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停顿。作答此类问题,要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前提下,分析各个词语之间的语意远近,才可正确划分。
【解答】A.有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CD.正确。
故选:A。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校不止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还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由于一个学期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C.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和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D.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来看足球赛的人数比上一次几乎少了一倍。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成分残缺,可将“由于”或“使”删去;
C.有误,搭配不当,可将“210辆消防车和”删去;
D.有误,用词不当,数量减少不可用倍数,可将“一倍”改为“一半”。
故选:A。
1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实验中学经历了六十几年的发展,在追求百年名校的道路上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勇往直前。
B.“九一八”纪念日之警钟长鸣,振聋发聩,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复兴中华。
C.当听到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惨绝人寰的刽子手受到镇压的消息时,人人拍手称快。
D.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上舰是无数人殚精竭虑奋斗来的。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句中指的是人做事残忍,使用该成语不合语境。
故选:C。
12.(2022秋 镇平县期中)阅读漫画,说说漫画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答案】构图要素: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一个人被“信”压在孙悟空的旁边,并说:“我是因为失信被压在这里的!”
寓意:这则漫画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不能成为失信人员,如果成为一个失信人员,那么“信用”这座大山将压得你喘不过气。
【分析】本题考查漫画照片。漫画,往往用简单而夸张的图画来描绘时事,以达到讽刺或歌颂的表达效果。
【解答】构图要素要包含“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一个人被‘信’压着”“我是因为失信被压在这里的”这几个方面。寓意围“诚信”的重要性来说即可。
答案:
构图要素: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一个人被“信”压在孙悟空的旁边,并说:“我是因为失信被压在这里的!”
寓意:这则漫画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不能成为失信人员,如果成为一个失信人员,那么“信用”这座大山将压得你喘不过气。
1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回忆是有甲 的,鲁迅先生夜间疲倦,仰面在灯光中piē(  )见藤野先生黑瘦的面庞,仿佛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回忆是有乙 的,居里夫人不畏艰难,献身科学,那黑夜中闪耀着的蓝色yíng(  )光,便是她以苦为乐的人生颜色;回忆是有丙 的,朱德的母亲把菜籽榨(  )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种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他家却吃得有滋有味……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piē  瞥 见
②yíng  荧 光
③榨 zhà 出
(2)为语段中甲、乙、丙三处选择恰当的词语,使之符合整个语境。(填序号)
①声音
②味道
③色彩
甲: ① 
乙: ③ 
丙: ② 
【答案】(1)①瞥②荧③zhà
(2)甲:①
乙:③
丙:②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题目中的汉字、拼音分别是:瞥、荧、zhà。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结合“仿佛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可知,甲处应填“声音”;结合“那黑夜中闪耀着的蓝色荧光,便是她以苦为乐的人生颜色”可知,乙处应填“色彩”;结合“全家吃起来有滋有味”可知,丙处应填“味道”。
【解答】答案:
(1)①瞥②荧③zhà
(2)甲:①
乙:③
丙:②
14.(2024秋 金山区期中)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填写表格。
人物故事 他在湖南长沙师范学校学习。因常买书、买报被,父亲责骂,从1911年到1927年上井冈山为止,从没间断过阅读北京、上海、湖南的日报。 他身材魁梧,像老虎那样强悍,从不知疲倦。他非常喜欢马,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领袖,他承袭了他的威望,他能言善辩,能把死人说活。 他清瘦身形,中等个子,留着中国人不常见的浓密黑髯,眼睛大而深邃,热情洋溢。他头脑冷静,善于推理,是红色中国的外交第一人。 他的名字听起来格外响亮,他在军事上统领红军全军,在军事战略理论方面以及战术层次方面,没有人能与他媲美
人物姓名 ① 毛泽东  ② 贺龙  ③ 周恩来  ④ 朱德 
【答案】见解答。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解答】答案:
①毛泽东 ②贺龙 ③周恩来 ④朱德
15.(2023秋 兰陵县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句“接”“连”两字,将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这里的“转”与“舞”有着因果关系,星河之所以会转是因为船在舞。词的开头两句,借助“接”“连”“转”“舞”等词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的图卷。
(2)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分析】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本题考查概括诗词情感的能力,作答时应抓住诗词中的关键句子理解。“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意思是“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在上阕,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这里,词人给予了回答,她梦想的地方是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词人化用《庄子 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因此,词人叫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一问一答之中,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答案:
(1)首句“接”“连”两字,将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这里的“转”与“舞”有着因果关系,星河之所以会转是因为船在舞。词的开头两句,借助“接”“连”“转”“舞”等词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的图卷。
(2)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16.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缺口 
②虽乘奔御风 这里指飞奔的马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自非亭午夜分    是非木杮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影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空隙、缺口;
②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
(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把握,注意一词多义要结合语境。
A.“自”分别是“在,从”;“如果”;
B.“非”是“不是”,意思相同;
C.“之”分别是“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的“故”分别是“所以”;“学过的知识”。
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素:白色的;湍:急流;绿潭:碧绿的深潭;清:清波。句意: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A.正确;
B.第二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重点语句的理解与分析判别能力。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
示例二: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
答案:
(1)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这里指飞奔的马
(2)B
(3)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B【点拨】。
(5)示例一: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示例二: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7.(2024秋 乐昌市校级期中)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让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竖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儿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远胜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依然那样不多不少每日里做三十小钵头酒酿。他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钱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2)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酒酿王的吆喝在古庙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①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②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
(3)文中黄阿二的语言极具个性。请任选三处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
(4)除了黄阿二以外,小说还具体写了哪些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5)文中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试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这篇小说塑造了“酒酿王”黄阿二,介绍了黄阿二酿酒的诸多特点:他的酒酿难度高,都用别人难做的小钵头做;他吆喝的嗓音浑厚,极有韵味和穿透力;他的酒酿上得台面,老吃客大多认准他的酒酿;他的酒酿销量好,从来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他的酒酿信誉高,无需挑拣;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小说赞扬了黄阿二讲诚信、做事有原则、勤劳质朴、易满足性格特点。告诉人们坚守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文化,重视构筑人类精神的家园;保持内心的满足和安定,去除名利带来的浮躁。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将文中“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等语句进行适当概括后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语句要与理解全文相结合。本文写了酒酿王的诸多特点,第①句“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意即他的吆喝成为这里的文化象征,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②句“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表明他的吆喝已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见其重要地位。
(3)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特点主要通过行为事件和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描写入手。文章中黄阿二是一个讲诚信、做事有原则、勤劳质朴、易满足中国匠人形象。文中语句主要围绕人物这一特点展开。例如:“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表现了讲黄阿二诚信,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表现了他做事有原则,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可找出相应语句结合对他性格特点的刻画来回答。
(4)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形象作用的分析。解答本题时,应该主要从次要人物对主人公的烘托作用和对主旨的表现作用入手,文章中其他人物或从正面或从侧面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起衬托作用,都是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的。本题可围绕这一点来回答。本文老茶友、老浴友等古庙镇人是从正面衬托黄阿二的性格,公司经理是从侧面衬托的,他们一方面对黄阿二形成衬托,同时推动了情节发展,表达了文章主旨。
(5)本题考查拓展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解答时,学生应该在理解文章内容、主旨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尤其是经商的现象作答。可主要围绕当今社会应学习、坚持黄阿二那样坚持质量和信誉的经营理念来回答,或围绕保持内心满足,去除名利带来的浮躁回答等,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他的酒酿难度高,都用别人难做的小钵头做;②他吆喝的嗓音浑厚,极有韵味和穿透力;③他的酒酿上得台面,老吃客大多认准他的酒酿;④他的酒酿销量好,从来没有卖不掉的日子;⑤他的酒酿信誉高,无需挑拣;⑥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
(2)①他的极具韵味的吆喝声富有美感,成为古庙镇崇尚信誉和文化传统的象征。
②他的吆喝声已经融进古庙镇人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示例:①“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表现了他讲诚信的特点。②“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表现了他做事有原则。③“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表现了他易满足的特点。
(4)老茶友、老浴友等古庙镇人,一公司经理。从正面和侧面衬托出黄阿二坚持质量和信誉、保持传统手艺和文化的执着的精神品格,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5)①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坚持质量和信誉的经商理念不能变;②坚守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文化,重视构筑人类精神的家园;③保持内心的满足和安定,去除名利带来的浮躁。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清明节的田野上,有踏青的乐趣;中秋节的月亮里,有遥寄的思念;重阳节的菊花酒里,有老人的笑容;腊八节的腊八粥里,有母爱的味道……
请以《 节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清明节的思念
清明节又到了,我像去年一样和外婆、爸爸、妈妈一同去为外公扫墓。四月五日一大早起床外婆做了几个外公最喜欢吃的菜,拿上柳树枝和菊花,十点左右我们就出发了。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问着妈妈:“妈妈,外公长什么样子呀?”妈妈和蔼可亲地说:“就和妈妈一样啊!”我的外公在我有七个月大的时候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了。每当其他同学提起外公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十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福安园的山下,抬头仰望,看见漫山一派翠绿的景象。来到外公的坟墓前,爸爸、妈妈和我开始除杂草,不一会我们就把坟墓边上的杂草给割除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
我把柳树枝靠在了外公的坟墓上,外婆说,夏天到了我们把柳树枝靠在外公的墓上,外公在夏天就不热了。最后把一束美丽的菊花摆在墓碑前,听妈妈说,菊花代表对去世亲人的思念。外婆也在坟墓前摆上了外公生前最喜欢吃的菜有圆鼓鼓的鸡蛋、香喷喷的油炸肉、红通通的苹果、香甜可口的各式糕点……
我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向外公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声好像是外公在对我们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哭了起来:“外公我好想你!”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别哭!人死了不可能复活。你外公虽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孙女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会很欣慰的。只要你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对外公最好的思念。”我懂事地点点头。随后,妈妈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第一空可以填写重要的节日: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后一空填写这个节日带给自己的感觉,整个题目可以为:清明节的田野上、中秋节的月亮里、重阳节的菊花酒里、腊八节的腊八粥里等。文章可以写具体节日的具体地点里,寄托了怎样的情怀。作答本题,需要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认识,然后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节日来创作。本文可通过叙事来抒情,也可直接抒情。前者需创作一篇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后者则应为抒情类散文。创作记叙文,需选择自己生活中的有关节日的事件,创作散文,则要主旨突出,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可写作记叙文,也可写作散文。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解答】
清明节的思念
清明节又到了,我像去年一样和外婆、爸爸、妈妈一同去为外公扫墓。四月五日一大早起床外婆做了几个外公最喜欢吃的菜,拿上柳树枝和菊花,十点左右我们就出发了。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问着妈妈:“妈妈,外公长什么样子呀?”妈妈和蔼可亲地说:“就和妈妈一样啊!”我的外公在我有七个月大的时候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了。每当其他同学提起外公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十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福安园的山下,抬头仰望,看见漫山一派翠绿的景象。来到外公的坟墓前,爸爸、妈妈和我开始除杂草,不一会我们就把坟墓边上的杂草给割除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
我把柳树枝靠在了外公的坟墓上,外婆说,夏天到了我们把柳树枝靠在外公的墓上,外公在夏天就不热了。最后把一束美丽的菊花摆在墓碑前,听妈妈说,菊花代表对去世亲人的思念。外婆也在坟墓前摆上了外公生前最喜欢吃的菜有圆鼓鼓的鸡蛋、香喷喷的油炸肉、红通通的苹果、香甜可口的各式糕点……
我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向外公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声好像是外公在对我们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哭了起来:“外公我好想你!”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别哭!人死了不可能复活。你外公虽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孙女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会很欣慰的。只要你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对外公最好的思念。”我懂事地点点头。随后,妈妈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