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模拟测试卷1.(2024秋 灯塔市月考)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旁骛(wù) 固执(zhì) 迥异(jiǒng) 忐忑(tǎn′tè)B.骈进(pián) 发颤(chàn) 伫立(chù) 媚上欺下(méi)C.栈桥(zhàn) 糟蹋(tà) 呵斥(hē) 恪尽职守(kè)D.撅断(jué) 嗤笑(chī) 旧茬(chá) 毛毛剌剌(cì)2.(2024 凉州区三模)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骚 骚动 骄奢 骄美B.分析 折腰 欣赏 拆散C.大雕 雕刻 凋零 倜傥D.腊月 蜡象 蜡烛 瓦喇3.(2024秋 名山区期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醒能述以文者 以其境过清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C.或异二者之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4.(2024秋 肇源县期中)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C.她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D.色彩晶莹的琉璃珠子散得到处都是,在日光下折射出炫目的霞光,令人眼花缭乱。5.(2024秋 新市区校级期中)“师生共读”活动中,老师问:《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冠以“忠义”二字,你觉得合适吗?同学们的回答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水浒好汉们,替天行道,济危扶困,惩治贪官,体现其义;后来被招安,一心报国,破辽国,征方腊,体现其忠。所以冠以“忠义”二字大体上是合适的。B.书中所谓好汉们,或是通过欺诈手段被“逼”上梁山,或是“犯事”之后逃上梁山,是洪太尉放出的“妖魔”,是高太尉镇压的贼寇。在我看来全都不配称为“忠义”,怎么能叫《忠义水浒传》呢!C.我统计了一下,整本书中“忠义”一词有一百多处,几乎贯穿全篇,比如第七十一回也说:“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又并不差。”冠以“忠义”二字,这样看来也是合理的。D.书中的主人公并非个个都能称为“忠义”之士,比如吴用,他曾劝宋江弃宋从辽,难称为忠;还曾将卢俊义骗上梁山,难称为义。况且,“忠义”与“官逼民反”的主题不相吻合。所以我认为冠以“忠义”二字似为不妥。6.(2024秋 通榆县期末)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7.(2024秋 冠县期末)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许多人议论,说他更多的是在写篇幅短的杂文,称不上是文学大师。_____可以说,没有杂文鲁迅,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师鲁迅。①其实鲁迅最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不回避。一个人的胸中充盈着正义与自信,才会有这种不回避。②好像一个人只要写出了长篇巨文,就先自伟大了一半似的;更好像远离了现实的纷争,就一定有了更广博、更深远的思想一样。③看起来是面对一人一事,看起来是应付了具体的挑战,实际上是面对和回答了永恒的纠缠。④这种事业是真正伟大的,因为其中包含了鲜活的永恒。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8.(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末)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B.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9.(2024秋 双城区校级月考)学完第三单元后,小雯心潮澎湃,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岳阳楼上范仲淹观巴陵胜状”,但下联混在了其他对联中,你帮他挑选的最恰当的下联是( )A.湖心亭中张宗子金陵客共饮B.贾谊宅内刘长卿叹命途多舛C.承天寺里苏东坡怀民二闲人D.醉翁亭前欧阳修游环滁诸峰10.(2022秋 二七区校级期末)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共有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两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找出来逐一修改。①鲁迅的故乡绍兴,有水乡之誉。绍兴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②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1)标点符号: (2)病句: 11.(2024秋 东川区期末)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日前,《中国诗词大会》同名图书与读者见面,该书由《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字脚本整理润色而成。新书《中国诗词大会》(上下)由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官方独家授权出版。董卿也邀请读者一起加入这场诗词狂欢,她说:“1200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你荡气回肠,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我们将开启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智慧,也同样能够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标点符号记数)(2)请依据对联常识以及你学习古典诗词的感受,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读好诗 耳畔 眼前 品佳作 山明水秀 燕语莺啼12.(2024秋 江油市月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在《行路难(其一)》中最能表现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怅惘。(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告诉我们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4)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写: ,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 , ”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13.(2024秋 定兴县校级期中)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当晚林冲仰天长叹道:“不想我今日被高俅那贼陷害,流落到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时乖!”过了一夜,次日天明起来,讨些饭食吃了,打拴了那包裹,撇在房中。跨了腰刀,提了朴刀,又和小喽啰下山过渡,投东山路上来。①文中说“流落到此”指流落到哪里?②林冲和小喽啰下山投东山路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14.(2024秋 安定区期中)解答题。 小明想要给《立春偶成》这首诗写一篇小赏析,觉得有困难,于是在微信上向诺诺求助。请你帮诺诺给小明回复微信,把下面信息的空缺处补写完整。立春偶成[宋]张栻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③满,东风吹水绿参差④。 [注释]①律回:即春回大地。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春节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晚。③生意:生机。④参差:不齐的样子。小明:诺诺,《立春偶成》这首诗我不太懂,请你帮我分析一下,好吗?诺诺:好的。这首诗写的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一立春”的情景。从一、二句的“ ”“草木知“到三、四句的“生意满”“ ”。把春回人间的情景写得蛮有意思的。小明:嗯。但我觉得如果把第三句“便觉眼前生意请”改为“便觉眼前生意起“会更好。用“起“字可以表现出春回大地的变化。诺诺: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但从“ ”两个字可以看出,诗的三、四句是写诗人的感受,“满”字有丰富的表现力,写出了 小明:你这样一说,我就懂了。谢谢你!15.(2024秋 三原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 biàn):喜乐,欢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是进亦忧,退亦忧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③始治官舍 ④引流种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予至扶风之明年D.以为休息之所(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亭以雨名,志喜也。(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16.(2024秋 翔安区期中)【议论文阅读】匠心之道“守破离”刘根生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草婴和贺友直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生动的诠释。善于“守破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③守,A。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④破,B。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⑤离,C。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人民日报》)(1)请把下列三句话放入文中A、B、C处。(填序号)①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②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③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A. B. C. (2)本文论证思路清晰,请按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①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②→③→④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3)阅读③﹣⑤段,想一想下面这个论据放入哪一段比较合适,为什么?昔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弃,不离不散。风霜雨雪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电掣雷鸣没有摧毁他坚定的信念,饥饿贫寒没有熄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17.(2024 深圳模拟)冬景贾平凹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留,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弄他的箫管吹着,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一只狗,白绒绒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下,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为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起来。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奶奶,电线肿了。”“那是落了雪。”奶奶说。“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出来,也没有死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他们笑着、叫嚷着回去煨烧酒喝了。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蜕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我在作诗。”他说。“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你在干什么?”“看绿。”“绿在哪儿?”“绿在树枝上。”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你还看到什么了?”“太阳,太阳的红光。”“下雪天没有太阳的。”“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他叫起来:“你这么喜欢冬天?!”“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不,是分号。”“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正是起跑前的后退。”“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孕妇?!”“不是孕育着春天吗?”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本文中的特定含义。(2)文章的题目为“冬景”,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三幅冬景图?(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①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②奶奶,电线肿了。(4)文章结尾“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可谓点睛之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18.(2024秋 田阳区期中)《论语 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提示:①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②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期末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2024秋 灯塔市月考)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旁骛(wù) 固执(zhì) 迥异(jiǒng) 忐忑(tǎn′tè)B.骈进(pián) 发颤(chàn) 伫立(chù) 媚上欺下(méi)C.栈桥(zhàn) 糟蹋(tà) 呵斥(hē) 恪尽职守(kè)D.撅断(jué) 嗤笑(chī) 旧茬(chá) 毛毛剌剌(cì)【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解答】A.有误,“固执”的“执”应读作“zhí”;B.有误,“伫立”的“伫”应读作“zhù”,“媚上欺下”的“媚”应读作“mèi”;C.全部正确;D.有误“撅断”的“撅”应读作“juē”,“毛毛剌剌”的“剌”应读作“là”。故选:C。2.(2024 凉州区三模)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骚 骚动 骄奢 骄美B.分析 折腰 欣赏 拆散C.大雕 雕刻 凋零 倜傥D.腊月 蜡象 蜡烛 瓦喇【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A.有错别字,“骄美”的“骄”应为“姣”;BCD.全部正确。故选:A。3.(2024秋 名山区期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醒能述以文者 以其境过清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C.或异二者之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解答】A.不同,用/因为;B.不同,在/从;C.不同,心理活动/担任;D.相同,离开。故选:D。4.(2024秋 肇源县期中)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C.她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D.色彩晶莹的琉璃珠子散得到处都是,在日光下折射出炫目的霞光,令人眼花缭乱。【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有误,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褒贬不当。B.有误,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不符语境。C.有误,妄自菲薄: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不符语境。D.正确。故选:D。5.(2024秋 新市区校级期中)“师生共读”活动中,老师问:《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冠以“忠义”二字,你觉得合适吗?同学们的回答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水浒好汉们,替天行道,济危扶困,惩治贪官,体现其义;后来被招安,一心报国,破辽国,征方腊,体现其忠。所以冠以“忠义”二字大体上是合适的。B.书中所谓好汉们,或是通过欺诈手段被“逼”上梁山,或是“犯事”之后逃上梁山,是洪太尉放出的“妖魔”,是高太尉镇压的贼寇。在我看来全都不配称为“忠义”,怎么能叫《忠义水浒传》呢!C.我统计了一下,整本书中“忠义”一词有一百多处,几乎贯穿全篇,比如第七十一回也说:“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又并不差。”冠以“忠义”二字,这样看来也是合理的。D.书中的主人公并非个个都能称为“忠义”之士,比如吴用,他曾劝宋江弃宋从辽,难称为忠;还曾将卢俊义骗上梁山,难称为义。况且,“忠义”与“官逼民反”的主题不相吻合。所以我认为冠以“忠义”二字似为不妥。【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列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该书讲述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逼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解答】ACD.正确;B.有误,《水浒传》描写了江湖上一群铁血男儿,或被朝廷逼得走投无路,或者不满朝廷腐败黑暗,总之纷纷在梁山水泊聚义,他们劫富济贫,反抗欺压,后发展了以宋江为首领的108将,后受朝廷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故事。他们以兄弟相称,讲“忠义”,所以小说冠以“忠义”二字是可以的,而选项中此同学的观点太过偏颇绝对。故选:B。6.(2024秋 通榆县期末)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根据阅读感受或者学习收获逐项研读选项,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作答即可。【解答】A.有误,“高傲自负”是贬义词,应该用“乐观自信”。BCD.正确。故选:A。7.(2024秋 冠县期末)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许多人议论,说他更多的是在写篇幅短的杂文,称不上是文学大师。_____可以说,没有杂文鲁迅,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师鲁迅。①其实鲁迅最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不回避。一个人的胸中充盈着正义与自信,才会有这种不回避。②好像一个人只要写出了长篇巨文,就先自伟大了一半似的;更好像远离了现实的纷争,就一定有了更广博、更深远的思想一样。③看起来是面对一人一事,看起来是应付了具体的挑战,实际上是面对和回答了永恒的纠缠。④这种事业是真正伟大的,因为其中包含了鲜活的永恒。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②承接文段开头,谈一些人认为鲁迅称不上文学大师的原因,是第一句;①与②形成转折关系,转入自己的观点,是第二句;③④进一步解说自己的观点,后者的“这种事业”即是上句所举事例。可据此排列为三四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③④故选:B。8.(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末)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B.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断句的辨析能力。【解答】A.正确。B.有误,停顿: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C.有误,句意: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有误,停顿: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故选:A。9.(2024秋 双城区校级月考)学完第三单元后,小雯心潮澎湃,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岳阳楼上范仲淹观巴陵胜状”,但下联混在了其他对联中,你帮他挑选的最恰当的下联是( )A.湖心亭中张宗子金陵客共饮B.贾谊宅内刘长卿叹命途多舛C.承天寺里苏东坡怀民二闲人D.醉翁亭前欧阳修游环滁诸峰【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对对子。【解答】“岳阳楼上”对“醉翁亭前”是名词性短语;“范仲淹观巴陵胜状”对“欧阳修游环滁诸峰”是主谓句。故选:D。10.(2022秋 二七区校级期末)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共有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两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找出来逐一修改。①鲁迅的故乡绍兴,有水乡之誉。绍兴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②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1)标点符号: ①句中“水乡”应加双引号;③句中的两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 (2)病句: ②句删去“眼下的”;或者将“的当务之急”改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事情)”。③句在“人水和谐”后面添加“的社会”;或者删去“努力构建”,并将它前面的逗号改为顿号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及标点符号,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解答】(1)①句中“水乡”应加双引号,表特定称谓,③句中的两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因为这是两个分句。(2)②句属于句式杂糅,删去“眼下的”;或者将“的当务之急”改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事情)”。③句缺宾语,在“人水和谐”后面添加“的社会”;或者删去“努力构建”,并将它前面的逗号改为顿号。答案:(1)①句中“水乡”应加双引号。③句中的两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2)②句删去“眼下的”;或者将“的当务之急”改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事情)”。③句在“人水和谐”后面添加“的社会”;或者删去“努力构建”,并将它前面的逗号改为顿号。11.(2024秋 东川区期末)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日前,《中国诗词大会》同名图书与读者见面,该书由《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字脚本整理润色而成。新书《中国诗词大会》(上下)由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官方独家授权出版。董卿也邀请读者一起加入这场诗词狂欢,她说:“1200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你荡气回肠,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我们将开启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智慧,也同样能够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标点符号记数)(2)请依据对联常识以及你学习古典诗词的感受,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读好诗 耳畔 眼前 品佳作 山明水秀 燕语莺啼【答案】见解答。【分析】(1)本题考查提取材料信息。答题时,要紧扣材料的每一句话,提取关键词,然后准确、精炼的概括主要内容。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第一句话可提炼出事件:《中国诗词大会》同名书出版。根据第三句话可提炼出人物:董卿。据此可概括为:《中国诗词大会》同名书出版,董卿邀读者加入诗词狂欢。(2)本题考查对联知识的掌握。拟写对联要注意: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根据所给的短语,可以看出“读好诗”和“品佳作”分别是上下联的中心语。运用所给出的短语,结合对联知识来拟写即可。【解答】答案:(1)《中国诗词大会》同名书出版,董卿邀读者加入诗词狂欢。(2)上联:读好诗眼前山明水秀 下联:品佳作耳畔燕语莺啼12.(2024秋 江油市月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在《行路难(其一)》中最能表现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怀旧空吟闻笛赋 , 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怅惘。(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告诉我们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4)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写: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答案】见解答【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掌握。【解答】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易错字:“破”“济”)(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易错字:“赋”“翻”)(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4)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易错字:“愿、婵”)13.(2024秋 定兴县校级期中)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当晚林冲仰天长叹道:“不想我今日被高俅那贼陷害,流落到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时乖!”过了一夜,次日天明起来,讨些饭食吃了,打拴了那包裹,撇在房中。跨了腰刀,提了朴刀,又和小喽啰下山过渡,投东山路上来。①文中说“流落到此”指流落到哪里?②林冲和小喽啰下山投东山路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答案】①指流落到梁山。②目的:杀一个人纳投名状。结果:与青面兽杨志相斗,被王伦接纳入伙。【分析】《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解答】①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根据林冲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时乖”,可以看出他此时因为高俅陷害被逼上梁山,所以到此指到梁山。②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结合林冲的语言“不想我今日被高俅那贼陷害,流落到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是时乖”及“提了朴刀,又和小喽哕下山过渡,投东山路上来”可知,这是林冲因为高俅陷害被逼上梁山,王伦嫉妒林冲才能又碍于柴进面子,用三日必须完成投名状的事威逼林冲。后来与青面兽杨志相斗,被王伦接纳入伙。答案:①指流落到梁山。②目的:杀一个人纳投名状。结果:与青面兽杨志相斗,被王伦接纳入伙。14.(2024秋 安定区期中)解答题。 小明想要给《立春偶成》这首诗写一篇小赏析,觉得有困难,于是在微信上向诺诺求助。请你帮诺诺给小明回复微信,把下面信息的空缺处补写完整。立春偶成[宋]张栻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③满,东风吹水绿参差④。 [注释]①律回:即春回大地。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春节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晚。③生意:生机。④参差:不齐的样子。小明:诺诺,《立春偶成》这首诗我不太懂,请你帮我分析一下,好吗?诺诺:好的。这首诗写的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一立春”的情景。从一、二句的“ 律回 ”“草木知“到三、四句的“生意满”“ 绿参差 ”。把春回人间的情景写得蛮有意思的。小明:嗯。但我觉得如果把第三句“便觉眼前生意请”改为“便觉眼前生意起“会更好。用“起“字可以表现出春回大地的变化。诺诺: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但从“ 便觉 ”两个字可以看出,诗的三、四句是写诗人的感受,“满”字有丰富的表现力,写出了 春天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明:你这样一说,我就懂了。谢谢你!【答案】律回;绿参差;便觉;春天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象。【分析】本题考查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学生需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解答】(1)“律回”是春回大地的意思,立春往往在十二月与一月之交,而正月属律,所以叫“律回”。(2)“生意满”把春天写得处处生机勃勃,而第四句的“绿参差”的意思是春水碧波荡漾,也是通过春水来表现春天的生机,所以第二个空填:绿参差。(3)根据情境对话“诗的三、四句是写诗人的感受”可以知道,需要找到诗句里与感受有关的字词,所以是第三句的“便觉”。(4)“眼前生意满”是说处处生机勃勃,所以“满”字写出了春天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象。故答案为:律回;绿参差;便觉;春天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象。15.(2024秋 三原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 biàn):喜乐,欢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在……之前 ③始治官舍 修建 ④引流种树 水,水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或异二者之为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予至扶风之明年D.以为休息之所(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亭以雨名,志喜也。(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答案】(1)①这;②在……之前;③修建;④水,水流。(2)B(3)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与民同乐。【分析】【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过了三月,到了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是:这;②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先:在……之前;③句意:才开始造官邸。治:修建;④句意: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流:水,水流。(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是:结构助词,的。ACD.“之”的意义和用法均为“结构助词,的”;B.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微,如果没有。归,归依。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重点词:以,用。名,命名。句意: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根据【甲】文中“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根据【乙】文中“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可知,苏轼的“忧乐观”是:与民同乐。答案:(1)①这;②在……之前;③修建;④水,水流。(2)B(3)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与民同乐16.(2024秋 翔安区期中)【议论文阅读】匠心之道“守破离”刘根生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草婴和贺友直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生动的诠释。善于“守破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③守,A。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④破,B。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⑤离,C。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人民日报》)(1)请把下列三句话放入文中A、B、C处。(填序号)①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②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③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A. ③ B. ① C. ② (2)本文论证思路清晰,请按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①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②→③→④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3)阅读③﹣⑤段,想一想下面这个论据放入哪一段比较合适,为什么?昔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弃,不离不散。风霜雨雪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电掣雷鸣没有摧毁他坚定的信念,饥饿贫寒没有熄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文论证思路清晰,文章第①段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然后第②段总说何谓“守破离”;接着③~⑤段,分别论证“守”“破”“离”;最后⑥段,总结全文,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解答】(1)本题考查语句位置的确定。从三个句子的位置来看,它们应为文章的三个论点,是所在段落的中心句,那么每段中所举的事例都应是证明这句话的,我们就可以根据事例来判断句子的具体位置。文章第三段所举的法拉弟的事例,主要突出他长久的坚守与艰苦的工作,换来了成功,是第③个句子的具体体现,故A处选③;第四段引用齐白石先生的话,意在突出“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是第①个句子的有力支撑,故B处选①;第五段举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的事例,表现颠覆性创新的重要性,是第②个句子的具体体现,故C处选②。(2)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类题,需要通读全文,弄清楚层次结构,进而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提示概括层次内容。本文论证思路清晰,文章第①段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然后第②段总说何谓“守破离”;接着③~⑤段,分别论证“守”“破”“离”;最后⑥段,总结全文,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3)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与探究。议论文中的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论据的位置确定,要根据论据内容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题目中给出的孔子的事例,主要表现他历尽了艰辛,并经过“十余年”时间,终于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第③段的论点:“守,意味着长久的等待和超常吃苦”相符合,故应放在第③段中。答案:(1)A ③B ①C ②,(2)答案示例:②总说何谓“守破离”③分别论证‘守”“破”“离”(3)放入第③段。孔子这个论据证明了第③段的观点:守,意味着长久的等待和超常吃苦。17.(2024 深圳模拟)冬景贾平凹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留,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弄他的箫管吹着,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一只狗,白绒绒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下,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为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起来。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奶奶,电线肿了。”“那是落了雪。”奶奶说。“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出来,也没有死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他们笑着、叫嚷着回去煨烧酒喝了。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蜕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我在作诗。”他说。“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你在干什么?”“看绿。”“绿在哪儿?”“绿在树枝上。”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你还看到什么了?”“太阳,太阳的红光。”“下雪天没有太阳的。”“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他叫起来:“你这么喜欢冬天?!”“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不,是分号。”“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正是起跑前的后退。”“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孕妇?!”“不是孕育着春天吗?”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本文中的特定含义。(2)文章的题目为“冬景”,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三幅冬景图?(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①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②奶奶,电线肿了。(4)文章结尾“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可谓点睛之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文主要写了清晨起来,在早饭前后所看到的农村图景,通过描写冬晨的河堤上走来的人、河中的小船、狗、毛驴等等不同的人与动物,展现了郊外闲冬图、农村喜雪图和雪中对话图。全文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平实而又生动,内容耐人咀嚼。【解答】(1)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理解词语的本意,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中文中的意思。“超尘”本指一个人的人品超凡脱俗,与众不同。阅读词语所在的段落,可以看出在文中指的是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没有其他人的陪伴,所以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种超脱尘世的高洁。(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根据前两题的解决,可以看出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从开头到“和云下的那棵老树”,描写的是冬晨所见到的图景,表现冬晨的寒冷与人的悠闲,可概括为“郊外闲冬图”;接着“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至“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写的是早饭后,祖孙两的对话以及农民对大雪的评价,可概括为“农村喜雪图”;后面的部分主要写两个人在雪中的对话,表现二人对冬的喜爱之情,可以概括为“雪中对话图”。(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选择好赏析的角度。第一个句子很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冬天的冷形象化,突出冷所带来的痛的程度;第二个句子“奶奶,电线肿了”,是拟人的修辞,一是写出了雪覆盖下电线的粗大,二是表现了孩子的天真无知,以此来突出雪下得大。(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为冬景里的奇景”此句位于文末,是本文的主旨句,所以“奇景”的含义,即为本文作者所要表现的中心。从二人对话的内容来看,他们喜爱冬天是因为“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冬天“孕育着春天”,这种对冬的喜爱与别样的感悟正是作者称奇之处,也表现了作者对冬天的态度。根据这一理解整理出本题的答案。答案:(1)“超尘”本指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响。这里则指雪中观景,再无他人,自觉有些超脱尘世的孤独与高洁。(2)郊外闲冬图;农村喜雪图;雪中对话图。(3)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北方冬日里冷得发痛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童真。(4)①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爱。②心灵的热爱,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18.(2024秋 田阳区期中)《论语 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提示:①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②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答案】见解答【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谈诚信”,要求写成议论文。按照议论文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架构全文,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首先,确定中心论点。关于“诚信”,可论证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比如:诚信是为人之根本;诚信乃万事之本;诚信是成功的基石;当今社会,诚信尤可贵等。论点必须明确,用一个肯定性判断句表述出来,使人一阅即知。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言之有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选择论据要深入思考,仔细辨析,多方挖掘,选择真实可信的论据,注意与论点一致,还要注意论据的多样性。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比如,论点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据就可以选择孔子的名言、季布一诺、曾子杀猪、商鞅立木为信等。【解答】谈诚信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一直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万事之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那么他将在这个社会中失去立足之地。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亦是如此。曾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最看重的品质就是诚信。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哄骗儿子说要给他杀猪吃。曾子知道后就真的开始磨刀,准备杀猪。这种行为引起他妻子的反对,说杀猪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不必在意。曾子却坚持杀猪,并且告诉妻子,和孩子之间也不可以把承诺当说笑。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杀彘”的故事,它让我们明白诚信的重要性。一个人对小孩子也不欺瞒、不哄骗,那他的内心该是多么真诚啊,无论发生什么,他一定是最值得信任和值得托付的人。所谓“小信诚则大信立”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人,一定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称赞。诚信不仅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企业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自豪地讲:“不是别的,是诚信。在用户反映我们的产品有质量问题时,我毫无顾虑地当着全厂职工的面,用大锤将76台不合格冰箱全部砸毁!其实我也知道,这是‘海尔’最后的挣扎,前进是成功,后退是倒闭,但我有勇气的是与诚信并肩闯困难!”如今,“海尔”成为了我国唯一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强品牌,其原因之一便是讲诚信,绝不欺骗消费者。海尔集团正是因为与诚信并肩前行,才有砸毁不合格产品的勇气,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肯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可见,诚信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心真诚,做事讲信用,就必然为人们称颂。心思不纯,一味欺诈哄骗,一定会遭到人们的鄙视。所以,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只有背好诚信的行囊,抓牢诚信的行囊,才能步履铿锵,落脚坚实。让我们在这风云变幻的社会中,以诚信为帆,乘风破浪,在这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扬帆起航。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