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浙教版科学八上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过关测试卷(B)(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浙教版科学八上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过关测试卷(B)(含解析)

资源简介

年浙教版科学八上第 章单元过关测试卷(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5 1 B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答 题 卡 19. 24. (1)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2)
准 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21. (1) (3)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违纪标记 (2)
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
以上标记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
必须用 0.5 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笔填涂 (3)
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 选择题填涂样例 (4) 25. (1)
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正确填涂
答题无效。
错误填涂 [×] [√] [/]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22. (2)
第 Ⅰ 卷(请用 2 B 铅笔填涂) (3)
1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4)
2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26. (1)
4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2) 5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3)
第 Ⅱ 卷(请在各试题 的答题区内作答)
(4)
二、填空题 27. (1)
16. (1) 三、实验探究题 (2)
(2) 23. (1) (3)
17. (1) (2) (4)
(2) (3)
18. (1)
(2)
(3)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二一教育 同舟共理工作室 监制
Copyright 2024-2025 Zhou CB. 科学答题卡 第 1 页 共 2 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四、综合题 31. (1)
28. (1)
(2) (2) 此
(3) (3)

29. (1)

(2)
32. (1) 禁
(2)
(3)
(3)
(4) 止

30. (1)
(2) 答
(3)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二一教育 同舟共理工作室 监制
科学答题卡 第 2 页 共 2 页 Copyright 2024-2025 Zhou CB.保密★启用前
【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浙教版科学八上第1章单元过关测试卷
参 考 答 案·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C A B D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C 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1)不能
(2)声源处
17.(1)③
(2)① ③
18.(1)钢尺伸出桌面部分
(2)音调
(3)振动快慢(频率)
19.② 将M点向下调节
20.折射 大于 小于
21.(1)反射
(2)45°
(3)靠近
(4)厚度
22.两倍焦距之外 远离 减小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
23.(1)尽可能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
(2)变小
(3)越弱 真空不能传声
24.(1)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2)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丁甲乙丙 由瓶子和水柱振动发声,水的质量越大,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5.(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0
(3)亮
(4)D
26.(1)0°
(2)当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B
(4)C
27.(1)增大
(2)1~4
(3)18.0~ 30.0cm
(4)下方
四、综合题(第28、30题6分,第29题7分,第31、32题8分,共35分)
28.(1)摸东西(2分)
(2)易适应/具有适应性(2分)
(3)大脑皮层(2分)
29.(1)(2分)
(2)(2分)
(3)(3分)
30.(1)反射(2分)
(2)顺时针(2分)
(3)下降(2分)
31.(1)①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②一般而言,固体传声最快,气体最慢(2分)
(2)冬季(2分)
(3)(2分)v=5200m/s,(1分)
查表可知: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制成的(1分)。
32.(1)变长(2分) (2)视网膜(2分)
(3)反射(2分) (4)120毫米(2分)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保密★启用前
【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浙教版科学八上第1章单元过关测试卷
试 题 卷·B卷
学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两大题。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考试范围:新教材第一章全部内容。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皮肤部位 有触觉的百分率
手背 50
手掌 85
指尖 100
前臂 75
1.为测试不同部位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学生甲利用一支绘图笔在学生乙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当学生乙闭上眼睛后,学生甲用针轻轻触动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学生乙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学生乙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哪一测试部位对触觉最为敏感( ▲ )
A.手背 B.手掌 C.指尖 D.前臂
2.下列成语中,属于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坐井观天 B.形影相依 C.波光粼粼 D.海市蜃楼
3.如图是人体听觉形成示意图。其中听觉感受器和听觉产生的部位分别存在于( ▲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响铃声音大是因为音调高
C.校内广播属于信息传播
D.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是次声波
5.下列关于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B.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因为紫外线具有较大的能量
C.红外线最主要的作用是热作用,可以加热物体
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
6.【情境题】在音乐会上,一男高音歌唱家小聪在放声歌唱时,一女低音歌唱家小红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 )
A. B.
C. D.
7.皮鞋擦过鞋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8.水池的侧壁A点处安装一盏射灯,B点是它在水中像的位置,射灯发出一束光经水面折射后在池底C点形成光斑。下列水位位置及大致光路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9.在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试验: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如图所示,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A手机发出的响铃信号音.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B.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C.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D.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10.一块凸透镜被剖成对称的两半,并按图所示对接。一个物体ab置于凸透镜前三倍焦距处,则对凸透镜成像的描述中,有可能正确的是图中的( ▲ )
A. B. C. D.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注意哪些细节( ▲ )
①该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②该实验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下进行
③蜡烛A和蜡烛B大小一致 ④玻璃板应和坐标纸垂直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2.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D.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13.把带双箭头的图片放在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后,看到的情景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的玻璃杯相当于凹透镜
B.图甲下方的箭头是实像
C.图乙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类似
D.箭头离玻璃杯较远的是图乙
14.如图所示,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店员为了顾客方便,通常不会把θ设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面镜时像变大
C.平面镜倾斜放置,便于从顾客脚部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顾客眼睛
D.由于平面镜较小,故人在镜中不能成完整的像
15.【情境题】无人机航拍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能够突破地平线的束缚,提供前所未有的高空视角。航拍实际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采用航拍镜头进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时描绘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要扩大拍摄范围,可让无人机飞得更高,景物类似从C到D的过程
B.若航拍镜头焦距为50毫米,底片和镜头距离略小于50毫米
C.若航拍环境较暗,可调小镜头光圈减少进光量使照片更清晰
D.若用无人机拍摄,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景物类似处于AB间某一位置21jyzcb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情境题】近年来被称为“水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得到了有效保护。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22000Hz的声音时,人耳 ▲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为了不惊扰海豚,所有经过的轮船禁止鸣笛,这是在 ▲ 减弱噪声。
17.眼、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学会科学用眼、用耳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1)飞机升降前,乘客咀嚼口香糖可保持图甲中 ▲ (选填序号)内外空气压力平衡。
(2)用眼过度,这使得眼睛只能看清近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物体,这种疾病的成因与图乙中的 ▲ (选填序号)相似,可用图乙中 ▲ (选填序号)进行矫正。
18.【改编】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向下拨动钢尺,可以听到钢尺发出声音,声音是 ▲ (选填“整把钢尺”或“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而发出的;
(2)当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 不同。
(3)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目的是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 ▲ 的关系;
19.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时,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若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平面镜)左、右两边界点,如图所示,则 ▲ 区(选填“①”“②”“③”或“④”)为左侧后视镜盲区。为了减小这块盲区,可采取的措施: ▲ 。(写一条即可)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在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一条彩色光带,其光路示意图如图甲所示,这是光的 ▲ (填“反射”或“折射”)现象。现有一束红光AB,射到长方体玻璃砖上,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红,从玻璃砖中出来的光线为CD,CD的反向延长线与AB相距h红,如图乙所示。若把红光改为紫光,保持入射角α不变,则β红 ▲ β紫,h红 ▲ h紫(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科技题改编】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所示,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 Display),简称HUD,是为了提高安全性而研发的。它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使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成像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的车速、油耗等信息。
(1)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2)某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 ▲ 。
(3)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 (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4)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 ▲ (选填“厚度”或“透明度”)。
22.如图是一个自制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纸筒A能在纸筒B中前后移动。用该照相机观察物体时,应该使物体恰好处于透镜的 ▲ (选填“两倍焦距之外”“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以内”)。把纸筒B对着明亮的室外,半透明纸上恰能呈现清晰的像。若想看到更多的景物,应该将照相机 ▲ (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同时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凸透镜和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
23.【改编】为了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如右图所示,小丽等同学将一块通电的小音乐芯片用细线系好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向上拉活塞,分辨听到的音乐声的变化。请你思考回答:
(1)实验中小丽同学把活塞推到底端,并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是为了 ▲ ;
(2)小丽向上拉活塞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声音的响度将会 ▲ (“变小”或“变大”);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越稀薄,传递声音的能力 ▲ (“越强”或“越弱”),由此可以推理得出 ▲ 。
24.一位同学按如图所示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辨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就能探究出“音调与空气柱的关系”。
资料一:“do(1)、re(2)、mi(3)、fa(4)”四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
资料二:物体的质量越大,越不容易振动。
(1)请简述这位同学对瓶口吹气发出声音的原理 ▲ ;
(2)这位同学分辨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对应的玻璃瓶序号为:丙,乙,甲,丁,那么他得出的结论是 ▲ ;
(3)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调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 ,请说明理由 ▲ 。
25.如图甲所示是小金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 ;
(2)小金同学按照如图甲所示测出来蜡烛和像的位置以及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后,让蜡烛以1cm/s的速度在桌面上沿着平面镜向右水平直线移动,像相对于蜡烛的速度是 ▲ cm/s;
(3)实验过程中,若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如图乙所示,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比较 ▲ (选填“亮”或“暗”);
(4)丙图为猫咪照镜子的情境,若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截成两半,将右边一半沿原来位置直线向右移一段距离,则左、右两半面镜子 ▲ 。
A.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B.左半边镜子成完整像,右半边不成像
C.都成完整的像,但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26.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及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情形,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入射角i 0° 15° 30° 45° 60° 75° 90°
折射角r ★ 9.8° 19.7° 28.3° 35.3° 40.6° 41.8°
(1)表格中“★”处的数据是 ▲ ;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调整玻璃砖与激光笔的位置,使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30°时,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分析可知此时折射角γ的大小大致在 ▲ ;
A.30°与45°之间 B.45°与60°之间 C.60°与75°之间
(4)小江实验时发现,当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且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他查阅资料得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现有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27.小乐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计算得到的物距+像距(u+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中。
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物距+像距(u+v)/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像的虚实
1 60.0 12.0 72.0 缩小 实像
2 50.0 12.5 62.5 缩小 实像
3 40.0 13.3 53.3 缩小 实像
4 30.0 15.0 45.0 缩小 实像
5 18.0 22.5 40.5 放大 实像
6 16.0 26.7 42.7 放大 实像
7 14.0 35.0 49.0 放大 实像
8 12.0 60.0 72.0 放大 实像
(1)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v随u的减小而 ▲ ;
(2)根据实验序号 ▲ 的数据,分析比较u和v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u>v;通过其他数据的分析,亦可得出“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u<v”的初步结论;
(3)根据实验1~8的数据,分析比较u+v随u变化的情况,推测凸透镜成实像时,u+v 存在最小值,当u在 ▲ (选填“16.0~18.0cm”或“18.0~30.0cm”)范围内可找到这个最小值;
(4)某次实验时,将蜡烛放在图示P点位置,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像。若切除凸透镜的阴影部分,再将上部剩余部分向下移动,直到下沿在O点位置,此时光屏上仍有清晰像,此像的位置在原来成像位置的 ▲ (选填“上方”“下方”或“原处”)。
四、综合题(第28、30题6分,第29题7分,第31、32题8分,共35分)
28.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摄取外界的五个感觉中(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视觉获取的信息约占83%。
(1)四幅图中,与盲人在行走时通过盲杖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相同的是 ▲ 。
(2)闻花香时间长了,就没有原来那么香了,其原因是人的嗅觉中枢 ▲ 。
(3)声音经过外耳道进入中耳,形成听觉的部位在人的 ▲ 。
29.【改编】根据要求作出光路图。
(1)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图2为凹面镜,F为焦点,请完成光路图▲
(3)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为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
30.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
(1)A是激光经水面 ▲ (选填“反射”或“折射”)后形成的像点;
(2)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3)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上移至B,应使水面 ▲ (选填“上升”或“下降”)。
31.【改编】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 铁 5200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
(2)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声速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 ▲ (填“夏季”或“冬季”)更容易成功;
(3)在长为1768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4.86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此时气温约为15℃)
32.【情境题】有同学发现课间远跳时,眼睛会很放松,而近距离观看书本时,眼睛会很累;因为眼球中的睫状肌会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观察不同远近的物体。
(1)当我们结束这场考试后,请到教室外进行远跳,你的睫状肌会舒张使晶状体曲度变小,焦距 ▲ (选填“变长”或“变短”);
(2)手机相机模拟了人体的眼球视觉成像过程,光学镜头相当于人体眼球的晶状体,感光传感器模拟 ▲ (填眼球结构);
(3)为使轻薄的手机也能拥有更好的长焦远摄能力,潜望式长焦镜头应运而生。图甲、乙分别为旧款、新款潜望式长焦镜头模组。新款通过平面镜和三棱镜多次 ▲ (选填“反射”或“折射”),从而实现在有限的厚度内,加大镜头与传感器距离,实现更大的焦距;
(4)手机的等效光学变焦倍数=长焦焦距/主摄焦距,拍摄远景物体时需要高倍镜头;某手机主摄焦距为23毫米,潜望式长焦镜头模组有12毫米、75毫米以及120毫米三种焦段;拍摄月亮选择的最佳镜头焦段是 ▲ (选填“12毫米”、“75毫米”或“120毫米”)。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科学试题·2
【KX】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