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伊金霍洛分校九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伊金霍洛分校九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伊金霍洛分校九年级(上)开学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雅典郊区的农民伯克不太愿意去参加公民大会,每次开会都要耽误他好几天的工作。新政策出台,他不
仅不用担心开会期间的收入问题,反而开始期待大会召开。伯克“开始期待”可能是因为( )
A.责任意识增强 B.轮番而治实行 C.津贴制度建立 D.奴隶制度废除
2.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 300多座希腊城市,并建有希腊式剧场和体育场,这些城
市定期巡回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B.希腊的城邦制度影响深远
C.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作用
3.罗马帝国曾鲸吞西方世界,维持和扩大统治不仅要依靠暴力,还要依赖它惊人的同化力,即通过求同存
异实现多元一体的能力。最能体现古罗马这种“同化力”的是( )
A.帕特农神庙 B.共和制度 C.罗马法律 D.希腊神话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收集到如图材料。该小组正在研究( )
A.古代埃及的辉煌 B.两河流域的变迁 C.古代中国的文明 D.欧洲文明的源头
5.罗马国王最初拥有帝权,咨询委员会和民众大会对国王的约束力有限。后来贵族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国
王的帝权就转到了两名执政官手中,而平民们有权选择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据此可知罗马( )
A.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 B.君主专制进一步的强化
C.元老院掌握最终实权 D.政治制度有一定的民主
6.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这体现了古罗马人在建筑上
( )
A.注重吸收创新 B.强调全盘模仿 C.趋向封闭保守 D.重视中西合璧
第 1页,共 6页
7.“罗马帝国的法学家们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
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 )
A.注重法制建设 B.注重经济建设
C.维护全帝国人民的利益 D.制定的这些法律没有缺陷
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须赔偿邻
居小麦以弥补其损失。据此可知,该法典( )
A.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民法典 B.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矛盾
C.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D.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9.文字的出现是人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古代文字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是( )
A.埃及象形文字保存了古埃及文明并流传至今
B.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促进了西欧文化发展
C.腓尼基字母文字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D.甲骨文成为秦朝统一后使用的全国规范文字
10.《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古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中国
11.1901年,法国探险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迹中发现的黑色玄武岩圆柱上,刻着一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
及法律条文。该法律条文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民法典》 C.《摩奴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12.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
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反映了( )
A.古典文化的再复兴 B.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
C.文明进程的延续性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13.张小华同学将古代埃及金字塔、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代印度的种性制度和中国的甲骨文归纳为
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海洋文明 B.古代亚非文明 C.古代欧洲文明 D.东西方文明
14.在罗马帝国早期、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及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
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柱,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其根本目的在于( )
A.确立神权的统治地位,树立帝国权威 B.确立统治者的个人威信,维护帝国形象
C.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彰显个人崇拜 D.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维护帝国统治
第 2页,共 6页
15.帕特农意为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
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
生命”。这反映出( )
A.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 B.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权冲击
C.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 D.帕特农神庙至今仍保存完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16.云旅游市一中分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拟计划通过“云旅游”的方式感悟“古代多元文明发
展”的魅力,以下内容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游览世界八大奇迹——感悟不同文明魅力】
(1)一组同学计划通过游览全球仅存的两处世界八大奇迹,来感悟不同文明的魅力。请你仿照示例,补充卡
片所缺内容,并概括两大文明的共同点。
名称:金字塔所在国家: ______
作用:法老(国王)的陵墓
文化价值: ______
名称:秦始皇陵兵马俑所在国家:中国
作用:秦始皇陵的陪葬品
文化价值: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体现
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制陶、彩绘工艺,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
权制度
任务二【游览古代建筑遗址——培育艺术游览能力】
(2)二组同学计划游览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遗址,以培育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从以下
建筑遗址中任选一处,为其撰写一段导游词。
任务三【设计云旅游路线图——感悟多元文明活力】
第 3页,共 6页
(3)三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条云旅游路线,计划未来进行实地游览体验,请你任选其一,简述你选择该路线
的理由。
路线一: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遗址→摩亨佐 达罗遗址→二里头遗址
路线二:希腊克里特岛宫殿遗址→奥林匹亚遗址→罗马万神庙遗址
任务四【探寻文明交融印记——领悟多元共生】
(4)图片是扑克牌人物,请将其中两个原型人物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梅花 K是马其顿国王,灭了波斯帝国。他是 ______ 。
②方片 K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被元老院暗杀身亡。他是 ______ 。
材料五:
(5)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观察图一和图二,分析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有哪些相同点。
材料六: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重要通道,当年在这条路上来往的商人将不同地区的物产、文
化进行传递和渗透。当然,丝绸之路上运送的不仅仅是丝和丝绸……西汉时期,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汉
朝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地西行,丝绸之路更加畅通。
(6)材料五和材料六分别描述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哪两种方式?
习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在坚持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下,上合组织定能带领各
成员国超越文明冲突、谋求共同发展,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通过以上探究,你的感悟是什么?
第 4页,共 6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D
6.A
7.A
8.C
9.C
10.A
11.D
12.D
13.B
14.D
15.C
16.【小题 1】古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
智慧的结晶;都属于大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都有
着辉煌的古代文明成就,在建筑等领域展现出高超的技艺。都注重对统治者的丧葬礼仪与建筑营造,体现
出当时的社会文化与权力结构特点。
【小题 2】各位同学,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雅典帕特农神庙。它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采用了典型的
多立克柱式,外观庄严肃穆、比例协调。神庙是为祭祀雅典城的守护神雅典娜而建,其精美的雕刻,比如
檐壁上的浮雕,生动展现了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与社会生活场景,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美和秩序的追求,也反
映出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文化繁荣。
【小题 3】路线一,理由如下: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它们不仅是宏伟的建筑奇迹,
更蕴含着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建筑学等方面的卓越智慧,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古埃及文明的神秘与辉
煌。摩亨佐 达罗遗址属于古印度文明,这里曾经有着规划完善的城市布局、先进的排水系统等,见证了古
印度文明的繁荣,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发展状况。二里头遗址是中国夏代文化的重要遗
第 5页,共 6页
址,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关键依据,对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意义重大。这条
路线涵盖了非洲、亚洲不同地区的古老文明,能让我们领略多元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与发展脉络。
【小题 4】穆罕默德二世;罗慕路斯。
【小题 5】屋大维;都通过对外扩张建立起庞大帝国:亚历山大率领军队进行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
三洲的大帝国;罗马帝国则通过长期的对外征服战争,也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都促
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
渗透到希腊文化中;罗马帝国在扩张过程中,也将罗马文化传播到其统治的广大地区,同时吸收了被征服
地区的文化,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小题 6】暴力冲突、和平交往。
【小题 7】人类文明是多样的,文明交往的方式有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等。和平交往是文明交流的主流,它
能更持久、更深入地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发展,我们应倡导以和平的方式推动文明交流互
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 6页,共 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