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测量——长度测量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件(4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科学测量——长度测量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件(46张PPT)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2.1节 科学测量——长度测量
七年级科学上册 浙教版(2024)
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
教学目标

02
熟悉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基本单位以及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长度的测量
01
能够准确阐述测量的基本概念,包括测量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测量是什么
03
熟练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包括正确放置、读书和记录。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04
计量系统的发展
教学引入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需要3人以上合抱的大树就有400余棵,其中最大的一棵需要8人才能将其合抱。
这棵“大树王”的直径到底是多少?如何准确地测量它的周长?
教学引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章句上》
01
测量是什么?
测量是什么?

1.测量的定义: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待测量
公认标准量
比较
测量
在科学上待测量的如长度、体积、温度、质量、重力、电流、电压等等,称为科学量。
测量某个科学量时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作单位。
测量是什么?

测量单位确定的发展过程:


国际计量大会
国际单位制
(简称SI)
测量标准
自然界中比较稳定
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
2.测量的意义:
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能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
测量是什么?

测量的目的
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为了准确而严密地解释科学现象
测量的定义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单位
02
长度测量
长度测量

1.长度的单位确定方法:
长度单位
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做出规定:
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经过的路程的长度定义为 。
1m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
实践活动:
以熟悉的事物为对象,体验一下 1m 这个长度概念。
长度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米的符号是 m 。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毫米= 微米;1微米= 纳米。
1米= 微米= 纳米
1000
1000
1000
10
100
1000
1000000
1000000000
3.长度的单位换算:
长度测量

物体 玻璃的厚度 课桌的高度 高速公路的长度
图示
单位
在测量图1.2-2中的各物体时,应该分别用什么长度单位?
千米(km)
毫米(mm)
厘米(cm)
思考与讨论:
长度测量

如何换算
例如:12.34cm = 12.34× m= m
0.1234
目标单位
原单位
数值不变
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测量

4.长度的测量工具:
(1)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常用的刻度尺种类: 如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钢卷尺
皮卷尺
直尺
长度测量

科学阅读
国际单位制
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探索活动:测量教科书的长和宽
刻度尺的使用
1.观察刻度尺
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工具的 测量范围 。分度值是 相邻两刻度线 之间的长度。
量程:0-10cm
零刻度线
分度值:0.1cm或1mm
特别说明:
课件中用长方体来代替教科书展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你使用的刻度尺量程是 ,分度值是 。
3.正确放置的刻度尺
零刻度线对齐教科书的一端,刻度尺紧贴教科书且与教科书的长边平行。(类似于下图)
思考与讨论:
如果刻度尺比较厚,如何放置,测量更准确?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4.看正确。视线应与刻度尺面垂直。
正确
错误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5.读写正确。 测量值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78cm
+ =
+ = 测量值
准确值
估计值
2.7cm
0.08cm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此时物体长度为:_____________cm
特别提醒!
当被测物体终端与刻度尺某一刻度线恰好对齐时,需要在测量数据后添加“0” 作为估读数。
6.20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探索活动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和宽。
(1)将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紧贴教科书的长边,
刻度尺上的零刻度线与教科书的长边一端对齐。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面垂直。
(2)重复步骤(1),测量教科书的宽;
(3)测行科学教科书的长是 ;宽是 。
26.75cm
18.45cm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误差 错误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不正确
在正确使用
测量工具的前提下产生
没有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或读数、记录错误等情况下产生
不可避免的
可避免的
人为因素、
工具因素、环境因素等等
人为因素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04
其他方法测量长度
其他方法测量长度

1、生活中粗略的方法
用自己的指距估测课桌的长度
用自己的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其他方法测量长度

2、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
将小量变成较大量的测量方法。
(1)定义:
(2)优点:
①使测量过程变得容易
②提高测量的精度
(3)运用:
①你能测出科学课本中每张纸的厚度吗
②你能测出一根细金属丝的直径吗?
其他方法测量长度

1.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中每张纸的厚度吗?
①去除封面,压平
②测出整本书的厚度L
③数清对应的张数n
④计算一张纸的厚度=
如果在步骤③中数的是页数N,则纸的厚度=
易错拓展
思考与讨论
其他方法测量长度

1.1你能测量一根铜丝的直径吗?
思考与讨论
①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
②用刻度尺测出绕圈部分的总长度L
③数出铜丝缠绕的圈数n
④计算铜丝的直径d=
其他方法测量长度

拓展:化曲为直法
用绳子围绕不易拉伸的曲面然后测量绳子拉直的长度,常用于测量地图上一段边境线的长度、腰围等
(1)定义:
(2)优点:
①使测量过程变得容易(便于操作)
(3)步骤:
①用无弹性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
②再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
其他方法测量长度

2.你能用自行车当里程表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吗?试说出具体方法。
为了方便计数可以在车轮的辐条上系一根红绳
特别提醒
思考与讨论
①用刻度尺测出车轮的周长L
②推着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里
④计算家到学校的路程S=nL
③数出车轮转过的圈数n
化直为曲法
其他方法测量长度

步骤:
①将硬币放在直尺上,两边用三角板夹住
②三角板之间的距离就是硬币的直径
拓展:卡尺法/平移法
其他方法测量长度

3、利用特殊仪器
在一些特殊的测量场合,人们会用到一些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常用声呐来测量潜艇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原理:利用波从发送到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测距仪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距离
其他方法测量长度

3、利用特殊仪器
雷达用电磁波反射的原理测量飞机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
其他方法测量长度

3、利用特殊仪器
测距望远镜将激光测距仪和望远镜系统相结合,集观察和测量于一体
其他方法测量长度

计量系统的发展
05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对下列各种物体的长度数据进行单位换算时,其步骤正确的是( )
C
A.
B.
C.
D.
随堂练习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刻度尺就不能再使用了
B.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不垂直
C.一名同学测量黑板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测量
结果完全没有误差
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这个测量结果是无用的、
错误的
随堂练习

3、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四次测得的结果分别
为和 ,则物体的长度为( )
B
A. B. C. D.
【解析】从四个测量结果看, 这个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该
舍去。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随堂练习

4、请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小科的身高为156____。
(2)学校操场的跑道周长为300___。
(3)某张纸的厚度约为80_____。
(4)小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约为40_____。
随堂练习

5、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
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刻度尺,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 。

随堂练习

16.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想测量
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
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扯开拉直
后再用刻度尺测量。
随堂练习

(1)甲同学的方法: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
度为,然后测出卷筒纸的内半径为,外半径为 ,如图所示,则卷筒
纸的总长度 _ _______。
【解析】甲同学的方法:不可能把纸拉直后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
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
为;因为纸的厚度为,所以卷筒纸的总长度 。
随堂练习

(2)乙同学的方法:先测出卷筒纸的内半径为,外半径为 ,如图所
示,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 ,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
一开始的减小到,则卷筒纸的总长度 _ ________。
【解析】乙同学的方法:卷筒纸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为 ;被拉
开的部分卷筒纸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为 ,所以纸的厚度
,则卷筒纸的总长度 。
课堂小结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