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课件(共4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课件(共48张PPT)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今天你活用了没?
——词类活用“破壁”指南
知识图要
Green contracted powerpoint template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目 录
1.激趣导入
2.活用规则
3.活用类型
4.对标高考
你的语言,天生如此
请你翻译以下不同颜色的字
A:要开学了,微信一下作业的答案啊。
B:你百度呗,我也没做。顺便把答案共享一下,嘻嘻!
A:你可真狗啊!
微信:名词作动词,发送
百度:名词作动词,搜索
狗:名词作形容词,像狗一样下作,卑劣。
‘词类活用’的高手!
古代赛场——先贤的智慧共鸣
请你翻译以下不同颜色的字
1.东犬西吠
2.亲贤臣,远小人
3.驴不胜怒,蹄之
4.曾皙后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东、西:东边的(定语),向西边(名词作状语)
亲、远:亲近,远离,形容词作动词
蹄:踢,名词作动词
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
圣、愚:圣人,愚人,形容词作名词
什么是词类活用?
一个词,临时改变它的“本职工作”,去扮演新的角色。
注意:这不是语法错误,而是为了更简洁、更生动、更有力的表达。
如何词类活用?
活用规则:判断活用状态
如图所示,每个词都有其对应的位置,当其出现在不该出现的位置时,便是“活用”状态。
词类活用的类型

当句子主干不完整时,缺少哪一成分,
则考虑活用为对应部分
注意:1.句子有主谓/主谓宾,则称为主干完整。
2.若句子为省略句,则并非主干不完整。
类型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时,直接带宾语的名词。
就活用成了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具有了动词的语法功能,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
①至于君不君,臣不臣: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月草已芽:____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_____________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___
⑤君子不齿:____
⑥未云何龙:________
第二个“君”“臣”

第二个“师”

齿
云、龙
类型:副词(不、未、已等)+名词。
原因:语法结构中,副词修饰动词。
(2)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
②左右欲刃相如:____
③云青青兮欲雨:___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___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步
能愿动词(指“能”“可”“欲”等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原因:语法结构中,能愿动词往往修饰动词。
(3)①沛公军霸上:____
②鹪鹩巢于深林:____
③唐浮图(和尚)慧褒始舍于其址:____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____
⑤风乎舞雩:____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前面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原因:句子缺少谓语。
(4)①驴不胜怒,蹄之:____
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____
③塞者凿之,陡者级之:____
④策之不以其道:____
⑤我树之成而实五石:____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后面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原因:句子缺少谓语。
(5)①以膏泽斯民:______
②武能网纺缴,檠弓弩:_______
③曾皙后:____
④籍吏民,封府库:____
⑤函梁君臣之首:____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膏泽
网、檠



两个名词(或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性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
名词活用为动词。至于哪个名词活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原因:句子缺少谓语。
(6)①根拳而土易:____
②扣舷而歌之:____
③客逾庖而宴:____
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
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而”字前或后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原因:“而”字不能连接名词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一般连接动词
和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7)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____
②寻向所志:____
③足之所履:____
规律:名词前有“所”,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原因: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结构,当所+名词时,名词需活用。
用渔网捕鱼
做标记
踩踏
(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
原因:句子缺少谓语。
规律: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类型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
类型
1.名词+介宾短语:名词前面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名词:两个名词连用,二者并非修饰关系,且句中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3.名词+代词:名词后面加代词(之、其等),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4.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能、可、欲等)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5.副词+名词:名词前面有副词(不、已等),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6.名词+而/而+名词:“而”字前或后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7.所+名词:名词前有“所”,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8.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为动词。
类型二 动词活用为名词
在一个句子中,动词往往作谓语,但当句子已经有了谓语时,则考虑活用为名词,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特点。
(1)追亡逐北:_________
(2)瓶无储粟,生生所资:_____________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________
(6)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__
(7)而其见愈奇:____
规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亡、北
第二个“生”


谗、讥


一是两个动词连用,如构不成连动式,则后一个动词一般活用
为名词;二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词修饰,则该动词活用为名词。
总结 类型二 动词活用为名词
类型三 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个句子主干完整,而且形容词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___________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____
(3)此其志不在小:____
(4)屈平疾……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_______________
(5)宾主尽东南之美:____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贤、少、长


邪曲、公、方正

第一个“圣”和“愚”
当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时,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1)(3)(4)(6);
当形容词用在“其”“之”后面,充当中心语时,则活用为名词,如(2)(5)。
类型三 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类型三 形容词活用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一般表示事物的性质,作定语修饰主语/宾语,或者作谓语,作谓语时后面不接宾语。
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或者前面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时,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_______________
(2)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____
(3)不知东方之既白:____
(4)素善留侯张良:____
(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______
(6)明道德之广崇:____
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明”



小、弱

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4)(6);当形容
词放在能愿动词后,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1)(2);当形容词放在副词(时间
副词或否定副词)后,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3)(5)。
类型
形容词+宾语:形容词后面带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思时,则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放在“能”“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所+形容词:形容词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总结 类型三 形容词活用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当句子主干完整时,
则考虑活用为
主干的修饰成分
注意:省略句并不算主谓宾不完整。
类型一 名词活用为状语
一个句子中,名词一般作主语/宾语,但如一个句子主谓宾完整却还出现名词时,则考虑名词活用为状语。
试找出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1)东犬西吠:_____
(2)夙兴夜寐:____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
(4)良庖岁更刀:____
(5)蝉蜕于浊秽:____
(6)孔雀东南飞:____
(7)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___
(8)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
(9)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__________
东、西





席、包、囊
夙、夜
东南
(9)大石侧立千尺:____
规律:

名词用在动词前,却不构成主谓关系,则活用为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名词一定活用为状语。
2、4为同一类,时间名词,
1、6为同一类,方位名词,
其他为普通名词。
类型
时间名词,如“日”“夜”“月”“岁”等作状语;
方位名词,如“南”“北”“内”“外”“上”“下”等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
总结 类型一 名词活用为状语
类型二 使动用法
(1)试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_______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___
③外连衡而斗诸侯:____
④宜皆降之:____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
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亡




当不及物动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动词一般活用为使动用法。
(2)试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____
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____
③既来之,则安之:____
④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
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形容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时,该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3)试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名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____
③却宾客以业诸侯:____
④阙秦以利晋:____
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封”



当名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名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
意思时,该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总结 类型二 使动用法
类型
1.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2.动词的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带有宾语,并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
(1)单于壮其节:____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
(3)驼业种树:____
(4)悦亲戚之情话:____
(5)吾从而师之:____
规律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侣、友



当形容词、名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形容词、名词具有“认
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什么”(通常可译为“认为……”
“以……为……”“对……感到……”“把……当作……”等)的意思时,
该形容词、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类型三 意动用法
试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形容词、名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类型
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可译为“把……看作……”“把……当作……”。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特征,可译为“认为……”“以……为……”。
总结 类型三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有些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较难区分,必须紧扣上下文,研究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方能确定。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特别提醒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①句中的“小”是“使……小”,即“使大木小”。
②句中的“小”是“以……为小”,即“认为鲁地小”“认为天下小”。
由以上两句可以看出,使动侧重于客观行动,而意动侧重于主观感受,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必如此。如“小天下”,其实天下并未变小,变小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受罢了。
动词的为(wèi)动用法
为动用法中,动词不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因、给、对)宾语而施行某一动作。简言之,主语为宾语而动。只有动词(包括活用了的名词、形容词)才有为动用法。其中“为”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如“死国可乎”中的“死”相当于“为……而死”,“名我固当”中的“名”相当于“给……命名”。
补充
类型四 为动用法
试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为为动用法的词,并试着找出其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1)等死,死国可乎:
(2)猿猱欲度愁攀援 :
(3)名我固当 :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规律:当动词带了宾语,含有“为了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表示为某种目的/原因,或者替/向宾语怎么样。
总结 类型四 为动用法
类型
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谓语动词赖以产生的目的。
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谓语动词赖以产生的原因。
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服务对象。
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
对标高考
请判断下列意义用法是否正确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2024年新高考I卷语文)
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
正确
请判断下列意义用法是否正确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2024年新高考Ⅱ卷语文)
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相同。
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