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1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1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
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背景,梳理故事情节。
2.通过文本分析,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游说艺术,并赏析人物形象。
3.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对外交之道的理解,发扬爱国主义情怀。
情境任务
我校成立了“模拟联合国”社团,并策划系列活动。第一次活动的主题是“品一言之辩,赏外交风采”。大家准备选择《烛之武退秦师》这则经典案例,学习外交之道,你是模联的核心成员,请你和社员一起完成任务。
任务一:历史之再现
1、了解故事背景
同学们,在下烛之武。听说你们想要了解我退秦师的背景,且听我细细讲来。两年前,晋楚城濮之战,楚国大败,确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当下秦晋围郑,原因有二: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以楚国失败告终。郑国马上派人出使晋国,想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得力伙伴。况且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秦晋围郑由此产生。当然,实质上,郑国地理位置重要,既是周天子东部屏障,又是晋国东出、南下争霸要道,而秦想要以此打开中原缺口,为以后扩张奠定基础。故秦晋想要向外扩张领土,必然要吞并郑国。如此紧要关头,该如何解决郑国危机,还需从长计议。
2、梳理故事情节
请画出故事发展曲线图
任务二:品游说之道
说理内容 说理思路 说理技巧
1、概括分析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
越国鄙远,亡郑陪邻
舍郑无害,共其乏困
秦为晋赐,背信弃义
阙秦利晋,唯军图之
现实:郑国脱困无望,
秦攻郑有害,舍郑有益
以“利”巧攻心理
历史:晋过河拆桥
以“史”巧施离间
未来:晋贪得无厌,恐将阙秦
以“害”巧析形式
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讲究语言艺术)
阐明利害,动摇秦军
(善于分析利弊)
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善于揣摩心理)
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善于利用矛盾)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善于转移矛盾)
2、分析人物形象
秦穆公
佚之狐
郑 伯
烛之武
晋文公
烛之武
辩士
勇士
志士
夜缒而出 只身赴敌营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长期得不到重用,满腹的委屈和牢骚
人物塑造有血有肉
真实性
国难当头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机智善辩 心思缜密 不卑不亢
侃侃而谈 胸有成竹 洞若观火
不计前嫌
烛之武
佚之狐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充满信心,对未来局势的精准预判
知人善任
置身事外、保全自身的狡黠
= 一只“老狐狸”
佚之狐
郑伯
②“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③“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屈尊自责,放低姿态,使用敬辞,态度诚恳
软中有硬,语带机锋
①“公从之”
从谏如流
郑 伯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贪婪,但头脑清醒,随机应变,
能够理智判断,富有远见的霸主
晋文公
秦伯说,与郑人盟。
善于决断、善谋利益的君主
秦穆公
人物形象
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勇于改过,宽厚有担当
慧眼识英雄的伯乐,知人善任
善于决策、当机立断、谨慎周密的秦国国君
清醒理智,有远见卓识,审时度势的诸侯霸主
郑伯
佚之狐
秦伯
晋侯
深明大义、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不卑不亢···
烛之武
任务三:论外交之道
国家强大,外交才有底气。所以有人说:“弱国无外交。”也有人说:“在和平年代,‘弱国无外交’并非不可打破的铁律。”作为模拟联合国的成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选取一个角度说一说。
“弱国无外交”是警示,更是鞭策。它时刻提醒着每个国家,唯有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与话语权,书写属于自己的外交华章。
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尊严从来不是强权的恩赐,而是靠一代代人的奋斗铸就。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的责任不仅是让祖国强大,更应该思考如何为世界注入更多温暖与希望,让弱国的声音被倾听、小国的诉求被尊重。唯有如此,人类才能真正迈向命运与共的星辰大海。
课后作业
假设你是晋国著名谋士狐偃,晋文公得知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对话,在烛之武离开后,打算劝说秦穆公继续攻打郑国,晋文公将这一重任交付于你,你将如何做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