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北京市某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北京市某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北京市某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分。
1.图一为古埃及出土的纸草文献残片,记录了胡夫在位期间,官员梅勒和数十名水手日复一日将石灰岩从尼罗河东岸运往修建金字塔的工地,图二为胡夫金字塔。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是
A. 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 B. 纸草文献记载信息不真实
C. 文字史料价值高于文物 D. 两则史料来源都出现问题
2.在巴黎卢浮宫里陈列着一件历史文物(如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 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成果 B. 上面刻着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
C. 上面刻的法典保护奴隶的利益 D. 上面刻的文字资料都已经失传
3.世界某一地区的古代文明内容包括“哈拉帕早期文明遗址”“种姓制度”“佛教”。这一地区位于图中()
A. A B. B C. C D. D
4.下面示意图正确反映了某宗教的传播路线,由此推断这一宗教是
A. 佛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5.下图是某同学进行专题学习时收集的资料。据此判他研究的专题可能是()
A. 多样的古代文字
B. 多彩的古代艺术
C. 发达的古代经济
D. 先进的古代科技
6.如图所示,漫画反映出古代雅典
A. 通过扩张成为地中海霸主
B. 重视教育并鼓励学术研究
C. 所有居民都有参政的权利
D.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7.下图为某同学学习古代欧洲历史时梳理的时间轴,其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A. 波斯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8.观察下图,对罗马帝国解读正确的是()

①罗马帝国内部建立了多个行省 ②帝国时期日耳曼民族已经形成
③凯撒去世时,疆域局限于欧亚两洲④2世纪时,地中海已经成为“内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汉谟拉比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同点是()
A. 都是《罗马民法大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属于研究古代法律文献的珍贵资料
C. 都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欧洲社会状况 D. 都为了严格保护少数封建贵族的利益
10.下图反映了欧洲中世纪时一位骑士从他的领主(国王)手中接过一把剑。该图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
A. 马其顿王国 B. 罗马共和国 C. 法兰克王国 D. 阿拉伯帝国
11.中古时期的欧洲,是分裂并且地方割据的,长期以来没有强有力的、能完全代表国家主权和公共利益的中央政府。中央权力结构显得十分粗糙,难以体现作为政治核心所必需具有的公共权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庄园和农奴制 B. 基督教的统治 C. 城市赢得自治 D. 封君封臣制度
12.依据下图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A. 查理曼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13.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文物中有5枚日本银币,币面为“和同开珎(bǎo)”四字。据考证,这批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间(708-714年)。此银币形制和中国始铸于唐高宗武德四年(621年)的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批银币有助于我们了解()
A. 大和基本实现了统一 B. 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C. 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D. 日本开始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4.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该材料反映的是()
A. 日本统一 B. 大化改新 C. 幕府统治 D. 天皇专制
15.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
A. 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B.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向外广泛传播
C. 阿拉伯人担当起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D. 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16.下面图示中①处方框中应填写的是()
A. 阿拉伯人 B. 希腊人 C. 奥斯曼人 D. 意大利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分。
17.文明·交流·互鉴·发展()
材料一
①万神庙穹顶 ②楔形文字 ③帕特农神庙遗址 ④金字塔
(1)将材料一中的文化成就与下列文明区域相匹配。(只填序号)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希腊 D.罗马
材料二 战争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将文化沿战线推进、传播到本土以外的地区,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历史上未曾发生过紧密联系的几个地区迅速建立起文化联系……东征期间,亚历山大在北非至南亚次大陆建立起几十座希腊文明城市……在东方,但凡有新城市建立,就会有希腊、马其顿人居留下来,就会有古希腊建筑、雕塑出现……
——周墨兰《亚历山大东征与古希腊美术东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材料三 古代文明的交往简表
序号 主要史实
①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了东征,历时十年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使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逐渐成为当地的工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
② 约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古道上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通过这条道路,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
③ 从公元前3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通过布匿战争,罗马成为西地中海地区的霸主。通过扩张,罗马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国家。
④ 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公元前3世纪以后,佛教开始传播,其中一条路线经中亚传到中国。
⑤ 古印度人发明了0﹣9十个数字符号,后经阿拉伯人改进和传到西方,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也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仿照下列示例,围绕古代文明交往的某个方面,提炼一个观点,并用所选资料对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
示例:观点: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材料序号:①③
说明: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虽然都是通过战争扩张而成,但它们都将多个文明中心集中在一个辽阔的帝国之中,客观上促进了帝国境内各个文明之间的传播与交流。
18.农村和城市的文化见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侧面。
材料一 中世纪庄园略图
(1)观察图中信息,说说你看到中世纪庄园的生产、生活状况。
材料二 城市见证变迁
雅典卫城建筑平面图 诺林根城布局图
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西欧封建城市是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下成长起来的,在城市布局上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像诺林根城一样,很多西欧封建城市的道路就是以教堂广场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去的。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卫城与西欧诺林根城在布局方面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原因。
材料三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堡、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中世纪的城市。
——摘编自《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形成的原因。
19.大学是一种功能独特的组织,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材料一 11—15世纪欧洲大学分布情况
地区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苏格兰 西班牙 葡萄牙 德意志 匈牙利 波兰 丹麦 瑞典
数量 20 18 2 3 13 1 16 3 1 1 1
——摘自方勇《论11—15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1)据材料一,说出中世纪欧洲大学分布的特点
材料二
1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和阿拉伯文化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取得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中世纪西欧的大学课堂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大学兴起的条件。并分析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
材料三 对博洛尼亚城而言,其一,外来学者源源不断地涌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消费是市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其二,博洛尼亚大学可以为市府提供智力支持,例如,培养商人初级算术和读写识字能力,让公证人熟练地掌握公文语言,为城市培养专业文职人员。
——摘编自高露《12—15世纪欧洲大学特许权研究》
(3)据材料三,归纳博洛尼亚大学的兴起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A
6.D
7.B
8.B
9.B
10.C
11.D
12.D
13.C
14.B
15.C
16.A
17.(1)④;②;③;①
(2)影响:传播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融;建立庞大帝国,推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答出1点即可)
(3)例1:主题:暴力战争与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交往的形式。
材料序号:①③中任选一个,②④中任选一个。
说明:亚历山大通过战争建起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客观上促进了帝国境内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商队来往加强了各地联系。
示例2:和平交往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材料序号:②④⑤任选其中两个
说明: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8.(1)以土地耕种为主;教堂占有一定量的土地;领主土地与个体农人土地交错在一起;庄园内有基本生活设施,如住宅、粮仓、磨坊、烤炉等,无需外出,因此相对封闭。
(2)不同特点:雅典卫城建筑不规则、自由灵活布局;集市广场开放、随意;以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和各种神庙建筑为中心(或多种功能的公共活动场所为中心)。诺林根城以教堂为中心,呈圆形,道路系统不规则,呈放射状分布。(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雅典体现了直接民主政治,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鼓励公民参政;重视体育竞技;宗教信仰和崇拜神灵风气浓厚。诺林根城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自发而兴起的,其布局深受神学思想的影响,因而城市布局主要凸显其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答出两点即可)
(3)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答出两点即可)
19.(1)特点:数量众多;广泛分布于西欧各国,以意大利、法国居多。(答出两点即可)
(2)条件:经济的发展、希腊罗马和阿拉伯文化的不断传入、得到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特点:反映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实用性;课程覆盖领域广,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开设神学,受基督教会影响或带有宗教色彩。
(3)影响: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智力支持。(答出两点即可)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