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陕西省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为了让同学们在四季流转中感受语文之美,在文字交流中体悟情谊之真,学校特举办“四季寻美 以文会友”主题研学活动。活动围绕“发现自然之美”“品味诗文之韵”“探究审美之道”“缔结挚友之情”四个环节展开,邀请大家一同在语文的世界里漫步,于四季的画卷中寻趣,在友朋的陪伴下成长。【任务一:踏遍四季,初赏文字之美】活动首站,同学们走进校园的四季景致:春日朗润的山岗、夏日热烈的骤雨、秋日静谧的思绪、冬日温晴的暖阳……这些美景被文人墨客写入笔下,化作流转的文字。让我们先从基础的字词句入手,感受语言与自然碰撞出的第一缕光芒。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美景贮蓄着无穷的力量,能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美景可以是朗润的春山、绿茵茵的小草;可以是温晴的济南的冬天,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看着便觉得有了着落;可以是热烈而又粗guǎng的夏雨,可以是使人静mì、使人怀想的秋雨。文人墨客对美景的选择取决于内心,欣赏美景而心生感慨,于是写下至美篇章,经久传唱。1.给文段中加点字确定读音。(2分)①贮蓄(A.chǔ B.zhù) ②着落(A.zhuó B.zháo)2.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粗guǎng( ) ②静mì( )【任务二:穿越时空,品读诗文四季】从校园的小景走向文人的笔端,四季的韵味在诗文中愈发醇厚。活动第二站,我们跟随古人的脚步,在诗词里感受不同季节的意境——初春的哲思、暮春的重逢、深秋的乡愁、秋日的壮阔,还有朱自清笔下春天的蓬勃生机。让我们补全这些诗句,串联起跨越千年的四季情怀。3.下面是小文为本次活动第二个环节“领略文人笔下的四季”收集的资料,请补充完整。(8分)四时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总能牵起文人的思绪:(1)初春时节,我们跟随王湾停宿北固山下,但见“ , ”(《次北固山下》),于红日初升、新春已至之景中悟哲理;(2)暮春之际,我们与杜甫在江南共赏落花,吟咏“ , ”(《江南逢李龟年》),感慨与友人的重逢;(3)秋景荒凉,我们陪伴马致远羁旅他乡,看到“ , ”(《天净沙·秋思》)之景,红日西沉,游子漂泊在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一时悲伤到了极致;(4)秋高气爽,我们随曹操登上碣石山,领略“秋风萧瑟, ”(《观沧海》)的波澜壮阔之景;(5)比起古代文人的满怀愁绪,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则充满了生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春》)。【任务三:静思深悟,探究审美之理】美景为何动人?诗文为何传情?活动第三站,我们走进“审美课堂”,通过阅读一段关于“美”的学术文字,探究美的本质、美的转化与艺术创作的关联。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梳理逻辑,感受从“无形之美”到“有形之态”的奇妙过程。小文在阅读某学术作品时,摘录了下面一段文字,请你阅读并完成后面的问题。①关于美,不应悬置在一个孤立静止的语境中谈其本质,属性及内在关系;更不能机械地认定“美是客观的”或者“审美是主观的”。②美的闪现,美的感知,美的捕捉,美的体悟,皆在“物化”的意象中完成,并且通过艺术家之手,以笔墨的形式落实到纸面上。③当美在“意”中,美是流动的、不确定的、难以捕捉的。④这时,就需要艺术家和宇宙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感应,将无形之“美”____“象”,使之成为有形之态。⑤可见,情感性的意象思维____艺术创造、艺术表现和艺术欣赏的全过程,而艺术作品____将意象思维转化成形象思维,将无形之美转化为有形之美的价值属性。4.第①句有两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②句中加点的“意象”“形式”,按照词性划分,是____。(1分)6.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第④句和第⑤句中的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A.承载着 B.落实成 C.贯穿于【任务四:以文会友,共赴情谊之约】寻美之路,亦需友伴。活动最后一站,七年级(1)班将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举办一场友谊交流会。在这里,我们分享交友智慧,设计互动环节,邀请师长共话情谊。让我们在文字的纽带中,结识知己,让语文之美与友谊之暖相互交融。7.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如果有好友相伴,便更能探寻到语文之妙。为此七年级(1)班决定本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在教室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专题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6分)(1)【我表达】活动前,同学们收集了交友名言。请选择一条,结合内涵谈谈其表现的交友观。(2分)①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冯梦龙③夫交友之道,贵相知心;而切磋琢磨,尤赖吾朋。——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设计】班委会集思广益,设计了如下活动形式,请紧扣本次活动再设计一个。(2分)活动形式一:古今友谊诗词展;活动形式二:名人交友故事会;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3)【我实践】班委会想邀请本校心理咨询室的袁老师来参加此次活动,现推荐心理委员小文去邀请,她会对袁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9分)【材料一】近几年,在各方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下,我国校园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同时也不能忽视,食品安全事件仍不时出现,近两年发生“鼠头鸭脖”等多起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造成诸多不良社会影响。这些事件从某种程度上都反映出涉事学校和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存在管理漏洞,暴露出涉事学校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主体责任悬空,相关部门监管责任落而不实等问题,亟待予以纠偏。(摘编自《新版〈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关注校园食品安全》,2024年5月10日“光明网”)【材料二】①食品安全是大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社会议题之一,发生在校园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牵动各方神经。②一方面,它关涉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容易引发社会共情;另一方面,学校食堂供餐人数多,餐品种类也多,尤其是高校食堂,动辄上万人就餐,本来就对食品安全保障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这个领域也失守,不仅直接后果不堪设想,也容易动摇社会对于食品安全保障的信心。(摘编自《校园食品安全不能再跑冒滴漏》,2023年10月23日“澎湃新闻”)【材料三】①“首餐监厨制”是学校抓住重要食品安全节点的典型做法。在厦门中高考、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市教育局都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检查,确保隐患清零。②除了实行“首餐监厨制”,市教育局还会安排“一人一校”挂钩干部,下沉直属学校查看校园食品卫生安全,重点查看食品加工场所环境是否卫生、食品加工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人员健康状况是否良好等情况。③厦门市教育局还结合厦门实际,会同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全市中小学食堂及供校配餐企业食品安全整治工作。通过点题整治,实现全市中小学食堂及供校配餐企业排查整治覆盖率、风险防控自查率、中小学校集中用餐陪餐率均达到100%。④据介绍,厦门市教育局还联合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邀请食品卫生专家,开展食品安全培训,2023年累计组织相关培训48场次,受训7万余人。⑤打造示范标杆食堂,树立先进典型,是厦门提升学校餐饮质量的又一举措。其一是评选学校星级食堂,以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名义,发布《学校“星级食堂”评定规范》。其二是评定营养健康食堂,厦门市教育局会同厦门市卫健委、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营养健康食堂现场评价。(摘编自《促学校餐饮由放心走向优质》,202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材料四】①近日,南充市食安办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②在食材采购方面,该制度规定学校食堂的大宗食材必须实行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以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同时,对大宗食材供应企业建立评价和退出机制,杜绝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流入学校。此外,还特别禁止采购加工制作四季豆、野生蘑菇、鲜黄花菜、发青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③在后厨管理方面,该制度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模式,要求学校食堂全部接入南充市场监管“一键溯”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监管、预警处置和证据保全。此外,还规定了后厨的合理分区布局、卫生要求以及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的规范和安全。④对于餐厨垃圾的处理,该制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须科学合理设置废弃物存放容器,并与食品制作加工容器进行明确区分。废弃物容器要加盖并及时清洁、消毒,确保餐厨垃圾日产日清,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要求。⑤在饭菜价格方面,该制度强调学校餐食必须合理定价、明码标价,师生同菜同价。同时,严禁挤占、贪污、挪用学生伙食费或随意涨价等行为的发生。(摘编自《四川省南充市建立“校园餐”管理制度》,2024年7月15日“中国食品安全网”)8.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请根据【材料二】概括。(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根据【材料三】,请谈一谈应该如何促进校园食品安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鼠头鸭脖”等多起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反映出学校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B.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C.学校食堂的大宗食材必须实行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才能确保食品的来源可以追溯。D.学校餐食必须合理定价、明码标价,但师生不一定需要同菜同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1分)栀子花魏芳芳①几天前,我在家门口的绿化地摘了一颗山栀实,金红色浆果,比路上乌桕树的叶子还要鲜亮。一掰开,浓稠的鲜红果汁就流了一手。用水冲洗后,皮肤还是染上了纯净的黄色——“御用黄”果不其然。②这个“知识点”是好几年前,在西安一个小饭铺获得的。七月,热浪滚滚。等菜的时候,伙计来倒茶,那茶汤金红色,一股淡淡的清香,既不是茶叶的口感,也闻不出什么花的香味。好奇问掌柜,答是秦岭山栀子。栀子花会结果吗?掌柜拿出一包栀子,指头大小的绛红色果实,上面有几条突出的楞线,一端尖尖的,像大肚子小花瓶,闻起来还真有点栀子花香的厚味。掌柜的说:栀子是一味好中药,能降压清脂泻火;还是一种天然染剂,打从秦汉始,皇家御用的黄色布料都是栀子染的。③初见栀子花,是三十年前了。端午前后,在重庆的一个马路小菜场。各色背篓里新鲜的菜蔬,是乡人刚从田里挑上来的,还带着雾都经久不散的露水。忽然微风吹来一种浓稠的香气,既野性又温润,循香觅见茅草叶扎着的几把绿白花,花型像荷,翠绿的叶子油亮亮的,摆在一个古朴的小竹簸箕里。“栀子花咧!”卖白菜的小妹声音又娇又脆:“自家屋头的,五毛钱一把。”都说重庆美人多,美人也都爱栀子花,有的就握在手上,有的随手插进发辫。山城的坡道时缓时陡,迂回环复,逛街堪比爬山。那几日,常常见簪着栀子花的妙龄女子出没,有的时候,人也没看到,就只有一段香气,告诉你她们刚刚经过。④搬到上海后,我家小区西南角,有几棵大花栀子树,每年初夏,都会开很多花,浓雾般的香气从园中升起并且浮动着,像一个迷宫,探进去,就会迷醉其中。栀子花期短,花开满后一两天就萎黄了,最好看的还是将开未开之时。端午节早晨,去门口菜场买了艾草菖蒲,回来的时候,我会折两三朵栀子花。大朵开在枝头的就让它开吧,我只挑枝条下掩着的才泛白的花蕾。回家后来不及先挂艾蒲,赶紧拿出栀子花,用流水冲去虫子——花心里的虫子几乎和花伴生,洗去叶片上的灰尘,插进春天装茶叶的小瓷罐中,初夏的热顿时就凉下来。栀子是扭旋花,最外层带着浅绿色螺旋纹,绽开后花瓣洁白无瑕,质地丰腴肥腻,摸起来像厚厚的缎子。它的香也丰腴,令我想起重庆美人。⑤七年前六月初的黄梅天,突然得知母亲病重,得来上海住院。雨一直下,像是老天知晓一切,先哭给我看。我每天早出晚归,去医院陪地。在母亲身边,我们是彼此的良药。一天,我折了两枝栀子花带过去。母亲爱花,以前我们一起种过牵牛、粉豆、蜀葵和菊花,却从未种过栀子花。栀子花是母亲的稀客,地长久好奇地看着、闻着,眼里有莹澈的喜悦。栀子花香冲淡了来苏水的味道,病房有了鲜活的气息。⑥没有治疗的时候,我们谈老家的人和事。那么多的往事,那么多的疑问,若是母亲不在了,那些话题将会沉入地下,永远没有答案了啊。娘俩说话的时候,我给母亲梳头,像从前一样。我是母亲最小的闺女,天生就爱缠着她。只要母亲闲下来,或者坐着干活——剥玉米棒或者哪怕烧锅,我也能爬在她背上给她梳头。红色的塑料梳子,我高一下低一下乱扒,静电把头发扯飞,比不梳更乱。我还爱给母亲编辫子,反复徒劳地把母亲的短发攥成一把,捆上猴皮筋,托得乱七八糟,扯得头皮疼。炎夏里母亲在门前树下网床上午休,我钻到网床下反复摆弄她的头发,母亲不胜其烦,却从未打过我,只是笑我“磨人精”。⑦人到中年,“磨人精”会梳头了,力道匀净,母亲闭着眼睛,很享受。母亲的头皮有点发红,灰白的头发多像苍茫的岁月——满头青丝怎么就不见踪迹了呢?我问她,是否愿意戴朵栀子花,她羞涩一笑,说这辈子没戴过鲜花呢。四外公曾经跟我们讲过,母亲小时候可爱打扮了,绣花鞋,长辫子,扎个红色蝴蝶结,穿白衬衣黑背带裙,是个洋气的女学生。可是从我记事起,母亲一直是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累得腿弯脚软的农妇,最省事的短发,旧得发白的老式衣服,脸晒得黝黑,哪还有洋气的影子?⑧那就试试!母亲眼睛盈满笑意,上扬的嘴角是鼓励,我懂。挑了一朵刚开的,摘了叶子,别在她的左耳畔。母亲仔细照了一会儿镜子,顾盼之间,转头凄然一笑:“老了,配不上这鲜铮铮的花。”⑨“不!”我声音大得吓了自己一跳。栀子花太鲜亮太逼人了,生生放大了母亲的枯萎。这下意识地吼声,不知道是安慰母亲还是要吓退栀子花对母亲的打击。我哆嗦着,从后背轻轻抱住了她,把脸贴在她散发着栀子花香的脸颊上:“妈妈,你真美!”⑩这是她七十九年岁月里第一次戴上栀子花,也是最后一次。(选自2023年12月22日《文汇报》)11.本文围绕“栀子花(栀子)”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表格。(6分)地点 相关事件①________ 喝到淡淡清香的金红色栀子花茶,得知栀子是一味好中药和一种天然染剂重庆的马路小菜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小区西南角 有几棵大花栀子树,“我”在端午节折栀子花回家上海医院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请根据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1)每年初夏,都会开很多花,浓雾般的香气从园中升起并且浮动着,像一个迷宫,探进去,就会迷醉其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炎夏里母亲在门前树下网床上午休,我钻到网床下反复摆弄她的头发,母亲不胜其烦,却从未打过我,只是笑我“磨人精”。(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章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栀子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校报设置了“凡人小事”“自然风物”两个栏目,如果你要向校报推荐这篇文章,你会选择哪个栏目?请说明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王夷甫①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②,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③掷其面。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④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节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释】①王夷甫:王衍,字夷甫。②饮燕:宴会,聚会。③樏:食盒。④丞相:王导。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2)太丘舍去________(3)牵王丞相臂________ (4)与共载去________17.下面四个成语中“顾”字的含义与“入门不顾”中“顾”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三顾茅庐 B.奋不顾身 C.顾全大局 D.瞻前顾后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甲】【乙】两文中,面对别人的失信无礼,元方和王夷甫分别是怎么做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0~21题。(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0.请用生动的语言写出诗歌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50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素材整理卡分类 举例 感悟、收获感受自然 粉柔柔的合欢花、滋润万物的雨水、温暖的春风……留心生活 妈妈的关心,老师的眼神,同学的鼓励……回忆成长 一次挫折、一次进步……在“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积累素材。浏览素材整理卡,你一定感慨万千。在成长的旅程中,我们总有很多初遇的机会。初遇某个人,发生心灵的碰撞;初遇某件事,感悟情感的真谛;初遇某本书,陶冶自我的心智……无论是怎样的初遇情形,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请以“初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②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2分)B A2.(2分)犷 谧3.(8分)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洪波涌起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4.(2分)将“本质”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将“内在关系”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5.(2分)名词6.(2分)B C A7.(1)(2分)示例一:选①“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认为正直、诚信、博学的朋友能带来益处,而谄媚、虚伪、巧言的朋友有害。这一句体现了“择善而交,注重品德与学识”的交友观,强调以德行和才学为标准选择益友。(2)(2分)示例:交友准则辩论会。(3)(2分)示例:袁老师您好!我们七年级(2)班本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在教室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想邀请您来分享交友心理方面的知识,请问您有时间参加吗?期待您的到来!8.(2分)(1)关涉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容易引发社会共情;(2)学校食堂供餐人数多,餐品种类也多,关乎社会对于食品安全保障的信心。9.(5分)(1)实行“首餐监厨制”;(2)安排“一人一校”挂钩干部,下沉直属学校查看校园食品卫生安全;(3)开展全市中小学食堂及供校配餐企业食品安全整治工作;(4)邀请食品卫生专家,开展食品安全培训;(5)打造示范标杆食堂,树立先进典型。10.(2分)D11.(6分)西安的小饭铺 初见栀子花 折栀子花送母亲;为母亲戴朵栀子花12.(4分)(1)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栀子花盛放时散发的浮动香气比作迷宫,突出了栀子花的香气浓郁。(2)“磨人精”主要指不厌其烦的黏住人并且不停地唠唠叨叨,在这里主要指“我”在小的时候非常调皮,经常做一些令母亲不胜其烦的小事,但是母亲仍然只是笑“我”磨人精,从侧面凸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耐心。13.(3分)示例:“四外公曾经跟我们讲过,母亲小时候可爱打扮了,绣花鞋,长辫子,扎个红色蝴蝶结,穿白衬衣黑背带裙,是个洋气的女学生。可是从我记事起,母亲一直是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累得腿弯脚软的农妇,最省事的短发,旧得发白的老式衣服,脸晒得黝黑,哪还有洋气的影子?”将小时候爱娇、爱俏、爱打扮的洋气的母亲与自我记事起,操劳忙碌,剪最省事的短发,穿着旧的发白的老式衣服,晒得黝黑的面容的母亲进行对比。侧面烘托出了母亲对家庭的尽责,对孩子的关爱。14.(4分)(1)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栀子花”记事写人,栀子花贯穿文章始末。(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文章后半段“我”折了栀子花带过去看望生病的母亲,引出后面“我”给母亲戴栀子花等情节。(3)烘托人物形象。为母亲戴上栀子花后,鲜亮逼人的栀子花生生放大了母亲因忙碌操劳而枯萎的面容,烘托出母亲辛勤操劳、为了家庭和亲人奉献自我的人物形象。(4)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怀念的情感。15.(4分)示例一:我选择“凡人小事”栏目,因为本文用了大半篇幅描写母亲前来上海看病,“我”通过栀子花串联起母亲为“我”和家庭生活所作出的奉献,她不厌其烦地宠着“我”,不计回报地奔忙。所以我认为推荐给“凡人小事”栏目更合适。示例二:我选择“自然风物”栏目。因为文章标题是《栀子花》,全文内容也是围绕栀子花展开,写到了栀子的功效,栀子花的特点,围绕栀子花发生的故事,所以我认为推荐给“自然风物”栏目更为合适。16.(4分)(1)约定 (2)舍弃 (3)拉,引 (4)共同,一起17.(2分)D18.(4分)(1)中午您没有到,就是(您)没有信用;(您)在儿子面前骂父亲,就是无礼。(2)族人听后非常生气,就举起食盒扔到他脸上。19.(2分)(1)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失信与无礼,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表现了元方的聪颖。(2)王夷甫面对族人的失信与无礼选择宽容,不与族人计较,表现了王夷甫的大度。20.(2分)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画面描述符合诗句内容,语言生动即可)21.(2分)修辞手法:拟人。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牵挂之情。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