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文明有礼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文明有礼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学习主题 内容要求
生命安全与 健康教育  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2.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核心素养 素养解读
政治认同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 1.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
健全人格 1.开放包容,能够换位思考 2.真诚、友善,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
文明有礼、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的重要性和做法。
【教学难点】
文明有礼在不同层面的具体行为表现;践行诚信要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方法;友善待人要有原则和底线。
5.1 文明有礼
环节一 感知文明——生活中的礼仪之光
播放“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视频,展示市民在公共交通中主动让座、在景区有序排队、在社区友好互助等场景。
学生思考:“在视频里,哪些画面让你感受到了文明有礼?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哪些类似的文明行为呢?为什么这些行为会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展示教材第34页“生活观察”中的四张图片(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入团宣誓、两队选手赛后碰手致意、工作人员微笑服务),并补充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如校园里同学见面互相问好、食堂就餐自觉排队不插队、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
学生思考:“当你身处这些场景中时,你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你认为这些文明行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活动一】文明场景分享会
设问:
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亲身经历过的文明有礼的场景,并分析这些场景中的文明行为对自己的意义。
答案:
示例:同学见面互相问好展现了友善的个人品质;收到物品后向快递员、外卖员致谢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等等。这些行为都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活动二】文明行为影响力分析
设问:
给出一些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的案例,让学生对比思考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对社会生活的不同影响。
答案:
示例:不文明行为会干扰他人,破坏和谐的公共环境。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使人们在一个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环境中生活,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文明有礼就像生活中的阳光,虽看似平凡,却能照亮每一个角落。无论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还是一次主动的帮助,都直接反映了个人的素养,同时也对社会风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能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文明之美,并积极去践行和传播文明。
本环节通过分享生活中的文明场景和对比分析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直观地感受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初步理解文明有礼在个人和社会层面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文明行为的关注和践行。
环节二 践行文明——做文明有礼的人
展示关于国外旅游景点着重提醒中国游客出行时必须遵守当地法律和道德底线的新闻。
学生思考:“看到这样的新闻,你有什么感受?在国际交往中,个人的行为举止为什么会与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有礼,维护国家形象?”
呈现教材第35页“探究与分享”中关于文明社区建设的讨论场景,以及第36页“探究与分享”中涉及国家层面礼仪活动的内容(欢迎外国元首访华、国庆群众游行方阵、举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学生思考:“在社区生活中,我们的文明行为是如何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的?在国家层面的重大活动中,礼仪礼节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活动一】文明社区建设方案策划
设问:
以小组为单位,从居民行为规范、社区环境维护、邻里关系改善等方面,为建设文明社区策划一份详细的方案。
答案:
示例:①在居民行为规范方面,倡导大家文明出行,机动车在小区内低速行驶不鸣笛,减少噪声污染,促进邻里和谐,维护社区良好秩序。(对应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②在社区环境维护上,鼓励居民将垃圾分类后再放入对应的垃圾桶,展现良好的个人素养,为营造整洁美观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提升社区的文明水平,从微观层面反映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联系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③在邻里关系改善上,强调邻里之间以礼相待,互相尊重、帮助,增进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构建和谐的社区氛围,进而推动社区和谐发展。
【活动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与模拟演练
小组活动:设计一些与文明礼仪相关的知识竞赛题目,涵盖日常社交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国际交往礼仪等方面。竞赛结束后,选取部分题目进行模拟演练,如模拟接待外国友人的场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
设问:
假设你正在与外国友人交往,你会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答案:
示例:①在言谈方面,与外国友人交流时要使用礼貌用语,语气平和、谦逊,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惯,避免使用不当言辞,体现言谈文明。②在举止方面,与外国友人见面时要着装得体、姿态端正,如见面时行握手礼要注意力度和时长,展现出落落大方的气质,做到举止端庄。
文明有礼不仅关乎个人的修养和形象,更是连接社区、国家与世界的桥梁。在社区中,我们的每一个文明举动都是在为构建和谐家园添砖加瓦;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一举一动都彰显着民族的尊严。要成为文明有礼的人,我们需要从日常的点滴做起,不断学习和实践,让文明之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盛开。
本环节通过文明社区建设方案策划活动,让学生将文明有礼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社区生活场景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与模拟演练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入理解并掌握文明有礼的具体要求,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同时增强对国家形象与个人行为关系的认识。
完成相应课时配套练习。
本课时围绕“文明有礼”展开,通过感知文明和践行文明两个环节,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到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它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还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在知识竞赛环节,可能存在部分学生过于注重竞赛结果,而忽视对文明礼仪知识本身深入理解的现象。在模拟演练活动中,学生可能因为紧张或对礼仪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出现行为不够规范、自然的情况,无法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知识竞赛活动,教师在赛后可设置知识讲解与点评环节,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深入剖析相关礼仪知识,强化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的理解。在模拟演练前,教师应增加对重点文明礼仪知识的详细讲解和示范,并安排更多的预演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和练习相关活动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