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 诚实守信环节一 解码诚信——从个人立身到社会基石播放央视“3·15”晚会视频片段。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诚信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失去诚信会带来哪些后果?”呈现教材第38页“生活观察”中“诚信考场”的内容,补充学生熟悉的场景,如“小组合作中,同学承诺完成某项任务却未完成,导致项目失败”,并提问:“你如何看待失信行为?诚信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活动一】“诚信观点大讨论”设问:1.为什么说“诚信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向他人许下的承诺?答案:1.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②人以诚信立身。诚信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体现我们的内在修养与道德品质。2.①作出承诺后,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②如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兑现承诺,应该不逃避、不推脱,坦诚与他人沟通,争取他人的谅解。【活动二】失信案例分析案例:广州某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事人)主播在直播推广某品牌“酵母调制乳粉(免疫球蛋白型)”、某品牌食品、某品牌“艾草三伏贴”等商品的过程中,在商品卖点卡宣传内容之外,存在夸大宣传、虚构商品功能性能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构成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违法行为。2025年1月,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和第二十条规定,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75万元的行政处罚。设问:企业虚假宣传为什么会受到法律处罚?答案:诚信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过程中,讲诚实、重诺言、守信用。企业失信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秩序,须承担法律责任。诚信是个人的“通行证”、企业的“金招牌”、社会的“黏合剂”。从个人立身处世到社会和谐运转,诚信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道德基石和法律准则。坚守诚信,就是守护自己的未来。本环节通过观点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诚信对个人、企业、社会的价值,突破“诚信仅为道德要求”的片面认知,明确“诚信是综合素养”的深层含义。环节二 践行诚信——智慧与担当的双重考验展示“某知名艺人因偷税漏税被列入失信名单”的新闻。学生思考:“个人信用记录对生活有哪些影响?在面对利益冲突时,我们应如何做到诚信?”呈现教材第40页“探究与分享”中关于诚信的讨论和第41页“探究与分享”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补充校园场景“发现好友考试作弊,是否应该举报”,并提问:“诚信是否意味着毫无保留地说实话?如何在维护诚信时兼顾他人权益?”【活动一】“诚信两难情境应对”设问:分组讨论以下情境,回答正确做法:情境一:体育课上,和同学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情境二:商家发现顾客买东西不小心多付了钱,顾客事后也未察觉。答案:情境一:我们要增强诚信意识,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主动承认错误并协商解决方案。 情境二:商家应该退还顾客多付的钱。我们要身体力行弘扬诚信文化,珍惜个人信用,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活动二】“诚信策略论证”设问:分组对“诚信需要智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答案: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选择。例如,直接告知事情真相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信发生冲突。这时,我们应遵循道德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为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着想,又恪守诚信的要求,做一个有智慧的诚实守信者。践行诚信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在面对两难选择时,我们既要坚守“真诚待人、履行承诺”的核心原则,也要学会权衡利弊,以恰当方式践行诚信,做一个“有原则、有温度”的诚信者。本环节通过真实情境分析和策略论证,引导学生突破“非黑即白”的诚信认知,理解诚信在复杂社会中的实践要求,培养“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的践行诚信的能力。完成相应课时配套练习。本课时以“理解诚信价值—掌握诚信策略—践行诚信要求”为主线,通过生活情境分析和策略论证,帮助学生理解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社会和谐之基,需在坚守原则的同时讲究策略,共同弘扬诚信文化。学生可能对“善意的谎言”的界定存在困惑,需通过具体案例(如家属对患者的鼓励性谎言)明确“利他动机+无伤害后果”的判断标准;在分析“企业诚信”时,学生可能缺乏对商业场景的认知,需补充“老字号企业因诚信经营传承百年”的案例,增强代入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模拟开展“诚信承诺签约仪式”,让学生制订个人诚信目标(如“独立完成作业”“信守约定时间”),并定期互评监督,将诚信教育转化为行动实践;引入“诚信主题班会情景剧”,让学生自编自演校园诚信小故事(如考试诚信、交友诚信),在实践中深化对诚信策略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