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学习主题 内容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2.理解中华民族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核心素养 素养解读政治认同 通过探讨公平正义的守护,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 养成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的个人品德,践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做社会的好公民法治观念 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教学重点】公平正义的表现和价值;坚守公平、维护正义的做法。【教学难点】公平的相对性;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司法公正与正义的关系。8.1 坚守公平环节一 公平之辨——解码公平的内涵与价值播放有关“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的视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投入大量资金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这体现了怎样的社会追求?”展示教材第66页“生活观察”(教育资助)和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排队规则、“两免一补”政策、公开招聘)中的内容,结合校园情境“学校评选三好学生时做到公平”,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公平的核心要素。【活动一】“公平内涵大探究”小组活动:结合教材知识“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体现公平的场景。设问:公平的内涵是什么?答案:在社会生活中,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意味着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都要按照规则办事。【活动二】“公平价值来思考”小组讨论:A组“公平是个人生存的基石”vsB组“公平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结合教材中有关“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的内容,收集相关素材。A组可以引用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学生发展机会的相关案例;B组可以列举“公开招聘激发社会积极性”的案例。设问:总结公平的双重价值。答案: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如获得发展机会和成长条件、激发积极性),也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如协调利益关系、减少社会冲突、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公平是照亮社会的灯塔,既保障个人的成长机会,也夯实社会的稳定根基。从校园里的一碗水端平到社会中的坚守规则,公平的本质是对权利的尊重、对规则的敬畏。本环节通过生活案例分享和公平价值研究,帮助学生理解公平的多元内涵与重要意义,突破“公平即绝对平均”的误区,建立“公平是规则与机会的统一”的认知。环节二 公平之行——在行动中捍卫公平原则展示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中“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被取消成绩”的案例,提问:“为什么违规行为必须受到惩罚?我们应如何维护公平?”创设校园情境“小组合作中,某同学抄袭他人作业却获得奖励”,提问:“这种现象违背了什么原则?作为小组成员,你应如何行动?”结合教材中“维护公平的途径”的相关知识展开讨论。【活动一】“公平的维护路径”探究小组活动:结合教材知识“维护公平需要个人担当与规则保障”,设计“不公平现象应对流程图”。教师点拨:遭遇不公平现象→坚守原则(拒绝同流合污)→合理维权(收集证据、向老师反映)→推动规则完善(建议班级制定维护公平的制度)。设问:遇到利益冲突和不公平现象时,我们应如何应对?答案: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现象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公平的环境。【活动二】“规则与公平”案例分析小组活动:1.模拟场景“考试作弊受罚”“贫困生获得资助”,讨论并分享:“规则在公平的实现过程中起什么作用?”2.结合教材第69页“相关链接”中“农村学校标准化校园”的图片,收集相关新闻,了解国家如何通过制度保障公平。设问:1.维护社会公平,我们要如何充分发挥规则的保障作用?2.如何看待公平不是绝对的?答案:1.要通过确立社会的共同准则,明确人们的行为规范,有效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保障人们各个方面的合法权益。2.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公平的实现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不懈努力追求和捍卫公平。维护公平,既要做“坚守原则的行动者”(如抵制抄袭),也要做“规则完善的推动者”(如建立公平的制度)。从身边的小组合作到国家的资助政策,公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本环节通过流程设计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维护公平的具体方法,理解“公平既是个人的道德选择,也是社会制度的追求”,培养公平意识,学会维护社会公平。完成相应课时配套练习。本课时以“认识公平—践行公平”为主线,通过生活情境分析和深度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公平的内涵和价值,知道公平需通过坚守规则、积极维权来实现。学生可能对“公平的相对性”理解不深,需通过“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是否公平”等辩证问题引导思考;对“规则保障公平”这一抽象概念,可能因缺乏生活经验导致理解困难,需补充本地教育均衡发展案例(如教师轮岗制度)来帮助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公平在身边”调查活动,让学生记录校园/社区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分析现象背后的规则或制度因素;组织“公平听证会”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政策制定者、公民代表等角色,讨论如何设计公平的班级奖励制度,提升实践能力和参与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