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认识国家安全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 认识国家安全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十二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学习主题 内容要求
法治教育 认识国家主权的内涵,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知道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核心素养 素养解读
政治认同 1.具有家国情怀 2.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
法治观念 了解法律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责任意识 1.关心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2.提升对国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的做法。
【教学难点】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与实践要求;国家层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12.1 认识国家安全
环节一 国家安全之重——从历史
与现实看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播放对比视频:前半段为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家主权丧失的历史影像,后半段为2025年国庆期间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国庆的场景。
学生思考:“两段视频的反差反映了什么?为什么说国家安全是‘国之大者’?”
呈现教材第102页“生活观察”中近代中国遭受侵略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的对比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场景提问:“如果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我们的网课和网上支付会面临什么风险?”教师引导学生关联国家安全与日常生活。
【活动一】“国家安全关键词”配对游戏
小组活动:分小组收集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发展”等关键词相关的新闻报道,结合现实案例(如香港国安法实施保障香港稳定繁荣)分析国家安全与人民的关系。
设问:
如何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
答案:
国家安全是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活动二】“国家安全遭到破坏”情景模拟
小组活动:分组模拟“危害国土安全”“出现网络安全漏洞”场景。
场景一:领土争议导致生活区域动荡(参考教材近代中国案例)。
场景二:个人信息泄露影响财产安全(结合网络安全领域案例)。
设问:
国家安全遭到破坏,会对个人、社会产生什么危害?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答案:
示例:国家安全遭到破坏会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社会秩序。 原因:①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民族复兴的根基。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的“盾牌”、人民幸福的“铠甲”。从历史上的主权沦丧到现实中的网络安全出现漏洞,国家安全始终是安邦定国的基石。没有国家安全,我们的一切发展和幸福都不复存在。
本环节通过历史对比与生活情景模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及国家安全对国家、个人的重要性,建立“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的深层认知。
环节二 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的“大安全”理念
展示教材第104页“探究与分享”中“解决缺‘芯’之痛”(经济安全)、“保护文化遗产”(文化安全)的图片。
学生思考:“芯片技术被‘卡脖子’、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为什么属于国家安全问题?”
呈现教材第104页“探究与分享”中五张国家安全领域的图片,创设任务:“如果将国家安全比作大树,政治安全是根,经济安全是干,那么其他领域的安全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性。
【活动一】探究“国家安全领域”
小组活动:根据教材知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的领域”,分组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设问:
结合教材第105页“相关链接”,讨论:“为什么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答案:
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活动二】发现“身边的国家安全”
小组活动:寻找校园/社区中体现国家安全的细节(如: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历史文物保护),分析其分别属于哪个安全领域。
设问:
结合教材第105页“相关链接”中的“十个坚持”,谈谈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做法。
答案: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诸多领域,强调“大安全”理念,每个安全领域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只有统筹兼顾,才能构筑起维护国家主权、保障人民幸福的安全屏障。
本环节通过梳理思维导图和探究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突破“国家安全=军事安全”的单一认知,理解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全面性与关联性,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系统思维。
完成相应课时配套练习。
本课时以“历史反思—现实关联—体系建构”为主线,通过对比分析、场境模拟和领域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明确在新时代需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学生可能对“非传统安全”(如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可以结合“个人信息泄露案例”“文化遗产被破坏的后果”等进行具体讲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表述较抽象,部分学生可能停留在概念记忆层面,缺乏深层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国家安全在身边”主题摄影展,让学生拍摄社区中的安全隐患(如消防通道堵塞—社会安全)、安全保障(如实名寄快递—信息安全),增强安全意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如AI技术安全、新能源产业链安全),设计“安全领域辩论会”,引导学生用总体国家安全观分析现实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