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观察植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版块,通过情境图让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人一样都在生长,同时聚焦植物有什么特点 探索版块,设计了两个任务,观察一株植物和观察更多的植物。在第一个观察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来观察一株植物,可以用眼看、手摸、鼻闻等科学方法来观察,并对植物外形特点进行口头描述。在第二个观察活动中,出示更多的植物,以蒙眼猜植物的游戏引导学生不用眼睛看,通过用手摸、用鼻子闻的方式来观察植物,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植物特征,学会比较植物的异同点。两个活动是递进的,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植物是种在土地里、不会移动、颜色大多是绿色的、有高有矮、会开花、会结果等。研讨版块,总结本节课所使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与方法结合起来描述植物特点。通过询问学生自己家里种的植物怎么样了,让学生持续关注自己种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拓展版块,让学生通过观察特殊植物一-仙人掌,发现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了解植物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更多植物的特点。〖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植物具有很多特点,能识别植物之间的异同。科学思维:通过对植物特点的比较、分析,能概括出植物的特点,尝试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科学实践:在观察植物外部形态过程中,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态度责任: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株植物的形态特点。〖教学难点〗学生能描述观察到的植物外形特点。〖教学过程〗提出和聚焦问题:1、根据课页,提出问题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它们和我们一起成长。聚焦:揭示课题同学们!植物都有哪些特点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出本课主题—观察植物讲述新课二、探索:观察植物并描述特点1.活动一:观察一株植物。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一株植物,询问“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用什么方法观察?”引导学生观察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先远看整体,再近看局部。学生近距离观察时,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鼻子闻等,在语言表达上,给学生搭建表达支架,比如:我用眼睛看,看到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我用手摸,摸到植物的叶子是软软的。在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会株水培绿萝,通过邀请学生做小小观察员,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在学生观察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让观察活动更充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绿萝可以用薄荷或其他当季常见植物代替。2.活动二:观察更多的植物。建议给每个小组再准备一株不同种类的植物。如薄荷、吊兰、月季、菊花、石竹等,小组间可以观察不同的植物。在观察活动结束后,可以开展“蒙眼猜植物”“你说植物特点我来猜”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描述植物特点,在互动交流中认识更多植物的特点。如果第一个植物观察提供的是水培植物,建议第二个观察活动给小组准备土培植物,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培育方式,给小组提供的植物不宜太多,会造成学生在一株上观察停留时间少,造成观察不细致、不充分。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一株植物中了解观察的方法并延申到观察更多的植物,对自己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更多植物的相同与不同,知道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生活在土壤中,也有水培植物,识别植物中的异同。三、研讨:我们应该怎样描述植物1.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描述植物 ”预设学生会回答: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进行观察和描述提问“我们种的植物长得怎么样了?”预设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植物长高了,叶片变多了等,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种植的植物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以及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梳理自己本节课的所得,培养证据意识,同时将课堂所学学以致用,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更有针对性。四、拓展:找一找植物的特别之处1. 借助仙人掌的照片或实物观察,引导学生发下它的叶很小,已经变成了叶刺。2. 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如芭蕉的叶、荷花的叶、含羞草的叶等,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植物有什么显著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有显著特点的植物,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寻找更多独特的植物。教学反思 在一年级科学课程中,《植物观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起始内容。本次教学围绕 “认识植物基本特征、学习简单观察方法” 展开,旨在通过直观体验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课后结合课堂表现、学生作业及反馈,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反思,总结亮点与不足,为后续教学优化提供方向。 一、教学亮点:立足低年级特点,激发观察兴趣 情境化导入,快速聚焦课堂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具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我以 “植物小侦探” 情境导入:展示校园里常见的绿萝、多肉植物实物,提问 “这些植物朋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该怎么发现它们的小秘密?”。实物展示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小侦探” 的角色设定让学生充满探索欲,多数学生能主动举手分享自己的初步发现,如 “有的叶子是圆的,有的是长的”“这个植物厚厚的,摸起来软软的”,顺利开启观察探究环节。 生活化观察,降低认知难度 为避免抽象概念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我将观察对象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课前让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熟悉的植物(如吊兰、太阳花、小番茄苗),课堂上以 “观察自己的植物朋友” 为任务,引导学生用 “看、摸、闻” 等简单方法记录特征。学生在观察自己带来的植物时,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专注力,有的学生认真描述叶子的颜色,有的轻轻触摸茎的粗细,还有的凑近闻花朵的气味。这种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 “科学就在身边”,有效降低了观察学习的难度。 游戏化巩固,强化知识记忆 在知识巩固环节,我设计了 “植物特征配对” 游戏:将植物的叶子、茎、花图片打乱,让学生分组合作,把对应的特征图片贴到正确的植物轮廓上。游戏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小组内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辨认图片,有的负责粘贴,有的负责检查对错。通过游戏,学生不仅巩固了对植物根、茎、叶、花基本特征的认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课堂氛围活跃。 二、教学不足:细节把控不足,差异关注欠缺 观察指导不够精准,部分学生目标模糊 在自主观察环节,我虽提出 “观察植物的样子,记录你发现的特点” 的要求,但未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角度进行更细致的指导。部分学生面对植物不知从何入手,有的只关注叶子颜色,忽略了茎的形态;有的随意触摸植物,未养成有序观察的习惯。此外,我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不够及时,导致部分学生在观察结束后仍无法清晰描述自己的发现,影响了观察任务的完成质量。 教学节奏把控不当,结尾环节略显仓促 由于在小组观察和游戏环节花费了较多时间,我未能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导致最后的总结与拓展环节过于仓促。原本计划通过 “植物生长需要什么” 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布置 “观察植物一周生长变化” 的课后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总结部分仅简单回顾了植物的基本特征,课后任务也未详细说明观察方法和记录要求,学生对课后观察的目的和步骤不够明确,可能影响课后实践的效果。 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分层指导缺失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快速完成观察任务,并主动提出 “为什么有的植物没有花”“植物的根在土里能看到吗” 等问题;而少数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基本观察。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未能充分关注这种差异,未设计分层观察任务或提供个性化指导,导致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学习潜力。(共17张PPT)教科版一年级上册一单元《周围的植物》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它们和我们一起生长同学们!植物有什么特点呢?提出和聚焦问题观察植物的特点选择一株植物,我们一起来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学会观察植物有哪些特点?观察植物的特点观察植物的特点薄荷薄荷的清香能够瞬间点燃人的感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的自然之中。薄荷的外观十分清新,绿色的叶子散发着淡淡的生机,茎部粗壮有力,花朵呈现出淡紫色,散发出独特的芬芳气息。观察植物的特点绿萝是阴性植物,喜散射光,较耐阴。它遇水即活,因顽强的生命力,被称为“生命之花”。观察植物的特点有气味叶子软软的观察植物的特点??蒙眼猜植物游戏我们来做一个猜植物的游戏。做个蒙眼猜植物的游戏。我们应该怎样描述?看外观颜色、形状是什么样的?手感软硬、粗糙程度方面什么样的?气味植物的气味是什么样的?我们种的植物长的怎么样?我的大蒜也长叶子了我们种的植物有什么变化?月季长出了很多小花苞。观察植物的特点仙人掌的特点找一找,仙人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仙人掌的特点沙漠里生长的仙人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看外观:颜色、形状等。手感:软硬、粗糙程度等。仙人掌的特点沙漠里生长的仙人掌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仙人掌的特点同学们!仙人掌可以天天浇水吗?观 察 植 物板书设计颜色、形状是什么样的?软硬、粗糙程度方面什么样的?植物的气味是什么样的?看外观:手感:气味:布置作业我们可以试着种一个盆栽仙人掌,观察一下仙人掌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观察植物》教科版一年级上册.pptx 《观察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