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透镜和视觉 专题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巩固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透镜和视觉 专题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巩固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巩固练习
班级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B. 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
C. 虚像是正立的,实像是倒立的
D. 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图中的( )
A. B. C. D.
3.如图所示,甲同学和乙同学相距2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看对方,乙同学通过透镜刚好能看到甲同学眼睛正立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此时甲同学的眼睛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
B. 若图片中甲同学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乙同学看到的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
C. 甲同学从透镜中看不到乙同学的像
D. 甲同学从透镜中看到乙同学倒立、缩小的像
4.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
透镜 像的性质
甲 倒立、放大的实像
乙 倒立、缩小的实像
丙 正立、放大的虚像
A. B. C. D.
5.近年来流行的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自己手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A. 增大像距 B. 增大像的大小
C. 缩短人到镜头的距离 D. 增大取景范围
6.小明做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一个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_____。
A. B.
C. D.
7.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左边,调节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A. B. C. D.
8.如图所示的是小明通过凸透镜看花朵成放大的像的情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花朵的放大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B. 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
C. 花朵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凸透镜的焦距
D. 若凸透镜适当远离花朵,则花朵的像会变大
9.一种常见的投射灯如图所示,它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个凸透镜,能把投影片ab投射到地面,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 )
A. B.
C. D.
10.如图所示是某学校餐厅人脸识别餐饮消费机。使用人脸识别餐饮消费机时,学生只需要站在机器前约1 m的位置,面对镜头,几秒钟内就可以完成支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脸识别餐饮消费机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2 m
B. 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 人脸识别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 人脸识别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11.某实验兴趣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变大
B. 图甲中蜡烛A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C. 图乙中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大
D. 图乙中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12.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若透镜上停留有一只飞蛾,则()
A. 屏上将有一只飞蛾的像 B. 屏上的像将变得暗些
C. 屏上的像将会变得模糊 D. 屏上的像不会受任何影响
1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成一缩小的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
A. 光屏上能呈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
B. 光屏上能呈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
C. 调节光屏远离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D. 调节光屏移近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14.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A.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B.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C.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1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4 cm
B. 当u=15 cm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 当u=30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16.人脸识别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典型代表,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刷脸时,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所用镜头焦距为8 cm,则此时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个凸透镜,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光源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的像。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18.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现把蜡烛放在距此凸透镜35 cm处,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
19.光电鼠标的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鼠标垫,反射后经凸透镜再进入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图中光学感应器、凸透镜、发光二极管等组件固定在鼠标内。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__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光线通过透镜时发生__________(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
(2)若成像透镜距鼠标垫7 mm,光学感应器距成像透镜3 mm,则在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20.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和D四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放在______(填字母)点时,光屏上不会出现像。
(2)如果把蜡烛从B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像的大小变______。
(3)蜡烛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移动时,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也移动,设蜡烛移动的速度为,其像移动的速度为,则与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应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方。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f______(填“>”“<”或“=”)L,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____________(用、L表示)。
2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环境应该______(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图甲中,凸透镜、发光的小灯泡位置固定,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3)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4)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___(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才能找到像。
(5)图乙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5cm刻度线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光屏的位置位于______cm刻度线之间。
(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突然,一只飞虫落到了凸透镜表面,则光屏上出现______。
A.飞虫的像 B.飞虫的影子 C.仍是烛焰的像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3.如图所示,a、b、c是点光源M发出的三条光线经焦距为3 cm的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O为光心,M′是点光源M的像。请你利用凸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作用,找出光源M并完成光路图。
第1页,共7页【答案】
1. C 2. B 3. D 4. B 5. D 6. A 7. D
8. B 9. B 10. D 11. B 12. B 13. B 14. B
15. D
16. 缩小大于 16 cm
17. 倒立缩小
18. 15.0 缩小
19. (1)漫反射折射
(2)倒立 缩小 实
20. (1)A (2)小 小 (3)
21. (1)同一高度( 3)倒立上( 3)缩小
(4)<
22. (1)较暗( 2)10.0 (3)放大( 4)右
(5)缩小 60~70 (6)C
23. 如图
第1页,共1页
凸透镜
M
a
8
6
4
2
6
8
cm
主光轴
C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