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语文统编版(2024)7年级上册《狼》选择题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奔倚(qí) 目似瞑(míng)B.苫蔽(shàn) 少时(shào) 诱敌(yòu) 意暇甚(xiá)C.并驱(qū) 弛担(chí) 尻尾(kāo) 狡黠(xiá)D.眈眈(dān) 积薪(xīn) 假寐(mèi) 顷刻(qīng)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屠/自后/断其股 B.其/一犬/坐于/前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缀行甚远(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屠乃奔倚其下(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5.加粗词词性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犬坐于前 前狼B.以攻其后 自后断其股C.久之 毙之D.意将隧入 身已半入6.请选出与“亦毙之”中“之”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复投之 B.久之C.又数刀毙之 D.禽兽之变诈7、为下面的句子选出正确的译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A.前面的狼假睡,后面的狼引诱敌人。B.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原来是用这个方法迷惑敌方。C.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用盖子引诱敌人。D.前面的狼悟出假睡是为了诱惑敌人。8.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9、填空(1)写前狼假装睡觉的神态的句子是: 。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综合性学习。狼是我们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题目。(1)关于狼的故事有很多,请根据下面的图片写出相应的故事名称。《 》 (2)下面是一篇有关狼的寓言故事,请说说你读后得到的启示。 有一天,野驴的脚被刺扎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十分痛苦。一只狼见到了受伤的野驴,想要吃掉这唾手可得的猎物。野驴请求狼说:“你帮我拔出脚上的刺再吃我,免得扎伤喉咙。”狼用牙齿把刺拔出来,野驴的脚不再疼了,顿时,它的脚有了力气,便一脚踢死了狼,逃到别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3)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四个来。 关于狼的成语在感彩上有什么相似点 阅读理解(一)阅读课内文言文节选,回答问题。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炀,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日似瞑,意取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请教。1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场主\积薪其中C.其\一犬坐于前 D.乃悟\前狼假寐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顾( )(2)止( ) (3)寐(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两狼之并驱如教”。14.选文的故事情节:惧狼→( ) →( )15.理解选文内容,具体说说文中是如何刻画屠户的机智?(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蒲松龄《狼》)【乙】赵简子猎于中山①。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援弓发矢,狼失声而逋②。简子驱车逐之。时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③。策蹇驴④,囊图书,夙行失道。狼至,引首顾曰:“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先生之恩,生⑤死而肉⑥骨也”。先生如其指⑦,纳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简子去已远,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遂奋爪以向先生。 (节选自《中山狼传》)注:①中山:今河北省定县一带。②逋(bū):逃。③干仕:求官做。④蹇:跛足,这里指行动迟缓。⑤生:用作动词,使……活。⑥肉:用作动词,使……长肉。⑦如其指:依照它的意思。16、 请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适为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1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1)止有剩骨 (2)一狼洞其中(3)引首顾曰 (4)亦终必亡而已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有狼当道,人立而啼。19、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狼的主要特点。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细柳(节选)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柳少慧,解文字。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但有问名①者,必求一亲窥其人。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②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③焉。既醮④,夫妇甚得。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福年十岁,始学为文。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谯诃⑤不改,而顽冥如故。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面壁,置不闻。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残秋向尽,休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女不听。邻妪怂恿之,始纳焉。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勤身锐虑, 大异往昔,三年游泮⑦。(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④醮(jiào):嫁。⑤谯诃:责备呵斥。⑥宥(yòu):宽恕。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2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3处)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2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未尝言人臧否( )(2)辄亡去从牧儿遨( )(3)数日,苦之( )(4)哀求邻媪往白母( )2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其飘枭可爱/今以蒋氏观之B.福不堪其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便更若衣/曾不若孀妻弱子D.不然,早复去/父利其然也2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柳”不是文中细柳娘的本名,而是因其身姿婀娜被戏称为“细柳”。B.细柳追求婚姻自主,但终因无合适人选只好听命于父母。C.长福不愿读书,被细柳打发去跟仆人一起劳作,吃穿用度和仆人一样。D.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以至于乡里乡亲有诸多非议。24.长福的成长经历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从下面选出最适宜的一项( )A.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参考答案C 2.B3.(1)连接、紧跟。(2)原来。(3)跑过去倚靠。(4)一会儿。(5)想要,打算。(6)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4.C 5.D 6.C 7.B 8.D9、(1)目似瞑,意暇甚(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0、(1)东郭先生和狼(2)示例:弱者只要运用智慧,是有办法战胜强者的。(3)示例: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4)关于狼的成语大多为贬义词。11.C l2.(1)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2)通“只”,只是 (3)睡,瞌睡13.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他) 14.御狼 杀狼 15.文章要是通过屠户的动作来表现其机智。“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16、适为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17、(1)仅,只(2)名词作动词,挖洞(3)看(4)死、死亡18、(1)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2)有只狼在道上,象人一样站在那号叫。19、狡猾(黠)忘恩负义20.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21.(1)好坏(2)逃跑,逃学(3)对……感到苦(4)禀报 告诉 对……说22.D23.D24.A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