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小升初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36分)活动一:节前动员,做好活动准备。1.(11分)请帮王晓晖同学完成活动导语。 当我们yǎng wàng 星空,sī xù 便不由自主地piāo xiàng 那深邃而神秘的宇宙。它仿佛是一幅cǎi huì 的长卷,yùn cáng 着无尽的美丽。星系是宇宙的基本单元,它们像是一座座璀璨的dǎo yǔ ,piāo fú 在hào hàn wú yín 的宇宙长河中。太阳在广袤的太空中,也不过是一粒微小但耀眼的火花……宇宙中有无穷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探索吧!①根据拼音写词语。②导语中“广袤”“深邃”的近义词是 A.广泛 高深B.广博 深入C.广漠 深厚D.广阔 深奥二、活动二:大力宣传,营造活动氛围。2.(2分)航天科技节现场需要张贴标语,你认为最贴切的一条是( )A.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B.生活多姿多彩 科技无处不在C.乘神舟登天宫 圆科技问天梦D.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3.(2分)李涛同学负责制作此次活动的海报,他想用“筋肉丰满、浑厚有力”的颜体打印,下面作品中颜真卿的作品是( )A. B.C.4.(2分)选好字体,李涛打算选取一句名言激励大家学习航天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三、活动三:走进航天,重温“天宫课堂”。5.(7分) 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了。在奇妙“乒乓球”实验中,桂海潮拿着乒乓球拍去触碰空中的水球,水球没有破裂而是粘在球拍上。朱杨柱拿出了包裹着干毛巾的乒乓球拍,轻轻一碰,水球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开了。朱杨柱告诉大家:除了表面张力使水球不容易破裂之外,毛巾表面还布满了疏水的微绒毛,有很好的疏水性能。生活中常见的冲锋衣、速干衣等面料都使用了类似的工艺。(1)由这个事例你得出的结论是: (2)酷爱航天科技的陈阳观看了“天宫课堂”后,心情特别激动,回家的路上他发现身边的事物跟平常都不一样了。请用几句话写一写他看到花、鸟、树叶的心情。陈阳:走在回家的路上, 四、活动四:空中望“物”,书写形、理、情真。6.(2分)物有形。在杨万里眼中,“ ,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铺展,青翠碧绿;在苏轼看来“ ,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荷叶枯萎。7.(6分)物有理。①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②一儿曰:“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8.(4分)物有情。“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诗人王观把山、水写得有情有义,将胸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文学家黄庭坚将春拟人化,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五、阅读理解(34分)活动五:了解航天,探索未知世界。9.(13分)阅读。 【材料一】空间站作为太空探索的重要平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这里进行的各种实验和观测有助于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研究。中国空间站的名字叫“天宫”,是我国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天宫”整体呈“T”字构型,由核心舱、实验舱Ⅰ、实验舱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五个模块组成。核心舱命名为“天河”,两个实验舱分别命名为“问天”“梦天”。命名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既注重了单个名称的内涵,又保持了全套名称的系统性、协调性和互补性。核心舱居中,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其中核心舱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两个实验舱分别用于生物、材料、基础物理等方面的科学实验。 【材料二】“天宫”也叫“紫薇宫”,是我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它是我们关于宫阙最美好的想象——静谧、安宁、和谐。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天宫的描写,比如《西游记》中的“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白居易的诗歌《早春独登天宫阁》中的“天宫日暖阁门开,独上迎春饮一杯”。 【材料三】2015年有探测器对冥王星进行了探测,科学家发现: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它上面的冰比钢铁还要坚硬。冥王星距离太阳约50亿千米, 其表面温度极低,约为零下240摄氏度。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冰的硬度大大提高了。另外,冥王星上的冰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普遍的水冰。科学家们通过对冥王星表面成分的分析发现:冥王星上的冰主要由氮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挥发性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在极低温度下形成的冰,结构非常稳定且紧密,因此硬度非常高。人们对冥王星的研究没有停止过,2020年6月有天文学家报告,冥王星首次形成时可能存在内部海洋的证据……(1)如图“天宫”的示意图,请根据【材料一】,将表示结构名称的序号填写在下图相应的方框内。①核心舱 ②实验舱Ⅰ ③实验舱Ⅱ ④载人飞船 ⑤货运飞船(2)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颇具中国特色,请联系【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写出对这个命名的理解。(3)【材料三】括号里应填的合适关联词是: 。(4)【材料三】画横线句子中的“约”字能否去掉,为什么?(5)结合【材料一】【材料三】,请就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谈谈感受。六、活动六:阅读故事,感悟航天情怀。10.(21分)阅读。我国首枚核导弹成功发射 1966年10月27日上午9时10秒,我国第一枚核导弹从甘肃酒泉发射基地发射升空。在飞行了9分14秒后爆炸成功,我国从此拥有了核导弹。 那年那日那时,当罗布泊上空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人们并不知道,在距离发射台仅100多米远的地下控制室内,有7名官兵正经历着一场“生死考验”。倘若发射失败,他们将全部牺牲在这个几平方米的地下室。 他们7人是谁?40年后,这个谜团才慢慢解开,他们是第一试验部政委高震亚、参谋长王世成、发射二中队队长颜振清、技术助理员张其彬、加注技师刘启泉、控制台操作手佟连捷和徐虹。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如今,“七勇士”中70多岁高龄的徐虹老人,回忆起当年执行任务的场景,仍然满怀激动:“那天上午7时40分,经指挥部批准进入地下控制室,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聂荣臻元帅前来接见他们。当时尚未入党的徐虹哽咽道:“如果我牺牲了,请组织追认我为党员,并把我的全部津贴作为党费上交。” “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呼啸的烈风中,7名同志吼出的誓言,在戈壁大漠上空久久回荡…… “地下控制室完全密闭,呼吸十分困难,”徐虹身体本来就不好,连饭都吃不下口。佟连捷已经连续几天拉肚子,面色蜡黄。此时,大家完全顾不上这些,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每一个操作动作上。 8时45分,发射进入15分钟准备阶段。王世成和颜振清到阵地上进行了最后一遍检查,又迅速返回控制室。 高震亚是7人中职务最高、年龄最大的,他冷静地作临射前再动员:“就是出了天大的事,也要顶住,争取最后的胜利,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此刻,距离发射时间只剩七八分钟,时间开始变得漫长而胶着。大家激动又紧张,一遍遍轮流检查着设备状态。 9时10秒,随着王世成“点火”口令的下达,佟连捷果断按下发射按钮。霎时,一声巨响,核导弹喷着浓烈的火焰,腾空而起。地下控制室却变得异常安静,大家凝神屏息,周围空气似乎凝固了。 9时9分,弹着区传来激动人心的声音:“核弹头在靶心上空预定高度爆炸,试验成功□”霎时,小小的地下控制室沸腾了。7人热泪盈眶,握手拥抱、振臂高呼:“成功了!胜利了!”颜振清迅速拆下点火接线板,用钢针在上面刻下了一行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字:“核导弹于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九时在五十号场地发射成功!”“七勇士”从地下控制室爬了出来…… 1966年10月27日,我国核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震惊世界!(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请在文中方框处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3)文中画“ ”语句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你从文中画“ ”语句中的“吼”字,体会到了什么?(5)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文章的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七、习作展示(30分)11.(30分) 航天科技发展迅速,未来无法估量,想象一下,有一天你登上了月球、冥王星或宇宙中的某一个星球,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放飞想象,让你的故事把读者带进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吧。 要求:题目自拟,把想象神奇的地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小题)题号 2 3 4答案 C A D一、积累运用(36分)活动一:节前动员,做好活动准备。1.(11分)请帮王晓晖同学完成活动导语。 当我们yǎng wàng 仰望 星空,sī xù 思绪 便不由自主地piāo xiàng 飘向 那深邃而神秘的宇宙。它仿佛是一幅cǎi huì 彩绘 的长卷,yùn cáng 蕴藏 着无尽的美丽。星系是宇宙的基本单元,它们像是一座座璀璨的dǎo yǔ 岛屿 ,piāo fú 漂浮 在hào hàn wú yín 浩瀚无垠 的宇宙长河中。太阳在广袤的太空中,也不过是一粒微小但耀眼的火花……宇宙中有无穷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探索吧!①根据拼音写词语。②导语中“广袤”“深邃”的近义词是 D A.广泛 高深B.广博 深入C.广漠 深厚D.广阔 深奥【解答】①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②广袤:广阔。深邃:深奥。故答案为:①仰望 思绪 飘向 彩绘 蕴藏 岛屿 漂浮 浩瀚无垠;②D。二、活动二:大力宣传,营造活动氛围。2.(2分)航天科技节现场需要张贴标语,你认为最贴切的一条是( )A.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B.生活多姿多彩 科技无处不在C.乘神舟登天宫 圆科技问天梦D.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解答】A、不贴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的是不断革新、追求进步的精神,是比较宽泛的创新理念,没有直接体现“航天科技”的专属特点,所以不符合。B、不贴切。“生活多姿多彩 科技无处不在”说的是科技在生活里的普遍存在,没有聚焦到“航天”这一特定的科技领域,针对性不强,不符合要求。C、贴切。“乘神舟登天宫 圆科技问天梦”中“神舟”“天宫”都是我国航天领域的核心元素,“问天梦”也契合航天探索宇宙、追求科技梦想的主题,和“航天科技节”的主题高度匹配,是最贴切的。D、不贴切。“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表达的是不要觉得自己行动早,还有比自己更早的人,和航天科技毫无关联,不符合题意。故选:C。3.(2分)李涛同学负责制作此次活动的海报,他想用“筋肉丰满、浑厚有力”的颜体打印,下面作品中颜真卿的作品是( )A. B.C.【解答】颜真卿的书法(“颜体”)以楷书为代表,风格特点是“筋肉丰满、浑厚有力”,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结构方正茂密,气势雄浑大气。A.是,字体为楷书,笔画粗壮饱满,结构端庄稳重,整体呈现“浑厚有力、筋肉丰满”的视觉效果,符合颜体特征。B.不是,从字体流畅度、笔画连贯性判断,更接近行书风格(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类行书,风格飘逸灵动,与颜体楷书的浑厚端庄差异明显)。C.不是,风格不具备颜体“横轻竖重、雄浑饱满”的典型特征(比如可能是柳体或其他书家风格),排除。故选:A。4.(2分)选好字体,李涛打算选取一句名言激励大家学习航天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解答】A.不合适,“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的声音,强调的是实践出真知,与航天精神和爱国热情无关。B.不合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的是一种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和航天精神、爱国热情没有直接联系。C.不合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的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主要体现的是变革的思想,与题目要求不符。D.合适,“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航天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弘扬航天精神能激发爱国热情,符合题意。故选:D。三、活动三:走进航天,重温“天宫课堂”。5.(7分) 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了。在奇妙“乒乓球”实验中,桂海潮拿着乒乓球拍去触碰空中的水球,水球没有破裂而是粘在球拍上。朱杨柱拿出了包裹着干毛巾的乒乓球拍,轻轻一碰,水球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开了。朱杨柱告诉大家:除了表面张力使水球不容易破裂之外,毛巾表面还布满了疏水的微绒毛,有很好的疏水性能。生活中常见的冲锋衣、速干衣等面料都使用了类似的工艺。(1)由这个事例你得出的结论是: “天宫课堂”的实验展现了航天科技中的物理知识,且这些知识能应用到生活,体现航天科技与生活的关联,也说明科学知识可从航天实验中获取并指导生活。 (2)酷爱航天科技的陈阳观看了“天宫课堂”后,心情特别激动,回家的路上他发现身边的事物跟平常都不一样了。请用几句话写一写他看到花、鸟、树叶的心情。陈阳:走在回家的路上, 路边的小花好像在对我笑,每一片花瓣都闪着航天的光;小鸟叽叽喳喳,像是在分享“天宫课堂”的奇妙;就连飘落的树叶,都像水球一样轻盈,带着宇宙的浪漫。我满心都是激动,看什么都像在航天世界里漫游!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阅读语段可知,从实验(水球与球拍互动)→原理(表面张力、疏水性能)→生活应用(冲锋衣等面料)可知,航天科技含科学知识,且可转化为生活应用,即语段的结论。(2)考查扩展写话。紧扣“激动心情+航天联想”,把花、鸟、树叶与“天宫课堂”感受融合(如小花闪航天光、树叶像水球),用比喻、拟人体现“万物因航天激动而变美”的心境,贴合“心情特别激动,看事物不一样”的要求。故答案为:(1)“天宫课堂”的实验展现了航天科技中的物理知识,且这些知识能应用到生活,体现航天科技与生活的关联,也说明科学知识可从航天实验中获取并指导生活。(2)路边的小花好像在对我笑,每一片花瓣都闪着航天的光;小鸟叽叽喳喳,像是在分享“天宫课堂”的奇妙;就连飘落的树叶,都像水球一样轻盈,带着宇宙的浪漫。我满心都是激动,看什么都像在航天世界里漫游!四、活动四:空中望“物”,书写形、理、情真。6.(2分)物有形。在杨万里眼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铺展,青翠碧绿;在苏轼看来“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荷叶枯萎。【解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故答案为:接天莲叶无穷碧 荷尽已无擎雨盖7.(6分)物有理。①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②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 ,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 , 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解答】①出自《杨氏之子》。②出自《两小儿辩日》。故答案为:①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8.(4分)物有情。“ 水是眼波横 ,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诗人王观把山、水写得有情有义,将胸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归何处 ?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文学家黄庭坚将春拟人化,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解答】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新》。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故答案为: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五、阅读理解(34分)活动五:了解航天,探索未知世界。9.(13分)阅读。 【材料一】空间站作为太空探索的重要平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这里进行的各种实验和观测有助于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研究。中国空间站的名字叫“天宫”,是我国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天宫”整体呈“T”字构型,由核心舱、实验舱Ⅰ、实验舱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五个模块组成。核心舱命名为“天河”,两个实验舱分别命名为“问天”“梦天”。命名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既注重了单个名称的内涵,又保持了全套名称的系统性、协调性和互补性。核心舱居中,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其中核心舱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两个实验舱分别用于生物、材料、基础物理等方面的科学实验。 【材料二】“天宫”也叫“紫薇宫”,是我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它是我们关于宫阙最美好的想象——静谧、安宁、和谐。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天宫的描写,比如《西游记》中的“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白居易的诗歌《早春独登天宫阁》中的“天宫日暖阁门开,独上迎春饮一杯”。 【材料三】2015年有探测器对冥王星进行了探测,科学家发现: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它上面的冰比钢铁还要坚硬。冥王星距离太阳约50亿千米, 所以 其表面温度极低,约为零下240摄氏度。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冰的硬度大大提高了。另外,冥王星上的冰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普遍的水冰。科学家们通过对冥王星表面成分的分析发现:冥王星上的冰主要由氮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挥发性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在极低温度下形成的冰,结构非常稳定且紧密,因此硬度非常高。人们对冥王星的研究没有停止过,2020年6月有天文学家报告,冥王星首次形成时可能存在内部海洋的证据……(1)如图“天宫”的示意图,请根据【材料一】,将表示结构名称的序号填写在下图相应的方框内。①核心舱 ②实验舱Ⅰ ③实验舱Ⅱ ④载人飞船 ⑤货运飞船(2)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颇具中国特色,请联系【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写出对这个命名的理解。(3)【材料三】括号里应填的合适关联词是: 所以 。(4)【材料三】画横线句子中的“约”字能否去掉,为什么?(5)结合【材料一】【材料三】,请就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谈谈感受。【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天宫’整体呈‘T’字构型,由核心舱、实验舱Ⅰ、实验舱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五个模块组成。核心舱命名为‘天河’,两个实验舱分别命名为‘问天’‘梦天’”“核心舱居中,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可知,图中间的一节为①核心舱;核心舱左、右两边分别为②实验舱I(问天)和③实验舱II(梦天);核心舱上方为④载人飞船(神舟);核心舱下方为⑤货运飞船(天舟)。(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中国空间站的名字叫‘天宫’,是我国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核心舱命名为‘天河’,两个实验舱分别命名为‘问天’‘梦天’。命名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既注重了单个名称的内涵,又保持了全套名称的系统性、协调性和互补性”“‘天宫’也叫‘紫薇宫’,是我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它是我们关于宫阙最美好的想象——静谧、安宁、和谐。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天宫的描写”可以概括出对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的理解:这个名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天宫”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它代表着静谧、安宁、和谐的美好意境,与空间站作为人类探索太空、追求科学真理的和平目的相契合。其次,“天宫”的命名也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特色,即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3)考查关联词。前一句“冥王星距离太阳约50亿千米”描述了一个事实,即冥王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后一句“其表面温度极低,约为零下240摄氏度”则是基于前一句的事实所得出的结果。这里存在一个明确的因果关系,即因为冥王星距离太阳远,所以其表面温度极低。(4)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结合“约”的意思及在句子中的作用来写即可。示例:不能去掉“约”字,因为它表示冥王星距离太阳的大致距离,是一个估计值,如果去掉则变成了确切值,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考查开放探究。结合材料内容及自己的知识积累来写即可。示例: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命名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创新精神和对宇宙探索的不懈追求。通过对太空的探索,人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同时,太空探索也需要我们保持敬畏之心,尊重自然规律,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更好地利用太空资源,造福人类。故答案为:(1)②①;(2)这个名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天宫”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它代表着静谧、安宁、和谐的美好意境,与空间站作为人类探索太空、追求科学真理的和平目的相契合。其次,“天宫”的命名也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特色,即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3)所以;(4)不能去掉“约”字,因为它表示冥王星距离太阳的大致距离,是一个估计值,如果去掉则变成了确切值,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命名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创新精神和对宇宙探索的不懈追求。通过对太空的探索,人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同时,太空探索也需要我们保持敬畏之心,尊重自然规律,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更好地利用太空资源,造福人类。六、活动六:阅读故事,感悟航天情怀。10.(21分)阅读。我国首枚核导弹成功发射 1966年10月27日上午9时10秒,我国第一枚核导弹从甘肃酒泉发射基地发射升空。在飞行了9分14秒后爆炸成功,我国从此拥有了核导弹。 那年那日那时,当罗布泊上空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人们并不知道,在距离发射台仅100多米远的地下控制室内,有7名官兵正经历着一场“生死考验”。倘若发射失败,他们将全部牺牲在这个几平方米的地下室。 他们7人是谁?40年后,这个谜团才慢慢解开,他们是第一试验部政委高震亚、参谋长王世成、发射二中队队长颜振清、技术助理员张其彬、加注技师刘启泉、控制台操作手佟连捷和徐虹。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如今,“七勇士”中70多岁高龄的徐虹老人,回忆起当年执行任务的场景,仍然满怀激动:“那天上午7时40分,经指挥部批准进入地下控制室,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聂荣臻元帅前来接见他们。当时尚未入党的徐虹哽咽道:“如果我牺牲了,请组织追认我为党员,并把我的全部津贴作为党费上交。” “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呼啸的烈风中,7名同志吼出的誓言,在戈壁大漠上空久久回荡…… “地下控制室完全密闭,呼吸十分困难,”徐虹身体本来就不好,连饭都吃不下口。佟连捷已经连续几天拉肚子,面色蜡黄。此时,大家完全顾不上这些,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每一个操作动作上。 8时45分,发射进入15分钟准备阶段。王世成和颜振清到阵地上进行了最后一遍检查,又迅速返回控制室。 高震亚是7人中职务最高、年龄最大的,他冷静地作临射前再动员:“就是出了天大的事,也要顶住,争取最后的胜利,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此刻,距离发射时间只剩七八分钟,时间开始变得漫长而胶着。大家激动又紧张,一遍遍轮流检查着设备状态。 9时10秒,随着王世成“点火”口令的下达,佟连捷果断按下发射按钮。霎时,一声巨响,核导弹喷着浓烈的火焰,腾空而起。地下控制室却变得异常安静,大家凝神屏息,周围空气似乎凝固了。 9时9分,弹着区传来激动人心的声音:“核弹头在靶心上空预定高度爆炸,试验成功□”霎时,小小的地下控制室沸腾了。7人热泪盈眶,握手拥抱、振臂高呼:“成功了!胜利了!”颜振清迅速拆下点火接线板,用钢针在上面刻下了一行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字:“核导弹于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九时在五十号场地发射成功!”“七勇士”从地下控制室爬了出来…… 1966年10月27日,我国核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震惊世界!(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请在文中方框处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3)文中画“ ”语句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你从文中画“ ”语句中的“吼”字,体会到了什么?(5)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文章的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阅读文章可知,时间(1966年10月27日)、事件(核导弹发射)、人物(7名地下控制室官兵)、核心行为(冒着牺牲风险操作)、结果(发射成功)、深层内涵(隐姓埋名的奉献精神)。据此概括即可。(2)考查标点符号。先看语句性质(陈述、感叹、引用),再结合语境情感选标点。结合“9时9分,弹着区传来激动人心的声音:‘核弹头在靶心上空预定高度爆炸,试验成功□’”可知,此处需要用感叹号体现一种激动的心情。(3)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结合“霎时,一声巨响,核导弹喷着浓烈的火焰,腾空而起。地下控制室却变得异常安静,大家凝神屏息,周围空气似乎凝固了”可知,内容上:“巨响、火焰、腾空”还原发射的震撼场景;“安静、凝神屏息”对比突出官兵的紧张与专注。结构上:为后文“成功后的沸腾”作铺垫,形成“紧张——振奋”的情感落差。删去后,场景会“扁平”,人物精神(无畏奉献)也少了具体情境的支撑,文章感染力大减。(4)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结合“‘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呼啸的烈风中,7名同志吼出的誓言,在戈壁大漠上空久久回荡……”可知,“吼”是大声、用力地喊,是“七勇士”精神的浓缩符号,他们知道发射失败就会牺牲,但依然喊出“死就死在阵地上”,这个字把“爱国奉献”从“默默付出”推向“壮烈宣誓”,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信仰的力量。(5)考查叙述顺序。叙述顺序是顺叙:按时间线“发射前——发射中——发射后”。好处:让事件逻辑清晰,读者能跟着时间线,逐步理解“七勇士如何完成任务”。情感递进自然:从“准备时的悲壮”到“发射时的紧张”,再到“成功后的振奋”,顺叙能让读者沉浸式体验这种情感变化。核导弹发射是严肃且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顺叙能体现其真实性与庄重感,若用插叙、倒叙,会打乱“事件的完整性”,弱化“爱国奉献精神”的传承感(从准备到成功的完整过程,本身就是精神的体现)。(6)考查句段作用。阅读文章可知,开头提“核导弹成功发射”,结尾强调“圆满成功,震惊世界”,是首尾呼应。好处:结构上:让文章结构完整,读者有“始有终”的阅读感。内容上:反复强调“成功”,突出核导弹发射的 历史意义,也侧面烘托“七勇士”奉献的价值(他们的付出让国家扬威)。首尾呼应是“主题的回声”,文章核心是“爱国奉献让国家强大”,开头点事件,结尾强化“成功的影响”,让“七勇士的精神”与“国家荣耀”深度绑定,加深读者印象。(7)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阅读文章,结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可知,“干惊天动地事”指7勇士参与核导弹发射,这是关乎国家尊严与安全的大事,足以“惊天动地”。“做隐姓埋名人”指他们长期不被知晓,默默承担风险,甚至做好了“牺牲后不被记住”的准备,体现无私与淡泊。结合文章,这句话是“七勇士精神”的凝练:为国家干大事,却甘愿隐于幕后,把个人名利献给国家,这是最高级的爱国与奉献。这句话是文章的“精神内核”,7勇士的所有行为(冒死操作、隐姓埋名)都围绕它展开,理解这句话,才能真正读懂“爱国奉献不图回报”的深刻含义,让文章从“事件叙述”升华为“精神传承”。故答案为:(1)1966年10月27日,我国首枚核导弹在甘肃酒泉发射,地下控制室7名官兵(高震亚等)冒着牺牲风险,精准操作确保发射成功,最终核导弹试验圆满成功,事后“七勇士”事迹才被知晓,展现他们隐姓埋名、奉献爱国的精神。(2)9时9分,弹着区传来激动人心的声音:“核弹头在靶心上空预定高度爆炸,试验成功!”(3)不能删。这部分用环境描写+氛围渲染,“巨响、火焰、腾空”体现发射震撼,“安静、凝神屏息”对比突出官兵紧张专注,删去则失去“发射现场的紧张感与仪式感”,无法烘托人物奉献精神,故不能删。(4)“吼”字体现7名官兵坚定、悲壮、无畏的决心,把“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的誓言喊出力量,凸显他们为国家甘愿牺牲、与导弹共命运的爱国奉献精神,情感强烈而震撼。(5)顺叙。好处:清晰呈现核导弹发射“从准备到成功”的完整过程,让读者跟随时间线,逐步感受“七勇士”操作的紧张、成功的振奋,逻辑连贯,突出事件的真实性与感染力。(6)首尾呼应。开头提“我国首枚核导弹成功发射”,结尾强调“试验圆满成功,震惊世界”,好处是:①结构完整,让文章“有始有终”;②强化主题,突出核导弹发射的意义与“七勇士”贡献,加深读者印象,凸显爱国奉献精神的价值。(7)文中7名官兵“干的事”是参与核导弹发射(惊天动地,关乎国家尊严与安全);“做的人”是长期隐姓埋名,事后40年才被知晓(默默奉献,不求名利)。这体现他们爱国、担当、无私的精神,为国家重大事业甘愿牺牲个人名利,默默付出,是对“大国重器背后无名英雄”的生动诠释。七、习作展示(30分)11.(30分) 航天科技发展迅速,未来无法估量,想象一下,有一天你登上了月球、冥王星或宇宙中的某一个星球,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放飞想象,让你的故事把读者带进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吧。 要求:题目自拟,把想象神奇的地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解答】范文:冥王星奇遇2100年,航天科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有幸成为首批登上冥王星的宇航员。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我乘坐着“星际号”飞船,穿越浩瀚宇宙,朝着冥王星进发。当飞船稳稳降落在冥王星表面,我迫不及待地走出舱门。眼前的景象震撼无比:天空呈现出神秘的深蓝色,地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层,闪烁着幽冷的光。远处矗立着巨大的冰火山,仿佛随时都会喷发。我小心翼翼地在冥王星上行走,突然,一群外形奇特的生物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它们身体呈半透明状,有着六条细长的腿和一对发光的眼睛,在冰层上轻盈地滑行。我紧张极了,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探测器。就在这时,其中一个生物缓缓向我靠近,它发出一种柔和的波动,我的翻译器将其转化为语言:“欢迎来到冥王星,远方的朋友。”我惊讶不已,没想到它们竟如此友好。我跟着它们来到了它们的城市,那是一座建在冰层之下的城市,到处都是由奇异晶体构建的建筑,散发着五彩的光芒。它们向我展示了它们先进的科技,比如利用冥王星的极寒能量进行发电,还有能瞬间治愈伤口的神奇药剂。在交流中,我了解到它们一直渴望与其他星球的生命建立联系,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我兴奋地与它们分享了地球上的文化和科技。离开冥王星时,我心中充满了不舍。这次冥王星之旅,让我看到了宇宙的神奇与多元,也让我坚信,未来人类与外星生命的交流合作将开启全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