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小升初语文试卷(B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小升初语文试卷(B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小升初语文试卷(B卷)
一、任务一重拾时光的美好瞬间。经典传诵活动中,我们展示风采。(16分)
1.(6分)联系上下文,写出上面段落中用拼音表示的词语,书写工整。
一次次的活动向我们zhèng shí    了,自信可以克服kǒng jù    。就像那次诗词比拼,我们组按主题zhěng lǐ    古诗,记得又多又牢。比赛时,我们充满自信,在因没有kòng zhì    好抢答器陷入困境时,大家也没有露出jīng huáng    的神色,而是及时调整挽回jú shì    。
2.(8分)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诗句。
(1)中秋节的夜晚,明月高挂,诗人们的思念之情也随着月光流淌,比如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写道:    ,    。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因与“留”音相近,因此常出现在送别诗中,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3)郑燮在《竹石》中表明自己在经历无数磨难之后依然刚正不阿的诗句是:    ,    。像这样将事物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诗还有很多,如诗人    的《    》中的诗句:    ,    。
二、选择题。
3.(2分)古代书法家的艺术风格常与其人格追求相通,如赵孟頫的书法圆润清秀、柔美流畅,体现了他对平和、文雅气质的追求。下列作品是赵孟頫的一项是(  )
A. B.
C. D.
二、辩论赛中,我们激情澎湃。(9分)
4.(2分)在“小学生在学习中应不应该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的辩论中,大家用了很多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下面材料能证明“小学生不应该使用AI工具”的一项是(  )
A.AI机器人能回答学生常见问题,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B.AI工具可以评估朗读的流利程度,纠正发音,尤其是在英语口语练习中。
C.据调查,运用AI工具后,作文中有真情实感的个性化表达减少了一半。
D.某同学借助AI音乐创作软件,把诗词创作成歌曲,边唱歌边记诗歌。
三、解答题。
5.(2分)小晴用习作修改的经历来证明人工智能对学习的帮助,比如下面这段话,AI指出可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让语言更丰富。你来帮小晴写一写吧!
在本次校园科技节上,小林凭借新颖的人工智能创意方案在发明竞赛中独占鳌头,在机器人编程挑战中喜获金牌,在科普知识问答环节    ,综合评定时更是    ,成为当之无愧的全能冠军。
6.(3分)你认为小学生应不应该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进行学习呢?结合具体的事例表明你的观点。
   
四、选择题。
7.(2分)有同学认为我们应该接受时代变革,善于运用新的学习方式,下列名言不能增强这一观点的说服力的一项是(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三、演讲比赛中,我们绽放光彩。(5分)
8.(2分)雅丹是演讲高手,下面是她的《致我的童年伙伴》演讲稿中的句子,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呢?
①接力赛上,你以火箭发射的速度,眨眼间就掠过了整个操场,你冲过终点线的风,直接把裁判老师的记分牌卷到了外太空!
②你是和我分享零食的好友,是互相学习的密友,是谈天说地的挚友。
我发现这些句子的特点是:   
9.(3分)在《再见,我的小学》演讲活动中,你的演讲稿会写什么呢?请展示其中的一小段:围绕一个关键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想法。要求:①用上适当的古诗、名言;②再用上一种其他的修辞手法。
关键词:   
   
四、任务二感恩校园的丰富滋养接下来我们将踏上阅读之旅,去品味那些曾温暖人心的故事,去表达我们对校园深深的眷恋与感恩之情。
10.(5分)整本书阅读。
(1)《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劳作生息,最终得以生存,请补充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的关键情节。
(2)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的具体内容,从鲁滨逊的性格特点、生存能力、精神品质等方面对他进行评价。至少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评价,有理有据,语言清晰流畅。
   
11.(6分)文言文阅读。
父善游
有过于①江上者,见人方②引③婴儿④而欲⑤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⑥遽⑦善游哉?
注释:①于:从,在。②方:正在,正要。③引:拉,牵。④婴儿:儿童,幼儿。⑤欲:想要。⑥岂:难道。⑦遽(jù):就。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故:   
善游: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3)“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要表达的意思是   
A.父善游,其子善游。
B.父善游,其子定不善游。
C.父善游,其子不一定善游。
D.父不善游,其子定不善游。
12.(16分)现代文阅读。
画黑板报
看着照片上被颜料染花的小手和伙伴们的笑脸,在小学时画黑板报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
第一次画黑板报的心情就像一颗怪味豆。一开始,我心里是喜滋滋的,能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哪能不高兴呢?可没过多久,酸味和涩味就悄悄爬上心头。
首先是课间,别人在操场上追逐打闹,在树荫下聊天说笑,我却在黑板前站着写写画画。更让我烦恼的是,我精心设计的位置、搭配的颜色,被其他同学七嘴八舌地评论,甚至要求改动,真让人受不了。
后来,接连两次我都不再争取画黑板报了。
但看着同学们画黑板报,我心里空落落的。这时,我才知道,我哪里是怕画黑板报失去玩耍的时间,而是怕同学们不理解、不认可呀!
国庆前一周,老师对我说:“小舟啊,这次国庆板报,还是你来牵头吧,我知道你绘画能力强。”
画黑板报我很乐意,但是……怎么办?我的小脑袋飞快地转动起来。
我鼓起勇气说:“老师,我来画没问题。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老师温和地看着我:“哦?你说说看。”
“我想……能不能这样,”我努力组织着语言,“画之前,我先画个草图,大家提意见,定好了样稿,再上黑板画。画的时候,要是谁有好点子,也可以一起帮忙添几笔。”说完,我有点紧张地看着老师,生怕她觉得我偷懒或推卸责任。
老师听了,眼睛一亮,笑着说:“这主意好呀!板报是全班的事,就该大家一起参与!行,就按你说的办!”
后来的几天可热闹了。我画好草图贴在墙上,课间大家围过来,这个说“这里画朵小花”,那个说“标题用金色更亮眼”,连平时最调皮的小胖也贡献了一个火箭的造型。等真正动手画黑板报时,竟有好几个同学主动留下描边、涂色。虽然画风不完全统一,但板报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反而显得特别生动活泼。
看着被颜料染花的手和脸,我和伙伴们一起开心地大笑起来,这一瞬间也被老师拍了下来。
(1)概括“我”第一次画黑板报的心情变化和变化原因。
(2)面对第一次画黑板报遇到的问题,“我”一开始采用的解决办法是    ,后来采用的解决办法是    。从文章的详略安排来看,这两次解决办法,第一次写得    ,第二次写得    。
(3)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写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完成这次黑板报的情景,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对“但看着同学们画黑板报,我心里空落落的”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觉得同学们画的黑板报不好看。
B.因自己没参与而感到失落。
C.担心同学们画不好。
D.羡慕同学们画得比我好。
(5)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是   
A.绘画技巧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性。
B.只有把个人才能展示出来才能被认可。
C.要想取得进步,就不要怕别人的嘲笑。
D.合作能让事情变得更有意义,让更多人收获快乐。
(6)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13.(13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24年四川省全民阅读总指数为69.27%,其中居民个人阅读指数达73.89%,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9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95本,人均每天花22.97分钟阅读纸质图书,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80.9%,其中80.1%通过手机阅读。
材料二:
《四川省公共图书馆2024年阅读报告》显示每天有近10万人次进入图书馆,较上年增加约218万人次;日均服务量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6.57%。全省公共图书馆“留”住701万余名注册读者,同比增长7.72%,有50多万新读者加入其中。读者借走超2728万册次纸质文献,同比增长16.6%,其中外借流通率达68.87%。
材料三:
全国和四川0﹣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情况对比
图书阅读率 人均阅读量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长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
全国 86.6% 11.65本 36.30分钟 75.1%
四川 85.9% 10.39本 26.20分钟 76.9%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你发现四川居民的阅读特点有:    。(至少写两点)
(2)调查报告这类文章中有很多准确的数据,这样的好处是:    。比如“2024年,四川居民到图书馆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在上面所给相关调查报告材料中的表述是:    。
(3)从材料三中,你发现了四川0﹣17周岁未成年人的阅读存在什么问题?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4)从材料一、二中不能看出的一项是   
A.四川全民人均纸质书的阅读量。
B.四川全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
C.四川全民使用手机阅读的情况。
D.四川全民对电子书阅读评价很好。
(5)从三则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或者推断出的是    (多选)
A.四川0﹣17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同类水平。
B.全国0﹣17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长高于四川。
C.四川0﹣17周岁的未成年人比四川成年人更喜欢科普类读物。
D.四川0﹣17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接触率高于全国同类水平。
(6)有的同学说,可以专门针对小学生进行一次阅读调查,如果要做这样的问卷,可以从哪些不同的方面设计相关问题呢?请至少写三个。
四川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①    ②    ③   
三、任务三憧憬未来的崭新画卷
14.(30分)习作,任选一题。
(一)在小学的六年时光里,一定有许多令你难忘的人、事,甚至一个瞬间,这些都曾激励你成长,并成为你未来继续前行的力量,选择其中一个写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以书信的形式,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表达你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设想和期待。
要求:1.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字数不少于45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小升初语文试卷(B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题号 3 4 7
答案 C C B
一、任务一重拾时光的美好瞬间。经典传诵活动中,我们展示风采。(16分)
1.(6分)联系上下文,写出上面段落中用拼音表示的词语,书写工整。
一次次的活动向我们zhèng shí 证实  了,自信可以克服kǒng jù 恐惧  。就像那次诗词比拼,我们组按主题zhěng lǐ 整理  古诗,记得又多又牢。比赛时,我们充满自信,在因没有kòng zhì 控制  好抢答器陷入困境时,大家也没有露出jīng huáng 惊惶  的神色,而是及时调整挽回jú shì 局势  。
【解答】故答案为:
证实 恐惧 整理 控制 惊惶 局势
2.(8分)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诗句。
(1)中秋节的夜晚,明月高挂,诗人们的思念之情也随着月光流淌,比如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写道: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因与“留”音相近,因此常出现在送别诗中,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3)郑燮在《竹石》中表明自己在经历无数磨难之后依然刚正不阿的诗句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像这样将事物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诗还有很多,如诗人 虞世南  的《 蝉  》中的诗句: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解答】(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夜明月高悬,普天之下的人都在抬头仰望这一轮明月。只是不知道这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哪一户人家呢?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渭城的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柳”在中国文化中与“留”谐音,常象征着挽留,为送别增添了一份依依惜别之情。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意思是经历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坚韧刚劲,任凭你从哪个方向吹来的狂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意思是蝉因为栖息在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得很远,而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故答案为:
(1)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虞世南 蝉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二、选择题。
3.(2分)古代书法家的艺术风格常与其人格追求相通,如赵孟頫的书法圆润清秀、柔美流畅,体现了他对平和、文雅气质的追求。下列作品是赵孟頫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答】要判断哪幅是赵孟頫的书法作品,需结合其书法风格特点:赵孟頫的书法以楷书、行书著称,风格圆润清秀、端正严谨,笔画流畅自然,结体宽绰秀美,具有一种典雅的韵味。观察四幅作品,选项C的书法作品笔画圆润流畅,结体端正秀美,整体呈现出典雅规整且灵动自然的气质,符合赵孟頫书法“圆润清秀、流畅典雅”的典型风格。而其他选项的作品,或在笔画形态、或在结体韵味上,与赵孟頫的风格特征存在差异。
故选:C。
二、辩论赛中,我们激情澎湃。(9分)
4.(2分)在“小学生在学习中应不应该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的辩论中,大家用了很多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下面材料能证明“小学生不应该使用AI工具”的一项是(  )
A.AI机器人能回答学生常见问题,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B.AI工具可以评估朗读的流利程度,纠正发音,尤其是在英语口语练习中。
C.据调查,运用AI工具后,作文中有真情实感的个性化表达减少了一半。
D.某同学借助AI音乐创作软件,把诗词创作成歌曲,边唱歌边记诗歌。
【解答】A.证明应该使用,说明AI 能解决学习困惑;
B.证明应该使用,表明AI可助力英语口语练习;
C.证明“不应该使用”,选项指出用AI后作文真情实感的个性化表达减少,说明 AI 对学习有负面影响;
D.证明应该使用,体现AI有助于诗词记忆,这些都是 AI 对学习的帮助,支持“应该使用”。
故答案为:C。
三、解答题。
5.(2分)小晴用习作修改的经历来证明人工智能对学习的帮助,比如下面这段话,AI指出可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让语言更丰富。你来帮小晴写一写吧!
在本次校园科技节上,小林凭借新颖的人工智能创意方案在发明竞赛中独占鳌头,在机器人编程挑战中喜获金牌,在科普知识问答环节 拔得头筹  ,综合评定时更是 技压群芳  ,成为当之无愧的全能冠军。
【解答】“独占鳌头”表示占首位或第一名。
“勇夺金牌”突出夺得第一名。
这段文字描述小林在校园科技节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为了使语言更丰富,避免重复使用“取得好成绩”的表达,可以将空缺处分别填入“拔得头筹”和“技压群芳”。“拔得头筹”形容在科普知识问答环节取得第一名,“技压群芳”则体现了小林在综合评定中胜过其他选手,成为全能冠军。
故答案为:
拔得头筹 技压群芳
6.(3分)你认为小学生应不应该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进行学习呢?结合具体的事例表明你的观点。
 我认为小学生应该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进行学习。因为现在有很多智能英语学习软件,像某英语学习APP,它利用AI技术,能根据小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进度,定制个性化课程。比如我的同学小明,原本英语发音不标准,对英语学习也缺乏兴趣。自从使用了这款APP,APP里的AI外教不仅能实时纠正他的发音,还通过有趣的英语动画短片、互动口语游戏等方式,激发了他学习英语的热情。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小明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升。所以,合理使用AI工具能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帮助。 
【解答】作答时先确定观点:可以选择支持小学生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进行学习,也可以选择不支持,然后围绕相关的观点阐述理由,理由阐述要合理充分。如:支持观点:AI工具能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如智能学习软件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定制专属学习计划,像一些数学辅导AI能针对薄弱知识点推送专项练习;还能以多样化形式讲解知识,比如用动画、互动游戏讲解科学知识,帮助小学生更好理解。不支持观点:小学生自控力较差,使用AI工具可能被无关内容吸引,如在使用AI搜索学习资料时,可能被弹出的游戏、视频吸引注意力;而且过度依赖AI工具,会削弱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比如写作文时直接让AI代劳,而不是自己构思。
故答案为:
我认为小学生应该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进行学习。因为现在有很多智能英语学习软件,像某英语学习APP,它利用AI技术,能根据小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进度,定制个性化课程。比如我的同学小明,原本英语发音不标准,对英语学习也缺乏兴趣。自从使用了这款APP,APP里的AI外教不仅能实时纠正他的发音,还通过有趣的英语动画短片、互动口语游戏等方式,激发了他学习英语的热情。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小明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升。所以,合理使用AI工具能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帮助。
四、选择题。
7.(2分)有同学认为我们应该接受时代变革,善于运用新的学习方式,下列名言不能增强这一观点的说服力的一项是(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解答】A.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这句话强调了变革的必要性,说明在面对困境或时代发展时,需要做出改变,与接受时代变革的观点相契合。
B.不能,“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是用心去栽花,花却始终不开放;无意间插在土里的柳枝,却成长得郁郁葱葱。该名言主要表达的是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有时刻意追求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无意间做的事情却可能取得成功,它并没有涉及到接受变革和运用新学习方式的内容。
C.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强调了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要不断追求新的发展和进步,与接受时代变革、运用新的学习方式的观点相符。
D.能,“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利,就不必拘泥于古代的法令制度;只要能把事情做得周全,就不必遵循旧有的规矩。这句话体现了要勇于突破传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革和创新,与接受时代变革、采用新的学习方式的观点一致。
故选:B。
三、演讲比赛中,我们绽放光彩。(5分)
8.(2分)雅丹是演讲高手,下面是她的《致我的童年伙伴》演讲稿中的句子,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呢?
①接力赛上,你以火箭发射的速度,眨眼间就掠过了整个操场,你冲过终点线的风,直接把裁判老师的记分牌卷到了外太空!
②你是和我分享零食的好友,是互相学习的密友,是谈天说地的挚友。
我发现这些句子的特点是: 运用了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解答】我发现这些句子的特点是:运用了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在①句中,“你以火箭发射的速度,眨眼间就掠过了整个操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伙伴跑步速度之快;“你冲过终点线的风,直接把裁判老师的记分牌卷到了外太空”更是夸张至极,进一步突出了伙伴冲刺时的迅猛和力量感,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在②句中,“是和我分享零食的好友,是互相学习的密友,是谈天说地的挚友”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通过三个并列的短语,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伙伴之间关系的亲密和多样,使情感表达更加充沛有力。
故答案为:
运用了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9.(3分)在《再见,我的小学》演讲活动中,你的演讲稿会写什么呢?请展示其中的一小段:围绕一个关键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想法。要求:①用上适当的古诗、名言;②再用上一种其他的修辞手法。
关键词: 黑板 
 黑板像一块永不褪色的画布,粉笔灰是它的颜料,六年里,老师的手在这里播撒知识的种子,也画下我们成长的轨迹。从“床前明月光”的懵懂吟诵,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初步感悟,那些工整的板书、圈点的批注,如今都成了心头最暖的印记。它沉默地见证着我们从歪歪扭扭的笔画到流畅的作文,从算错的算术题到清晰的解题思路,就像一位无言的老友,把所有的故事都刻进了斑驳的痕迹里。正如鲁迅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这黑板上的每一笔,都是我们走向远方的第一步。 
【解答】关键词聚焦:以“黑板”为核心载体,串联起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场景,如老师板书、知识学习、成长变化等,让情感有了具体的寄托。古诗与名言运用:引用“床前明月光”体现初识知识的懵懂,“先天下之忧而忧”展现认知的深化,体现了在黑板前学习内容的进阶;引用鲁迅“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将黑板上的笔迹与人生道路相联系,赋予黑板象征意义,升华了情感。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将黑板比作“永不褪色的画布”“无言的老友”,生动形象地写出黑板在小学时光里的重要性和陪伴感,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整体通过对黑板的细致描摹,传递出对小学时光、老师教诲及成长历程的珍视与怀念。
故答案为:
黑板;
黑板像一块永不褪色的画布,粉笔灰是它的颜料,六年里,老师的手在这里播撒知识的种子,也画下我们成长的轨迹。从“床前明月光”的懵懂吟诵,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初步感悟,那些工整的板书、圈点的批注,如今都成了心头最暖的印记。它沉默地见证着我们从歪歪扭扭的笔画到流畅的作文,从算错的算术题到清晰的解题思路,就像一位无言的老友,把所有的故事都刻进了斑驳的痕迹里。正如鲁迅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这黑板上的每一笔,都是我们走向远方的第一步。
四、任务二感恩校园的丰富滋养接下来我们将踏上阅读之旅,去品味那些曾温暖人心的故事,去表达我们对校园深深的眷恋与感恩之情。
10.(5分)整本书阅读。
(1)《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劳作生息,最终得以生存,请补充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的关键情节。
(2)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的具体内容,从鲁滨逊的性格特点、生存能力、精神品质等方面对他进行评价。至少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评价,有理有据,语言清晰流畅。
 从性格特点来看,鲁滨逊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在荒岛上,他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孤独的处境,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例如,他在岛上独自生活了多年,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像建造住所、种植粮食等,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从生存能力方面,鲁滨逊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存能力。他懂得利用自然资源,通过种植粮食解决食物问题,通过驯养牲畜获取肉食和奶,还能制作各种工具来改善生活条件。比如他制作陶器的过程,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成功,这体现了他强大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从精神品质角度,鲁滨逊具有勇于冒险和探索的精神。他不安于现状,选择出海冒险,即使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也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探索岛上的资源,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同时,他还具有善良和有同情心的一面,在解救星期五后,不仅没有伤害他,反而教导他,与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综上,鲁滨逊是一个坚韧不拔、生存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精神品质的人。 
【解答】(1)本题可根据对《鲁滨逊漂流记》的了解,梳理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的关键情节。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的关键情节如下:①种植粮食:鲁滨逊在荒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获得一个稳定的食物来源。
②驯养牲畜:他把野人带来的小山羊加以驯养,让其繁殖,以获取肉食和奶。
③制作工具:利用岛上的资源,制作了各种工具,如铲子、陶器等,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④解救星期五:从野人手中解救出星期五,并教导他,使其成为自己在荒岛上的得力助手。
(2)本题可结合《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具体情节,从不同方面对鲁滨逊进行评价。从性格特点来看,鲁滨逊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在荒岛上,他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孤独的处境,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例如,他在岛上独自生活了多年,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像建造住所、种植粮食等,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从生存能力方面,鲁滨逊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存能力。他懂得利用自然资源,通过种植粮食解决食物问题,通过驯养牲畜获取肉食和奶,还能制作各种工具来改善生活条件。比如他制作陶器的过程,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成功,这体现了他强大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从精神品质角度,鲁滨逊具有勇于冒险和探索的精神。他不安于现状,选择出海冒险,即使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也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探索岛上的资源,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同时,他还具有善良和有同情心的一面,在解救星期五后,不仅没有伤害他,反而教导他,与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综上,鲁滨逊是一个坚韧不拔、生存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精神品质的人。
故答案为:
(1)①种植粮食;②驯养牲畜;③制作工具;④解救星期五;
(2)从性格特点来看,鲁滨逊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在荒岛上,他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孤独的处境,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例如,他在岛上独自生活了多年,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像建造住所、种植粮食等,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从生存能力方面,鲁滨逊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存能力。他懂得利用自然资源,通过种植粮食解决食物问题,通过驯养牲畜获取肉食和奶,还能制作各种工具来改善生活条件。比如他制作陶器的过程,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成功,这体现了他强大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从精神品质角度,鲁滨逊具有勇于冒险和探索的精神。他不安于现状,选择出海冒险,即使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也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探索岛上的资源,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同时,他还具有善良和有同情心的一面,在解救星期五后,不仅没有伤害他,反而教导他,与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综上,鲁滨逊是一个坚韧不拔、生存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精神品质的人。
11.(6分)文言文阅读。
父善游
有过于①江上者,见人方②引③婴儿④而欲⑤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⑥遽⑦善游哉?
注释:①于:从,在。②方:正在,正要。③引:拉,牵。④婴儿:儿童,幼儿。⑤欲:想要。⑥岂:难道。⑦遽(jù):就。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故: 原因,缘故。 
善游: 擅长游泳。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3)“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要表达的意思是 C 
A.父善游,其子善游。
B.父善游,其子定不善游。
C.父善游,其子不一定善游。
D.父不善游,其子定不善游。
【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人问其故”,意思是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故:原因,缘故。“此其父善游”意思是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故“善游”为擅长游泳之意。
(2)考查句子翻译。方:正在。引:拉、牵。句子的意思是:看到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投到江里去。
(3)考查情感主旨。“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但他的孩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强调的是父亲擅长游泳,并不能必然得出孩子也一定擅长游泳,即孩子不一定善游。故选:C。
故答案为:
(1)原因,缘故。
擅长游泳。
(2)看到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投到江里去。
(3)C。
12.(16分)现代文阅读。
画黑板报
看着照片上被颜料染花的小手和伙伴们的笑脸,在小学时画黑板报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
第一次画黑板报的心情就像一颗怪味豆。一开始,我心里是喜滋滋的,能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哪能不高兴呢?可没过多久,酸味和涩味就悄悄爬上心头。
首先是课间,别人在操场上追逐打闹,在树荫下聊天说笑,我却在黑板前站着写写画画。更让我烦恼的是,我精心设计的位置、搭配的颜色,被其他同学七嘴八舌地评论,甚至要求改动,真让人受不了。
后来,接连两次我都不再争取画黑板报了。
但看着同学们画黑板报,我心里空落落的。这时,我才知道,我哪里是怕画黑板报失去玩耍的时间,而是怕同学们不理解、不认可呀!
国庆前一周,老师对我说:“小舟啊,这次国庆板报,还是你来牵头吧,我知道你绘画能力强。”
画黑板报我很乐意,但是……怎么办?我的小脑袋飞快地转动起来。
我鼓起勇气说:“老师,我来画没问题。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老师温和地看着我:“哦?你说说看。”
“我想……能不能这样,”我努力组织着语言,“画之前,我先画个草图,大家提意见,定好了样稿,再上黑板画。画的时候,要是谁有好点子,也可以一起帮忙添几笔。”说完,我有点紧张地看着老师,生怕她觉得我偷懒或推卸责任。
老师听了,眼睛一亮,笑着说:“这主意好呀!板报是全班的事,就该大家一起参与!行,就按你说的办!”
后来的几天可热闹了。我画好草图贴在墙上,课间大家围过来,这个说“这里画朵小花”,那个说“标题用金色更亮眼”,连平时最调皮的小胖也贡献了一个火箭的造型。等真正动手画黑板报时,竟有好几个同学主动留下描边、涂色。虽然画风不完全统一,但板报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反而显得特别生动活泼。
看着被颜料染花的手和脸,我和伙伴们一起开心地大笑起来,这一瞬间也被老师拍了下来。
(1)概括“我”第一次画黑板报的心情变化和变化原因。
(2)面对第一次画黑板报遇到的问题,“我”一开始采用的解决办法是 不再争取画黑板报  ,后来采用的解决办法是 先画草图集体讨论、再共同上黑板创作  。从文章的详略安排来看,这两次解决办法,第一次写得 略  ,第二次写得 详  。
(3)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写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完成这次黑板报的情景,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对“但看着同学们画黑板报,我心里空落落的”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B 
A.觉得同学们画的黑板报不好看。
B.因自己没参与而感到失落。
C.担心同学们画不好。
D.羡慕同学们画得比我好。
(5)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是 D 
A.绘画技巧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性。
B.只有把个人才能展示出来才能被认可。
C.要想取得进步,就不要怕别人的嘲笑。
D.合作能让事情变得更有意义,让更多人收获快乐。
(6)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解答】(1)考查内容概括。由“更让我烦恼的是,我精心设计的位置、搭配的颜色,被其他同学七嘴八舌地评论,甚至要求改动,真让人受不了”可知,心情是烦恼,原因是课间不能玩耍,且精心设计的板报被同学随意评论、要求改动。由“但看着同学们画黑板报,我心里空落落的。这时,我才知道,我哪里是怕画黑板报失去玩耍的时间,而是怕同学们不理解、不认可呀!”可知,心情是空落落,原因是不再画黑板报,怕同学们不理解、不认可。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由“后来,接连两次我都不再争取画黑板报了”可知,第一次采用的解决办法是不再争取画黑板报;原文只用一句“后来,接连两次我都不再争取画黑板报了”交代,没有任何细节,属于“略写”。从“我鼓起勇气说……”到“我和伙伴们一起开心地大笑起来”,用了近半篇的篇幅,详细写了草图讨论、同学提意见、共同描边涂色等全过程,属于“详写”。第一次略写突出“逃避”,为后文转折作铺垫;第二次详写突出“合作成功”,凸显主题——学会沟通、共享创意才能真正享受画黑板报的快乐。
(3)考查内容理解。由“围着草图七嘴八舌”“主动留下描边、涂色”“画风不完全统一,却生动活泼”可知,当大家把各自的点子都拿出来、一起动手时,黑板报就不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而成了全班共同创造的小天地。虽然线条和色彩不那么统一,却因为这些差异显得格外生动;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因被倾听、被需要而发光,笑容里藏着被认可的满足。合作让黑板报更美,也让友情更暖。
(4)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句子上文写“我”因怕被同学随意改动而“不再争取画黑板报”;下句紧接“这时,我才知道,我哪里是怕画黑板报失去玩耍的时间,而是怕同学们不理解、不认可呀!”——可见“空落落”并非对作品质量或他人能力的评价,而是对自己缺席的遗憾。故选:B。
(5)考查情感主旨。文章主要写了第二次合作过程与结果,强调“板报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并点明“我”和伙伴“一起开心地大笑”。可见作者要突出的并非技巧、个人展示或战胜嘲笑,而是合作带来的意义与快乐。故选:D。
(6)考查句段作用。开头——“被颜料染花的小手”“伙伴们的笑脸”“照片”;结尾——“被颜料染花的手和脸”“一起开心地大笑”“被老师拍了下来”。把最快乐的瞬间放在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形成强烈印象,突出“合作带来的快乐”这一主题;即:开头写“看着照片上被颜料染花的小手和伙伴们的笑脸,小学画黑板报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结尾写“看着被颜料染花的手和脸,我们一起大笑,这一瞬间被老师拍了下来”。前后都突出“染花的小手”“笑脸”“照片”,形成首尾呼应。由照片引出回忆,又以定格照片收束全文,使文章首尾相衔、浑然一体。照片是快乐合作的见证,再次点染“染花的小手”“大笑”,把合作带来的幸福与满足推到高潮,给读者留下温暖而鲜明的印象。
故答案为:
(1)①烦恼;②课间不能玩耍,且精心设计的板报被同学随意评论、要求改动;③空落落;④不再画黑板报,怕同学们不理解、不认可;
(2)不再争取画黑板报 先画草图集体讨论、再共同上黑板创作 略 详;
(3)当大家把各自的点子都拿出来、一起动手时,黑板报就不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而成了全班共同创造的小天地。虽然线条和色彩不那么统一,却因为这些差异显得格外生动;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因被倾听、被需要而发光,笑容里藏着被认可的满足。合作让黑板报更美,也让友情更暖。
(4)B;
(5)D;
(6)前后都突出“染花的小手”“笑脸”“照片”,形成首尾呼应。好处是使结构完整,情感强化。
13.(13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24年四川省全民阅读总指数为69.27%,其中居民个人阅读指数达73.89%,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9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95本,人均每天花22.97分钟阅读纸质图书,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80.9%,其中80.1%通过手机阅读。
材料二:
《四川省公共图书馆2024年阅读报告》显示每天有近10万人次进入图书馆,较上年增加约218万人次;日均服务量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6.57%。全省公共图书馆“留”住701万余名注册读者,同比增长7.72%,有50多万新读者加入其中。读者借走超2728万册次纸质文献,同比增长16.6%,其中外借流通率达68.87%。
材料三:
全国和四川0﹣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情况对比
图书阅读率 人均阅读量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长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
全国 86.6% 11.65本 36.30分钟 75.1%
四川 85.9% 10.39本 26.20分钟 76.9%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你发现四川居民的阅读特点有: 四川居民在数字化阅读方面参与度较高;越来越多居民到图书馆阅读和借阅书籍  。(至少写两点)
(2)调查报告这类文章中有很多准确的数据,这样的好处是: 使报告内容更加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  。比如“2024年,四川居民到图书馆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在上面所给相关调查报告材料中的表述是: 《四川省公共图书馆2024年阅读报告》显示每天有近10万人次进入图书馆,较上年增加约218万人次  。
(3)从材料三中,你发现了四川0﹣17周岁未成年人的阅读存在什么问题?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4)从材料一、二中不能看出的一项是 D 
A.四川全民人均纸质书的阅读量。
B.四川全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
C.四川全民使用手机阅读的情况。
D.四川全民对电子书阅读评价很好。
(5)从三则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或者推断出的是 ABD  (多选)
A.四川0﹣17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同类水平。
B.全国0﹣17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长高于四川。
C.四川0﹣17周岁的未成年人比四川成年人更喜欢科普类读物。
D.四川0﹣17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接触率高于全国同类水平。
(6)有的同学说,可以专门针对小学生进行一次阅读调查,如果要做这样的问卷,可以从哪些不同的方面设计相关问题呢?请至少写三个。
四川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① 你最喜欢读哪类书籍(童话、科普、文学等)?  ② 你每天花多长时间阅读?  ③ 你通常在哪里阅读(家里、学校、图书馆等)? 
【解答】(1)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材料一中提到四川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80.9%,这表明四川居民在数字化阅读方面参与度较高。材料二显示每天有近10万人次进入图书馆,较上年增加约218万人次;读者借走超2728万册次纸质文献,同比增长16.6%,说明越来越多居民到图书馆阅读和借阅书籍。
(2)考查内容的理解。调查报告中很多准确数据的好处是:使报告内容更加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比如“2024年,四川居民到图书馆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在相关调查材料中的表述是:每天有近10万人次进入图书馆,较上年增加约218万人次;全 省公共图书馆“留”住701万余名注册读者,同比增长7.72%,有50多万新读者加入其中。“2024年,四川居民到图书馆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在材料中的表述是“《四川省公共图书馆2024年阅读报告》显示每天有近10万人次进入图书馆,较上年增加约218万人次”。
(3)考查看法建议。观察材料三可知:四川0﹣17周岁未成年人存在如阅读率低、阅读时长少等问题。建议:可从家庭、学校、社会方面提出。如家庭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家长陪伴阅读;学校开展阅读活动,设立阅读课;社会建设更多适合未成年人的阅读场所等。
(4)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ABC、可以看出。
D、不能看出。材料一、二中未提及四川全民对电子书阅读评价好坏。
故选:D。
(5)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A、符合题意。材料中有四川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及全国同类水平数据对比,且四川低于全国。
B、符合题意。材料中有全国和四川0﹣17周岁未成年人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长数据对比。
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无四川0﹣17周岁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对科普类读物喜爱情况对比数据,无法得出。
D、符合题意。材料中有四川0﹣17周岁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接触率及全国同类水平数据对比,且四川高于全国。
故选:ABD。
(6)考查看法建议。作答时可从阅读兴趣方面、阅读时间方面、阅读地点方面等设计问题。如:①你最喜欢读哪类书籍(童话、科普、文学等)?
②你每天花多长时间阅读?
③你通常在哪里阅读(家里、学校、图书馆等)?
故答案为:
(1)四川居民在数字化阅读方面参与度较高;越来越多居民到图书馆阅读和借阅书籍。
(2)使报告内容更加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四川省公共图书馆2024年阅读报告》显示每天有近10万人次进入图书馆,较上年增加约218万人次。
(3)四川0﹣17周岁未成年人存在如阅读率低、阅读时长少等问题。建议:家庭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家长陪伴阅读;学校开展阅读活动,设立阅读课;社会建设更多适合未成年人的阅读场所等。
(4)D;
(5)ABD;
(6)①你最喜欢读哪类书籍(童话、科普、文学等)?
②你每天花多长时间阅读?
③你通常在哪里阅读(家里、学校、图书馆等)?
三、任务三憧憬未来的崭新画卷
14.(30分)习作,任选一题。
(一)在小学的六年时光里,一定有许多令你难忘的人、事,甚至一个瞬间,这些都曾激励你成长,并成为你未来继续前行的力量,选择其中一个写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以书信的形式,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表达你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设想和期待。
要求:1.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字数不少于45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答】范文(一):
难忘的运动会
在小学六年的时光长河中,有无数的人和事如璀璨星辰般闪耀。而那场运动会上的1000米比赛,就像一颗最耀眼的星,始终在我心中熠熠生辉。
比赛那天,阳光明晃晃地照在跑道上,我的心也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选手们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我也不甘示弱,迈开大步向前奔跑。可才跑了半圈,我就感觉有些体力不支,呼吸变得急促,脚步也渐渐慢了下来。
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超过我,我的心里又着急又难受,甚至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加油声。我抬头一看,是同学们在跑道旁为我呐喊助威。他们挥舞着手臂,声嘶力竭地喊着:“加油!坚持住!你一定可以的!”那声音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重新燃起了斗志。
我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向前跑去。每一步都那么艰难,但同学们的加油声就像一双双有力的手,推着我不断前进。终于,我冲过了终点线。那一刻,我累得几乎要瘫倒在地,但心里却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同学们立刻围了过来,有的给我递水,有的扶着我,脸上满是关切和兴奋。老师也走过来,微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真棒!坚持就是胜利!”
这场运动会让我明白了,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有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有坚持到底的信念,就没有什么是我们战胜不了的。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
范文(二):
未来的我:
你好!
亲爱的,你还记得你儿时的梦想吗?那时的你多么渴望当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呀!像雄鹰在辽阔无边的蓝天里自由自在的飞翔。飞过碧绿的森林;飞过蓝蓝的湖泊;飞过宽广的草原;飞过高高的冰山和人迹罕见的沙漠;遨游四海,飞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的梦想实现了吗?如果实现了,我热烈的祝贺你!如果没有,那现在的你在干什么工作呢?做一个大老板?做一名警察?对了,你儿时绘画非常的棒,现在是否成为一名大画家了?
亲爱的,你还记得你儿时是多么迷恋电脑游戏吗?妈妈不让你玩电脑游戏你就发脾气,还一直哭呢!我想你现在已经戴上了一副厚厚的眼镜了吧!这种滋味不好受吧?忘记了告诉你,如果眼睛近视了,你的飞行员梦想就泡汤了!
亲爱的,你还记得你儿时许下的诺言吗?你说长大以后要孝顺父母,给父母买一套别墅,一辆豪华汽车,现在你做到了吗?已经买了?或是正准备买?记得提醒爸爸少喝点酒,天气冷了提醒妈妈多穿件毛衣。父母已经年迈了,你一定要好好的照顾他们呀!
亲爱的,你还记得你儿时的小伙伴吗?有快乐你们一起分享,有悲伤你们一起分担,现在你们经常有联络吗?如果有我真替你高兴!如果没有联系,赶快与他们联系吧,我想他们一定会很想念你的,有了他们的陪伴,你的人生一定会更精彩的!
亲爱的,你是否感到压力很大?如果是,就和朋友喝喝茶,聊聊天吧!
亲爱的,你一定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哦!
最后,祝愿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现在的我
xx年x月x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