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市两江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重庆市两江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重庆市两江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书写展示】(10分)
1.(10分)根据语境,拼写词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六年前,yòu zhì     的我们牵着妈妈的手踏进小学大门,时光悄然挪    (A.luó B.nuó)移,转眼我们即将毕业。还记得在阳光míng mèi     的春日,我们徘徊    (A.huí B.huái)在树影花丛间,聆听qīng cuì     的鸟鸣;还记得在运动场上fèi téng     的欢呼声中,我们wéi kǒng     慢一秒而拼命奔跑的身影;还记得性格jié rán     不同的我们,在僻    (A.pì B.bì)静的角落肆意畅聊bǐ cǐ     的梦想……这些日常点滴,终将成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二、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12分)
2.(2分)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下面场景的描述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老师教我们见微知著——从标点符号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B.张老师总是告诫我们:“考了一百分,千万不要骄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她是我们班的“百灵鸟”,唱歌十分动听,随心所欲。
D.科技节上,同学们对机器人展示司空见惯,围在展台前认真观察每个细节。
3.(2分)如图表示“走”最初的意思,下面哪一句中的“走”不是本义(  )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B.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C.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2分)在描写校园生活的作文中,下面哪一句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
A.教室里安静极了,连同学们的心跳声都清晰可闻。
B.得知班级在拔河比赛中夺冠,他高兴得一蹦三丈高。
C.图书角的新书刚摆上,同学们的眼睛就像星星一样闪闪发亮。
D.饥饿如同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觉得自己能吞下一头牛。
5.(2分)“柳”与“留”谐音,且柳条在风中摆动如招手挽留,古人常借“柳”表惜别或思乡之情。下列诗句中,“柳”都表达了这类情感的一项是(  )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⑤
6.(2分)将下列关联词填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李白____是才华横溢的诗人,____是仗剑天涯的侠客。他____仕途坎坷、历经磨难,____始终保持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达与豪迈。李白____能留下无数经典诗作,____他将浪漫想象与人生感悟相融合,以笔为翼,描绘出奇妙的精神世界。
A.不但……而且……因为……所以……不是……而是……
B.不仅……还……虽然……但是……之所以……是因为……
C.既……又……尽管……可是……因为……所以……
D.不光……也……即使……也……之所以……是因为……
7.(2分)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按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①语言描写 ②神态描写 ③外貌描写 ④动作描写 ⑤心理描写
(1)父亲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始终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2)一群“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3)他用尽力气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4)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A.③②①④ B.③②①⑤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⑤
三、根据情境,回答问题。(18分)
8.(18分)毕业季悄然来临,让我们制作一本小学时光纪念册——《成长的足迹》,根据下面的任务提示,用文字留住这六年珍贵的回忆。
【多彩生活】
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字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用丰富多样的语言描绘我们的校园生活。
回想起这六年的生活,眼前不禁浮现出那一次次团结拼搏的画面:田径场上,大家     ,交接棒默契十足;拔河比赛,全班同学     ,力压群雄赢得胜利;手工创意大赛,小组成员     ,打造出精美的作品……
【悦读时光】
《骑鹅旅行记》《汤姆 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你最想选择哪一本珍藏进“悦读时光”栏目?请结合书中最触动你的情节、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记录下你的阅读收获。
【有“情”岁月】
(1)请你从下面情境中选择一两个情境,就心情“好”和“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记录成长中的点滴感受。
校园林荫小道 奔跑在操场上 清晨的读书声中 写字
心情好:   
心情不好:   
(2)请从神态、外貌等细节入手,用文字刻画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让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老师。他/她    
【临别赠言】
同窗六年,这段情谊弥足珍贵。你想在纪念册的最后一页为同学们写点什么呢?用学过的名言诗句,完成这份赠言。
亲爱的同学们: 愿你们多与智者交流,有时收获胜于埋头苦读,正如古人所说:“①    ,    ”;愿你们虚心接纳他人的批评,牢记“良药苦口利于病,②    ”;愿你们如郑燮笔下的竹子般坚韧,在风雨中依然“③    ,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愿你们永远热爱生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像王建在中秋夜那样,借着一轮明月遥寄思念——“④    ,    。”
四、【快乐阅读】阅读选文,回答问题。(30分)
9.(6分)阅读。
DeepSeek与新型学习模式
【材料一】DeepSeek重塑学习与教育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024年,深度求索(DeepSeek)异军突起,凭借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学习与教育领域掀起变革浪潮。
众多学习软件纷纷接入DeepSeek,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想了解《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造船智慧与航海技术,或探究家乡非遗文化,在豆包里提问,它能结合资料讲清内容,还能帮你整理采访思路、找故事,助力实践作业。
DeepSeek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一项对1000名六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70%的学生使用DeepSeek后理解难题的速度加快,数学难题理解时间平均缩短10﹣15分钟;约60%的学生借助其生成的思路片段,提升了语文写作效率。
(材料一根据DeepSeek搜索整理)
【材料二】学生使用DeepSeek,对自主学习习惯影响的调查统计(如图)
(注:如图为某小学六年级120名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数据源于真实调研。)
(1)根据材料一推测,若要借助DeepSeek完成《校园池塘生态报告》这项任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设计采访问题,问科学老师“生态监测方法”。
B.可以关联科学知识,解释“水草为啥能净化水质”。
C.可以实现从“生物种类——相互关系——保护建议”梳理报告框架。
D.可以直接生成完全符合该校园的池塘生态报告,无需再修改。
(2)阅读材料二,你发现学生使用DeepSeek后,对自主学习习惯有什么影响?带给你什么启示?
(3)结合两则材料,你觉得DeepSeek给我们学习带来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至少说出两点理由。
10.(12分)阅读。
用自己做实验的科学家
科学研究,这个听上去“高大上”的事情,却常常伴随着令普通人难以承受的付出和牺牲。
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中国蔓延。1959年年初,顾方舟到苏联考察“脊灰”疫苗,经过严密的论证和考察,他认为应该选择活疫苗。他先是在猴子身上测试,初步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但只有在人身上测试通过,疫苗才能算真正安全。冒着有可能瘫痪的风险,顾方舟带头喝下疫苗溶液,以身试药。一周之后,他和同事的身体各项指标全部达标。为了验证幼儿对疫苗的耐受性,顾方舟的孩子和他同事的子女们也喝下了疫苗溶液。十天过后,喝下疫苗溶液的一批孩子一切正常,这意味着国家的孩子们都将得救。自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在全国推广以来,无数儿童免于残疾。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毅然投身抗疟研究。在设备简陋的实验室里,她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筛选了2000余种中草药方剂。当研究陷入困境时,她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绞汁”的记载获得突破,创新性地改用低沸点乙醚萃取法。为尽快验证临床安全性,屠呦呦和团队成员主动请缨,成为首批人体试服者。在研究中,她因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导致肝损伤。最终,青蒿素在1972年成功问世,这一发现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更开创了从传统医药中发现现代药物的新途径。
一位科学家说:“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科学的道路上充满荆棘,正是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科学家们,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根据短文简要概括,补充如图。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梳理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完成填空。
顾方舟:    →    →子女试药→全国推广
屠呦呦:筛选中草药剂→    →    →成功问世
②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科学家的哪些品质?结合上题的梳理说一说。
③文章结尾引用了科学家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中的两位科学家不仅自己为科学献身,还带领团队或家人进行人体实验,你赞同这一做法吗?结合文中事例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1.(12分)阅读。
百家饭
我小时候很顽皮,人家都叫我“小猴”。有一次,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于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
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坑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讨的人家越多,福气越满。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王奶奶从她的布口袋里抓出一把红豆,张婶往我们手里塞满了花生……乡亲们这家抓米、那家舀豆,没一会儿袋子就沉甸甸的,装着全村人的心意。
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再放上讲究的配料……柴火烧得越旺,百家人的福气在锅里越煮越浓。
每当这时,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吃饭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
来吃百家饭的人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奶奶和妈妈见我吃光了饭,脸上放射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把福气吃满,消灾消难了。
尽管我只遇到过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至今想起仍能咂摸出舌尖上五谷杂粮混煮的独特滋味……
(原文出处不详,引用时有改动)
(1)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文中吃“百家饭”的过程和对应的寓意,完成下图。
2)结合上图,作者介绍了吃“百家饭”的过程,详写的是     (填序号),略写的是     (填序号),这样写的好处是     。乞讨粮食时“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这里体现出     。
(2)短文最后一段说“尽管我只遇到过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结合短文内容,写出“百家饭”令作者记忆深刻的原因。
(3)“百家饭”蕴含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结合你的亲身经历简要介绍,并谈谈你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五、【习作天地】
12.(30分)回忆成长印记,笔绘美好童年。
我们即将毕业,回忆小学六年生活中那些难忘的时刻,欢笑与泪水、成功与挫折、收获与遗憾……都在心底泛起涟漪。
请围绕“难忘的小学生活”,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给老师、同学或自己写一封信,回忆小学的美好时光,语言通顺,情感真挚,表达你对小学生活的眷恋与成长的感悟。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信息,不少于400字。
2025年重庆市两江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题号 2 3 4 5 6 7
答案 A B C A B D
一、【书写展示】(10分)
1.(10分)根据语境,拼写词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六年前,yòu zhì  幼稚  的我们牵着妈妈的手踏进小学大门,时光悄然挪 B  (A.luó B.nuó)移,转眼我们即将毕业。还记得在阳光míng mèi  明媚  的春日,我们徘徊 B  (A.huí B.huái)在树影花丛间,聆听qīng cuì  清脆  的鸟鸣;还记得在运动场上fèi téng  沸腾  的欢呼声中,我们wéi kǒng  唯恐  慢一秒而拼命奔跑的身影;还记得性格jié rán  截然  不同的我们,在僻 A  (A.pì B.bì)静的角落肆意畅聊bǐ cǐ  彼此  的梦想……这些日常点滴,终将成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解答】故答案为:
幼稚 B 明媚 B 清脆 沸腾 唯恐 截然 A 彼此
二、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12分)
2.(2分)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下面场景的描述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老师教我们见微知著——从标点符号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B.张老师总是告诫我们:“考了一百分,千万不要骄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她是我们班的“百灵鸟”,唱歌十分动听,随心所欲。
D.科技节上,同学们对机器人展示司空见惯,围在展台前认真观察每个细节。
【解答】A.正确。
B.有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而老师告诫考一百分不要骄傲,强调的是不能因取得好成绩而自满,并非表达得失转化的意思,此处使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恰当。
C.有误,“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常带有贬义色彩。用“随心所欲”来形容唱歌动听不合适,不能准确表达出唱歌好听的意思,可改为“悦耳动听”等词语。
D.有误,“司空见惯”表示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既然同学们对机器人展示“司空见惯”,就不会再围在展台前认真观察每个细节了,这两个表述相互矛盾,所以该词语使用不恰当。
故选:A。
3.(2分)如图表示“走”最初的意思,下面哪一句中的“走”不是本义(  )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B.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C.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解答】“走”本义是“跑”。
A、C、D项中“走”是“跑”的意思;
B项中“走”是“行走”意思,不是本义。
故选:B。
4.(2分)在描写校园生活的作文中,下面哪一句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
A.教室里安静极了,连同学们的心跳声都清晰可闻。
B.得知班级在拔河比赛中夺冠,他高兴得一蹦三丈高。
C.图书角的新书刚摆上,同学们的眼睛就像星星一样闪闪发亮。
D.饥饿如同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觉得自己能吞下一头牛。
【解答】A.相同,“教室里安静极了,连同学们的心跳声都清晰可闻”,通过强调安静到能听见心跳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教室安静的程度。
B.相同,“得知班级在拔河比赛中夺冠,他高兴得一蹦三丈高”,“一蹦三丈高”是明显的夸张表述,突出他高兴的程度。
C.不同,“图书角的新书刚摆上,同学们的眼睛就像星星一样闪闪发亮”,把“同学们的眼睛”比作“星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同学们对新书的期待和兴奋。
D.相同,“饥饿如同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觉得自己能吞下一头牛”,“能吞下一头牛”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他饥饿的程度。
故选:C。
5.(2分)“柳”与“留”谐音,且柳条在风中摆动如招手挽留,古人常借“柳”表惜别或思乡之情。下列诗句中,“柳”都表达了这类情感的一项是(  )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⑤
【解答】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诗经 小雅 采薇》,战士离家出征时,杨柳轻柔随风摇曳,以“柳”衬托离别时的不舍,表达惜别之情。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杜甫《绝句》,描绘春天黄鹂在翠绿柳枝间鸣叫、白鹭飞向蓝天的美景,“柳”是春日景物,无惜别或思乡意。
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出自高鼎《村居》,写二月春日杨柳轻拂堤岸的春日生机,“柳”是春日景物,无惜别或思乡意。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出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折柳”曲多表达惜别、思乡,诗人闻曲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柳”承载思乡之情。
⑤“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出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赞早春景色胜过暮春烟柳笼罩的京城,“柳”是暮春景物,无惜别或思乡意。
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清晨的雨打湿尘土,客舍旁柳树清新,“柳”烘托送别友人的惜别氛围。
①(惜别)、④(思乡)、⑥(惜别)中的“柳”表达了惜别或思乡之情,对应选项为A。
故选:A。
6.(2分)将下列关联词填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李白____是才华横溢的诗人,____是仗剑天涯的侠客。他____仕途坎坷、历经磨难,____始终保持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达与豪迈。李白____能留下无数经典诗作,____他将浪漫想象与人生感悟相融合,以笔为翼,描绘出奇妙的精神世界。
A.不但……而且……因为……所以……不是……而是……
B.不仅……还……虽然……但是……之所以……是因为……
C.既……又……尽管……可是……因为……所以……
D.不光……也……即使……也……之所以……是因为……
【解答】结合句子语境,“不仅……还……”表示并列关系,“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之所以……是因为……”表示因果关系,符合句子中李白身份的并列、仕途与心态的转折以及能留诗作原因的表达。
故选:B。
7.(2分)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按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①语言描写 ②神态描写 ③外貌描写 ④动作描写 ⑤心理描写
(1)父亲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始终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2)一群“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3)他用尽力气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4)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A.③②①④ B.③②①⑤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⑤
【解答】(1)“父亲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始终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该句描述了父亲的神情和态度,“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严峻态度”都属于人物面部表情和神态方面的刻画,所以运用了神态描写,对应②。
(2)“一群‘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此句中“扶着肩”“踮着脚”“望着”等词语,是对“红领巾”们具体动作的描述,体现了他们的行为姿态,运用了动作描写,对应④。
(3)“他用尽力气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句子中明确出现了人物所说的话“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其形象和情感,运用了语言描写,对应①。
(4)“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想”表明后面的内容是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思考,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呈现,运用了心理描写,对应⑤。
故选:D。
三、根据情境,回答问题。(18分)
8.(18分)毕业季悄然来临,让我们制作一本小学时光纪念册——《成长的足迹》,根据下面的任务提示,用文字留住这六年珍贵的回忆。
【多彩生活】
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字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用丰富多样的语言描绘我们的校园生活。
回想起这六年的生活,眼前不禁浮现出那一次次团结拼搏的画面:田径场上,大家  齐心协力  ,交接棒默契十足;拔河比赛,全班同学  众志成城  ,力压群雄赢得胜利;手工创意大赛,小组成员  同心协力  ,打造出精美的作品……
【悦读时光】
《骑鹅旅行记》《汤姆 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你最想选择哪一本珍藏进“悦读时光”栏目?请结合书中最触动你的情节、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记录下你的阅读收获。
【有“情”岁月】
(1)请你从下面情境中选择一两个情境,就心情“好”和“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记录成长中的点滴感受。
校园林荫小道 奔跑在操场上 清晨的读书声中 写字
心情好: 选择“校园林荫小道”和“奔跑在操场上”这两个情境。在校园那幽静的林荫小道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像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花毯。我欢快地奔跑在操场上,微风轻轻拂过脸庞,仿佛在和我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心情不好: 选择“校园林荫小道”和“奔跑在操场上”这两个情境。校园的林荫小道显得格外寂静,那些树叶像是也在为我难过,默默地低垂着。我机械地在操场上奔跑着,脚步沉重无比,风呼呼地刮着,仿佛在嘲笑我的无助。 
(2)请从神态、外貌等细节入手,用文字刻画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让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语文  老师。他/她  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弯弯的眉眼像月牙一般。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随意地披在肩头,显得格外温柔。讲课时,她的眼神专注而明亮,当我们答对问题时,那眼神里满是赞许与鼓励;当我们犯错时,她的眼神又透着一丝关切与期待,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们要改正错误。 
【临别赠言】
同窗六年,这段情谊弥足珍贵。你想在纪念册的最后一页为同学们写点什么呢?用学过的名言诗句,完成这份赠言。
亲爱的同学们: 愿你们多与智者交流,有时收获胜于埋头苦读,正如古人所说:“① 听君一席话  , 胜读十年书  ”;愿你们虚心接纳他人的批评,牢记“良药苦口利于病,② 忠言逆耳利于行  ”;愿你们如郑燮笔下的竹子般坚韧,在风雨中依然“③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愿你们永远热爱生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像王建在中秋夜那样,借着一轮明月遥寄思念——“④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解答】【多彩生活】对于田径场上交接棒默契十足的情景,可填“齐心协力”。“齐心协力”和“团结拼搏”都表达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目标努力的意思。拔河比赛力压群雄赢得胜利,这里填“众志成城”。“众志成城”体现全班同学团结得像坚固的城墙一样,有强大的力量,与“团结拼搏”意思相近。手工创意大赛小组成员打造精美作品,填“同心协力”合适。“同心协力”指大家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和“团结拼搏”都突出团队合作的精神。
【悦读时光】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我最想把《鲁滨逊漂流记》珍藏进“悦读时光”栏目。书中最触动我的情节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建造住所、寻找食物,努力生存的过程。他在面对恶劣环境和种种困难时,没有丝毫退缩。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鲁滨逊,他勇敢坚毅、充满智慧且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从这本书中我收获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战胜困难,永不言弃。
【有“情”岁月】
(1)心情好:选择“校园林荫小道”和“奔跑在操场上”这两个情境。在校园那幽静的林荫小道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像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花毯。我欢快地奔跑在操场上,微风轻轻拂过脸庞,仿佛在和我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心情不好:同样选择这两个情境。校园的林荫小道显得格外寂静,那些树叶像是也在为我难过,默默地低垂着。我机械地在操场上奔跑着,脚步沉重无比,风呼呼地刮着,仿佛在嘲笑我的无助。
(2)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语文老师。她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弯弯的眉眼像月牙一般。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随意地披在肩头,显得格外温柔。讲课时,她的眼神专注而明亮,当我们答对问题时,那眼神里满是赞许与鼓励;当我们犯错时,她的眼神又透着一丝关切与期待,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们要改正错误。
【临别赠言】第①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符合“多与智者交流,有时收获胜于埋头苦读”的语境。2第②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用于劝人虚心接纳批评很合适。第③空:郑燮《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第④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借明月抒发了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
【多彩生活】
齐心协力 众志成城 同心协力;
【悦读时光】
我最想把《鲁滨逊漂流记》珍藏进“悦读时光”栏目。书中最触动我的情节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建造住所、寻找食物,努力生存的过程。他在面对恶劣环境和种种困难时,没有丝毫退缩。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鲁滨逊,他勇敢坚毅、充满智慧且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从这本书中我收获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战胜困难,永不言弃。
【有“情”岁月】
(1)选择“校园林荫小道”和“奔跑在操场上”这两个情境。在校园那幽静的林荫小道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像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花毯。我欢快地奔跑在操场上,微风轻轻拂过脸庞,仿佛在和我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选择“校园林荫小道”和“奔跑在操场上”这两个情境。校园的林荫小道显得格外寂静,那些树叶像是也在为我难过,默默地低垂着。我机械地在操场上奔跑着,脚步沉重无比,风呼呼地刮着,仿佛在嘲笑我的无助。
(2)语文 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弯弯的眉眼像月牙一般。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随意地披在肩头,显得格外温柔。讲课时,她的眼神专注而明亮,当我们答对问题时,那眼神里满是赞许与鼓励;当我们犯错时,她的眼神又透着一丝关切与期待,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们要改正错误;
【临别赠言】
①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②忠言逆耳利于行;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快乐阅读】阅读选文,回答问题。(30分)
9.(6分)阅读。
DeepSeek与新型学习模式
【材料一】DeepSeek重塑学习与教育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024年,深度求索(DeepSeek)异军突起,凭借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学习与教育领域掀起变革浪潮。
众多学习软件纷纷接入DeepSeek,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想了解《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造船智慧与航海技术,或探究家乡非遗文化,在豆包里提问,它能结合资料讲清内容,还能帮你整理采访思路、找故事,助力实践作业。
DeepSeek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一项对1000名六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70%的学生使用DeepSeek后理解难题的速度加快,数学难题理解时间平均缩短10﹣15分钟;约60%的学生借助其生成的思路片段,提升了语文写作效率。
(材料一根据DeepSeek搜索整理)
【材料二】学生使用DeepSeek,对自主学习习惯影响的调查统计(如图)
(注:如图为某小学六年级120名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数据源于真实调研。)
(1)根据材料一推测,若要借助DeepSeek完成《校园池塘生态报告》这项任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可以设计采访问题,问科学老师“生态监测方法”。
B.可以关联科学知识,解释“水草为啥能净化水质”。
C.可以实现从“生物种类——相互关系——保护建议”梳理报告框架。
D.可以直接生成完全符合该校园的池塘生态报告,无需再修改。
(2)阅读材料二,你发现学生使用DeepSeek后,对自主学习习惯有什么影响?带给你什么启示?
(3)结合两则材料,你觉得DeepSeek给我们学习带来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至少说出两点理由。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ABC.正确。D.有误。从材料一中虽然提到DeepSeek在学习中的多种帮助,但并未提到它能直接生成完全符合特定校园的池塘生态报告,且每个校园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因此这个描述是不合理的。故选:D。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材料二的饼状图,学生使用DeepSeek后,35%的学生主动拓展课外知识,33%的学生更主动拆解难题,28%的学生写作前找灵感,5%的学生依赖AI不思考。影响为:大部分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学习,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过于依赖AI而不思考。启示:在使用DeepSeek等AI工具时,应保持独立思考,避免过度依赖,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自己思考的工具。
(3)考查开放探究。结合材料内容及自己的阅读体验、生活实际来写即可。示例:DeepSeek给我们学习带来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理由如下:①DeepSeek能够快速提供解题思路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难题,提高学习效率。如材料一所述,70%的学生使用DeepSeek后理解难题的速度加快。②DeepSeek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拓展课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材料二所示,35%的学生在使用DeepSeek后主动拓展课外知识。
故答案为:
(1)D;
(2)大部分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学习,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过于依赖AI而不思考。
在使用DeepSeek等AI工具时,应保持独立思考,避免过度依赖,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自己思考的工具。
(3)利大于弊。
①DeepSeek能够快速提供解题思路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难题,提高学习效率。如材料一所述,70%的学生使用DeepSeek后理解难题的速度加快。②DeepSeek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拓展课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材料二所示,35%的学生在使用DeepSeek后主动拓展课外知识。
10.(12分)阅读。
用自己做实验的科学家
科学研究,这个听上去“高大上”的事情,却常常伴随着令普通人难以承受的付出和牺牲。
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中国蔓延。1959年年初,顾方舟到苏联考察“脊灰”疫苗,经过严密的论证和考察,他认为应该选择活疫苗。他先是在猴子身上测试,初步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但只有在人身上测试通过,疫苗才能算真正安全。冒着有可能瘫痪的风险,顾方舟带头喝下疫苗溶液,以身试药。一周之后,他和同事的身体各项指标全部达标。为了验证幼儿对疫苗的耐受性,顾方舟的孩子和他同事的子女们也喝下了疫苗溶液。十天过后,喝下疫苗溶液的一批孩子一切正常,这意味着国家的孩子们都将得救。自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在全国推广以来,无数儿童免于残疾。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毅然投身抗疟研究。在设备简陋的实验室里,她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筛选了2000余种中草药方剂。当研究陷入困境时,她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绞汁”的记载获得突破,创新性地改用低沸点乙醚萃取法。为尽快验证临床安全性,屠呦呦和团队成员主动请缨,成为首批人体试服者。在研究中,她因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导致肝损伤。最终,青蒿素在1972年成功问世,这一发现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更开创了从传统医药中发现现代药物的新途径。
一位科学家说:“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科学的道路上充满荆棘,正是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科学家们,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根据短文简要概括,补充如图。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梳理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完成填空。
顾方舟: 猴子测试  → 自己试药  →子女试药→全国推广
屠呦呦:筛选中草药剂→ 受古籍启发改萃取法  → 团队试服  →成功问世
②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科学家的哪些品质?结合上题的梳理说一说。
③文章结尾引用了科学家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中的两位科学家不仅自己为科学献身,还带领团队或家人进行人体实验,你赞同这一做法吗?结合文中事例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文章开篇指出科学研究伴随普通人难以承受的付出和牺牲,为后文阐述科学家的事迹作铺垫。结尾引用科学家“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的话,直接表明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态度。综合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关键信息,可提炼出中心观点为:科学的道路上充满荆棘,正是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科学家们,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结合第二自然段可以概括为:顾方舟为验证“脊灰”活疫苗安全性,带头喝下疫苗溶液,还让孩子试药,疫苗在全国推广后无数儿童免于残疾。结合第三自然段可以概括为:屠呦呦投身抗疟研究,筛选中草药方剂,受古籍启发改用萃取法,和团队成员主动试服,青蒿素成功问世。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形象分析、句段作用。①结合“1959年年初,顾方舟到苏联考察“脊灰”疫苗,经过严密的论证和考察,他认为应该选择活疫苗。他先是在猴子身上测试”可以概括为:猴子测试。结合“冒着有可能瘫痪的风险,顾方舟带头喝下疫苗溶液,以身试药”可以概括为:自己试药。
结合“当研究陷入困境时,她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绞汁”的记载获得突破,创新性地改用低沸点乙醚萃取法”可以概括为:受古籍启发改萃取法。结合“为尽快验证临床安全性,屠呦呦和团队成员主动请缨,成为首批人体试服者”可以概括为:团队试服。②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写即可。示例:从顾方舟身上看到他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品质,自己带头试药,还让孩子试药,不顾个人和家庭风险;从屠呦呦身上看到她勇于创新、不怕牺牲的品质,创新萃取法,主动试服致肝损伤仍坚持研究。③结合“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的意思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来写即可。示例:引用科学家的话,直接表明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态度,增强文章说服力,突出中心,引发读者共鸣。
(3)考查看法建议。结合文中事例或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可。示例:赞同。文中顾方舟为验证疫苗安全性,自己带头试药,还让孩子试药,若他不这样做,疫苗安全性无法快速验证,无数儿童可能残疾;屠呦呦和团队成员主动试服青蒿素,若不如此,青蒿素安全性难确定,无法挽救无数生命。在生活中,疫苗研发等科学实验,需要有人率先尝试,才能推动科学进步,造福人类。
故答案为:
(1)科学的道路上充满荆棘,正是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科学家们,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顾方舟为验证“脊灰”活疫苗安全性,带头喝下疫苗溶液,还让孩子试药,疫苗在全国推广后无数儿童免于残疾。
屠呦呦投身抗疟研究,筛选中草药方剂,受古籍启发改用萃取法,和团队成员主动试服,青蒿素成功问世。
(2)①猴子测试 自己试药
受古籍启发改萃取法 团队试服;
②从顾方舟身上看到他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品质,自己带头试药,还让孩子试药,不顾个人和家庭风险;从屠呦呦身上看到她勇于创新、不怕牺牲的品质,创新萃取法,主动试服致肝损伤仍坚持研究。
③引用科学家的话,直接表明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态度,增强文章说服力,突出中心,引发读者共鸣。
(3)赞同。文中顾方舟为验证疫苗安全性,自己带头试药,还让孩子试药,若他不这样做,疫苗安全性无法快速验证,无数儿童可能残疾;屠呦呦和团队成员主动试服青蒿素,若不如此,青蒿素安全性难确定,无法挽救无数生命。在生活中,疫苗研发等科学实验,需要有人率先尝试,才能推动科学进步,造福人类。
11.(12分)阅读。
百家饭
我小时候很顽皮,人家都叫我“小猴”。有一次,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于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
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坑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讨的人家越多,福气越满。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王奶奶从她的布口袋里抓出一把红豆,张婶往我们手里塞满了花生……乡亲们这家抓米、那家舀豆,没一会儿袋子就沉甸甸的,装着全村人的心意。
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再放上讲究的配料……柴火烧得越旺,百家人的福气在锅里越煮越浓。
每当这时,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吃饭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
来吃百家饭的人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奶奶和妈妈见我吃光了饭,脸上放射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把福气吃满,消灾消难了。
尽管我只遇到过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至今想起仍能咂摸出舌尖上五谷杂粮混煮的独特滋味……
(原文出处不详,引用时有改动)
(1)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文中吃“百家饭”的过程和对应的寓意,完成下图。
2)结合上图,作者介绍了吃“百家饭”的过程,详写的是  ③④  (填序号),略写的是  ①⑤  (填序号),这样写的好处是  重点突出,详写部分生动地展现了吃“百家饭”热闹且富有寓意的场景,让读者对这一独特风俗有更深刻的印象,略写部分则简洁地交代了相关环节,使文章内容完整  。乞讨粮食时“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这里体现出  乡亲们的善良、淳朴以及对吃“百家饭”这种祈福风俗的认同与支持  。
(2)短文最后一段说“尽管我只遇到过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结合短文内容,写出“百家饭”令作者记忆深刻的原因。
(3)“百家饭”蕴含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结合你的亲身经历简要介绍,并谈谈你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解答】(1)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1)作答时首先梳理吃“百家饭”的过程:“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再放上讲究的配料”“每当这时,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来吃百家饭的人越多越好”分析概括为:②烧火煮饭;③众人吃饭;④孩子敲碗;寓意分别为:⑤收集福气;⑥福气越聚越浓;⑦消灾消难;⑧迎福纳祥。
2)详写部分是最能体现吃“百家饭”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文中对“③众人吃饭”和“④孩子敲碗”描写细致,众人吃饭时的场景“买吃百家饭的人越多越好,一律闭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就朝天为止”以及孩子敲碗时与平时不同的待遇等都有具体描述,所以详写的是③④。而“乞讨粮食”(①)和“收集福气”(⑤)只是简单提及,所以略写的是①⑤。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法,好处是重点突出,详写部分生动地展现了吃“百家饭”热闹且富有寓意的场景,让读者对这一独特风俗有更深刻的印象,略写部分则简洁地交代了相关环节,使文章内容完整。“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体现出乡亲们的善良、淳朴以及对吃“百家饭”这种祈福风俗的认同与支持。
(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百家饭”令作者记忆深刻的原因:从风俗本身看,吃“百家饭”这种独特的风俗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有收集福气、消灾消难等美好寓意,与日常生活不同,很新奇。从经历过程看,吃百家饭时众人齐聚、热闹非凡的场景,如“买吃百家饭的人越多越好,一律闭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从情感角度,在吃百家饭过程中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与热情,如“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这种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让作者难忘。
(3)考查开放探究。我的家乡有春节贴春联、挂红灯、吃团圆饭等习俗。春节前夕,家里长辈会准备好春联、胶水等。我们会一起把旧春联揭下,然后仔细地将新春联贴上。上联、下联和横批的位置都有讲究,贴的时候要对齐、平整。我认为贴春联这一风俗蕴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红红的春联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上面的吉祥话语如“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等,表达了对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等的祝愿,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春节更具年味。
故答案为:
(1)1)②烧火煮饭;③众人吃饭;④孩子敲碗;⑥福气越聚越浓;⑦消灾消难;⑧迎福纳祥。
2)③④①⑤重点突出,详写部分生动地展现了吃“百家饭”热闹且富有寓意的场景,让读者对这一独特风俗有更深刻的印象,略写部分则简洁地交代了相关环节,使文章内容完整;乡亲们的善良、淳朴以及对吃“百家饭”这种祈福风俗的认同与支持。
(2)吃“百家饭”这种独特的风俗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有收集福气、消灾消难等美好寓意,与日常生活不同,很新奇。吃百家饭时众人齐聚、热闹非凡的场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在吃百家饭过程中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与热情,这种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让作者难忘。
(3)我的家乡有春节贴春联、挂红灯、吃团圆饭等习俗。春节前夕会一起把旧春联揭下,然后仔细地将新春联贴上。上联、下联和横批的位置都有讲究,贴的时候要对齐、平整。我认为贴春联这一风俗蕴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红红的春联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五、【习作天地】
12.(30分)回忆成长印记,笔绘美好童年。
我们即将毕业,回忆小学六年生活中那些难忘的时刻,欢笑与泪水、成功与挫折、收获与遗憾……都在心底泛起涟漪。
请围绕“难忘的小学生活”,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给老师、同学或自己写一封信,回忆小学的美好时光,语言通顺,情感真挚,表达你对小学生活的眷恋与成长的感悟。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信息,不少于400字。
【解答】范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在这即将离别之际,我有千言万语想对您说。
还记得刚入学时,我胆小又内向,是您用温暖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让我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课堂上,您绘声绘色地讲解知识,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课后,您耐心地为我答疑解惑,让我明白了学习的乐趣。
有一次,我在考试中失利,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您发现后,把我叫到办公室,没有批评我,而是温柔地鼓励我:“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次没考好没关系,找到问题,下次努力就行。”您的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阴霾。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学习,终于在下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运动会上,您为我们加油助威,和我们一起欢呼雀跃;艺术节中,您鼓励我们大胆展示自我,让我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老师,您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您就像一位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这些幼苗。
如今,我即将毕业,心中满是不舍。但我知道,您对我的期望,我会带着这份期望,勇敢地迈向新的征程。
感谢您六年来的辛勤付出。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XX
XX月XX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