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书写题
1.要求:认真书写,笔画正确,结构匀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二、拼写题
2.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夕阳依偎着乌蒙山,洒下金色的余晖。pái huái(    )在荷城湖畔,独享一份温馨与làng màn(    );泛舟在牂牁(zāng kē)江上,清风拂面,bù jīn(    )令人心醉;置身于森林公园,zhǎ yǎn(    )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让人感到bù kě sī yì(    )。
三、选择题
3.下列词语的读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钥匙(chi) 轻盈(yíng) 通宵 万不得以
B.搅和(huo) 防御(yù) 书籍 焉知非福
C. 倾覆(qīng) 沉郁(chéng) 觉察 独出心栽
D.无聊(niáo) 剥削(xuē) 严竣 见微知著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孰为汝多知乎?(汝:她)
B.通国之善弈者也。(善:擅长)
C.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D.思援弓缴而射之。(之:鸿鹄)
5.下列能代表赵孟頫楷书作品的是(  )
A.《兰亭集序》 B.《九成宫醴泉铭》
C.《玄秘塔碑》 D.《三门记》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到夏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齐聚凉都。
B.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教室打扫卫生。
C.这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大步流星地往前跑。
D.赵州桥上的石狮子,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四、填空题
7.填空题
(1)文化是一种风俗。寒食节重取新火,“日暮汉宫传蜡烛,    。”;中秋节望月怀古,“    ,不知秋思落谁家。”;重阳节登高望远,“待到重阳日,    。”
(2)文化是一种指引。《长歌行》中的“    ,    !”这句诗告诫人们要趁着大好时光好好学习,不要等到老了追悔莫及。遇到艰难,我们会用“    ,任尔东西南北风。”激励自己。
(3)文化是一种力量。和谐的社会弘扬孝道,“树欲静而风不止,    。”告诉我们要及时行孝,陪伴父母;时代的发展强调创新,正所谓“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
8.文化是一种表达。请你任选下面的一个词语仿写句子。
例:热——今天真热,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大地快要冒烟了。
慢 急 高兴
(    )——   
第二部分梳理与探究五、综合性学习
9.毕业在即,六(1)班将制作成长纪念册,请你来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
①运动会跳绳比赛获奖证书 ②合唱比赛获奖证书 ③老师、同学的毕业赠言 ④和亲人一起春游的照片 ⑤好友宁宁从远方寄来的明信片 ⑥给看春晚的爷爷捶背的照片 …… __________式操场脚印 我的梦想 班级之最 闪光时刻 校园一角
(1)请你将材料一中的六项资料分类,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家庭温情:    获奖证书:    师友情谊:   
(2)材料二是佳佳制作的成长纪念册,她采用的制作方式是    。(①编年体②栏目式)(填序号)
(3)下列选项中,关于成长纪念册的编排设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封面。
B.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可以自己写,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
C.正文内容可以随意编排,呈现方式要统一,每张照片配以大段文字介绍。
D.制作纪念册,要注意资料的整理,做到条理清晰,突出主题,情感真挚。
(4)纪念册珍藏着我们美好的回忆,请从下面的纪念册名字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并说说为什么。
欢乐时光 多彩童年 成长足迹
纪念册名字:   
原因:   
第三部分阅读与鉴赏六、对比阅读
10.对比阅读
[文段一]
为人民服务(节选)
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文段二]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②“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③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④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⑤“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⑥……
⑦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1)阅读两则文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的英雄事迹和英雄品质并填入表格。
人物 英雄事迹 英雄品质
张思德 为人民利益而死    
李大钊     忠于革命
(2)下列选项中,对文段一划线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革命先辈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要重。
B.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物质享受或个人得失,而在于实现价值。
C.唯有将个人的生命与世界相连,方能铸就不朽的精神丰碑。
D.我们要及时行乐、及时享受,不用努力追求为社会做贡献。
(3)文段二中②、③自然段是对父亲的    、    描写。
(4)歌曲《孤勇者》的歌词写道:“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联系两则选文,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对“英雄”的理解。
   
七、课外阅读课外阅读
11.
父母之恩
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①之,怀抱之。有疾,则延医②诊治。及年稍长③,又使入学。其④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⑤忘其恩乎?[注]①哺:喂食。②延医:请医生。③及年稍长:等年龄大一点。及,等到。长,年龄大。④其:他们的,代指父母。⑤岂可:怎么可以。
(1)文中“怀抱之”的“之”解释正确的是(    )
A.父亲
B.医生
C.子女
D.母亲
(2)借助注释,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
B.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
C.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
D.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
(3)这篇小古文没有讲述父母为孩子做的事情是(    )
A.乳哺、怀抱
B.延医诊治
C.使入学
D.沐浴
(4)结合注释,试着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2.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此,同学们开展了探究活动,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近日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揽月”取自毛泽东同志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彰显中国人探索宇宙、登陆月球的豪迈与自信。此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已被命名为“长征十号”。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2月25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ASO﹣S)发射一年多以来,已经观测到了100多例太阳白光耀斑。“夸父一号”卫星搭载的白光太阳望远镜的工作波段为360纳米±2纳米波段,这是人类首次在这个波段进行空间连续观测。下一步,“夸父一号”卫星团队将对爆发模式下的白光耀斑数据进行分析,对360纳米波段的白光耀斑进行探究。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4年5月9日)
(1)阅读三则材料,并给这三则材料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2)下列说法正确的涂“√”,错误的涂“×”。
①材料一,“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    )
②材料二,2004年“嫦娥一号”第一次被月球引力捕获,实现了“嫦娥奔月”。(    )
③材料三,“夸父一号”卫星搭载的白光太阳望远镜的工作波段为360纳米±2纳米波段。(    )
④材料三,“夸父一号”发射一年多以来,已经观测到了1000多例太阳白光耀斑。(    )
(3)阅读材料一,下列对月面着陆器“揽月”名字来源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取自毛泽东同志诗词“可上九天揽月”。
B.取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
C.取自《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
D.取自《中国寓言故事》中的《猴子捞月》。
(4)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10年,嫦娥二号经过约38万千米,26天漫长飞行后,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B.2013年,嫦娥三号搭载中国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成功着陆地球。
C.2018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采样并成功携带1731克月球样本返回地球。
D.2024年,嫦娥五号继续月背征途,将从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一面搜集土壤和岩石。
(5)学习完三则材料,同学们举行了一次辩论赛。有人说“科技强国是大人的事,我们目前什么都不用做。”你会如何反驳他?
   
九、快乐读书吧
13.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与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学校将举行“爱阅读”主题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阅读笔记,参与活动。
[材料一]佳佳绘制的情节图
[材料二]文文的摘抄笔记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推测他们读的书是《    》(填书名)。这本书的主人公是    ,主要讲了他变成    之后发生的有趣故事。
(2)文文摘抄笔记的内容,是佳佳绘制情节图中的(    )
A.捉弄动物,变成精灵
B.首次飞行,遇见阿卡
C.遭遇风暴,展现勇气
D.变回人类,回到家乡
(3)在阅读经典名著时,以下阅读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B.读到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相应的页码标注出来。
C.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时,可以画人物图谱,以便阅读时随时查阅。
D.阅读时,不用去关注作品的线索及主要人物的行进轨迹和成长轨迹。
第四部分表达与交流十、习作
14.回首往昔,六年时光,有许多值得我们感谢的人。也许是真诚陪伴的同学,也许是耐心教导的老师,也许是关怀备至的家人……请选择一个你最想感谢的人,以“感谢有你”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语句通顺,行款整齐,书写规范、整洁;
(3)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叙述完整;
(4)字数不少于45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2025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题号 3 4 5 6
答案 B A D C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书写题
1.要求:认真书写,笔画正确,结构匀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解答】故答案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二、拼写题
2.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夕阳依偎着乌蒙山,洒下金色的余晖。pái huái( 徘徊  )在荷城湖畔,独享一份温馨与làng màn( 浪漫  );泛舟在牂牁(zāng kē)江上,清风拂面,bù jīn( 不禁  )令人心醉;置身于森林公园,zhǎ yǎn( 眨眼  )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让人感到bù kě sī yì( 不可思议  )。
【解答】故答案为:
徘徊 浪漫 不禁 眨眼 不可思议
三、选择题
3.下列词语的读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钥匙(chi) 轻盈(yíng) 通宵 万不得以
B.搅和(huo) 防御(yù) 书籍 焉知非福
C. 倾覆(qīng) 沉郁(chéng) 觉察 独出心栽
D.无聊(niáo) 剥削(xuē) 严竣 见微知著
【解答】A.有误,“匙”是多音字,读“chí”时,指舀汤用的小勺,如“汤匙”“茶匙”;读“shi”时,仅用于“钥匙”。故“钥匙”的“匙”应读“shi”。“万不得以”应为“万不得已”,“万不得已”意思是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B.正确。
C.有误,“沉郁”的“沉”应读“chén”。“独出心栽”应为“独出心裁”,“独出心裁”意思是原来指诗文的构思有独特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或做工与众不同。
D.有误,“无聊”的“聊”应读“liáo”。“严竣”应为“严峻”,“严峻”意思是严厉、严肃,严重。
故选:B。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孰为汝多知乎?(汝:她)
B.通国之善弈者也。(善:擅长)
C.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D.思援弓缴而射之。(之:鸿鹄)
【解答】A.有误,“孰为汝多知乎?”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汝”指的是“您”。
B、C、D正确。
故选:A。
5.下列能代表赵孟頫楷书作品的是(  )
A.《兰亭集序》 B.《九成宫醴泉铭》
C.《玄秘塔碑》 D.《三门记》
【解答】A.不能。《兰亭集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以行书著称,笔法灵动飘逸,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并非赵孟頫的楷书作品。
B.不能。《九成宫醴泉铭》: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经典之作,其书法严谨工整、险峻峭拔,是“欧体”楷书的典范,与赵孟頫无关。
C.不能。《玄秘塔碑》: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代表作,字体瘦硬挺拔、骨力劲健,体现了“柳体”的典型风格,不属于赵孟頫的作品。
D.能。《三门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其书法圆润稳健、结构端庄,兼具秀丽与骨力,是赵孟頫楷书风格的典型体现。
故选:D。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到夏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齐聚凉都。
B.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教室打扫卫生。
C.这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大步流星地往前跑。
D.赵州桥上的石狮子,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解答】ABD.恰当。
C.不恰当,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与“拄着拐杖的老人”行动不便矛盾,故使用不当。
故选:C。
四、填空题
7.填空题
(1)文化是一种风俗。寒食节重取新火,“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中秋节望月怀古,“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重阳节登高望远,“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
(2)文化是一种指引。《长歌行》中的“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这句诗告诫人们要趁着大好时光好好学习,不要等到老了追悔莫及。遇到艰难,我们会用“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激励自己。
(3)文化是一种力量。和谐的社会弘扬孝道,“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告诉我们要及时行孝,陪伴父母;时代的发展强调创新,正所谓“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
【解答】(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句诗描绘了寒食节晚上,皇宫里传递蜡烛的景象,轻烟散入贵族的家中,体现了节日的风俗和氛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夜望月时的感慨,大家都在望着明亮的月亮,但不知道谁会感受到秋天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中秋节的怀古和思乡之情。“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期待在重阳节再次来到朋友家,一起欣赏菊花,体现了重阳节的风俗和对友情的珍视。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意思是: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及劝诫世人珍惜青春、勤奋努力的感慨。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竹石》。这句诗通过描写竹子在风雨中依然坚韧不拔的形象,比喻人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坚定的意志,不屈不挠。它激励人们在面对艰难困苦时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勇气。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韩诗外传》。这句话表达了对父母的孝顺要及时,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后悔没有尽到孝道。它提醒人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及时行孝,体现了孝道文化的重要性。“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 氾论训》。这句话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如果某种做法对人民有利,就不必拘泥于古代的法则;如果某种做法对事情有帮助,就不必遵循旧的习俗。它鼓励人们在时代发展中要勇于创新,不被传统束缚,体现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
(1)轻烟散入五侯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还来就菊花;
(2)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千磨万击还坚劲;
(3)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8.文化是一种表达。请你任选下面的一个词语仿写句子。
例:热——今天真热,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大地快要冒烟了。
慢 急 高兴
( 慢  )——  看你这慢悠悠的样子,恐怕乌龟都能赶超你。 
【解答】根据题干要求和例句分析,可知本题要求用夸张的手法仿写句子。首先从所给的词语中任选一个,然后构思与之相关的场景,写一个夸张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
慢 看你这慢悠悠的样子,恐怕乌龟都能赶超你。
第二部分梳理与探究五、综合性学习
9.毕业在即,六(1)班将制作成长纪念册,请你来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
①运动会跳绳比赛获奖证书 ②合唱比赛获奖证书 ③老师、同学的毕业赠言 ④和亲人一起春游的照片 ⑤好友宁宁从远方寄来的明信片 ⑥给看春晚的爷爷捶背的照片 …… __________式操场脚印 我的梦想 班级之最 闪光时刻 校园一角
(1)请你将材料一中的六项资料分类,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家庭温情: ④⑥  获奖证书: ①②  师友情谊: ③⑤ 
(2)材料二是佳佳制作的成长纪念册,她采用的制作方式是 ②  。(①编年体②栏目式)(填序号)
(3)下列选项中,关于成长纪念册的编排设计,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封面。
B.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可以自己写,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
C.正文内容可以随意编排,呈现方式要统一,每张照片配以大段文字介绍。
D.制作纪念册,要注意资料的整理,做到条理清晰,突出主题,情感真挚。
(4)纪念册珍藏着我们美好的回忆,请从下面的纪念册名字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并说说为什么。
欢乐时光 多彩童年 成长足迹
纪念册名字: 成长足迹 
原因: “成长足迹”能体现小学六年的点滴进步,且与材料二的“操场脚印”“闪光时刻”等内容呼应,突出回忆的轨迹。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家庭温情:指与家人相关的温暖回忆。④“和亲人一起春游的照片”和⑥“给看春晚的爷爷捶背的照片”都体现了家庭生活。故选④⑥。获奖证书:指班级或学校活动中获得的荣誉证明。①“运动会跳绳比赛获奖证书”和②“合唱比赛获奖证书”都是获奖证明。故选①②。师友情谊:指老师、同学或朋友之间的情谊。③“老师、同学的毕业赠言”直接表达师生和同学情谊,⑤“好友宁宁从远方寄来的明信片”体现朋友情谊。故选③⑤。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①编年体:是按时间顺序(如年份或事件先后)编排。②栏目式:是一种将内容按固定栏目分类并定期播出的电视节目编排形式,具有固定名称、时长和播出时间。 材料二的内容是“操场脚印”“我的梦想”“班级之最”“闪光时刻”“校园一角”,这些是不同主题的栏目。如“梦想”代表理想栏目,“班级之最”代表班级特色栏目。栏目式纪念册按主题分类编排内容,与材料二的结构一致。故选②。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ABD.正确。C.有误。正文内容虽可灵活编排,但“每张照片配以大段文字介绍”过于死板。纪念册应简洁生动,照片配文可短小精悍(如一句话或小诗),不一定用“大段文字”,否则会显得冗长且不易阅读。故选:C。
(4)考查实践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喜欢的纪念册名字,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即可。示例:纪念册名字:成长足迹。原因:这个名字形象地比喻了小学六年的成长过程,像一步步脚印,记录每个重要时刻,符合纪念册珍藏回忆的主题。
故答案为:
(1)④⑥
①②
③⑤;
(2)②;
(3)C;
(4)成长足迹“成长足迹”能体现小学六年的点滴进步,且与材料二的“操场脚印”“闪光时刻”等内容呼应,突出回忆的轨迹。
第三部分阅读与鉴赏六、对比阅读
10.对比阅读
[文段一]
为人民服务(节选)
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文段二]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②“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③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④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⑤“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⑥……
⑦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1)阅读两则文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的英雄事迹和英雄品质并填入表格。
人物 英雄事迹 英雄品质
张思德 为人民利益而死  无私奉献 
李大钊  被捕后英勇就义  忠于革命
(2)下列选项中,对文段一划线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革命先辈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要重。
B.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物质享受或个人得失,而在于实现价值。
C.唯有将个人的生命与世界相连,方能铸就不朽的精神丰碑。
D.我们要及时行乐、及时享受,不用努力追求为社会做贡献。
(3)文段二中②、③自然段是对父亲的 动作  、 语言  描写。
(4)歌曲《孤勇者》的歌词写道:“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联系两则选文,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对“英雄”的理解。
 英雄不一定是万众瞩目的人。张思德是普通战士,李大钊是默默工作的革命者,他们都为人民牺牲生命。生活中,坚守岗位的医生、保护同学的普通人,只要无私奉献,都是英雄。 
【解答】(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人物形象。
由文段一“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体现了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
阅读文段二第③自然段“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第⑤自然段“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第⑦自然段“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可知,整段描述他被敌人逮捕时镇定无畏(“不慌不忙”),最终被害,展现出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品质。
(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由文段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知,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倡导为人民奉献的价值,(如张思德之死“比泰山还重”)。D.“及时行乐、不用努力贡献”完全违背原文主旨。故选:D。
(3)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分析文段二第②自然段‘”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可知,这是父亲对“我”说话的话,叫“我”不要害怕,运用了语言描写;第③自然段“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中“走、躲”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体现其临危不惧。
(4)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与语言表达。
结合选文:张思德(平凡岗位牺牲)、李大钊(无畏就义)体现“非传统英雄”形象。联系生活:强调英雄精神的普遍性(奉献、责任),避免空泛。答案不唯一。
示例:英雄不仅是战场上显赫的战士,更是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张思德作为普通战士因公牺牲,李大钊为理想从容赴死,他们都在平凡中铸就伟大。生活中,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的消防员,甚至认真帮助他人的同学,都拥有英雄的品质——无私、勇敢、坚守责任。
故答案为:
(1)无私奉献 被捕后英勇就义;
(2)D;
(3)动作 语言;
(4)英雄不一定是万众瞩目的人。张思德是普通战士,李大钊是默默工作的革命者,他们都为人民牺牲生命。生活中,坚守岗位的医生、保护同学的普通人,只要无私奉献,都是英雄。
七、课外阅读课外阅读
11.
父母之恩
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①之,怀抱之。有疾,则延医②诊治。及年稍长③,又使入学。其④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⑤忘其恩乎?[注]①哺:喂食。②延医:请医生。③及年稍长:等年龄大一点。及,等到。长,年龄大。④其:他们的,代指父母。⑤岂可:怎么可以。
(1)文中“怀抱之”的“之”解释正确的是( C  )
A.父亲
B.医生
C.子女
D.母亲
(2)借助注释,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  )
A.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
B.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
C.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
D.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
(3)这篇小古文没有讲述父母为孩子做的事情是( D  )
A.乳哺、怀抱
B.延医诊治
C.使入学
D.沐浴
(4)结合注释,试着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父母这样辛劳,作为子女,怎么能忘记他们的恩情呢? 
【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父母乳哺之,怀抱之”的意思是:父母用奶喂养他,在胸前抱着他。之:指代子女。故选:C。
(2)本题考查了文言断句。“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意思是:饥饿了却不能自己吃饭,寒冷了却不能自己穿衣。正确的划分节奏是: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故选:A。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父母乳哺之,怀抱之。有疾,则为延医诊治。及年稍长,又使入学。”可知文中写到了父母为孩子“乳哺、怀抱”“延医诊治”“使入学”,没有讲述父母为孩子做的事情是:沐浴。故选:D。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结合注释可知,其:父母。岂可:怎么可以。恩:恩情。故“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的意思是:父母这样辛劳,作为子女,怎么能忘记他们的恩情呢?
故答案为:
(1)C;
(2)A;
(3)D;
(4)父母这样操劳辛苦,做子女的,怎么可以忘记父母的恩情呢?
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2.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此,同学们开展了探究活动,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材料一]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近日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揽月”取自毛泽东同志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彰显中国人探索宇宙、登陆月球的豪迈与自信。此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已被命名为“长征十号”。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2月25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ASO﹣S)发射一年多以来,已经观测到了100多例太阳白光耀斑。“夸父一号”卫星搭载的白光太阳望远镜的工作波段为360纳米±2纳米波段,这是人类首次在这个波段进行空间连续观测。下一步,“夸父一号”卫星团队将对爆发模式下的白光耀斑数据进行分析,对360纳米波段的白光耀斑进行探究。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4年5月9日)
(1)阅读三则材料,并给这三则材料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2)下列说法正确的涂“√”,错误的涂“×”。
①材料一,“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 √  )
②材料二,2004年“嫦娥一号”第一次被月球引力捕获,实现了“嫦娥奔月”。( ×  )
③材料三,“夸父一号”卫星搭载的白光太阳望远镜的工作波段为360纳米±2纳米波段。( √  )
④材料三,“夸父一号”发射一年多以来,已经观测到了1000多例太阳白光耀斑。( ×  )
(3)阅读材料一,下列对月面着陆器“揽月”名字来源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取自毛泽东同志诗词“可上九天揽月”。
B.取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
C.取自《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
D.取自《中国寓言故事》中的《猴子捞月》。
(4)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2010年,嫦娥二号经过约38万千米,26天漫长飞行后,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B.2013年,嫦娥三号搭载中国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成功着陆地球。
C.2018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采样并成功携带1731克月球样本返回地球。
D.2024年,嫦娥五号继续月背征途,将从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一面搜集土壤和岩石。
(5)学习完三则材料,同学们举行了一次辩论赛。有人说“科技强国是大人的事,我们目前什么都不用做。”你会如何反驳他?
 科技强国并不只是大人的事情。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将来投身科技事业打好基础。这也是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最好支持。 
【解答】(1)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由材料一“此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已被命名为‘长征十号’”;材料二从2024年的“嫦娥”到2024年的“嫦娥六号”;材料三“这是人类首次在这个波段进行空间连续观测”可知,三则材料都与我国航天探索、科技发展相关,可概括标题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正确。由材料一“‘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可知,本题叙述正确。
②错误。由材料二“2007年,“嫦娥一号”第一次被月球引力捕获,实现‘嫦娥奔月’”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③正确。由材料三“‘夸父一号’卫星搭载的白光太阳望远镜的工作波段为360纳米±2纳米波段,这是人类首次在这个波段进行空间连续观测”可知,本题叙述正确。
④错误。由材料三“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ASO﹣S)发射一年多以来,已经观测到了100多例太阳白光耀斑”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材料一“‘揽月’取自毛泽东同志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彰显中国人探索宇宙、登陆月球的豪迈与自信”可知答案。故选A。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A.错误。由材料二“2010年,‘嫦娥二号’为探月第二步验证和试验新技术、新设备”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B.错误。由材料二“2013年,‘嫦娥三号’搭载中国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成功着陆月球”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C.错误。由材料二“2018年,‘嫦娥四号’经过约38万千米,26天飞行后,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D.正确。由材料二“2024年,‘嫦娥六号’继续月背征途,将从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一面搜集土壤和岩石”可知,本题叙述正确。
故选:D。
(5)考查辩论讨论。
结合题干要求,反驳观点“有人说‘科技强国是大人的事,我们目前什么都不用做。’”,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科技强国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我们作为学生,应当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打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为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推动科技进步做好准备。
故答案为:
(1)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2)①√;②×;③√;④×;
(3)A;
(4)D;
(5)科技强国并不只是大人的事情。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将来投身科技事业打好基础。这也是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最好支持。
九、快乐读书吧
13.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与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学校将举行“爱阅读”主题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阅读笔记,参与活动。
[材料一]佳佳绘制的情节图
[材料二]文文的摘抄笔记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推测他们读的书是《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填书名)。这本书的主人公是 尼尔斯  ,主要讲了他变成 精灵  之后发生的有趣故事。
(2)文文摘抄笔记的内容,是佳佳绘制情节图中的( C  )
A.捉弄动物,变成精灵
B.首次飞行,遇见阿卡
C.遭遇风暴,展现勇气
D.变回人类,回到家乡
(3)在阅读经典名著时,以下阅读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B.读到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相应的页码标注出来。
C.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时,可以画人物图谱,以便阅读时随时查阅。
D.阅读时,不用去关注作品的线索及主要人物的行进轨迹和成长轨迹。
【解答】(1)考查经典名著。
根据材料一“捉弄动物,变成精灵”“首次飞行,遇见阿卡”“遭遇风暴,展现勇气”“变回人类,回到家乡”等关键情节可知,读的书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主人公是尼尔斯,讲述他变成小精灵后随大雁旅行、历经冒险的故事。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摘抄笔记中提到“狂风”“勇敢和智慧”“风雨”等情节可知,文文摘抄笔记的内容,是佳佳绘制情节图中的遭遇风暴,展现勇气。故选C。
(3)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
ABC.恰当。
D.不恰当。作品的线索和人物发展是理解作品主题和人物的关键,忽略这些会影响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故“不用去关注作品的线索及主要人物的行进轨迹和成长轨迹”说法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
(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 小精灵;
(2)C;
(3)D。
第四部分表达与交流十、习作
14.回首往昔,六年时光,有许多值得我们感谢的人。也许是真诚陪伴的同学,也许是耐心教导的老师,也许是关怀备至的家人……请选择一个你最想感谢的人,以“感谢有你”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语句通顺,行款整齐,书写规范、整洁;
(3)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叙述完整;
(4)字数不少于45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解答】范文:
黑板上的彩虹
教室后排的黑板报还留着李老师写的粉笔字,阳光斜斜地照在“天道酬勤”四个大字上,粉笔末在光柱里轻轻跳舞,恍惚间又看见她握着粉笔的手,在黑板上画出一道弯弯的彩虹。
那是五年级的期末考,我的数学卷上叉号像排队似的挤满了卷面。发卷子时我把脸埋在臂弯里,听见同桌小声说:“李老师在看你呢。”我赶紧把眼泪憋回去,却在抬头时撞进她弯弯的笑眼里——她手里拿着半截彩虹色粉笔,正往黑板上画弧线。
“你们看这道附加题,”她的声音像浸了温水,“其实就像彩虹,看着复杂,拆开了不过是红、橙、黄、绿几道色带。”粉笔尖在黑板上跳跃,把繁琐的解题步骤拆成五个简单的小问题,“就像小周同学这次作文里写的,把大困难切成小块,就像吃蛋糕一样容易啦。”
我猛地抬头,看见她特意在黑板右下角画了朵小小的向日葵,花瓣上还沾着点彩虹的颜色。那天放学后,她把我叫到办公室,翻开我的错题本:“你看这里,其实思路是对的,就像彩虹里的蓝色,差点就接上绿色了。”台灯的光晕落在她发梢,我忽然发现她教案本上贴着我上次画的彩虹书签,边角都磨卷了。
如今每次看到彩虹,我都会想起黑板上那道弯弯的弧线,想起她把难题变成彩虹的魔法。原来那些温柔的鼓励,早就像彩虹色的种子,落在我心里发了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