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词牌名(限定词的格式、韵律——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雪、长沙:题目(反映写作内容)词(旧体诗、格律诗)《沁园春·长沙》(词、旧体诗)按字数划分,是一首( )词按片数(阕、段落)分,是一首( )词按风格分,是一首( )词长调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双调单调(如渔歌子、如梦令、忆江南等)双调(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三叠四叠豪放婉约词(柳永、李清照)豪放词(苏轼、辛弃疾)文学常识朗诵——掌握节奏,感知韵律理解——捕捉意象,形成画面,把握诗词基本内容品鉴——品味语言(手法),体悟意境,知人论世,体会情感诗词鉴赏基本思路: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诗以言志意象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外在物象(景、物、人、事)如:月——新月、残月、缺月、明月、冷月、淡月……草——“离离原上草”“独怜幽草涧边生”“城春草木深”“映阶碧草自春色”……人(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境意境指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如《江雪》是一种孤绝、安谧、旷远的意境氛围,《春望》是一种荒芜、破败、凄清的意境氛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诗人的思想感情时代背景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23年,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此时,毛泽东自上海回到韶山,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毛泽东于是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知音律沁(qìn)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jú)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xiáng)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chàng)寥廓(ku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xié)来百侣(lǚ)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chóu)。恰(qià)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知音律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知词意——理解重点、疑难字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北去:向北流去。北,名词作状语层林:一层层的树林,指林木高低参差漫江:满江,江水漫溢争流:争着行驶浅底:清澈的江水怅寥廓:因宇宙的高远辽阔而惆怅感慨来:助词,无实义激扬: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粪土:把……看作粪土,意动用法知词意——整体感知内容在一个清爽的深秋日子,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滔滔向北流淌。看那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高低参差的树林仿佛被染上斑斓色彩;漫溢的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雄鹰在广阔的天空矫健翱翔,鱼儿在清澈的水里轻快畅游。天地万物都在这秋光中竞相自由自在地活动。面对高远辽阔的天地,我心绪激昂慷慨,不禁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到底会由谁来主宰呢?我和我的众多同伴曾经携手结伴来这里游玩。此刻忆起了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那时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我们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一样。你们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只!万 红遍层 尽染漫 碧透百 争流击长空翔浅底品词味——意象 语言山林江舸鹰鱼品读词的上阕,找出词人所使用的意象,分析其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其意境氛围,体会情与景的统一。写山林的连绵高低起伏,写红叶的鲜艳及广布——多、广、密、透写江水的漫溢清澈,写江面千帆竞发、激流勇渡的热闹——繁多、热烈写鹰翔之矫健有力,写鱼游之轻快自在雄阔壮丽生机勃发意境激情澎湃昂扬奋进感情强调数量之多强调力量之强景物意象品词味——手法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远眺之景,化静为动,色彩艳丽鲜明(暖色调)近观之景,动静结合,拟人。与前两句形成远近的结合高低(俯仰)结合,比拟由点(细节)到面(整体)(点面结合),总括出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问:观此景,生此情(触景生情)面对浩渺天地,壮丽河山,词人感慨万千,不由生发出一句霸气的追问:谁能主宰这宇宙之盛衰?谁能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豪壮之语,表达出词人心忧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远大抱负。以一“问”引出下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看独 立——寒秋时节,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之所见所感品词味——意象 语言人事意象壮景豪情——气度、胸襟、性格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承上启下,总括往事,写昔日之游青春年少,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激昂慷慨,臧否天下追求真理,敢于斗争激流勇进,豪情万丈正面描绘雄姿英发豪迈奔放人事意象主宰国家命运的正是这一群昂扬奋进、以天下为己任、敢于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社会的革命新青年。品词味——心怀振兴之志,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意象 语言用典夸张上阕:今日之游下阕:昔日之游绘景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忆事 写人雄姿英发指点江山中流击水雄阔壮丽昂扬勃发雄姿英发豪迈奔放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憧憬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问:谁主沉浮答:同学少年内容小结景中寓情,情中显志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社会的豪情壮志。诗歌主题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游毛泽东诗人以梅花自况,借驿外一枝寂寞无主、遭受风雨侵凌、凋残零落的“苦”梅,表达出自己身处逆境、经受挫折而矢志不渝、坚持高洁的崇高品格。诗人托梅咏志,以傲立悬崖、凌寒盛开、与百花齐迎春天的梅花,歌咏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严酷的环境下仍能坚强不屈,始终保持谦虚磊落、藐视困难的情怀。明风格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1910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10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文如其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1957年)青春永不落幕结 语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晋书·祖逖(tì)传》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表达收复失地、复兴大业的决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