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学案快乐记忆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内容。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③监督权:它包括了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监督的对象是:一切国家机关(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和国家工作人员。2.公民的政治义务。(1)含义: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政治责任。(2)内容。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微博人生微博是公民自由表达意见的场所,但也可能成为网络谣言的滋生地。抗战时期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一直广为称颂,然而2013年8月27日零时27分,有微博网民发布信息称:“狼牙山五壮士实际上是几个土八路,当年逃到狼牙山一带后,用手中的枪欺压当地村民,致当地村民不满。后来村民将这5个人的行踪告诉日军,又引导这5个人向绝路方向逃跑。”该信息引发众多网民的转发及评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广州越秀警方发现该不实信息后,立即组织民警开展调查,于29日21时在越秀区某居民楼将信息发布人张某抓获。经审查,张某承认自己虚构信息、散布谣言的违法事实。警方依法予以张某行政拘留7日。上述材料说明公民的哪些权利和义务?答案: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公民又必须自觉履行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在网络上虚构信息、散布谣言,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也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处罚,影响自身权利的实现。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含义: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2)表现。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1)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①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2)要求。①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②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原因: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要求。①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②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彰显法律的公平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徐才厚开除党籍处分,引发热议。十八大以来,贪腐高官纷纷落马。从薄熙来到徐才厚,官位不可谓不高,根基不可谓不深,但都难逃法律制裁。这是中央以零容忍态度对待腐败的体现:反腐没有雷区,反腐不避老虎。这会成为常态,是民心所向,是大势所归。上述材料体现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什么原则?为什么?答案:(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因为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内容意义注意的问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自由是相对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没有脱离法律约束的、绝对的自由监督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依法进行,不能扰乱社会秩序 特别提示:政治权利与民主权利的区分。①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被严格限定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内,受到政治地位的制约。②民主权利是指公民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允许行使的权利和应当享受的利益。从外延看,民主权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利(即人权)。2.正确认识公民的政治自由。(1)内容: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地位: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特别提示:公民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不受任何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因此,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下是行使公民的这一权利的是( )A.全班同学选举班干部B.村民选举村委会干部C.学校教职工选举教师代表大会的代表D.选民选举县人大代表解析:A、B、C三项都属于民主选举的范围,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特指公民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即人大代表)的权利,故D项正确。答案:D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1.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即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2)不要把平等理解为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履行同样的义务。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在:第一,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第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特别提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并不影响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但是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实现权利的范围和程度,例如著作权的实现与个人的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因此,提高受教育水平,是公民更充分地享有广泛权利的重要途径。 2014年7月29日,中央决定对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凸显中央反腐败的决心。中央表示,“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不论涉及谁,只要触犯法律,都将依法处理,绝不姑息。”中央的态度表明( )①反腐败是当前我党的工作重心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④国家在法律实施方面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A.①② 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不论涉及谁,只要触犯法律,都将依法处理,绝不姑息”,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故②③④符合题意;经济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故①错误。答案:D2.全面认识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1)二者不可分离。第一,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第二,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第三,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2)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3)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特别提示:(1)权利和义务都是法定的,不存在扩大或者缩小的问题,扩大或者缩小公民的政治权利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必须履行。同时,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都是法律规定的,要依法行使或者履行。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①扩大了公民权利的范围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是为了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②正确。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规范公民的行为,③正确。①中“扩大公民权利”说法错误,公民的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④与材料主旨内容无关。答案:C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些官员因腐败问题被惩处。腐败官员被依法惩处(D)①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推动了公平正义,体现出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③表明任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同的④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一批违法违纪的领导干部受到处罚,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打击犯罪,坚持公平正义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应有之义,①④说法正确。②没有体现;③错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有区别的。2.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从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涉嫌严重违纪被依法查处,到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落马,短短一年多时间,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D)①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推动了公平正义,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④表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不管身居何位,只要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任何人都没有特权,这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①④符合题意。依法反腐有利于推动公平正义,这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法律保障,是真实性的体现,②、③表述错误。3.依法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表达诉求,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民主权利,但前提是必须依法有序进行。这表明(C)①公民的政治权利对公民至关重要 ②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充分表达意愿 ③公民的自由权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④公民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政治权利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材料表明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履行法定义务。这说明公民的权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行使权利必须遵守法律规定,③④符合题意。①②只强调了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没有强调必须履行法定义务,与题意不符。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下属于行使这一权利的是(D)A.团员选举团支部书记B.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C.工人选举职代会代表D.选民选举区人大代表解析: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有权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故选D项。5.《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不侵犯权利”是社会宽容的底线。这种权利,如霍姆斯所言,就好比我可以挥动拳头,但是绝不能碰到另一个人的鼻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B)A.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C.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D.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解析:题干强调在行使权利时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因而答案为B。C中“尊重”不合理,应该为“不侵犯”;D在题干中没有涉及。6.目前,网络黑客已成为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一些黑客窃取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机密,并直接在网上泄露和倒卖,给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这表明(D)①严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②维护网络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前提 ③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政府同网络黑客的矛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方面,但并非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前提,②说法错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④说法错误。7.2014年8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实名注册,新闻公众号需取得资质,对时政新闻发布设限等。这说明(D)A.公民的政治自由受到了法律的限制B.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应受到法律保护C.任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D.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解析:自由是相对而言的,自由是做法律所允许做的,A表述错误;B、C表述错误,法律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权利和义务并不都是对等的。只有D正确且符合题意。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我国公民(D)①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②享有同样的权利③平等地适用法律④在立法上享有平等的权利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知识,意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故④表述错误,应排除;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等于享有同样的权利,排除②。9.最高人民法院发言人指出,即使检举、揭发的部分内容失实,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不属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而在网上散布的,就不应以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造谣诽谤,伤害了他人,当然要承担责任;对于不是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以批评、教育为主。这说明(B)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的制裁③国家依法打击犯罪,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④是否受法律制裁因人而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国家的专政职能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违法犯罪受制裁、无罪受保护,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①③入选;公民严重违法才会受到刑罚的制裁,②错误;④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相悖,不选。二、非选择题10.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重要批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某中学高一(1)班学生以“厉行节约,反对奢靡”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材料一 (学生甲展示)目前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然而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材料二 (学生乙展示)2013年的中国“两会”备受外媒的注目。看“两会”新风貌,一切都在悄悄改变,没有了列队仪仗,没有了鲜花拥簇,没有了厚厚的文件资料,节俭成为“两会”新看点。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有关知识,谈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到“厉行节约,反对奢靡”的活动中去。解析:本题是探究性试题,答案较灵活。学生依据设问的要求,运用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答案: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中学生参与“厉行节约,反对奢靡”活动,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中学生应通过正当途径认真行使公民的政治自由,通过张贴标语、演讲比赛、网络发帖等形式,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反对奢侈浪费。③中学生应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依法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现象进行批评、检举等。④厉行节约,人人有责,中学生要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树立“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理念,倡导节约、遏制浪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勤俭节约的标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