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4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4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yàn diàn xiàn tīng
滟滟 芳甸 皆似霰 汀上白沙
xiān pǔ piān dǎo zhēn
纤尘 青枫浦 扁舟 捣衣砧
xiá jié
西斜 碣石
检预学,明晰基础
唐代最有名的诗人?
唐诗中哪首诗最好?

知人论世
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曾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古今评说
孤篇盖全唐
盛唐第一诗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风第一花”
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疏通文意,初步读懂诗歌内容;
2.反复诵读,感受诗人以月为核心意象营造出的意境;
3.分层品读,品味美景,体会其中寄寓的情怀和哲思;
解题
初读诗歌——文章标题的由哪些意象组成,出现了几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春”出现4 次—— 全诗的总背景、大的时间范畴;
“江”出现12次—— “江水”象征时光流逝;
“花”出现2次——“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月”出现15次——全诗的核心;
“夜”出现2次——具体背景,皓月反衬。
五个名词,五个意象,五幅画面,
交错出现,仿佛一首交响诗。
全诗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写了月的哪几种形态?
月升
月悬
月斜
月沉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分层品读,
品味诗情
活动探讨
随着月的变化,从描写内容上可分几层?各层写了什么?
春江花月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全诗可分为几大层次?
月下之景
月下之思
月下之情
赏 析 诗 歌
景物美、哲理美、情感美
景物美:
赏月下之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
春江花月图
2、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并体会本段是如何写景的?意境有何特点?
1.本部分是如何写景的?意境有何特点?作用?
(1)开门见山,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景物极多,以月光为主,统摄各种景物。
从远到近、从大到小、动静结合、比喻、拟人,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2)意境特点—幽美恬静、壮丽高远、清幽静谧、空灵梦幻。
(3)作用:突出月的皎洁,明亮,为下文说理抒情做铺垫,渲染了清幽的氛围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很多同学默写时容易把“生”写成“升”,哪个更好?请赏析。
①“升”指上升,只是写出了月初升的状态,无任何情味。
“生”本义为“出生、诞生”,在此处有“突然出现”之意。
② “生”字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化静为动,写出了月随潮而生的动态之美,使春潮涌动的景象更加壮观。
③“生”字极富动态美,表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
(释含义)
(明手法,描景象)
(析效果,表情感)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析本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描画面)
第三步:点明字词的作用:写出景物特征、营造画面意境、表现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情感。(析效果,表情感)
(若题目没有给出哪个字,第一步是先找出字)
炼字题答题步骤
1为什么不说“升”而用“生”?
①“升”简单的由下而上;
“生”,“出生”,拟人,月仿佛有了
生命力,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气势宏大,极富动感,化静为动,表达欣喜之情;
“生”还有从“无”到有,突然出现的意思。
2试赏析“空里流霜不觉飞”
比喻,以霜喻月光,化虚为实,让无形的月光有了质感,写出月光的清凉;“流”,写出月光浮动的动感。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景物美
细节赏析:
炼字及手法:
哲理美:
悟月下之思
月下之思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承上启下,由写景(江天无尘,明月孤寂)转向思考人生。张若虚的内心是纯净、无纤尘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下面这句特别纯真的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月下之思
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索,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索。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人实际在追问什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
面对月亮,诗人发出了怎样的千古之问?
思考1:面对如此空阔静谧的江天美景,面对一轮皓月,作者提出了怎样的问题?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代代无穷
生命的短暂

年年相似
宇宙的无穷
明确:由“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可以看出作者没有像前人那种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消极思想,他认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生命长河则是绵延长久的。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当时时代强音的回响。
探新知 任务实施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本诗张若虚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强调个体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使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哀而不伤,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热爱。
思考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江月有恨,流水无情,人有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探新知 任务实施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炼句题答题步骤:
①描述诗句所写的内容。(内容)
②抓住最突出的一点(炼字或手法)。(明手法)
③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析情感)
④观察句子的位置,起到了什么作用。(结构)
请赏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话的妙处。
哲理美
1.一轮孤月裴回中天,像在等待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概内容)
2.“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明手法)
3.承上启下,诗人由仰望明月,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析效果)
赏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①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易逝;
②月的圆满与人的孤独无依;
③月之有情和人生的残酷无情。
月下沉思图
月亮为“待”伊人,长明不衰(宇宙无穷)
长江水“送”走了人的年华(人生短暂)
一般的写景抒情诗,写了景,说了理,也该结束了,可本诗写了景、抒了博大的理,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紧接着又上演了一幕短剧:
在皎洁的月光下,天各一方的男女在互诉衷肠。
情感美:
析月下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歌解读
赏析月下之情
思考1:这一部分是总分结构,将其划分出来,并概括内容。
游子思妇图
思妇怀远图
游子思归图

赏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找出意象,分析情感。
白云
青枫浦
扁舟子
明月楼
捣衣砧
鸿雁
鱼龙
通过大量的意象将相思之苦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抒写游子和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
落花
流水
落月
海雾
碣石
江树
第三部分:①游子思妇图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请找出上面诗中的意象?并思考分别有何含义?
白云:喻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青枫浦、南浦:泛指送别之地,类似“长亭”。
“送美人兮南浦”(屈原《九歌·河伯》)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杜甫《南浦别》)
扁舟子:指漂泊江湖的游子。
明月楼:泛指相思之所。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①上不胜②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③?何处相思明月楼?
飘来飘去的白云象征终日漂泊的游子。
能承担,能承受
泛指离别地点
飘泊江湖的游子
互文。家家今夜扁舟子,处处相思明月楼。极言相思之深,离愁之广,家家有相思,家家有离愁。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第三层:月下之情
(1)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
代思妇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 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 何处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还有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
托物寓情、象征、设问。抒发在春江花月夜中游子的羁旅之愁,思妇与游子的相思之苦。
“漂泊”是古代文人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内涵。古代文人或为生计、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漂泊天涯,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自由。
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
——张九龄《初发江陵有怀》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意象积累
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赏析“裴回”一词的表达作用
1)通“徘徊”,拟人,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似乎在怜悯思妇,不忍离去。又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2)与后文“卷不去”、“拂还来”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2)思妇怀远
也暗示思妇“剪不断,理还乱;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情、
托物寄情,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可见这相思又多几重愁苦。
4.“卷不去”“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什么手法?
“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不忍离去,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对游子的思念之深。
月:情景交融
捣衣机械重复的劳作和砧声的单调悠长,有助于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的作用。捣衣是中“思妇”主题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月下捣衣,风送砧声不仅使思妇伤情,也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晏几道《少年游·西楼别后》
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
——陆游《感秋》
意象积累
春天——春半
春江——江水流春
花林——落花
月升——月斜(月落)
今夜——昨夜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游子思归
花落、水流、月落,都有美好事物消逝之意,既是写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归的凄苦和落寞。
前后意象区别: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本段从哪些角度来写游子思归之情的?用了什么手法?
①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写出归家心切。
②时间上,“落花”指春天即将过去,暗示离家时间之久。
③空间上,以 “无限路”暗示离家之远。
④借“落月”、“海雾”意象,表达现实中思家不能归的凄苦无奈。
虚实结合
寓情于景
夸张
以景结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意象积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落花
时光流逝
红颜易老
生命无常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水
人类的渺小短暂
时间流逝,历史长河
以水喻愁

诗歌总结
画意
哲理
诗情
月下之景
月下之思
月下之情
春江花月夜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这诗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李泽厚(《美的历程》)
哀而不伤
理解性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两句诗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4)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生出了“ ? ?”的遐思。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理解性默写
(5)《春江花月夜》中写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树林的句子是“ , ”。
(6)《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两句诗是“ , ”。
(7)《春江花月夜》中的“ , ”两句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的极度痛苦。
(8)《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两句诗是“ , ”。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理解性默写
(9)《春江花月夜》中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0)《春江花月夜》中分别从游子思妇不止一家、一处的角度来写相思之情的两个句子是 “ ? ?”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1.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明月随着潮水从海上升起、与张九《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2.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耀下波光闪耀千万里,所有的江水都酒满了月光的句子是: , 。
3.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遍鲜花的树林闪烁着雪珠般的光芒的句子是: , 。
4.月亮是客观事物,但在诗人的笔下,月亮也带有主观感情。诗人张若虚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孤单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的《春江花月夜》描写到的月亮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 , ”这一句就是最好的证明。
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 , ”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水恒的哲理 。
《春江花月夜》理解默写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6.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江上的月亮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人,而长江则源源不断地运输着流水的句子是: , 。
7.在《春江花月夜》中,连用两个问句写出了舟上的游子和楼上的妇女分别后互相思念的句子: , 。
8. 在《春江花月夜》中把“月”拟人化,写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的句子是: , 。
9. 在《春江花月夜》中,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思妇,“ , ”两句中“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10. 在《春江花月夜》中,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这两句是: , 。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11. 在《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运用典故,写游子与思妇希望超越现实困境,实现“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愿望,言语中充满愁苦与无奈。
12. 在《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在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思归的心情 ,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13. 写出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的句子是:“ , ”。
14. 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 , 。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两句诗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4)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生出了“ , ”的遐思。
(5)《春江花月夜》中写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树林的句子是“ , ”。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6)《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两句诗是“ , ”。
(7)《春江花月夜》中的“ , ”两句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的极度痛苦。
(8)《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两句诗是“ , ”。
(9)《春江花月夜》中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0)《春江花月夜》中分别从游子思妇不止一家、一处的角度来写相思之情的两个句子是 “ ? ?”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