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兴化中学2025—2026学年秋学期高二年级历史阶段测试一学科: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计45分)1.甲骨文记载,商王常用“王占曰:吉,得”等语句占卜田猎、战争等事务;而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多以“王令XX”开头,记录册命、赏赐等活动。这一差异反映出A.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终结 B.血缘宗法制度的强化 C.文字书写载体的革命 D.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23.图1所示为东晋时期参与决策的中央官员出身结构情况。图中信息有助于说明东晋A.门阀政治的特征 B.寒门势力的崛起 C.科举制度的弊端 D.中枢机构的调整3.下表是学者对唐宋家训内容的整理。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家训内容 唐(篇) 宋(篇)处己(修身、励志) 5 37睦亲(包括孝敬父母、长辈、团结兄弟) 3 14治家(包括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 6 24处世(包括交友、尊师、礼仪) 5 26从政 11 17A.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强化 B.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衰落C.儒家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D.乡贤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4.元朝臣僚常用“天下一家”一词,如“今天下一家,皆大元臣子也”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今天下一家,朝野清晏”“今天下一家,群贤满朝,固不取才于异代”等。元朝的“天下一家”观念A.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性基础 B.消除了不同民族间的隔阂C.有利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标志着蒙古族封建化完成5.明朝历代不乏言官规谏皇帝的事例,但明代没有设置专门的谏官,言官的职能进一步向监察文武百官偏移。这反映出明朝A.监察职能的蜕变 B.君主权力的强化C.官僚体系的成熟 D.政治腐败的加剧6.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律》等一系列法律,对民营公司的注册、专利等相关事宜作出规定,并通过法令对掌握高技术或有发明的技工、工业提倡者与投资者给予高低不等的勋位或爵衔作为奖励。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传统经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统治危机加深推动社会变革C.实业救国思潮成为社会共识 D.民营公司主导工业化的进程第1页7.北洋政府须加的《文官考试法章案》规定“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公务员任用法》明确公务员“须经考试院”选住,采用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二者的共同点在于A.顺应了近代化对人才选拔的需求 B.建立起完备的公务员制度体系C.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 D.完全杜绝了选官营私舞弊现象8.图2是力群先生于1947年创作的木刻年画。画面中解放区的老百姓三五成组,以投豆、烙票等方式进行选举。作者创作此画,旨在()A.展示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重大成果 B.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积极作用C.展现解放区人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D.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9.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表明该法A.解决了男女不平等问题 B.侧重家庭子女利益保护C.根除了封建的陈规陋习 D.倡导构建新的社会风尚10.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该规定旨在A.借鉴西方的文官考核制度 B.保证公务员录用公平公正C.建立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D.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11.约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实行共餐制。公民用餐在公共食堂而不是在家里,王和普通公民同桌而食,公民如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斯巴达此举A.扩大了公民大会的权力 B.消除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强化了公民的集体观念 D.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发展12.15世纪佛罗伦萨历史学家列奥纳多·布鲁尼编纂《佛罗伦萨人民史》,他从佛罗伦萨建城开始写,以政治、军事为主线,充满强烈的城邦爱国主义的情绪。这一著作开人文主义新史学的先河。此后,各国的人文主义历史学家纷纷效仿,写作自己民族的历史。这一现象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加速了近代史学理论的完善C.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D、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13.1804年3月,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其第7条以明文宣告:“新法即日起生效,在其所涉领域,罗马法、政令、一般性或地方性的习惯、章程、条例等作为一般性或特殊性渊源的效力,自此终止。”由此可见,这一举措A.维护了法国特权阶层利益 B.使法国法律得以实现统一C.使法国由共和国变为帝国 D.要求民众服从皇帝的统治第2页14.1815年前的欧洲,一国君主去世后,该国签订的所有国际条约就会被视为无效。如果不想让这些条约失效,就必须马上请新君主重新签署续约。1815年后,缔结条约的是国家,而不是君主,条约始终有效,除非一方有意毁约。这一变化反映出欧洲A.外交体系的完善 B.政治文化的重构C.民族意识的削弱 D.君主权力的强化15.1933年,民主党总统罗斯福上任,议员罗伯特·塔夫脱在国会演讲中控诉:“每个社会保障署地方办公室(由政务官构成)都变成了民主党选区办公室。”1953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共和党时隔20年重掌白宫后,国防部备忘录记载:“截至1954年6月,陆军文职官员(政务官)中民主党籍比例从72%降至39%。”由此可见,美国A.官僚制中政党分肥传统的延续 B.三权分立原则的完善C.文官政治中立原则不断被破坏 D.联邦政府的权力加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合计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北魏初年,地方官吏多为武人,又没有俸禄,劫掠、贪赃之风盛行,流民聚众反抗频频。孝文帝时,官员考课制度确立。依《尚书》确定“三载一考”原则;将前代笔统的“仰列殿最”细化为三等七品,政绩优劣皎然有别;“考即黜陟”,“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本任”。外考令明文规定:“每岁终,州镇列牧守治状,及至再考,随其品第,以彰黜陟”,“治状”主要包括劝课农桑、流民归附、开建学校等多方面政绩。五品以下中央官员的考课由尚书负责,五品以上的则由孝文帝“亲与公卿论其善恶”。————摘编自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材料二英国1968年文官官职改革后,公务员的考核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的考勤考绩,另一种是年终的综合考绩。日常的考勤考绩不但与职务晋升相联系,而且是工作支付额度重要依据,后者年终进行,其内容包括工作知识、监督能力、责任心、个人道德等10项。考绩分为5个等次由考绩委员会组织考评,由部长审定。英国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与晋级、晋职挂钩,晋升一般要根据现职年资与服务成绩而定,高级人员注重功绩,低级人员注重年资。————摘编自秦涛《近现代中国公务员考绩法制研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北魏孝文帝确立官员考课制度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北魏考课制度与英国考核制度的异同。(5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考课制度和英国考核制度的共同作用。(3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1933年8月1日,红一方面军在瑞金城南炮兵广场隆重举行八一建军节纪念活动。纪念活动包括盛大阅兵、集体宣誓、为“八一”红星奖章获得者授予奖章、进行授旗典礼等。活动最后,军乐队奏乐,受阅的4个团按顺序,以连为方队,端枪行注目礼,高呼“为苏维埃政权而奋斗!”的口号正步通过阅兵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延安各界举行群众大会,声援平津抗战将士,敦促国民党立即下定抗第3页战决心。在这种形势下,延安迎来了“八一”建军十周年纪念日。为了突出国共合作抗战,陕甘宁边区决定将每年举行的庆祝建军节运动会改为“抗战动员运动会”。8月1日下午,在延安南门公共体育场举行了开幕式,共有边区各分区、红军各独立军、师15个代表队、46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升旗。后,毛泽东号召全国守土抗战的将士们一致联合起来,与日本侵略者作殊死斗争。————摘编自徐平《革命战争年代特殊的八一建军节纪念活动》(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1937年中国共产党“八一”建军节纪念活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3——1937年中国共产党“八一”建军节纪念活动的共同意义。(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律师在中世纪英国即已有之,但他们是教会法律师,随着教会司法权的下降而衰落。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普通法律师是在十五六世纪兴起的。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以社区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结构逐步瓦解,原有调节人们矛盾和冲突的宗教规范、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失效或完全失效。社会强烈要求一种新的规范来加以整合,这就是法律规范,律师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英国社会的变革和社会秩序的构建中来。律师们很早就同议会结成同盟关系,把议会当成最高法庭,作为最高的普通法机构,所以他们往往与其他阶层联合起来,以普通法为武器,反对专制王权,捍卫议会的权力和国民的自由权。如1610年哈克韦尔和怀特洛克强烈反对违反议会法征税;1628年爱德华·科克和塞尔登利用普通法支持其反对强行举债、专横监禁及滥用戒严令的立场。————摘编自宫艳丽《近代早期英国律师阶层的兴起及律师参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律师阶层兴起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律师阶层兴起发展的影响。(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两次世界大战后,以战胜国为主体的国际社会都对战败国所犯战争罪行进行处置。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导致战胜国对战争罪行处置的方式也不同。一战后少数战胜国列强为维护霸权利益,片面追究战败国的“战争责任”,主要集中于“战争赔款”,最终导致战争罪行审判破裂。而二战后反法西斯盟国总体上以合作的态度准确界定法西斯战争罪行的法理范畴,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军事法庭惩治,对“战争责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追究,为现代国际法中关于处置战争罪行的理论奠定基础。比较而言,二战后对法西斯战争罪行处置体现国际社会在法理上的进步,尽管在实践中有所局限并造成负面遗留问题,但其合法性和正义性不容质疑。————摘编自宋立彬《两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罪行处置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处置战争罪行的不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战争罪行处置取得法理进步的原因,并说明其历史意义。(7分)第4页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二历史期初考试参考答案1~5. BCCAD 6∽10. DCCAC 11∽15. DBBBA16.(1)略根据材料概括,言之有理即可(2)异同:相同点:都是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工作能力与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形式多元;不断完善发展。不同点:唐代对官员的道德和才干进行综合考量;英国注重对官员工作知识、监督能力、责任心、个人道德等进行考核。唐代考课制度的实质是维护专制统治;英国考核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3)作用:考核制度对官吏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提升官员队伍的素养,提高行政效率,维护社会稳定,但是考核制度的本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能根本杜绝官员工作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17.(1)变化:主题从强调为“苏维埃政权”而奋斗转向强调“国共合作抗战”;形式从军事阅兵、授旗等仪式性活动转变为包含体育竞赛的动员大会;内容由号召推翻反动国民党统治到突出国共合作;主要举办地由中央苏区变为陕甘宁边区。(答出三点即可)原因:革命形势变化;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革命中心的转移;中共及时调整革命策略。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意义:强化了军民对根据地政权的认同;扩大了党和革命军队的影响力;鼓舞了根据地人民革命(抗战)斗志;推动了革命(抗战)形势高涨。(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1)背景:民族国家发展,王权加强;教会司法权下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法律规范开始取代宗教和道德规范成为社会调节的主要手段。(2)影响:有助于地方治安的维持和社会控制;有利于捍卫议会权力,限制王权;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动。(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9.(1)①处置动机不同:一战后少数战胜国列强主要为了强化自身霸权利益,强调“战争责任”并索取巨额赔款;二战后反法西斯盟国则以合作态度,旨在彻底清算法西斯罪行,维护国际正义。② 处置方式不同:一战后仅聚焦于经济赔偿(如《凡尔赛和约》中的战争赔款),战争罪行审判最终破裂;二战后则通过国际军事法庭(如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进行法律审判,全面追究战争责任。③ 法理依据不同:一战后缺乏系统的国际法理支撑,处置较为随意;二战后明确界定战争罪、反人类罪等概念,为现代国际法处置战争罪行奠定基础。④ 国际参与度不同:一战后主要由少数大国主导,缺乏广泛国际合作;二战后反法西斯盟国共同参与,体现多边合作。(2)①二战的反法西斯性质: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和暴行 (如大屠杀)引发国际社会普遍谴责,促使盟国坚决追究战争责任。② 对一战教训的反思:一战后对德国过度惩罚导致民族主义反弹,二战后更注重依法审判而非单纯报复。③ 国际合作的加强:反法西斯盟国(美、苏、英、中等)协调立场,共同推动国际军事法庭的建立。④ 国际法的发展:自然法原则 (如反人类罪)和成文法(如《联合国宪章》)为审判提供法理基础。历史意义:① 确立现代国际法原则: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开创了“侵略罪”反人类罪”等法律先例,为后续国际刑事法院 (ICC)提供借鉴。② 维护战后和平秩序:通过法律手段清算战争罪行,削弱法西斯势力,促进战后重建与和解。③ 警示未来侵略行为:强调个人对战争罪行的责任 (而非仅国家责任),遏制未来潜在侵略者。④ 推动人权保护:反人类罪的定义促进战后《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的出台,提升国际人权保障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