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416)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405)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田园诗的始祖
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
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
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
陶渊明是谁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东晋开国功臣)重孙(第四代),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逢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我今四十无功名,振作精神不足惧。名车名骥皆已备,扬鞭策马疾驰去。千里路途虽遥远,怎敢畏难而不至。)(《荣木》)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要来视察,属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
知人论世
常识博览
添加章节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01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作者简介
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段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 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了解“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写作背景
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诵读诗句初悟诗情
02
朗读感知
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明确 偶数句押韵,一韵到底。
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展开想象空间,创设诗歌画面,并用语言描摹出来。
写好之后交流分享。
小小改编
探究分析
深悟诗情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03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包含着哪些内容?
明确: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归”字是题眼,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自由诵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是怎样的态度?
官场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官场生活
尘网、樊笼——使人受拘束的尘世、庸俗污浊的官场
羁鸟、池鱼——束缚已久的诗人
旧林、故渊——向往已久的田园生活
官场
(“尘网”、“樊笼”比喻)
※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 “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尘网”、“樊笼”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极端厌恶
2、为何而归?
1)性本爱丘山(本性)
2)守拙归园田
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做官?
“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一次失误。由于官场的黑暗,不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只能归隐田园来独善其身,保持自己本善的心。
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守拙”是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指远离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保持本心。
3、归向何处?
田园
思考: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呢?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意象是指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
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对于景色诗人的描写角度是否有变化?这些景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视听结合 远近结合 以动衬静 情景交融 白描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有声衬无声
(视听结合)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白描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描绘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图画。

恬淡
闲适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纯朴自然
祥和
宁静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
工笔
写意
白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
思考:从中可见作者的人生追求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04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返璞归真(【解释】: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
这种生活方式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总结主旨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描绘的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