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2小题,共104分。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面地图中北京人遗址对应的位置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2.考古学者在这里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经测定,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这里”是()A. 北京周口店 B. 浙江河姆渡 C. 云南元谋县 D. 山东大汶口3.阅读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养。“……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据此可知,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已经有爱美意识③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④4.《史前星球》是由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远古时代的自然历史纪录片,2023年5月第二季播出。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选择去()A. 浙江 B. 江苏 C. 云南 D. 陕西5.下图是1959年古人类学家根据发掘出来的头骨化石复原的某原始人类头像。其头骨具有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额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等特征。这一原始人类是()A.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6.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A. 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 B.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C. 半坡人制作精美彩陶 D.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7.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遗址,距今约70万—20万年,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它是()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玉蟾岩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8.历史学者研究史前人类历史采用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资料来源于()A. 历史记载 B. 考古化石 C. 神话传说 D. 主观猜测9.下图是北京人制作的不同类型的工具。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A. 打制 B. 磨制 C. 烧制 D. 炼制10.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A. 农耕生活 B. 部落联盟 C. 人类起源 D. 宗教信仰1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①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韩非子》中记载:“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钻木取火),以化腥臊。”据材料记载分析,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13.我们之所以称北京人为“人”的主要依据是()A. 《史记》中的记载 B. 考古发掘出他们使用过的打制石器C. 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 D. 其长相和现代人一模一样14.我国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半坡人生活的是()A. 人面鱼纹彩陶盆 B. 春秋护头铜胄 C. 甲骨文 D. 商鞅铜方量15.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生产工具的改进 C.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生活方式的转变16.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分别出现不同文化群。尽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但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这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显著特点是()A. 多元一体 B. 复杂多样 C. 一成不变 D. 特立独行17.“琮琮”是2023年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其创意灵感来自于长江流域的浙江良渚古城遗址。下列选项中同属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遗址的是()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18.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如下图中①②两处区域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A. 粟稻 B. 粟小麦 C. 小麦玉米 D. 玉米粟19.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20.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融合为一体的过程。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特征处是()A. 多元化 B. 源远流长 C. 多元一体 D. 分散性21.史料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被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 江苏出土的彩陶盆 B.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C. 《礼记》 D. 老子像22.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甲骨文的产生 ④磨制石器的发展 ⑤青铜器的出现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②③④23.我国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半坡人生活的是( )A.B.C.D.24.下图出自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其用途是()A. 家畜饲养 B. 水利灌溉 C. 保存火种 D. 原始农业种植25.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A. 甲骨文的特点 B. 先民的审美观念 C. 夏商周的更替 D. 青铜的冶炼技术26.七(1)班小史同学利用“中秋·国庆”假期赴西安参观半坡博物馆,他能看到()A. 彩陶纹饰的古朴精美 B. 干栏式建筑的巧妙设计C. 青铜铸造的宏大规模 D. 甲骨文记载的丰富内容27.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以及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A. 多元一体 B. 由西方传来 C. 单一起源 D. 没有连续性28.“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大汶口居民29.下图中的这一组文物可用于探究()A. 新石器时代的种植技术 B. 远古人类的生产工具C. 原始农耕时的生产生活 D.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30.图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识读如下图片,可以了解()A. 山顶洞人的生活 B. 良渚古人的生活 C. 河姆渡人的生活 D. 半坡居民的生活31.下列选项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B.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表明黄河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C. 原始社会晚期文物的出土——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D. 农作物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32.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②房屋样式完全相同③进入原始农业时 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33.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遵循的原则是()A. 才华 B. 血缘 C. 贤德 D. 家世34.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传说,如“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这些神话传说()A. 是认识远古社会的实物史料 B. 真实地反映了华夏文明的起源C. 印证中华文明步入奴隶社会 D.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水平35.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从他们的事迹可以概括出禅让制推举首领的原则是()A. 只看贡献 B. 实力强弱 C. 血缘亲近 D. 选贤任能36.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人文初祖”。“人文初祖”指的是()A. 炎帝和黄帝 B. 盘古和女娲 C. 秦皇和汉武 D. 仓颉和蚩尤37.号称“华夏第一陵”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千百年来,每逢清明,来此拜谒祭陵的人络绎不绝,这是因为黄帝()A. 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 推行了禅让制C.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 主持治水有功38.“炎联蚩败统天下,种养车行屋建藩。教化群生兴社会,中华始祖拜轩辕。”体现了()A. 王位世袭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B. 先民抗争洪水的历史C. 华夏族形成和中华文明起源 D. 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39.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 炎帝和黄帝 B. 炎帝和大禹 C. 黄帝和大禹 D. 黄帝和蚩尤40.《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尧发现舜很贤能,精于农耕,善于制作陶器,有领导才能,可以托付重任,临终前就把权力正式移交给了舜,而没传给无德无才的儿子。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A. 选举 B. 禅让 C. 世袭 D. 武力41.山西运城自古以来就有“黄帝正妃螺祖养蚕缫丝”的传说。在运城下辖的夏县阴村遗址,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发掘出半枚碳化的蚕茧,201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遗址又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和陶制蚕蛹。据此可知,传说()A. 依赖历史文献的印证 B. 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C. 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础 D.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42.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如下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主题()图画:北京人复原头像 地图: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址分布图 相关史事:彩陶文化与炎黄部落A.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 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与发展C.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4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之一。早在传说中的炎帝、黄帝之时,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姓和氏。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的姓氏约占89%。该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A. 早期猿人 B. 半坡遗址 C. 人文初祖 D. 禅让制度44.在回顾单元所学时,某同学列出了如下关键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黄帝、尧、舜、禹。你能帮这位同学提炼出这一单元的主题吗()A.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 早期国家的产生C.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D. 中华文明的起源45.我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有“尧舜禅让”的记载,《尚书·大禹谟》中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标准是()A. 部落势力 B. 德才兼备 C. 治水功绩 D. 征战功绩46.大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治理了水患。大禹的治水方法,反映了他具有()A. 无私奉献精神 B. 勇于创新精神 C. 坚持不懈精神 D. 艰苦奋斗精神47.历史传说又称“口传的历史”,是各地区民众世代口耳相传的与一定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关的故事。历史上与下图这位英雄人物相关的历史传说是()A. 精卫填海 B. 女娲补天 C. 夸父追日 D. 三过家门而不入48.传说黄帝以后,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中有不少记载。通过这些记载可以了解()A. 中国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 B. 研究禅让制的第一手史料C. 当时有才能就能成为首领 D. 长江流域选举首领的方式49.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体现了中国社会追求的自由民主的执政原则。中国最早的能够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应该追溯到下列哪一段历史时期()A. 远古北京人生活的时期 B.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C.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时期 D. 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50.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是()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51.中)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古乐》)),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再治水的精神是( )A. 公而忘私 B. 勇于创新 C. 严于律己 D. 宽以待人52.今天河南郑州有一处著名的景区“始祖山”,雕刻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你认为他们应该是A. 女娲、盘古 B. 蚩尤、大禹 C. 炎帝、黄帝 D. 蚩尤、黄帝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53.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某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探究一 【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材料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如图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1)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_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_____处。(填写图中方框内字母即可)探究二 原始农业的发展材料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有哪些?探究三 共同的祖先材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3)材料中的“轩辕”是谁?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何历史地位?54.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某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探究一 【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图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探究二 原始农业的发展材料二: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10000年左下,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探究三 共同的祖先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1)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中方框内字母即可。)(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有哪些?(3)材料三中的“轩辕”是谁?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何历史地位?55.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1)材料一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_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杰作。(2)结合材料二、完成下表。图1遗址 图2遗址主要种植作物 ① ②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③材料三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司马迁《史记》(3)依据材料三,补全①②之处。分析每年清明时节,海内外的炎黄子孙祭拜黄帝的主要原因。材料四 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4)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怎样的特征?5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知识,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据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二 解读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技能。(1)据材料一,指出人类产生之初的生产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主要标志。(2)材料二中四幅图片和哪些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相关 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1和图2 所蕴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据图3、图4分析,两种房屋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57.考古发现和传说都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考古发现的化石图一 图二(1)观察图一某原始人类的复原头像,该古人类被命名为什么名字?(2)图二是在该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烧骨、烧石和灰烬,说明该古人类已经掌握了哪一项生产生活技能?材料二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如图三的农作物,……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某遗址也发现了此作物大量谷壳的堆积。——摘编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图三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某遗址”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区域?他们的房屋属于哪一类型?材料三 传说中的人物炎黄二帝 大禹治水像(4)炎黄二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海内外华人自称为什么?上图中“禹”具有怎样的品格?(5)综上所述,学习研究历史的途径有哪些?5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2009年-2014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密集出现……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同时,还发现可以被称为火塘的两三处集中用火的部位,在火塘内部及周围,有大量燃烧过的物质。——《人民日报》2015.7.19材料二:材料三:人们砍去树木,铲除荆棘和杂草,晒干后焚毁,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进行简单的松土平整后即行播种,这种原始农业通常称之为刀耕火种。农业的发明无疑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所以新石器时代被誉为“农业革命时代”。——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个新发现的“北京人”用火证据。(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3)根据材料三,指出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4)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59.我国是出土古人类遗址非常丰富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5年发现于云南的元谋猿人,是我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层中,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和骨器。还发现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1929年是北京猿人遗址发掘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在发掘中发现了中国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在1930年的继续发掘中,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数件石制品被发现。1931年发现更多的石制品、烧骨、烧石及灰烬等。——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三 郑州某历史社团进行以“文化传承,大河先行”为主题的大河村遗址研学活动,内容如下:序号 研学内容① 了解大河村遗址概况② 欣赏绚丽彩陶,品味仰韶文化③ 学习制陶课程④ 参观遗迹厅,感受六千年前“星空下最美的村落”⑤ 情境体验:大河村先民的一天⑥ 学习锡补工艺课程(1)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任选材料一、二的内容完成一组史实和推论。示例:史实: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层中,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和骨器。推论:元谋人已经会制作打制石器。(2)将上表中研学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在B处补充提炼一个主题,并补充与主题对应的研学内容。主题 A.参观遗址、文物 B对应事件(填序号) ①② ⑤⑥(3)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了解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是什么?1.【答案】A2.【答案】C3.【答案】B4.【答案】C5.【答案】C6.【答案】A7.【答案】B8.【答案】B9.【答案】A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A15.【答案】B16.【答案】A17.【答案】C18.【答案】A19.【答案】A20.【答案】C21.【答案】A22.【答案】A23.【答案】B24.【答案】D25.【答案】B26.【答案】A27.【答案】A28.【答案】C29.【答案】C30.【答案】C31.【答案】B32.【答案】C33.【答案】C34.【答案】D35.【答案】D36.【答案】A37.【答案】A38.【答案】C39.【答案】A40.【答案】B41.【答案】B42.【答案】C43.【答案】C44.【答案】C45.【答案】B46.【答案】B47.【答案】D48.【答案】A49.【答案】D50.【答案】D51.【答案】B52.【答案】C53.【答案】(1)A B(2)农作物:稻;粟等。(3)轩辕:黄帝。地位:人文初祖。54.【答案】(1)A处;B处。(2)稻、粟、黍。(3)黄帝;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55.【答案】(1) A B(2)①水稻;②粟;③自然环境不同。(3)①炎帝;②涿鹿之战;原因: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与炎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4)多元一体。56.【答案】(1)生产方式:采集和渔猎。主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2)原始居民: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图l: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说明河姆渡人已会种植水稻。图2:半坡出土的纺轮,说明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原因:自然环境不同。(3)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先民们遵守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等。 57.【答案】(1)北京人。(2)已经学会用火。(3)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4)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黄子孙;大公无私。(5)考古发现、传说。 58.【答案】(1)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黑色;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2)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制作陶器。(3)刀耕火种;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4)遗址和文物。 59.【答案】(1)史实:发现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推论:元谋人已经懂得使用火。史实: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数件石制品被发现。1931年发现更多的石制品、烧骨、烧石及灰烬等。推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的石器,并懂得使用火。(2)B:研学课程对应事件:A:④B:③(3)考古发现(遗址)。 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