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八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溃退(kuì) 浩瀚(hàn) 黝黑(yǒu) 炽热(chì)
B. 要塞(sài) 镌刻(juān) 滞留(zhì) 教诲(huǐ)
C. 颁发(bān) 畸形(qí) 骤雨(zhòu) 胆怯(qiè)
D. 翘首(qiào) 不辍(chuò) 匿名(nì) 绯红(fēi)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_____,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________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_______,投入大自然的________。
A. 光芒 一碧万顷 心曲 怀抱 B. 辉煌 一泻千里 心扉 怀抱
C. 光芒 一往无前 心扉 情怀 D. 辉煌 一望无际 心曲 情怀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朗读者》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C. 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D. 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5.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 ④⑤②①③ B. ①③②⑤④ C. ①②③⑤④ D. ①③④②⑤
6.对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 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 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 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跋涉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及推广。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⑤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约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尔铁塔!
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就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蕰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 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7 对选文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面条是一种面食,风靡已久。
B.面条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C.面条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意义。
D.日本人吃素面象征好运,中国人生日象征福东海。
8 结合选文,下面对“面条普及和发展有哪些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商贸密切相关。
B.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相关。
C.与面条食用便捷的特点相关。
D.与面条制作成本低,口味单一相关。
9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
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
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10-12题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全,都)/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指鱼)
C山川之美(山) / 自康乐以来(谢灵运) D.五色交辉(辉映)/四时俱备(四季)
11下列有关《记承天寺夜游》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B.“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12 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二、默写
13 (1) 晓雾将歇, 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 树树皆秋色, ______ 。(王绩《野望》)
(3) ______ ,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4) ______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5) 老骥伏枥, ______ 。(曹操《龟虽寿》)
(6) 亭亭山上松, ______ 。(刘祯《赠从弟》其二)
(7)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一诗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修释典①。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村陌②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释典:佛家经典。②村陌:村头小路。
1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______
②将欲更弃之 ______
15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选文中主要写了张元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7简要概括本文第⑤~⑧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
(1)离开时将门轻轻一合,发出一声清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开时“砰”地一声关上,发出巨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划线的句子写得很好,试品味其妙处。
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古语“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恪守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每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为此,学校围绕“信”展开一系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下面小明写的“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节选),回答后面小题。
记得世界名著《百年孤独》里有这样一句话:诚信是一项财宝,不应随意被抛掷。因为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交友之道,是经商之魂,是为政之基。从古至今有不胜枚举的诚信故事,先人们纯洁的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同学们,诚信的力量,可以使点点水滴汇成波澜壮阔的大海,诚信的力量,可以使粒粒沙土聚成巍然屹立的高山,__________。同学们,让我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一起来歌颂诚信,实践诚信,弘扬诚信!
20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请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两句构成排比句。
小明同学想在演讲稿中引用关于“诚信”的故事,请你帮他找一找,下列哪一个不是与诚信有关的故事( )
A. 曾子烹彘 B. 商鞅立木 C. 一诺千金 D. 割席断交
六、名著导读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21以上文段选自美国著名记者 根据实地采访写成的不朽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 》。
第②段画线句子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 ”的基本特点。
下列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 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发、林伯渠、徐海东等。
C. 斯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并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 斯诺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红军战士的生活等做了广泛的调查。
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用表格整理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事件及相应性格特点,请帮他补出表格空缺的部分。
聚焦人物 人物姓名 典型事件 事件体现的性格特点
毛泽东 组织秋收起义,期间被捕,死里逃生后,继续工作。 A_________
B_________ 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一把菜刀闹革命。 有勇有谋
彭德怀 看演出时,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C__________
2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七、作文
23我们在现阶段学习了许多记人的文章,例如《老王》《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等,虽然写法各异,但是人物形象都十分鲜明。请你结合你的学习所得,以“我眼中的 ”为题目写一篇记人的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中可填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中的任一人,也可以是只有一面之缘却印象深刻的人生过客,甚至是你本人。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其形象鲜明,饱满。
3.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题明确。
4.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2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