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教案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教案 (2)

资源简介

8.2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教案
一、教学分析及设计思想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状况为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也从学生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第一部分通过自学、探究等形式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在体验各种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突破难点,提高认识。
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想、多说、多做,在想、说、做中学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能力。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3.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也是高中新课改的一大亮点,突出人性养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
4.重视知识的构建和形成。高中思想政治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知识目标,这也是本节课的首要目标。
5.谋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三个教学内容之间过渡流畅,形成一个整体。
(二)课标及教学目标分析
1.课程标准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2.根据课标我将其细化为:
①识记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②理解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合作与摩擦的原因。
③积极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基本形式。
②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③了解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引导学生树立维护
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
高一学生对于一些国际热点问题既熟悉又陌生,但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了求知欲。本单元引导学生把视野越出主权国家的范围,转向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国际社会,学习有关国际社会和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活动,必须了解其背景和依据,这就需要了解国际社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知识,了解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本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的教学是在前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基础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本框的教学重难点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重难点确定的依据是课标提出的“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
二、说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我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等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现大量图文资料,使教学更直观、更感性。
2.讨论教学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丰富课堂教学,多种讨论法穿插)
3.时事教学法。结合
“胡锦涛访日”进行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实际。
4.贯穿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整个新课程理念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三、说学法
(一)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认识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政治现象,也了解了一些的基本知识,但是对重要的政治理论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需要通过教学得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学法指导
高中新课程理念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转变。本节课就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自学导引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2.自主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3.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四、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
环节:创设情境
体验导入
播放视频资料:《金砖五国会晤》和《美国轰炸利比亚》,因为其对比性强,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国家之间有合作又有冲突呢并?此环节主要十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自主地进入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中。运用视频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问题。
板块二
环节一:自学准备
获取信息
1.织织学生自学课文,并结合画面反映的问题探讨国际关系的定义、内容和基本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构建开放的、包容的学习氛围,
2.根据自己自学内容完成图片的填写,明确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此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完成课标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的积累,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环节二:材料展示
师生互动
展示中美关系由冰冻状态——破冰之旅——中国威胁论——中美战略再保证的图片,引出合作探究问题:中美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它们关系对立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使其关系缓和?
此环节为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体现人文性,把学生分成小组在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并讨论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拓展延伸,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在学习中主动去发现和探索,从而获得了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归纳总结
突破难点
1.引导学生组织课文内容,把课文涉及到的散乱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在对中美系纵向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美伊关系来论证观点,并结合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此环节目的是强化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地、有目的去体验学习,探究问题,为将来成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板块三
环节一:知识迁移
探究实践
1.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理解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并了解我国的国家利益的内容,完成基本知识的储备。
2.结合“钓鱼岛事件、东海油田开发,维护我国的利益”的热点,学生讨论,用一句话概括: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设计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知识转化为行为,达到知行统一。
环节二:深化学习
升华主题
搜集“理性爱国
支持钓鱼岛”的有关图片,在情感上和学生达到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爱国主义情感。
此环节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提升,以期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说板书。利用多媒体展示本框的知识框架,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难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六、课堂练习。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课堂上共同完成。这样有利于及时巩固学习内容和反馈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主权国家在对外活动只致力于本国的国家利益,对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