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1课时)同步作业(教师版)1.下列厨房用品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植物油 B.面粉 C.食盐 D.黄豆浆【答案】C【解析】A、植物油难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B、面粉难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C、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D、黄豆浆难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2.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矿泉水 B.西瓜汁 C.冰水 D.绿豆汤【答案】A【解析】A、矿泉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B、西瓜汁中含有不溶性的果肉等,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不合题意;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不是溶液,不合题意;D、绿豆汤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不合题意。3.下列几样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B.牛奶C.纯净的自来水D.泥水【答案】C【解析】A、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A错;B、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B错;C、纯净的自来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泥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D错。4.下列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四种液体中,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纯牛奶 B.冷霜 C.黄河水 D.矿泉水【答案】D【解析】A、纯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B、冷霜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C、黄河水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D、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5.衢州网红小吃搁袋饼,制作过程中要用到面粉、肉末、色拉油、食盐等,上述食材和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肉末 C.色拉油 D.食盐【答案】D【解析】A、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肉末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C、色拉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6.关于物质的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答案】D【解析】A、物质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属于溶液,有的物质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例如植物油,故A错;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C错;D、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故D正确。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答案】B【解析】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溶质,如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故A错误;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如食盐水中溶质只有食盐,海水中溶质有许多种,故B正确;C、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但具有均一、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故C错误;D、溶液不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故D错误。8.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B.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D.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答案】A【解析】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一种,也可以有多种,故A正确;B、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B错;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C错;D、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上层的密度等于下层的密度大,故D错。9.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混合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A.面粉 B.食用油 C.食醋 D.味精【答案】B【解析】A、面粉不溶于水,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错误;B、食用油加入到足量水中是以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正确;C、食醋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D、味精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10.如图为家庭常备的儿科非处方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和蒙脱石散。服用时,两者均需冲水送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冲水后能溶解,久置不会分层;蒙脱石散冲水后变浑浊,静置出现分层,底部有沉淀。冲泡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蒙脱石散形成的液体分别属于( )A.溶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溶液、悬浊液 D.乳浊液、悬浊液【答案】C【解析】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冲水后能溶解,久置不会分层,说明冲泡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形成的液体属于溶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蒙脱石散冲水后变浑浊,静置出现分层,底部有沉淀,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即蒙脱石散形成的液体是悬浊液。11.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和痱子)的药剂,如图所示,有固体颗粒沉在底部,使用时需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它属于( )A.悬浊液 B.溶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答案】A【解析】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和痱子)的药剂,如图所示,有固体颗粒沉在底部,使用时需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这说明它是一种混合物,即悬浊液。12.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有以下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④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⑤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A.①③④⑤ B.②④⑤ C.④⑤ D.④【答案】C【解析】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①错误;②溶液、浊液都属于混合物,故②错误;③乳浊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悬浊液中分散的是固体颗粒,故③错误;④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④正确;⑤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⑤正确;13.在水中滴加红墨水后振荡,得到液体①;再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乙醇,得到液体②,振荡后得到液体③。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体①、②、③都是溶液 B.液体②的现象说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C.液体③的现象说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D.该实验说明溶液的溶质可以是液体【答案】A【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试管①、③液体混合物均一、稳定,是混合物,试管②中液体分层,不均一,不是溶液,故A错误;B、试管②中分层的液体,乙醇处于上层,水处于下层,说明乙醇的密度比水的小,故B正确;C、试管③中的液体全都变为红色,且不分层,该现象说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D、酒精被水溶解,酒精是溶质,酒精是液态的,所以该实验说明溶液的溶质可以是液体,故D正确;15.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后逐渐溶解,这一过程中不会涉及的粒子是A.氧分子 B.水分子 C.钠离子 D.氯离子【答案】A【解析】食盐溶于水过程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之间,则不涉及氧分子,故选A。16.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2)碘酒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剂是 。【答案】(1)硫酸铜(合理即可) 蒸馏水(合理即可) 酒精(合理即可)(2)酒精【解析】(1)①溶液不一定为无色,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②蒸馏水是液体,且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其为纯净物,不属于溶液;③酒精溶液中,溶质为酒精,则溶质不一定为固体;(2)碘酒全称是碘的酒精溶液,根据溶液的名称可知,其中的溶质为碘,溶剂为酒精。17.请分别用化学式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1)医用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2)碘酒的溶质是 ;(3)75%的医用酒精溶液中的溶剂 。【答案】(1)NaCl (2)I2 (3)H2O【解析】(1)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故医用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2)碘酒全称是碘的酒精溶液,根据溶液的名称可知,其中的溶质为碘,溶剂为酒精。(3)75%的医用酒精溶液是乙醇的水溶液,故75%的医用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水。18.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_____(填字母)。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2)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如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_____(填字母)(水分子未画出)A. B. C. D. 【答案】(1)D (2)D【解析】(1)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形成溶液,故选D;(2)由于蔗糖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蔗糖分子并不是有规律的排列。19.将50g氯化钠完全溶解于200g水中,其中溶质是 ,溶剂是 ,溶液质量是 g。将50mL酒精完全溶解于50mL水中,溶液体积 (填“小于”或“大于”)100mL。医疗上用的碘酒是把碘溶解在酒精里制成的,其中, 是溶质, 是溶剂,碘酒是 。【答案】 氯化钠/NaCl 水/H2O 250 小于 碘/I2 酒精 溶液【解析】将50g氯化钠完全溶解于200g水中,氯化钠是被溶解的物质,水是能溶解氯化钠的物质,所以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所以溶液质量=50g+200g=250g。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所以50mL酒精完全溶解于50mL水中,溶液体积小于100mL。碘酒是把碘溶解在酒精里制成的,碘是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酒精是能溶解碘的物质,是溶剂,碘酒是把碘溶解在酒精里得到的溶液。20.“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 (选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植物油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填序号)【答案】悬浊液;①④。【解析】“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悬浊液;①面粉是难溶于水的固体,与水混合得到悬浊液,②味精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得到溶液,③白糖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得到溶液,④泥土是难溶于水的固体,与水混合得到悬浊液,⑤植物油是难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得到乳浊液;21.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牛奶③白酒④肥皂水⑤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⑥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⑦高温下的铁水⑧血液⑨碘酒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答案】③⑥⑨;⑤⑧;②④。【解析】①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属于溶液。②牛奶是难溶性的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③白酒是酒精等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④肥皂水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⑤铁粉难溶于水,放入水中,搅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⑥油脂易溶于水,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⑦高温下的铁水是液态的铁,属于纯净物。⑧血液是血浆和血细胞形成的悬浊液。⑨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1课时)同步作业(学生版)1.下列厨房用品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植物油 B.面粉 C.食盐 D.黄豆浆2.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矿泉水 B.西瓜汁 C.冰水 D.绿豆汤3.下列几样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B.牛奶C.纯净的自来水D.泥水4.下列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四种液体中,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纯牛奶 B.冷霜 C.黄河水 D.矿泉水5.衢州网红小吃搁袋饼,制作过程中要用到面粉、肉末、色拉油、食盐等,上述食材和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肉末 C.色拉油 D.食盐6.关于物质的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8.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B.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D.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9.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混合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A.面粉 B.食用油 C.食醋 D.味精10.如图为家庭常备的儿科非处方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和蒙脱石散。服用时,两者均需冲水送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冲水后能溶解,久置不会分层;蒙脱石散冲水后变浑浊,静置出现分层,底部有沉淀。冲泡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蒙脱石散形成的液体分别属于( )A.溶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溶液、悬浊液 D.乳浊液、悬浊液11.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和痱子)的药剂,如图所示,有固体颗粒沉在底部,使用时需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它属于( )A.悬浊液 B.溶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12.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有以下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④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⑤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A.①③④⑤ B.②④⑤ C.④⑤ D.④13.在水中滴加红墨水后振荡,得到液体①;再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乙醇,得到液体②,振荡后得到液体③。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体①、②、③都是溶液 B.液体②的现象说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C.液体③的现象说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D.该实验说明溶液的溶质可以是液体15.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后逐渐溶解,这一过程中不会涉及的粒子是A.氧分子 B.水分子 C.钠离子 D.氯离子16.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2)碘酒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剂是 。17.请分别用化学式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1)医用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2)碘酒的溶质是 ;(3)75%的医用酒精溶液中的溶剂 。18.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_____(填字母)。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2)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如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_____(填字母)(水分子未画出)A. B. C. D. 19.将50g氯化钠完全溶解于200g水中,其中溶质是 ,溶剂是 ,溶液质量是 g。将50mL酒精完全溶解于50mL水中,溶液体积 (填“小于”或“大于”)100mL。医疗上用的碘酒是把碘溶解在酒精里制成的,其中, 是溶质, 是溶剂,碘酒是 。20.“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 (选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植物油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填序号)21.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牛奶③白酒④肥皂水⑤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⑥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⑦高温下的铁水⑧血液⑨碘酒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第4章 水与人类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浙教版)八年级上第1课时 物质的溶解【引入】溅上油渍的衣服用水不易洗净,用洗衣液容易洗干净。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能否设计实验来证明?在实验室中,物质的溶解也需要进行规范操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物质溶解的实验操作,如滴管的使用、固体的取用等实验基本操作。一、一些有关物质溶解的实验基本操作1.滴管的使用:(1)操作步骤(“五步法”)①捏 用手指捏紧胶头滴管的胶头(顶部橡胶部分),排出内部的空气。②插 将滴管的尖嘴部分插入待吸取的液体中。③吸 缓慢松开捏紧的胶头,将液体吸入管中。④提 将吸好液体的滴管垂直提起,离开液面。⑤滴 将滴管垂直悬空于容器口正上方。轻轻挤压胶头,将液体逐滴加入。(2)注意事项与禁忌:①“专管专用”:绝对禁止“一管多用”。②“保持清洁”:滴管使用后应立即清洗。③“禁止接触”:滴管不能伸入到接收液体的容器中,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④“防止倒流”:切勿将滴管倒置、平放,或让胶头在下。⑤“防止回流”:滴管中的剩余液体切不可再挤回原试剂瓶中。2.固体药品的取用(1)取用工具①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通常是两头大小不一的双头匙。②镊子:用于取用块状或大颗粒状固体。③纸槽:用纸条折叠而成,用于将粉末状固体送入试管底部。常用于小量、多次的添加。(2)取用粉末状固体①一横:将试管水平拿持或倾斜放置。②二送:用药匙或折叠好的纸槽,小心地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③三直立:将试管缓缓竖直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目的:避免药品沾附在试管口或内壁上。(3)取用块状或大颗粒固体①一横:将试管水平拿持或倾斜放置。②二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③三慢滑:缓缓地将试管竖直直立,让块状固体沿着试管内壁缓缓滑入底部。目的:防止块状固体直接坠下,击破试管底。【探索活动】取5支试管,编号1~5,按顺序分别放入少量蔗糖、淀粉、泥土、植物油、润滑油。在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中。二、物质的溶解试管编号 1 2 3 4 5振荡后是否混浊 振荡后混合物颜色 静置衙是否分层 活动提示: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植物油不要滴到衣服上,特别是润滑油不要滴到皮肤上,有腐蚀性。【实验现象】(供参考)试管编号 1 2 3 4 5振荡后是否混浊 否 是 是 是 是振荡后混合物颜色 无色 白色 (淡)黄色 乳白(黄)色 乳白(黄)色静置后是否分层 否 是 是 是 是你能否对上面5支试管内的混合物进行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对上面5支试管内的混合物进行分类,可以根据振荡后是否混浊、混合物颜色,也可以根据静置后是否分层,也可根据其他标准进行分类。但从微观角度来看,混合静置后不同物质的微粒能否进入彼此间隙,而且保持稳定即不分层更有科学上的研究意义。因此根据静置后是否分层,1号试管中的混合物归为一类,2、3、4、5号试管中的混合物归为另一类。【思考与讨论】(一)溶液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如1号试管中的蔗糖溶液。微观解释:溶解的微观实质是构成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不断扩散,最终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中间。【思考与讨论】请尝试以蔗糖溶液为例进行微观解释。构成蔗糖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不断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2.组成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1号试管中的蔗糖。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问题与思考】溶剂除了水之外,还有哪些物质可做溶剂呢?【探索活动】将碘颗粒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观察现象。【拓展】除了水以外,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四氯乙烯、丙酮、香蕉水等有机溶剂。碘在水中不易溶解,因此少量碘颗粒加入水中会逐渐溶解形成浅黄色或淡黄色溶液。碘在酒精中的易溶解,当碘颗粒加入酒精中时,会迅速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随着酒精浓度增加,溶液颜色可能变为紫黑色。 【实验现象】实验说明酒精也是一种常见的溶剂。3.溶液的特征(以食盐溶于水为例)①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完全相同。②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溶剂量)不变时,溶质与溶剂不会分离。③混合物:溶液是混合物。(4)对溶液理解的易错点: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②溶液不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酱油、醋、果汁、茶水、咖啡等都是有颜色的。③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二)浊液 乳浊液和悬浊液统称浊液。1.类别①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上述活动中4号与5号试管中的混合物。2.特点:浊液既不均一,也不稳定,静置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分层现象。3.两者的区别:分散质不同。乳浊液是小液滴,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②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上述活动中2号与3号试管中的混合物。溶液如碘酒、白酒、汽水、食醋等,乳浊液如肥皂水、牛奶等,悬浊液如泥浆水、血液等。1.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溶液、乳浊液、悬浊液?【思考与讨论】科学研究表明,溶液和浊液这两类混合物的根本区别是物质颗粒的直径大小不同。溶液中的物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而浊液中的物质颗粒直径大于100nm。2.对于溶液和浊液,如果从物质的颗粒角度来分析,它们有什么差异?氧气3.水中生活着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这说明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归纳总结】溶液与浊液的比较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形成 固体、液体、 气体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 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久置现象 均一、稳定、不分层 沉淀、分层 分层相同点 混合物 物质颗粒大小 粒子直径小于1nm 颗粒直径大于100nm 实例 食盐水、碘酒等 泥水等 牛奶等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但也有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比如餐具和衣服上的各种油污。清洗时只有用洗涤剂才能将其溶解清洗。除了水以外,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四氯乙烯、丙酮、香蕉水等有机溶剂。(三)溶液和浊液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STSE】衣服的干洗【随堂巩固】【例1】按照规程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粉末药品 B.溶解固体 C.倾倒液体 D.移走蒸发皿【答案】A【答案】A【解析】选项 正误 分析A √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B ×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C × 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D ×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例2】溶液用途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纯净物 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答案】(1)AB (2)均一性【例3】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选填字母)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的 特点。【板书设计】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1课时)——物质的溶解特征浊液概念组成物质的溶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质和溶剂均一、稳定实验基本操作固体的取用滴管的使用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1课时)教学设计——物质的溶解【核心概念】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内容要求】学习内容:物质的溶解和溶液内容要求:区别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了解水及常见的溶剂。【教学目标】1.能说出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理解溶液的特征;能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3.练习并初步掌握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4.能根据实验现象对混合物进行分类,提高分析归纳能力;5.在物质溶解的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学思路】以生活中物质溶解的事例(如油难溶于水,食盐易溶于水)引入,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溶解能力存在差异。然后通过5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探索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对混合物进行分类;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通过分析理解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的、稳定的。再根据物质的分散状况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通过碘溶于酒精的实验,初步认识酒精等其他的常见溶剂。最后达到在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中,理解物质溶解的价值。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初步掌握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任务【引入】溅上油渍的衣服用水不易洗净,用洗衣液容易洗干净。这是什么缘故呢?二、围绕任务,素养内化(一)涉及物质溶解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溶解需要学生在掌握滴管的使用、固体的取用等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1.滴管的使用:视频:滴管的使用(1)操作步骤(“五步法”)①捏 用手指捏紧胶头滴管的胶头(顶部橡胶部分),排出内部的空气。②插 将滴管的尖嘴部分插入待吸取的液体中。③吸 缓慢松开捏紧的胶头,将液体吸入管中。④提 将吸好液体的滴管垂直提起,离开液面。⑤滴 将滴管垂直悬空于容器口正上方。轻轻挤压胶头,将液体逐滴加入。(2)注意事项与禁忌:①“专管专用”:绝对禁止“一管多用”。吸取一种试剂后,未清洗就用于吸取另一种试剂,会造成交叉污染,导致整个试剂瓶报废。每个试剂瓶都应配有专用的滴管。②“保持清洁”:滴管使用后应立即清洗。方法:捏压胶头,用洗瓶或清水冲洗尖嘴内外,重复吸放几次,最后放回洁净的烧杯或试管中备用。滴管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污染尖端。③“禁止接触”:滴管不能伸入到接收液体的容器中,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应始终悬空在容器口上方,防止沾污滴管尖端,进而污染原试剂瓶中的试剂。④“防止倒流”:切勿将滴管倒置、平放,或让胶头在下。这会导致液体倒流进入胶头,与橡胶发生化学反应(尤其是腐蚀性液体如酸、碱),污染试剂并腐蚀胶头,使其失去弹性。⑤“防止回流”:滴管中的剩余液体切不可再挤回原试剂瓶中,以免污染整瓶试剂。2.固体的取用视频:固体的取用(1)取用工具①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通常是两头大小不一的双头匙。②镊子:用于取用块状或大颗粒状固体。③纸槽:用纸条折叠而成,用于将粉末状固体送入试管底部。常用于小量、多次的添加。(2)取用粉末状固体①一横:将试管水平拿持或倾斜放置。②二送:用药匙或折叠好的纸槽,小心地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③三直立:将试管缓缓竖直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目的:避免药品沾附在试管口或内壁上。(3)取用块状或大颗粒固体①一横:将试管水平拿持或倾斜放置。②二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③三慢滑:缓缓地将试管竖直直立,让块状固体沿着试管内壁缓缓滑入底部。目的:防止块状固体直接坠下,击破试管底。(二)物质的溶解【探索活动】物质的溶解取5支试管,编号1~5,按顺序分别放入少量蔗糖、淀粉、泥土、植物油、润滑油。在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中。试管编号 1 2 3 4 5振荡后是否混浊振荡后混合物颜色静置衙是否分层【参考答案】试管编号 1 2 3 4 5振荡后是否混浊 否 是 是 是 是振荡后混合物颜色 无色 白色 (淡)黄色 乳白(黄)色 乳白(黄)色静置后是否分层 否 是 是 是 是活动提示: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植物油不要滴到衣服上,特别是润滑油不要滴到皮肤上,有腐蚀性。【思考与讨论】你能否对上面5支试管内的混合物进行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对上面5支试管内的混合物进行分类,可以根据振荡后是否混浊、混合物颜色,也可以根据静置后是否分层,也可根据其他标准进行分类。但从微观角度来看,混合静置后不同物质的微粒能否进入彼此间隙,而且保持稳定即不分层更有科学上的研究意义。因此根据静置后是否分层,1号试管中的混合物归为一类,2、3、4、5号试管中的混合物归为另一类。【科学观念】1.溶液(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如1号试管中的蔗糖溶液。微观解释:溶解的微观实质是构成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不断扩散,最终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中间。(2)组成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1号试管中的蔗糖。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问题与思考】溶剂除了水之外,还有哪些物质可做溶剂呢?【探索活动】将碘颗粒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碘在水中不易溶解,因此少量碘颗粒加入水中会逐渐溶解形成浅黄色或淡黄色溶液。碘在酒精中的易溶解,当碘颗粒加入酒精中时,会迅速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随着酒精浓度增加,溶液颜色可能变为紫黑色。 实验说明酒精也是一种溶剂。【拓展】除了水以外,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四氯乙烯、丙酮、香蕉水等有机溶剂。(3)特征①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完全相同。②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溶剂量)不变时,溶质与溶剂不会分离。③混合物:溶液是混合物。(4)对溶液理解的易错点: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②溶液不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酱油、醋、果汁、茶水、咖啡等都是有颜色的。③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2.浊液 乳浊液和悬浊液统称浊液。(1)类别①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上述活动中4号与5号试管中的混合物。②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上述活动中2号与3号试管中的混合物。(2)特点:浊液既不均一,也不稳定,静置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分层现象。(3)两者的区别:分散质不同。乳浊液是小液滴,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思考与讨论】1.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溶液、乳浊液、悬浊液?溶液如碘酒、白酒、汽水、食醋等,乳浊液如肥皂水、牛奶等,悬浊液如泥浆水、血液等。2.对于溶液和浊液,如果从物质的颗粒角度来分析,它们有什么差异?科学研究表明,溶液和浊液这两类混合物的根本区别是物质颗粒的直径大小不同。溶液中的物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而浊液中的物质颗粒直径大于100nm。3.水中生活着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这说明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氧气3.溶液和浊液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但也有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比如餐具和衣服上的各种油污。清洗时只有用洗涤剂才能将其溶解清洗。【归纳总结】溶液与浊液的比较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形成 固体、液体、 气体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久置现象 均一、稳定、不分层 沉淀、分层 分层相同点 混合物物质颗粒大小 粒子直径小于1nm 颗粒直径大于100nm实例 食盐水、碘酒等 泥水等 牛奶等【STSE】衣服的干洗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一)课堂小结1.说说溅上油渍的衣服用水不易洗净,用洗衣液容易洗干净的原因。2.说出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3.溶液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二)随堂例题【例1】按照规程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粉末药品 B.溶解固体 C.倾倒液体 D.移走蒸发皿【答案】A【解析】A.粉末状固体在取放时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例2】溶液用途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纯净物 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答案】A【解析】选项 正误 分析A √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B ×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C × 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D ×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例3】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选填字母)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的 特点。【答案】(1)AB(2)均一性【解析】(1)A.食盐易溶于水,能够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B.料酒能溶于水,能够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D.胡椒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AB。(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均一性的特点。【板书设计】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1课时)——物质的溶解【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2.家庭小实验:将你家厨房的调味品分别加入水中,观察记录,写一份实验小报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1课时) 同步作业(学生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1课时) 同步作业(教师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1课时).ppt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固体药品的取用.mp4 浊液和溶液.mp4 滴管的使用.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