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感动中国”颁奖词——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本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体悟选材特点、细节描写的魅力及结构特点。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袁隆平的高贵品质中表现出的情感美和本文的结构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任务一:走近人物 认识文体沈英甲,笔名佳英、英佳,重庆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北京101中学毕业,当过兵,做过工。历任《世界知识》《世界博览》杂志编辑、记者,《科技日报》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高级记者。在太平洋、神农架、青藏高原、西部大漠进行过科学考察。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征文奖和优秀读物奖等。纪实文学 《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我穷,故我在》长篇小说 《前尘》《贼风》《墨祠》《间接打击》《居京不易》人物传记 《沧桑回眸》作者介绍经历: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贡献: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30-2021)获奖:198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1995年10月,获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写作背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奖后,沈英甲写的一篇关于袁隆平先进事迹的人物报道。新闻狭义——消息通讯①人物通讯②事件通讯③工作通讯④风貌通讯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真:所述内容必须真实短:篇幅要求短快:时效性要强活: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强:有思想性和指导性广义消息报告文学知识链接新闻结构:①标题(引标、正标、副标):概括新闻要点,引起读者注意。②导语:开头的一句或一段话,概说主要事实。③主体:消息的主要部分,写事件的始末,内容充实,层次分明。④背景:消息的从属部分,为背景材料。无固定的位置,穿插在主体中,以说明事件的原因、环境等。⑤结语:消息的小结部分,或有所归结或有所预期。⑥新闻的电头:交代通讯社名称(或发电媒体或单位)、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新闻六要素:文体知识新闻与通讯的区别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②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③新闻叙述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详细叙述,一般篇幅比较长。④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议论;通讯则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新闻体裁通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从内容方面来看,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等。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它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教育读者的目的。雷锋钟南山焦裕禄邓稼先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情况看,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人物通讯的写作对象:1.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2.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3.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4.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人物通讯的三种类型: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人物通讯的特点:①真实性:要求写真人真事。②典型性:要求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加以报道。③新闻性:及时发现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④生动性:结构、表现手法可以灵活多样。⑤评论性:通讯评论贵在以情感人,情在理中。人物通讯稻菽(shū) 饥馑(jǐn)田埂(gěng) 稻穗(suì)掖(yē)着 颁(bān)发阐(chǎn)明 贬(biǎn)斥一蔸(dōu) 花蕊(ruǐ)籼(xiān)稻 粳(jīng)米分蘖(niè) 撒(sǎ)播屏(bǐnɡ)气 淤(yū)泥字词任务二:赏析标题,合作探妙处①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赏析标题②正标题引用毛泽东《七律 到韶山》的诗句,意思为“高兴地看到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表达了对袁隆平的赞美之情,突出了其在研究、培育杂交水稻方面的卓越成就;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七律 到韶山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译文】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高兴地看到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副标题交代了本文的主人公及其身份,并表明文章的新闻体裁为人物通讯。正副标题的结合使用,使标题所承载的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清晰。任务三:概括主要事件 感受人物精神浏览课文提取信息文中事例分别突出了袁隆平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同桌互相讨论,按照要求,完成梳理、概括、分析的人物,填写表格。(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1964年7月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三)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四)饥饿的威胁在退却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热爱工作,坚持工作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坚持事实,实事求是追求梦想,不断进取文章第一部分引出了通讯报道人物的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1段)⑴环境描写:以薄雾笼罩、细雨飘落的马坡岭,几百亩的试验田等具有浓郁自然气息的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烘托出其忘我工作的精神,热爱并献身科研事业。⑵细节描写:“跨”“迈”“蹲”“翻”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表现了他工作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⑶效果: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增强了人物的形象性与报道的真实性。第一部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第一部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请简要概括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及其情感变化。YOUR LOGO发现特异稻(欣喜)1发现真理(收获)5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2试种特异稻(失望)3研究计算(自信)4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倒叙: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第二部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123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稻无优势;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如何解决袁隆平不打算退却……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341他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2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第二部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很多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坚定自信、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第三部分:“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面对“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的贬斥,袁隆平是怎样的态度?面对贬斥杂交水稻,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袁隆平心平气和地写了一封信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用数据、用事实否定谣言、捍卫科学。本文还有多处列出数据,请找出并谈谈其作用。有人统计过,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1976至1999年,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万人口。小面积最高产量达每亩1139千克,达到了100千克/公顷的超级稻产量指标。如果按年推广2亿亩计,年增粮食可养活7000多万人口。这些准确的数据体现了人物通讯的真实性,既说明杂交水稻的优越性,又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面对袁隆平在反驳“杂交稻米质太差”的论断时,为什么又承认“其中也有个别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较差”?①因为个别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较差是事实,袁隆平尊重事实,捍卫真相。②同时,袁隆平又强调任何论述都不能以偏概全,通过个别否定一般,从而维护杂交稻米质整体不错的论断,有效反驳“杂交稻米质太差”的观点。第三部分:“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第四部分:“饥饿的威胁在退却”这部分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123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写出了袁隆平美好的梦想和希望;提出战略设想并客观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提出超级杂交稻选育的指标、株型模式和技术路线,让杂交稻走向世界,袁老正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第四部分:“饥饿的威胁在退却”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逐梦者。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严谨认真的实践者创新韧性的研究者坚持真理的捍卫者心怀天下的逐梦者科学态度学术品格道德操守理想志向这四个小标题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曾记否,到中流击水01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02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03饥饿的威胁在退却04科学态度学术品格道德操守理想志向作用:小标题的结构层层递进,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富于文采。不可颠倒任务四:品读劳动细节 赏析人物风范细节是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1.“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眯起”“打量”“跨过”“走进”“蹲下”“翻看”几个动词突出了深入科研现场的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可见其对水稻研究事业热爱之深。“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形容词,准确无误地抓住了袁隆平在发现“天然杂交稻株”时的心情,再配以“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就更是详尽地突出了他工作认真专注、观察严谨细致、科研一丝不苟的个性。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苑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3.“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从“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这样的细节描写我们能够看出袁隆平对待植物科学、农业技术研究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稻田如数家珍般的熟悉与热爱。“扎上记号”“格外精心地照顾”,以动作性细节描写真切表现了袁隆平在水稻科研上的细心谨慎、专注投入。任务五:感悟通讯写法,体会写作特色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会产生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真实地“站立”在我们面前的?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结构严谨。01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结构严谨。02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神兼备,体现了真实性。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结构严谨。03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品质,体现了典型性。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结构严谨。04运用详实的数据,体现了人物通讯的准确性。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结构严谨。05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夹以议论、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主旨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素材积累漫漫征程,唯理想者胜,袁隆平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用心编织起一个庞大而斑斓的水稻梦。正是有了梦想的支撑,沙漠里种植水稻这样的“天方夜谭”也变成了现实,创造了一个新的神话。而这样的神话还将持续,因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处境多么艰难,这位稻田守望者仍将借助梦想的力量去温暖世界,造福人类。——《稻田里的守望者》袁隆平精神1.胸怀祖国、心系天下的大爱精神。2.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3.惟实怀真、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4.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5.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袁老语录【适用主题】初心 童心尽管天上有一颗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我的画像,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我绝对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我童心未泯,不喜欢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适用主题】健康 希望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袁老语录【适用主题】坚持 目标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到达光明的彼岸的。【适用主题】健康 希望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适用主题】实践 想和做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