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以及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本课既延续了上一课文化继承的内容,同时文化发展又为第五课文化创新埋下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知识前呼后应的作用。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过文化的基础知识;进入高中以后又再次踏进文化生活的大门,尤其是第四课第一框已经学习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这对于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奠定了知识基础。2、生活经验:《文化生活》与《政治生活》《哲学生活》不同,它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与文化打交道,有很多直接的、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3、心理特点九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张扬个性成为他(她)们的主旋律。面对这一时代的学生,沟通需要用心、用技巧。高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且比较丰富;语言逻辑性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望及表现欲望强烈。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本课教学设计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先阅读书本、独立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己得出解答问题的结论,不追求答案的唯一。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教师应跳出教学设计的问题模式,和学生一道去创造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成功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更加成功。同时特别注重创设的情景的选择性,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使他们的潜能、智慧得出充分挖掘、展示。只有当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有创意的见解,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师主导二者完美结合,才能充分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继承和发展的关系2、教学难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四、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能力: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知识建构观。教学活动回归学生生活中的文化价值观。学生通过问题情境,课程资源进行多角度,多样式互动的多元互动教学观。教学进程⑴课前活动设计通过网络,熟悉观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曲《世界看中国》的mv,并通过观看视频找出歌曲中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在课上进行文化接龙活动。通过网络搜寻有关旗袍发展的历史,并对比满清旗袍到现代旗袍的发展过程,体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⑵课中活动设计环节一:观看视频歌曲《世界看中国》,进行文化接龙活动。文化接龙规则:1、在歌曲视频中找出并记录下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2、两列为一组,各小组同学自行站起来轮流说出你找到的文化元素,不准重复。3、在5秒内说不出的小组将被淘汰,坚持到最后的为获胜组。设计目的:1、让学生在赏析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升文化自觉、文化自信。2、通过互动竞赛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引出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和发展。环节二:学生研讨假如在世博会上被选为礼仪小姐,应该穿什么衣服?通过屏幕课件出示两件旗袍,你认为应该穿哪一件?问题设置: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选则哪件合适?根据问题设置进行分组讨论1、现代旗袍有没有继承传统旗袍的一些元素?是不是全部继承?2、现代旗袍对满清旗袍有什么改进?如果改进的话应该符合什么要求?设计目的:1、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激发兴趣。2、将知识的掌握与情景设置融合在一块,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最后总结概括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并在课件上进行展示。3、通过探究活动总结概括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环节三:同学看你的。问题设置:认真研读学案材料《百年旗袍见证时代变革》,分组讨论,影响旗袍文化发展的因素。设计目的: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共同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该探究深化对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的理解。板书设计(学生自我整合)评测练习1.只有立足于时代和民族的需要,并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在一起的继承,才是对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这说明()A.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B.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优秀传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2.封建社会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现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4.现代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①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②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科技对各国影响的深度是一样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6.对下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③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8“红色短信”对流行的“灰段子”、“黄段子”、“黑段子”等不良短信能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从我国文化发展上看,发送“红色短信”①可以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②可以丰富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③使文化得以发扬,促进其发展④符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要求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参与踊跃,积极建言献策。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真切关注和强烈期盼,这是基于()A.教育塑造和成就人生B.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C.教育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D.教育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10、2010年广州亚运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把跑道、五羊、“海上丝路,广州是起点”等代表着广州2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反映了A.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C.用一种标识概括多样性的文化,会制约文化的发展D.辩证否定在“扬弃”中实现了事物的联系与发展11、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近年来,除了商业味越来越浓厚之外,“年味”却越来越淡了。特别是随着洋节的兴起和影响,在许多青少年中春节的概念越来越淡漠,他们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请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拯救传统的春节?评测参考答案1-5:CBCCA6CABAB11、(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要想拯救春节,离不开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2)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正是传统春节的一些东西不适应青少年的要求,所以他们热衷于过洋节。我们要拯救春节,就必须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春节新的时代内涵。(3)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最终实现对传统春节的传承和发展。八、学生学习效果自我测评表●量表设计:冯红庆●观察维度:学生学习;达成●研究问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研究●统计:冯红庆同学:你好!我们这份问卷目的在于了解你对这节课的感受和学习的效果,帮助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分析。请根据自己真实情况填写。谢谢!请说明你刚才上课时候在教室的位置、姓名2.这节课对于老师的讲解你明白了多少(B)A全部明白B大部分明白C约一半明白D少部分明白E基本不明白3.这节课你对老师的提问你觉得你能回答出多少()A全部B大部分C约一半D少部分E基本不会4你觉得这节课老师还应该怎样改进你会更喜欢?你认为这一节课其他同学的反应如何呢?老师的这节课算是成功的吗?设计目的:通过学生填写学习效果自我测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积极参与的重要性,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同时也通过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让老师发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行积极的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