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天津市南开敬业学校中考历史综合训练(四)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场考试,合计用时120分钟。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你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农业产生后人们筑屋定居。下面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两种房屋复原图,其样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A.地理环境 B.经济发展 C.社会风俗 D.审美观念2.《竹书纪年》和《史记》中都有商朝多次迁都的记载。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西南发现了商代最早的都城:在郑州发现了商代早期最大的都城;在安阳发现了殷墟遗址。由此可知( )A.古书记载内容都是客观的B.考古是印证文献真实性的重要手段C.古文献记载过于夸大史实D.文献记载必须得到考古证实才真实3.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下列哪个朝代或政权建立的时间(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北魏4.《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到:“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甘英出使大秦 B.班超出使西域 C.张骞通西域D.郑和下西洋5.下图反映出唐代( )A.男女地位平等 B.社会风气开放 C.对外交流频繁 D.文学艺术多彩6.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农业与工商业的占比分别为65%与35%;十年后,农业与工商业的占比却分别为30%与70%。这一变化表明( )A.工商业经济地位上升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经济水平超隋唐时期 D.社会贫富分化加剧7.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派团使华,因不按清朝要求使用礼节,觐见竟宣告破产。嘉庆帝敕谕英王,称:“凡是你们国家的奇巧器物,天朝不会视为珍宝……以后勿要遣使来华,以免徒劳跋涉。”这一外交事件折射出清朝( )A.专制强化,矛盾尖锐 B.人口增长,商业发展C.商业兴盛,物产丰盈 D.盲目自大,闭关锁国8.从1842年《南京条约》到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共同影响是( )A.被迫割让领土 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被迫开埠通商 D.被迫开设工厂9.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祝新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材料中的“从今日起为新国民”主要是指(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B.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C.国民接受民主科学新思想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0.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A.长征精神 B.红船精神 C.五四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11.陈云在报告中指出:“会议决定进军四川,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最后阶段与西征第一阶段中军事领导人的错误,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建立了坚强的领导班子,使党加强了对军队的领导,使红军从此掌握了进攻的主动权。”该会议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12.《愚公移山》是依托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而创作的,画家意在以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此画的作者是( )A.齐白石 B.徐悲鸿 C.聂耳 D.冼星海13.“这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敌我双方的最后一次主力会战,是从农村为中心向城市为中心转折的标志性战役,彻底粉碎了划江而治的企图。”材料中描述的战役指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14.1949年,当举行盛大欢迎仪式的建议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时,他说,还是简单好,不要动员那么多人。这一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足足站了6个小时,他此刻的心情是“又愉快又不愉快”。这种心情说明( )A.新中国成立后仍面临挑战 B.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不顺利C.中国与苏联外交关系恶化 D.三大改造任务非常的艰巨15.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对下图中国现代史各阶段 的表述正确的是( )A.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发生在①阶段,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②阶段,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生在③阶段,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生在④阶段,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16.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形成的决议相似之处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实行改革开放 C.两次决议都被我党坚持下来 D.推行以法治国17.小强是一名中学生,他的下列上网行为错误的是A.浏览中央电视台的新闻 B.给网友发电子邮件C.在家里超时无节制上网 D.上网做别人设计的习题18.同学们拟定收集如图内容做一期黑板报。据此判断,他们的关注点是( )A.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19.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实行资本主义农场式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中世纪晚期及近代早期,他们及其延伸体乡绅控制了英国的地方事务。在村庄,他们被称为“头面人物”,是公共事务的领袖。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生活在( )A.租地农场 B.手工工场 C.自治城市 D.西欧庄园20.物理学家贝尔纳称赞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新科学的经典……书中举证的种种方法可以作为以后推广的泉源而受到崇敬”。该学者认为,牛顿的科学发现( )A.动摇了神学的独尊地位 B.为世界构建了全新的图景C.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D.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武器21.1804年,法国颁布了一部法律文献,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此为参照蓝本。此法律文献是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C.《拿破仑法典》 D.《人权宣言》22.当今世界,美国“一独”超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时而表现出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益增强。这些现象表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一体化 B.全球化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23.列宁认为“说服俄国”“夺取俄国”“管理俄国”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肩负着的三项历史任务。为实现第二项任务,列宁( )A.掀起俄国二月革命 B.领导彼得格勒起义C.推行战时共产主义 D.实行了新经济政策24.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这次新政“新”在哪里( )A.调整工业 B.国家干预经济 C.实行地税改革 D.加强中央集权25.面对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难题,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都无法独自有效应对和解决,因为大气污染没有国界,温室效应不分你我,自然灾害可跨越大洋。这主要说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 )A.由大国主导解决 B.发展经济来应对C.全世界共同解决 D.科技创新解决、2025年天津市南开敬业学校中考历史综合训练(四)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大题,共50分。26.[15分]长城是中国人智慧与力量的展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长城最早是在秦始皇时期修筑的,现存的主要是明长城。明朝自始至终重视对北方防务的建设,初期是为了防止前朝(元)残留势力鞑靼、瓦剌族南下:中叶以后,兴起于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又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明长城的修筑对于政权的巩固,北部农牧业生产的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摘编自靠《秦朝和明朝长城的比较研究》材料二 明长城沿线设置的九个军镇,既是明蒙的军事冲突要地,更是农耕和游牧民族的商贸通衢。蒙古牧民为换取生活必需品来到长城边,以“一牛易米豆石余,一羊易杂粮数斗“。贸易市场上,汉地的布帛、绸缎、粮食,蒙地的马、牛,货物品种丰富,交易规模可观,满足了各层次的需要。——摘编自许永峰《明朝中前期北直山西长城沿线的蒙汉贸易》(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长城修筑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所起的积极作用。(5分)(2)材料二显示了明长城的哪些功能?(5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段话描绘你眼中的“长城”。(5分)27.[15分]文献典籍与北京。材料一 《热京岁时记》,清末富察救崇著,是一部记录清代北京一年四季风俗的杂记。下表为该书目录(部分)。正月 元旦,花儿市,耍耗子、耍猴儿、跑旱船 七月 鹊填桥,枣、葡萄二月 龙抬头,春分 八月 中秋,月饼,兔儿爷摊子三月 三月三,蟠桃宫 九月 九月九,花糕四月 榆钱糕,玫瑰花 十月 风筝、毽儿、太平鼓、空竹,蛐蛐儿、聒聒儿五月 菖蒲、艾子,石榴 十一月 冬至,溜冰鞋六月 酸梅汤,西瓜 十二月 腊八粥,春联,除夕,年饭,压岁钱材料二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编目工作人员,新近发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刊印的《大学堂书目》等珍贵文献,表明在1900年庚子事变之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已有两任提调(当时的图书馆长),其藏书规模已经达到将近5万册。这些文献印证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在1898年与京师大学堂同步开办的史料记载,支持了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创建年从目前认定的1902年上溯到了1898年。——摘编自姚伯岳《在古籍编目中发现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源头》(1)依据材料一,概括《燕京岁时记》这部著作的特点。简要归纳这部著作所记载内容有哪些类别。(7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大学堂书目》等珍贵文献发现的重要价值。结合所学,简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及与北京大学的渊源。(8分)28.[20分]书刊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载体,使文明与文化得以记录,有迹可循地传承下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最早的印刷品多为宗教文献,但随着英国社会的发展,印刷业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拓展,例如政治、文学、科学等。在早期英国,由于书籍的制作和抄写成本较高,因此书籍在社会中的传播非常有限。然而,随着印刷技术的传入和发展,书籍的生产成本降低,印刷机器的普及也使得书籍的生产规模得以扩大,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便利和广泛。——摘编自《早期英国印刷业与文艺复兴的传播:书籍、知识和文化革命》材料二 18世纪法国主要思想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思想思想家 代表著作 主要思想伏尔泰 《哲学通信》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倡导自由、平等的权利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倡分权制衡的原则卢梭 《社会契约论》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人民主权,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材料三 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报刊发展的重要背景。它带来了社会的发展,为报刊提供了广泛的读者群,报刊业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治变革。……英国报刊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呼吁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报道、评论和社论,引导社会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变。——摘编自《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报刊与政治运动》(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印刷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总结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并结合史实简述法国大革命是如何践行这些主张的?(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报刊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1.A2.B3.A4.C5.B6.A7.D8.B9.D10.C11.C12.B13.D14.A15.A16.A17.C18.B19.A20.D21.C22.D23.B24.B25.C26.(1)目的:防御北方蒙古鞑靼、瓦剌及女真族的侵扰;积极作用:巩固政权,安定北部农牧业生产,促进边疆开发与民族交流。(2)功能:军事防御、经济贸易(促进蒙汉商贸)、民族文化交流。(3)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象征,既是军事防御工程,也是民族交融纽带,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凝聚力。27.(1)特点:是一部按时间顺序记录清代北京风俗的杂记。类别:节日传统;民间驯兽、艺人表演;传统饮食;儿童游戏玩具;节气;宠物饲养等。(2)价值:印证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与京师大学堂同步开办的有关史料记载及学者研究结论。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期间,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28.(1)表现:题材从多为宗教文献到向其他领域拓展。影响:书籍的生产成本降低;书籍的生产规模得以扩大;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等。(2)主张:反对专制;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等。实践: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92年,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维护了共和;1804年,颁布实施《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原则等。(3)影响:引发了政治变革;引导人们关注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等。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