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封线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绝密★启用前 初中部考试专用(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华隆发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测试九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1.有人作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沙土从上到下慢慢地倒在地上,直到沙土不能再堆积为止,最后必然形成一个圆锥形的土堆,如果把圆锥切成一个四面体,则四个边面以51°52′的倾角向上倾斜。而金字塔的四个边向上倾斜的正是这一角度,这说明( )A.金字塔的设计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B.金字塔是由外星人设计建造的C.金字塔是用沙土堆积起来的建筑 D.古埃及人具有丰富的化学知识2.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这反映了当时的印度( )A.社会分工相互协作 B.宗教信仰派别众多C.社会等级贵贱分明 D.风俗习惯仪式繁琐3.佛陀(释迦牟尼)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这句话表明佛陀主张( )A.世间一切皆苦 B.世人都要拥护种姓制度C.世间众生平等 D.世人都可进入极乐世界4.据《政事论》叙述:“雅利安人进入五河流域分成部落时,形成了农村公社。……随着以职业世袭和内婚制为特征的种姓制度的形成,两者的关联越来越密切,种姓制度在农村公社中发挥了强大而持久的作用。”这种现象发生在( )A.古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5.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6.《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甲骨被历史学家认定为研究古巴比伦历史、中国商朝历史的极其重要的文物。这是因为( )A.文献资料比实物资料更具有研究价值 B.文字记载是第一手资料C.文物兼有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的价值 D.实物资料是第二手资料7.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具有深远影响的是( )A.海外贸易 B.文化教育 C.军事外交 D.民主政治8.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 )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 B.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 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了条件9.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吸收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每个公民都有机会通过抽签方式成为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五百人会议的议员”。此材料重在说明( )A.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B.民主制度的公平性C.民主制度的广泛性 D.民主制度的完美性10.在希腊神话中,诸神除了面貌形体与人相同之外,在性格方面也与人相似,七情六欲样样具备,甚至好嫉妒,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材料旨在说明希腊神话( )A.对思想文化的垄断 B.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C.孕育了不平等观念 D.加深了人们对神权的恐惧11.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A.认为抽签选举危害性很小 B. 高度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C.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D.没有人愿意通过抽签参与政治12.“人们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该材料反映了雅典( )A.建筑水平高超 B.文化繁荣昌盛C.实行民主政治 D.注重法制建设13. 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 )A.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正义性的战争14. 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在他们的学习报告中出现了表中的一些关键信息,据此可推断出他们研究的对象是( )A.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B.东西方文明间的交往C.古代罗马的发展历程D.古代民主法制的建设15. 地中海见证了一个城市——罗马的成长,它从七个山丘到庞大的帝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区变成了整个地中海的主人。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下表为公元前5世纪罗马政权组织结构。由此可知( )机构和官职 权 力执政官 2名,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主持元老院会议,执行元老院通过的法令保民官 初为2名,后增至10名,由平民中选出。有否决元老院和执政官颁布的不利于平民的法令。元老院 由300名贵族组成,有权审批法律,管理国库收入。A.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 B.法律体系日趋完备C.分权的共和政体确立 D.民主政治初见雏形下列有关罗马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凯撒独裁 ②罗马共和国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③屋大维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④斯巴达克起义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 ③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罗马语 ④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兰克王国扩张和封君封臣制的形成”纳入同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下列最合适的专题名称是( )A.西方奴隶社会最终形成 B.古代帝国衰落启示录C.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D.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20.在西欧封建社会,教权和王权错综交织。下列有关法兰克王国教权和王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B.在克洛维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C.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D.教皇为克洛维加冕,称克洛维为“罗马人的皇帝”21. 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里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该材料反映出中国东汉的庄园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经济自给自足 D.居民都是自由的农民22. 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祥就能进一步吸引新的居民。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此材料表明了大学的形成( )A.促进了城市自治权的扩大 B.促进城市更加繁荣与发展C.刺激了城市封建经济发展 D.使城市政治建设更加民主23. 西方大学的兴起,曾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拥有自治地位 B.得到教皇和国王的支持C.享有司法特权 D.课程不受基督教会影响24. 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 )A.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 B.巩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C.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D.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25. 《查士丁尼法典》中“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这体现了该法典的( )A.法治原则 B.契约原则 C.集体意识 D.分权意识26. 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最终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之中。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启示是( )A.国家分裂必然灭亡 B.故步自封必然被历史淘汰C.国家要发展必须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D.封建制度必然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27. 日本大化改新时,将中国的佛教、儒学、茶艺等引进日本,与日本文化融合、改造,变成了日本本民族的意识形态;而宦官制度和科举制度,由于与日本社会不契合,所以未移植引入。这主要说明日本文化( )A.具有盲目的媚外性 B.取长补短,兼顾民族特点C.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D.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28.阿拉伯人直接接受了拜占庭的土地制度,借用了拜占庭的部分官制和管理模式,吸收了拜占庭的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接收和保护了拜占庭的城市建筑,保存了拜占庭大批的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等等。阿拉伯人自己在许多方面加以改造,变成阿拉伯---伊斯兰化的东西。上述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A.开放包容、相互交融 B.广泛吸收、全盘照搬C.兼容并蓄、独具特色 D.保守狭隘、独具一格29. 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一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民都要到教堂聚会。上述场景发生在( )A.古希腊城邦 B.古罗马城邦C.中古西欧庄园 D.中古日本庄园30. 著名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 世纪至 10 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下列各项中,构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的是( )A.庄园与法庭 B.教会与大学 C.封君与封臣 D.富农与市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6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31.(16分)古代亚非、欧洲文明源远流长、各具特色,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幅美丽画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发展的影响。并列举一例古埃及的文明成就。(3分)材料二 序言 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汉谟拉比法典》(2)从材料二的序言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事实如其所说吗?请在材料二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论证你的观点。(6分)材料三 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古雅典人为求生存,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在长期的海上贸易活动中,平等、协商成为交易的重要原则,民主习惯逐步发展形成,而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形态又为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条件。——摘编自汪子嵩《古希腊的民主和科学精神》(3)根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在何时发展到高峰。(5分)(4)综上所述,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2分)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中的北宋汴京虹桥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拱结构,这种构造不仅很好地发挥了木材自身抗拉能力强的特点,而且使弧形的桥身有着相当大的跨越空间的能力。——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材料二 罗马大竞技场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它的拱券构造很好地发挥了石材抗延展力弱、抗挤压力强的特点,赋予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摘编自[日]佐藤达生《图说西方建筑简史》(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汴京虹桥和罗马大竞技场在“构造”上的相同之处。(4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影响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因素。(4分)(3)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结合上述探究,你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4分)33.(12分)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东西方主要国家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并不断进行文化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三次遣隋使团中的留学生、学问僧,多数都在中国留住二三十年之久,直到唐初才回国。这些人身处隋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的时期,又亲眼看到强盛的隋王朝骤然土崩瓦解和唐王朝的兴起这样的历史变动。他们回国后会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更易看出日本与中国的差距,要求仿效中国、进行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加速了改革的出现。——摘编自田久川《古代中日关系史》(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次改革?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次改革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请你说明原因。(4分)材料二 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领域 概况数学、天文 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经阿拉伯人改造,12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10世纪,阿拉伯人修正古希腊人托勒密关于太阳轨道和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科学技术 8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药等在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哲学思想 9世纪,阿拉伯人将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又转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欧,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医学 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了希腊、印度等地区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11世纪,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在《医典》一书中把脉象区分为48种,其中有35种与中国的脉象名称相同(2)根据材料二,任选两个领域,围绕“中古时期文化交流的特点”,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8分)(第3页 (共8页) 第4页 (共8页))(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华隆发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测试座位号九年级历史答题卷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材料题。(3道题,共40分)(16分)(1)(4)32.(12分)(1)(2)(3)33.(12分)(1)(2)第7页 (共8页) 潮阳区华隆发实验学校 第8页 (共8页) 潮阳区华隆发实验学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历史测试答题卡.docx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测试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