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知识点1 函数的表示法函数的表示法有三种,分别是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表示法 概念 优缺点解析法 用解析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能简明全面地概括两个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何一个变量的函数值;但是缺乏直观列表法 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不需计算即可直接看出表格中自变量的函数值;但表格外的数据没法求解图象法 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能直观形象地表示随着自变量的变化,相应函数值的变化趋势;但是作图法得到的函数值未必准确知识点2 求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解析式的四种常用方法(1)换元法:设t=g(x),解出x,代入f(g(x)),求f(t)的解析式即可.注意换元时t的取值范围.(2)配凑法:对f(g(x))的解析式进行配凑变形,使它能用g(x)表示出来,再用x代替两边所有的“g(x)”即可.(3)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f(x)的类型,求解析式时,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它的一般形式,根据条件确定相关的系数即可.(4)方程组法(或消元法):当题目中出现f(x)和f(-x),f(x)与f 的关系式时,经常通过构造方程组来求解.注意:写解析式时,应注明定义域.知识点3 分段函数1.定义:函数y=f(x)在定义域上不同范围内的自变量有不同的对应关系,则函数y=f(x)称为分段函数.注意点: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范围的并集,值域为各段上值域的并集.2.分段函数的常见的几种类型(1)取整函数:(表示不大于的最大整数).(2)(3)含绝对值符号的函数,如(4)自定义函数,如3.分段函数图象的画法(1)作分段函数图象时,分别作出各段的图象,在作每一段图象时,先不管定义域的限制,作出其图象,再保留定义域内的一段图象即可,作图时要特别注意接点处点的虚实,保证不重不漏.(2)对含有绝对值的函数,要作出其图象,首先应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函数转化为分段函数,然后作出函数的图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1、直接代入法:已知的解析式,求的解析式时常用此法.用替换解析式中的所有自变量法.例如,求的解析式时,由.2、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可用待定系数法.(1)确定所有函数问题含待定系数的一般解析式;(2)根据恒等条件,列出一组含有待定系数的方程;(3)解方程或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3、换元法:主要用于解决已知的解析式,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1)先令,注意分析的取值范围;(2)反解出x,即用含的代数式表示x;(3)将中的x度替换为的表示,可求得的解析式,从而求得.4、配凑法:由已知条件,可将改写成关于的表达式,然后以x替代g(x),便得的解析式.5、方程组法:主要解决已知与、、……的方程,求解析式.例如:若条件是关于与的条件(或者与)的条件,可把代为(或者把代为)得到第二个式子,与原式联立方程组,求出.6、特殊值法:所给函数方程含有两个变量时,可对这两个变量交替使用特殊值代入,或使这两个变量相等再代入,最后利用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的函数.至于取什么特殊值,根据题目特征而定.题型一 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1.(多选)下列图象中,是函数图象的是( )A. B. C. D.【答案】ACD【分析】根据函数的概念逐一验证即可求解.【详解】根据函数的定义,一个自变量值对应唯一一个函数值,或者多个自变量值对应唯一一个函数值,故B的图象不是函数图象.其余的都是函数图像.故选:ACD.2.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燃料,假设燃烧时燃料以均匀的速度消耗,记剩余燃料的高度为,则关于时间的函数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A. B.C. D.【答案】A【分析】根据容器特征可分析燃料燃烧时剩余燃料高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所给图象的变化情况可得高度变化的规律.【详解】图中容器中间细,上下渐粗,且上长下短。燃料燃烧时以均匀的速度消耗,但燃料高度下降不是匀速变化,所以C、D错误.因为容器上半部分先粗后细,所以开始燃烧后,剩余燃料高度下降得越来越快,当燃料液面到达容器最细处时,剩余燃料高度下降速度达到最快,然后又因为容器逐渐变粗,且高度较上部短,所以燃料高度下降速度又越来越慢,且高度变化到零用时较上部短.A选项图象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的速度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且第二段用时较第一段短.所以A选项较为合适.B选项显示的变化规律正好与A选项变化规律相反.所以B选项错误.故选:A.3.若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则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A. B.C. D.【答案】B【分析】分析ABC选项中各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可判断ABC选项,利用函数的定义可判断D选项.【详解】对A,该函数的定义域为,故A错误;对B,该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故B正确;对C,该函数的值域不为,故C错误;对D,该图象不为函数图象,故D错误.故选:B.4.如图,是函数的图象上的三点,其中,则的值为( ) A. 0 B. 1 C.2 D.3【答案】D【分析】根据图象先计算出的值,然后再计算出的值.【详解】由图象可知,所以,故选:D.5.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A. B. C. D.【答案】D【分析】利用函数图象求得函数定义域,利用函数值可得出其解析式,代入计算即求得函数值.【详解】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和不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因此和是方程的两根,可得,又易知,可得,即,所以.故选:D题型二 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6.根据列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模型,则( )1 2 3 4 52 0A. B.C. D.【答案】D【分析】观察表格数据,检验选项中解析式即可得解.【详解】A项:,A错误;B项:,B错误;C项:,C错误;D项: 满足表中的数据,D正确.故选:D.7.若函数为x 0 1 2 3f(x) 3 2 1 0则( )A.0 B.1 C. D.3【答案】B【分析】本题可先根据表格求出的值,再求出的值.【详解】由表格可知,当时,.所以.故选:B.8.下表是某市公共汽车的票价y(单位:元)与里程x(单位:km)之间的函数,如果某条线路的总里程为20km,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2 3 4 5A. B.若,则C.函数的定义域是 D.函数的值域是{2,3,4,5}【答案】ACD【分析】根据表格中的函数关系逐项判断即可.【详解】由题意知,,选项A正确;若,则,选项B错误;函数的定义域为,选项C正确;函数的值域是{2,3,4,5},选项D正确.故选:ACD.9.已知函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值为 .x 1 2 34 3 【答案】4【分析】首先由图读出,再结合函数的对应关系表,即可得解.【详解】由图可知,所以.故答案为:4.10.已知函数,分别由下表给出x 1 2 32 3 13 2 1(1)则当时, .(2)则 .【答案】 1 3【分析】根据函数和表格中的数据中的对应关系,即可求解.【详解】根据函数和表格中的数据,可得:由和,可得,所以;又由,所以.故答案为:;.题型三 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11.设,记,若,则( )A. B. C. D.【答案】A【分析】依次计算,可归纳出为周期函数.【详解】依题意,则,,,,∴是周期函数,且周期为4,∴.故选:A.12.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则的解析式可以为( )A. B. C. D.【答案】ABC【分析】对各选项给出的函数,逐一验证是否满足条件即可.【详解】首先,各选项给出的函数定义域均为.对A:,,所以成立,故A符合题意;对B:,,所以成立,故B符合题意;对C:,,所以成立,故C符合题意;对D:,,所以不是恒成立,故D不合题意.故选:ABC13.(多选)已知,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C【分析】利用的解析式求出的解析式即可判断.【详解】,所以,故A正确,B错误;,所以,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14.设函数,,且,,,,,,写出符合条件的函数的解析式 .【答案】【分析】通过式子相乘,化简即可求得,然后利用换元法即可求得.【详解】因为,,,,,相乘得,,令,则,所以.故答案为:题型四 已知函数类型求解析式15.已知一次函数满足,则( )A. B.C. D.【答案】A【分析】设出函数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详解】由为一次函数,设,依题意,,整理得6,因此,解得,所以.故选:A16.若函数是二次函数,满足,则=( )A. B. C. D.【答案】B【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由题意建立方程组,可得答案.【详解】设(),由,则,由,则,整理可得,则,解得,所以.故选:B.17.已知一次函数满足,则 .【答案】【分析】设,代入利用恒等式思想建立方程组,解之可得答案.【详解】设,由,即,即,即,解得,所以.故答案为:.18.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1)已知函数是一次函数,满足,求;(2)已知是二次函数,且,,,求.【答案】(1)或(2)【分析】(1)设,代入后利用恒等可求参数的值,从而得到解析式;(2)设,结合题设条件可得关于参数的方程组,求出其解后可得函数解析式.【详解】(1)设,则,所以,解得或,所以或.(2)设,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19.已知二次函数满足:对任意,均有,且,求的解析式.【答案】【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详解】设(),对任意均有成立,则,即恒成立,则有,解得,又,得,所以.题型五 换元法求解析式20.已知,则( )A. B.C. D.【答案】D【分析】利用配凑法即可解答.【详解】因为,,所以.故选:D.21.已知函数满足,则( )A. B.C. D.【答案】B【分析】利用换元法求解.【详解】令,则,因为,所以,则,故.故选:B.22.若函数满足,则 .【答案】/1.5【分析】令,代入求解即可得答案【详解】令,得,所以,故答案为:23.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满足,则的解析式为 .【答案】【分析】利用换元法求解即可.【详解】设,则,代入,得,所以的解析式为.故答案为:.24.已知,求的解析式.【答案】【分析】先利用换元法求得函数的解析式,进而求得的解析式,注意定义域.【详解】令,则,,因为,则,所以,所以,并令,解得,所以.题型六 方程组法求解析式25.设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A.16 B.25 C.20 D.36【答案】B【分析】应用换元法求解析式,再结合基本不等式计算求解最小值即可.【详解】对于,以代替,得,则,得,则,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故的最小值是25.故选:B.26.已知函数满足:对任意,都有,求的解析式.【答案】【分析】用代换,得,联立条件,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知,用代换,得,,消去,可得.27.已知,求的解析式.【答案】,【分析】用代换,构造新方程,与原方程联立,即可解得的解析式;【详解】由题意可知,令,所以,其中,代入可得,,即,,联立方程组,可得,所以,28.若,求的解析式.【答案】(且)【分析】令,构造关于的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由题可知,令,其中,则,,于是有:①,由上式有意义,得且,即且,用替换得:②,联立①②,解得(且),所以(且).29.已知函数满足:对任意非零实数,都有,求的解析式.【答案】(且)【分析】根据条件得到,结合条件组成方程组,求出答案,注意定义域.【详解】在中用替换,得,则,得,故(且).题型七 分段函数求值30.已知函数,则( )A. B.4 C. D.8【答案】D【分析】将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所以,故选:D.31.已知函数,则( )A.2 B.0 C.1 D.3【答案】A【分析】根据分段函数特点逐步代入即可.【详解】.故选:A.32.已知函数,则( )A. B. C.2 D.4【答案】C【分析】将代入,求得函数值.【详解】.故选:C.33.已知函数,则【答案】【分析】根据函数解析式,代入数值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因为,所以,故答案为:.34.已知函数则= .【答案】【分析】由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代入已知值,可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故答案为:.题型八 分段函数的值求参数35.设,若,则( )A.或 B.或 C.或 D.【答案】A【分析】需要分情况讨论的取值范围,当时,代入求解;当时,代入求解.【详解】当,即时:,解得;当,即时:,设(),则,,即,解得.综上所得,或.故选:A.36.已知函数且,则 .【答案】2或【分析】已知函数为分段函数,根据函数性质结合,分和两种情况讨论得出对应的值,并验证是否符合题意.【详解】当时,,解得,因为,故.当时,,解得,因为,故.验证:当时,,符合题意;当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2或.37.已知函数,若,则x的可能取值为 .【答案】1或【分析】根据分段函数,进行分类讨论即可.【详解】当时,,解得;当时,,解得;综上,或.故答案为:1或.38.已知函数,若,则 .【答案】【分析】设,,得到,再结合分段函数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设,,,当时,,,无解,不符合题意;当时,,;当时,,,无解,不符合题意;当时,,.故答案为:39.已知函数(1)求(2)若,求实数的值【答案】(1)(2)【分析】(1)根据定义域求值即可;(2)分、令,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1)因为,所以,所以,;(2)当时,,解得(舍);当时,,解得,又因,所以.综上:实数.题型九 分段函数的图象40.在图中作出函数的图象. 【答案】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类去掉绝对值得到分段函数,作出其图象即可.【详解】因,其图象如下图所示. 41.在图中,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已知函数【答案】(1)图象见解析(2)图象见解析【分析】(1)由函数解析式即可直接作图;(2)由函数解析式即可直接作图;【详解】(1)(2)42.已知函数.(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函数;(2)画出函数的图象,并写出函数的值域.【答案】(1)(2)作图见解析,【分析】(1)利用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求解即可;(2)根据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进行画图,根据图象求最值即可.【详解】(1)当时,;当时,;所以(2)由(1)得由此画出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知,的值域为.43.已知函数 (1)求,的值;(2)若,求的值;(3)作出函数的大致图象,并求的解集.【答案】(1),(2)或1或(3)作图见解析,【分析】(1)根据分段函数解析式计算可得;(2)根据分段函数解析式,分类讨论,分别计算可得;(3)根据函数解析式,可作出函数图象,根据函数解析式分类讨论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详解】(1)因为,所以,.(2)当时,,解得;当时,,解得;当时,,解得或(舍去).综上所述,的值为或1或.(3)作出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时,恒成立;当时,恒成立;当时,,即,得.综上所述,的解集为.44.已知函数.(1)求,,的值;(2)若,求的值;(3)作出函数的大致图象,并求时,的值域.【答案】(1),,(2)或1或(3)图象见解析,【分析】(1)根据分段函数解析式计算可得;(2)根据分段函数解析式,分类讨论,分别计算可得;(3)根据函数解析式,可作出函数图象,根据函数解析式易求时,的值域.【详解】(1)因为,所以,,.(2)当时,,∴;当时,,∴;当时,,∴或(舍).综上所述,m的值为或1或.(3)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当,,当,,综上所述:结合图象可得的值域为.题型十 已知图象选择解析式45.已知某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函数解析式符合该图象特征的是( )A. B.C. D.【答案】D【分析】根据函数图象的两条渐近线结合为正可得正确的选项.【详解】对于,故其图象的渐近线为,,而,结合图象可得,故A不符合;对于,故其图象的渐近线为,,而,结合图象可知D符合;对于,因为,故其图象的渐近线为,,结合图象可知B不符合;对于,因为,故其图象的渐近线为,,结合图象可知C不符合;故选:D.46.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常用函数的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也常用函数的解析式来研究函数图象的特征.我们从这个商标中抽象出一个图象如图,其对应的函数可能是( )A. B.C. D.【答案】B【分析】由图象知函数的定义域排除选项A、D,再根据不成立排除选项C,即可得正确选项.【详解】因为函数的定义域为,函数的定义域为,函数与的定义域均为,由图知的定义域为,排除选项A、D,对于,当时,,不符合图象,所以排除选项C.故选:B.47.函数的部分图像如图(粗实曲线),则( )A.8 B.6 C.4 D.2【答案】B【分析】由函数图像知道定义域,从而求出参数的值,再代入点即可求出的值.【详解】由函数图像可知,函数定义域,即的解集为,也就是即的解为,∴,∴,∴,∵函数图像经过点,∴,∴.故选:B.48.如图中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的解析式为( )A. B.C. D.【答案】A【分析】求已知图象函数的解析式,常使用特殊值代入排除法.【详解】解:由已知函数图象易得:点、在函数图象上将点代入,,可排除B、C将代入,可排除D,故选:A.49.函数的图象如图①所示,则如图②所示的函数图象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可能为( )A. B.C. D.【答案】A【分析】根据给定的函数图象,由推理排除CD;由①中函数当时,分析判断得解.【详解】由图①知,,且当时,,由②知,图象过点,且当时,,对于C,当时,,C不可能;对于D,当时,,D不可能;对于A,当时,,而当时,,则,A可能;对于B,当时,,而当时,,则,B不可能.故选:A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知识点1 函数的表示法函数的表示法有三种,分别是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表示法 概念 优缺点解析法 用解析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能简明全面地概括两个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何一个变量的函数值;但是缺乏直观列表法 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不需计算即可直接看出表格中自变量的函数值;但表格外的数据没法求解图象法 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能直观形象地表示随着自变量的变化,相应函数值的变化趋势;但是作图法得到的函数值未必准确知识点2 求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解析式的四种常用方法(1)换元法:设t=g(x),解出x,代入f(g(x)),求f(t)的解析式即可.注意换元时t的取值范围.(2)配凑法:对f(g(x))的解析式进行配凑变形,使它能用g(x)表示出来,再用x代替两边所有的“g(x)”即可.(3)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f(x)的类型,求解析式时,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它的一般形式,根据条件确定相关的系数即可.(4)方程组法(或消元法):当题目中出现f(x)和f(-x),f(x)与f 的关系式时,经常通过构造方程组来求解.注意:写解析式时,应注明定义域.知识点3 分段函数1.定义:函数y=f(x)在定义域上不同范围内的自变量有不同的对应关系,则函数y=f(x)称为分段函数.注意点: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范围的并集,值域为各段上值域的并集.2.分段函数的常见的几种类型(1)取整函数:(表示不大于的最大整数).(2)(3)含绝对值符号的函数,如(4)自定义函数,如3.分段函数图象的画法(1)作分段函数图象时,分别作出各段的图象,在作每一段图象时,先不管定义域的限制,作出其图象,再保留定义域内的一段图象即可,作图时要特别注意接点处点的虚实,保证不重不漏.(2)对含有绝对值的函数,要作出其图象,首先应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函数转化为分段函数,然后作出函数的图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1、直接代入法:已知的解析式,求的解析式时常用此法.用替换解析式中的所有自变量法.例如,求的解析式时,由.2、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可用待定系数法.(1)确定所有函数问题含待定系数的一般解析式;(2)根据恒等条件,列出一组含有待定系数的方程;(3)解方程或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3、换元法:主要用于解决已知的解析式,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1)先令,注意分析的取值范围;(2)反解出x,即用含的代数式表示x;(3)将中的x度替换为的表示,可求得的解析式,从而求得.4、配凑法:由已知条件,可将改写成关于的表达式,然后以x替代g(x),便得的解析式.5、方程组法:主要解决已知与、、……的方程,求解析式.例如:若条件是关于与的条件(或者与)的条件,可把代为(或者把代为)得到第二个式子,与原式联立方程组,求出.6、特殊值法:所给函数方程含有两个变量时,可对这两个变量交替使用特殊值代入,或使这两个变量相等再代入,最后利用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的函数.至于取什么特殊值,根据题目特征而定.题型一 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1.(多选)下列图象中,是函数图象的是( )A. B. C. D.2.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燃料,假设燃烧时燃料以均匀的速度消耗,记剩余燃料的高度为,则关于时间的函数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A. B.C. D.3.若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则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A. B.C. D.4.如图,是函数的图象上的三点,其中,则的值为( ) A. 0 B. 1 C.2 D.35.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A. B. C. D.题型二 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6.根据列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模型,则( )1 2 3 4 52 0A. B.C. D.7.若函数为x 0 1 2 3f(x) 3 2 1 0则( )A.0 B.1 C. D.38.下表是某市公共汽车的票价y(单位:元)与里程x(单位:km)之间的函数,如果某条线路的总里程为20km,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2 3 4 5A. B.若,则C.函数的定义域是 D.函数的值域是{2,3,4,5}9.已知函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值为 .x 1 2 34 3 10.已知函数,分别由下表给出x 1 2 32 3 13 2 1(1)则当时, .(2)则 .题型三 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11.设,记,若,则( )A. B. C. D.12.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则的解析式可以为( )A. B. C. D.13.(多选)已知,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B.C. D.14.设函数,,且,,,,,,写出符合条件的函数的解析式 .题型四 已知函数类型求解析式15.已知一次函数满足,则( )A. B.C. D.16.若函数是二次函数,满足,则=( )A. B. C. D.17.已知一次函数满足,则 .18.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1)已知函数是一次函数,满足,求;(2)已知是二次函数,且,,,求.19.已知二次函数满足:对任意,均有,且,求的解析式.题型五 换元法求解析式20.已知,则( )A. B.C. D.21.已知函数满足,则( )A. B.C. D.22.若函数满足,则 .23.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满足,则的解析式为 .24.已知,求的解析式.题型六 方程组法求解析式25.设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A.16 B.25 C.20 D.3626.已知函数满足:对任意,都有,求的解析式.27.已知,求的解析式.28.若,求的解析式.29.已知函数满足:对任意非零实数,都有,求的解析式.题型七 分段函数求值30.已知函数,则( )A. B.4 C. D.831.已知函数,则( )A.2 B.0 C.1 D.332.已知函数,则( )A. B. C.2 D.433.已知函数,则34.已知函数则= .题型八 分段函数的值求参数35.设,若,则( )A.或 B.或 C.或 D.36.已知函数且,则 .37.已知函数,若,则x的可能取值为 .38.已知函数,若,则 .39.已知函数(1)求(2)若,求实数的值题型九 分段函数的图象40.在图中作出函数的图象. 41.在图中,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已知函数42.已知函数.(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函数;(2)画出函数的图象,并写出函数的值域.43.已知函数 (1)求,的值;(2)若,求的值;(3)作出函数的大致图象,并求的解集.44.已知函数.(1)求,,的值;(2)若,求的值;(3)作出函数的大致图象,并求时,的值域.题型十 已知图象选择解析式45.已知某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函数解析式符合该图象特征的是( )A. B.C. D.46.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常用函数的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也常用函数的解析式来研究函数图象的特征.我们从这个商标中抽象出一个图象如图,其对应的函数可能是( )A. B.C. D.47.函数的部分图像如图(粗实曲线),则( )A.8 B.6 C.4 D.248.如图中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的解析式为( )A. B.C. D.49.函数的图象如图①所示,则如图②所示的函数图象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可能为( )A. B.C.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2函数的表示方法.docx 3.1.2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