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学情检测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2
3
6
答案
B
C
B
B
A
题号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D
A
B
D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4.
(1)5d6s2(2分)
(2)增大固体接触面积,加快碱浸速率(2分)
(3)FexMni-xWO4+2NaOH=xFe(OH)2+(1-x)Mn(OH)2+Na2WO4 (2)
3CaW04(s)+2P0星(aq)=Ca(PO4)2(s)+3WO4(aq)K=2.56×104反应正向进行程度大,
钨元素浸出率高(3分)
(4)2W+4Na0H+302△2NaWO4+2H,0
(2分)
(5)坩埚(2分)
(6)12WO3+14H=W1209+7H20(2分)
(本题共15分)
15
(2)Ag2SO3+4NH3H2O=2Ag(NH3)2+SO3+4H2O Ag2SO3+4NH3=2Ag(NH3)2+SO3)
(3)①2AgNO3+S02+H20=Ag2SO3↓+2HNO3
②防止过量的Na2SO3将Ag2SO3转化为可溶性的Ag(SOs)2]
③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银的速率大于生成银和硫酸根离子的速率
(或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速率大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4)nNH4SCN0=0.1000mol-L1×22.00mLx103LmL1=2.200x103mol
样品中银的物质的量为4×2.200×103mol=8.800×103mol
样品中银的质量分数为w(Ag)=8.800×103mol×108gL1÷1.000g=95.04%(5分)
(其余每空2分,本题共15分)
高三化学(答案)第1页(共2页)》
16.
(1)“酸溶1”中溶解铁,“酸溶2”中提供C1厂作配体(2分)
(2)3Pt+18HC1+4HNO3=3H2[PtC16]+4NO↑+8H20(2分)强(1分)
(3)RhC6]3-不容易被直接还原为Rh(2分)
(4)2:1(2分)
①向步骤1的滤液中加入少量0.5oL1HC1溶液酸化(2分)
再加入足量Zn粉,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0.5molL1HC1溶液(除
去Zn、S),过滤,滤渣用蒸馏水洗涤、烘干(3分)
②还原高价铑到低价铑,使稳定的RhCl6]3-转化为易被还原的Rh(SnCl3)s]4-(2分)
(本题共16分)
17.
(1)2C02++S2082+6H20△2Co(OH3↓+2S042-+6H(3分)
(2)①草酸为弱酸,pH越大,草酸浓度越小,电离出的草酸根离子浓度越小,C0沉淀率越小(2分)
②H增大,溶液中NHH20浓度增大,与Co2+形成配合离子(2分)
(3)①甲醛(或HCHO)(2分)
②水和甲醇分子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上的竞争性吸附所致(3分)
③94%(3分)
(本题共15分)
注: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
高三化学(答案)第2页(共2页)2025~202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学情检测
化 学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13题,共39分)、非选择题(第14题~第17题,共61分)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并将条形码贴在指定区域。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Mn 55 Ag 108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氯化钠。下列工业生产中以氯化钠作反应物的是
A.工业合成氨 B.侯德榜制碱 C.粗铜精炼 D.工业制玻璃
2.反应H2S+CuSO4CuS↓+H2SO4可用于除去C2H2中混有的H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Cu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 B.H2S为非极性分子
C.SO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D.S2-的结构示意图为
3.实验室制取NH3并探究其性质,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NH3 B.用装置乙干燥NH3
C.用装置丙收集NH3 D.用装置丁探究NH3的还原性
4.硫酸氢氛吡格雷片(C16H16ClNO2S·H2SO4)是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能:I1(N)>I1(S) B.酸性:H2SO4>HClO4
C.离子半径:r(Cl-)>r(S2-) D.电负性:χ(S)>χ(O)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7题:
氨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作用广泛。地球上的生物氨循环涉及多种含氟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N(CH3)3和羟胺(NH2OH)常用于有机合成,羟胺易潮解且可用作油脂工业中的抗氧化剂。强碱性条件下,N2H4可与[Ag(NH3)2]+反应生成Ag和N2。氨水中通入CO2可生成NH4HCO3溶液,将NH4HCO3溶液加入到MnSO4溶液中可生成MnCO3沉淀。
5.下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CH3)3具有碱性,可与盐酸反应
B.NH2OH具有还原性,可作油脂工业中的抗氧化剂
C.NH2OH分子间形成氢键,因此NH2OH易潮解
D.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制硝酸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键角:NH<NH3
B.如图所示转化中,N元素被还原的转化有5个
C.如图所示转化均属于氮元素的固定
D.1 mol [Ag(NH3)2]+中含6 mol σ键
7.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碱性条件下N2H4与[Ag(NH3)2]+反应:
N2H4+4[Ag(NH3)2]++4OH-+4H2O4Ag↓+N2↑+8NH3·H2O
B.羟胺还原溴化银:2NH2OH+4AgBr4Ag+N2↑+4HBr+2H2O
C.氨水中通入足量CO2:OH-+CO2HCO
D.NH4HCO3溶液加到MnSO4溶液中:Mn2++HCOMnCO3↓+H+
8.一种二次储能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放电时,右侧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左侧电极移动
C.充电时,左侧电极方程式为:Pb-2e-+SOPbSO4
D.充电时,每生成1 mol Fe3+时,理论上有1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
9.某抗凝血作用的药物Z可用下列反应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X与NaH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 mol NaHCO3
B.Y分子中sp3和sp2杂化的碳原子数目比为2∶3
C.Z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Z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制备过程涉及的物质转化均可实现的是
A.制硝酸:N2NOHNO3
B.制金属Mg:Mg(OH)2—→ (盐酸 )MgCl2(aq)—→ (电解 )Mg
C.制硫酸:FeS2SO3H2SO4
D.制漂白粉:NaCl(aq)—→ (电解 )Cl2—→ (石灰乳 )Ca(ClO)2
11.反应H2(g)+CO2(g)HCOOH(l)可用于储氢,可能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Ⅰ中CO2带正电荷的C与催化剂中的N之间发生作用
B.步骤Ⅰ中存在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步骤Ⅲ中HCO发生了氧化反应
D.整个过程中所涉及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12.室温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向Zn和稀硫酸反应的试管中加入较多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证明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 氢气的生成
B 向Na2SO3溶液中先滴加酚酞,再滴加BaCl2溶液至过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探究Na2S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C 向Na2CO3稀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验证溶解度: Na2CO3>NaHCO3
D 向2 mL 5% H2O2溶液中滴加几滴FeSO4溶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Fe2+能否催化H2O2分解
13.酸性KMnO4常用作氧化剂、水处理剂,其还原产物一般为Mn2+。一种制取KMnO4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融时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B.K2MnO4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为3MnO+4H+2MnO+MnO2↓+2H2O
C.MnO、K+、CHCOO-、Cl-四种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
D.若过程中均能反应完全,则熔融与歧化时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3∶1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1分。
14.(15分)钨(W)是国家重大战略资源的一种稀有金属。一种以黑钨精矿(主要成分是FexMn1-xWO4,含少量CaWO4)为原料制备WCl6的流程如下:
已知:Ksp[Ca3(PO4)2]=2×10-29,Ksp(CaWO4)=8×10-9。
(1)钨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六周期VIB族,基态钨原子核外有4个未成对电子,则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碱浸”之前先把黑钨精矿进行“粉碎”,“粉碎”的目的是 ▲ 。
(3)“碱浸”可制得Na2WO4,Na2WO4是制备WO3·nH2O的前驱体。已知浸渣中含有
Fe(OH)2和Mn(OH)2,FexMn1-xW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加入Na3PO4可提高钨元素的浸出率,其原理是 ▲ (结合沉淀溶解平衡,用平衡常数进行说明)。
(4)工业上也可用废弃纯钨棒(W)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溶于熔融的氢氧化钠中制得Na2W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5)若在实验室中对WO3·nH2O进行“煅烧”,所用到的仪器除了有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还有 ▲ 。
(6)调节“碱浸”后的滤液pH,pH过低WO会形成多钨酸根离子,其中最主要的是
HW6O和W12O,写出生成W12O的离子方程式: ▲ 。
15.(15分)Ag是一种常见金属,其含硫化合物有多种,如:Ag2S、Ag2SO3、[Ag(SO3)2]3-、Ag2SO4、AgSCN等。
(1)Ag单质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该晶胞为立方体,Ag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请在图中用短线将Ag原子A和与其等距离且最近的Ag原子连接起来: ▲ 。
(2)Ag2SO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溶于氨水。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 。
(3)实验室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取Ag2SO3。
方法Ⅰ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
方法Ⅱ向AgNO3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3溶液。
①写出方法Ⅰ生成Ag2SO3,的化学方程式: ▲ 。
②利用方法Ⅱ制取Ag2SO3时,加入的饱和Na2SO3,溶液的量不宜过多,原因是 ▲ 。
③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2与AgNO3溶液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Ag。但利用方法Ⅰ制取Ag2SO3时,反应收集到的沉淀中Ag的含量非常少,可能的原因是 ▲ 。
(4)实验室通过如下过程测定某银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称取制备的银样品1.000 g,加适量稀硝酸溶解,定容到100 mL容量瓶中。
②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再用0.1000 mol·L-1 NH4SCN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血)红色。
己知:Ag++SCN-AgSCN↓(白色)
③重复②的操作两次,所用NH4SCN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2.00 mL。则样品中银的质量分数为 ▲ 。(写出计算过程)
16.(16分)失活三元催化剂[含金属铂(Pt)、钯(Pd)和铑(Rh)]回收贵金属的前处理是利用金属捕捉剂(铁粉)火法富集生成金属混合物,后续回收铑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酸溶2”中Pt、Pd和Rh分别转化为H2[PtCl6]、H2[PdCl4]和 H3[RhCl6];
②“含铂沉淀”、“含钯沉淀”的主要成分分别为K2[PtCl6]、K2[PdCl6]。
(1)“酸溶1”、“酸溶2”中加浓HCl的主要目的分别是 ▲ 。
(2)写出“酸溶2”中Pt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已知[PtC16]2-的结构是稳定的正八面体(如图所示),像一个巨大的、电荷密度很低的“慵懒”的阴离子。推测 H2[PtCl6]的酸性较 ▲ (填强或弱)。
(3)“还原”中若直接用铁还原,铑的还原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 ▲ 。
(4)“沉钯”后的溶液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分离得到Rh。
步骤1:用DETA(H2NCH2CH2NHCH2CH2NH2)沉铑:理论上DETA与Rh(Ⅲ)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将含铑沉淀灼烧、高温还原可得铑粉。
步骤2:从步骤1沉铑后的滤液中回收铑: ▲ ,再加入稍过量的SnCl2溶液,充分反应{反应原理:6Sn2++[RhCl6]3-+15Cl-[Rh(SnCl3)5]4-+SnCl}, ▲ ,得到铑富集渣。[Ksp[Sn(OH)2]=1.4×10-28。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Zn粉、0.5 mol·L-1 HCl溶液、蒸馏水]。
①补充完整步骤2中的实验操作: ▲ 。
②分析SnCl2溶液的作用: ▲ 。
17.(15分)钴(Co)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与Fe处于同族,钴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1)利用过硫酸钠(Na2S2O8)氧化法从钴渣中回收钴。在加热条件下控制pH为4.0~4.5,可将净化液中Co2+氧化成氢氧化物沉淀而分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钴净化液中的Co2+也可经草酸沉淀为CoC2O4·2H2O而分离,草酸钴晶体热解可制得钴的氧化物。
①以不同浓度的草酸为沉淀剂,Co沉淀率随pH变化如题17图-1所示。Co沉淀率随pH增大而减小的原因是 ▲ 。
②若使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Co沉淀率随pH变化如题17图-2所示。pH>4.0时,Co沉淀率随pH增大而略有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 。
题17图-1 题17图-2
(3)Co3O4是光热催化甲醇、甲苯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理想材料。Co3O4光热催化氧化甲醇可能的反应机理如题17图-3所示。
①吸附在Co3O4表面的甲醇与催化剂表面活性晶格氧反应脱水形成中间体 ▲ ,中间体再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成甲酸盐,最终氧化产物为H2O和CO2。
②研究表明,催化反应体系湿度过大时,CO产率明显减小,可能的原因是 ▲ 。
③实验室模拟Co3O4光热催化氧化甲醇。模拟太阳光照下,在“自制光热反应器”进气口以100 mL·min-1流速通入模拟污染空气[V(CH3OH)∶V(O2)∶V(N2)=1∶21∶78]至催化剂表面,出气口测得V(CH3OH)∶V(CO2)=2∶47。已知CH3OH的转化率为96%,则CO2的产率(×100%)为 ▲ 。
题17图-32025~202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学情检测
化学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13题,共39分)、非选择题(第14题~
第17题,共61分)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
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
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并将条形码贴在指定区域。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其他位置作
答一律无效。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
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Na23C135.5Mm55Ag108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氯化钠。下列工业生产中以氯化钠作反应物的是
A.工业合成氨B.侯德榜制碱
C.粗铜精炼
D.工业制玻璃
2.反应H2S十CuSO4一CuS↓+HSO4可用于除去C2H2中混有的H2S。下列说法正确的

A.基态Cu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B.HS为非极性分子
C.SO 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D.S2的结构示意图为
3.实验室制取NH并探究其性质,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NH,CI和
Ca(OD2固体

A.用装置甲制取NH
B.用装置乙干燥NH3
C.用装置丙收集NH3
D.用装置丁探究NH3的还原性
4.硫酸氢氛吡格雷片(C16H16CINO2S·H2SO4)是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能:1N)>I(S)
B.酸性:H2SO4>HC1O4
C.离子半径:(C1)>S2)
D.电负性:(S)>(O)
高三化学第1页(共6页)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7题:
氨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作用广泛。地球上的生物氨循环涉及多种含氟物质,转化关系如
图所示。N(CH3)3和羟胺NHOH)常用于有机合成,羟胺易潮解且可用作油脂工业中的抗氧
化剂。强碱性条件下,NH4可与[AgNH)2]反应生成Ag和N2。氨水中通入CO2可生成
NH4HCO3溶液,将NH4HCO3溶液加入到MnSO4溶液中可生成MnCO3沉淀。
5.下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NO
A.N(CH)3具有碱性,可与盐酸反应
↓o
B.NH2OH具有还原性,可作油脂工业中的抗氧化剂
→NO
②¥
C.NH2OH分子间形成氢键,因此NH2OH易潮解
NH2OH
NO
D.NH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制硝酸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H
A.键角:NH4入k,回0
B.如图所示转化中,N元素被还原的转化有5个
C.如图所示转化均属于氮元素的固定
D.1mol[AgNH)2]中含6molo键
7.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碱性条件下NH4与[AgNH)2]反应:
N2H4+4[Ag(NH3)2]*+40H+4H2O=4Ag+N2 1+8NH3H2O
B.羟胺还原溴化银:2NH2OH+4AgBr=4Ag+N2↑+4HBr+2H2O
C.氨水中通入足量CO2:OH+CO2=HCO3
D.NH4HCO3溶液加到MnSO4溶液中:Mn2*+HCO3=MnCO3↓+H
8。一种二次储能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电源或负载
Pb/PbSO
多孔碳
H2SO(aq)
Fe/Fe2
H2SO(aq)
质子交换膜
A.放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放电时,右侧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左侧电极移动
C.充电时,左侧电极方程式为:Pb一2e+SO=PbS04
D.充电时,每生成1 mol Fe3*时,理论上有1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
9.某抗凝血作用的药物Z可用下列反应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H
CHOH
OOCCH3
COOH (CH;CO)2O
COOCH;
X
y
A.1molX与NaH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 mol NaHCO3
B.Y分子中sp3和sp2杂化的碳原子数目比为2:3
C.Z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Z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高三化学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